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后人当农民 说话都带京腔(图)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后人当农民 说话都带京腔

文章来源: 国际在线 于 2013-08-16 09:43:0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核心提示:现在的双桥子村就是镶红旗的头屯,和珅后人和英琦家就住在那里……村民们讲话一点没有东北口音,年轻人的普通话很标准,而上些年纪的人,说话都带着几分京腔。



(图为:和珅后人和英琦和妻子展示和珅“老影”)


本文摘自:国际在线,作者:佚名,原题:《记者探访八旗子弟后代:和珅后人黑龙江当农民》

哈尔滨向南60公里,黑龙江五常市第一大镇,拉林。

时间向前推移262年,公元1744年,农历八月廿三,乾隆皇帝一道圣旨,3000户八旗子弟相继离开皇城根儿下的百年老宅北上来到拉林。在乾隆的圣旨里,称其地为拉林阿勒楚喀。

此后,包括索额图、和珅、鳌拜、谭泰、付恒等八旗子弟的族人们,在拉林地区按各旗方位建起24个旗屯,称为“京旗24屯”,这些戍边的八旗子弟,一边守护着清朝的北大门,一边务农自立,过起亦兵亦农的“兵团”生活。

而今,大清已成历史,旧时的八旗贵族已成地道的农民,然而,他们还在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着“京旗文化”的历史。

1月4日,记者走进拉林,记录八旗子弟的后现代生活。2006年1月4日,农历腊月初五,索额图第十二代孙何玉歧卷了支旱烟,又和邻居付英儒杀了几盘棋。

63岁的付英儒其先辈是乾隆九年戍边到拉林的,但他已不知道自己的满族姓氏了,付老说,自己家是小族没什么名气,他对何氏家族很是羡慕:“早年,老何可是正宗的正黄旗贝勒爷,索额图那是康熙的老丈人,像我们这样的人见着都要问安。”

付老说的“早年”是262年前的乾隆年间,那时的何氏姓赫舍里,何氏祖谱上记录着何玉歧是赫舍里·索额图的第十二代孙。那时,赫舍里氏在京城的主要生活就是遛鸟、喝茶、听戏。

如今73岁的何玉歧是拉林镇红旗乡孤家子村的农民,他的主业是种地,但在农闲时,下棋、抽旱烟、和族人们唠唠祖上的事儿,就成了何老的主要营生。

大年三十拜“老影”家史口口相传

“满族以西为大,‘老影’都放在西墙,所以在我们这儿,西炕是不能坐的。”

2000年,一本叫《拉林阿勒楚喀京旗原案》的清朝档案被发现,档案记录262年前索额图、和珅、鳌拜等家族大移民的整个过程。

拉林的八旗后裔们从没忘记那段辉煌的家族史。每到大年三十,何氏家族就会跪请出“老影”(即祖宗的画像),族人会从各处赶来,一起祭祖。那段历史也通过这种方式,一辈辈地口口相传。现生活在拉林镇双桥子村的和珅后人和氏家族亦如此。

何玉歧说,索额图的“老影”近3米高,1994年被盗。现在何玉歧家保留了一张“老影”的复制品,何老还是把它卷好放在家里西墙上。何老说:“满族以西为大,‘老影’都放在西墙,所以在我们这儿,西炕是不能坐的。”

拉林镇镇长贾洪林介绍,该镇各村的名字多以旗名为名,当年的“京旗24屯”现在在拉林都可找到,比如现在的双桥子村就是镶红旗的头屯,和珅后人和英琦家就住在那里。这些戍边八旗子弟也给拉林留下大批历史文物,据拉林镇初步调查,珍贵文物就有3000余件。

说话没有东北味,勺子不能叫勺子

“过节、结婚串门走礼叫‘走事儿’,‘走事儿’时,年长些的妇女进门还行清时的礼。”

在孤家子村,村民们讲话一点没有东北口音,年轻人的普通话很标准,而上些年纪的人,说话都带着几分京腔。

为了不让记者犯规矩,在何家做客的付大爷京腔京韵地低声提醒:“别说错了话儿,在这儿得管勺子叫马档子(音)。”付老讲,索额图的小名儿叫勺子,为了避讳,满族何氏都叫勺子为马档子。

保留嫁女“领生”传统,爱喝黄豆豆汁

“我们这规矩大,现在年轻人不太讲老礼儿了,但‘走事儿’时一些老规矩还讲。”付老说,“‘走事儿’就是过节、结婚串门走礼。‘走事儿’时,年长些的妇女进门还行清时的礼。”

“你来得不巧,要是去年5月份来,正好能看见我们这一家嫁女儿,都是清朝的礼仪,那场面,就跟看古装电视剧似的。”刚进屋的何老小孙子何龙说。

在拉林几个满族村里至今还保留着嫁女“领生”的传统,即杀黑猪,杀猪前,向猪耳朵里倒酒,猪摆头了,就叫“领生”,说明神灵同意了这场婚事。

陪同记者走访的拉林镇宣传委员苏龙说:“如果去年5月份来,你还能喝到我们这儿的豆汁儿。”

“提起豆汁都知道北京有,其实我们这儿的比北京的好喝。”苏龙说,“北京的豆汁儿是加绿豆的,这的豆汁儿是用黄豆、小米、大馇子一起发酵制成的,样子像酸奶,比较稠,酸甜口儿。”

生下男孩绑布条,“妈妈口袋”代代传

“每生一个男孩就绑一个五彩线或蓝布条,再有了儿子再绑条,然后装到袋子里,叫‘妈妈口袋’”

苏龙说:“拉林人讲排场,好面子,性格也直爽,一会儿到双桥子村,那儿的人也一定都留饭。”这点后来果然得到印证。到双桥子的初衷是走访和珅后人和英琦家,看看和珅“老影”。这也是拉林8张“老影”中,现存惟一一张真品了。

但和英琦说,以前有很多搞研究的人来看过,但后来家人觉得常拿出来看是对祖先的不敬,所以拒绝让记者看真正的“老影”。最后,记者只得到一张去年苏龙随哈尔滨社科院研究员来访时拍到的和珅“老影”。

双桥子村会计贾洪文见记者有些失望,便请记者到自家,请出贾氏祖谱和“妈妈口袋”。

“妈妈口袋”是另一种形式的家谱,贾洪文讲,旧时满族家里每生一个男孩就绑一个五彩线或蓝布条,男孩再有儿子就在代表他的布条下再绑布条,有几个儿子就绑几个,女儿不计。

“一辈辈传下来,布条就成了一个树形家谱,把这棵大树放在袋子里保存,这个袋子就叫‘妈妈口袋’。”贾先给放“妈妈口袋”和祖谱的祖宗匣子烧香磕头,才打开让记者看。

贾洪文说:“我们贾氏满姓是嘉佳氏,也是清时的望族,有这张祖谱时就有了这个黄色的‘妈妈口袋’了。祖谱上的满文记载,这个‘妈妈口袋’的主线是262年前留下的。也就是说,乾隆九年我们祖宗来拉林时开始记录的,传到我这,已经是第十代了。”
查看评论(8)

24小时热点排行

34岁华裔大码女模登封面,引发网络上关于“美”的争议
“我的房子,宁可空着也不租给老人”
沒想到曾经的这些高薪人群,收入腰斩
被迫退学的玫瑰少年,无路可走
风向变了:国家重提过紧日子,发生了什么事?

24小时讨论排行

美财长:沃尔玛会“咽下部分关税”
华尔街日报:川普想把工厂带回美国 但美国人想干吗
经济学人:万亿关税梦终将落空 还会更依赖中国货
网红开橡皮艇到台湾 登岸插五星旗 喊"活捉赖清德"
小川普质疑拜登任内隐瞒罹癌!矛头对准前第一夫人
去年7月才被习近平晋升上将 何宏军惊传自尽身亡
守了108年的AAA金身告破:“美债帝国”将亡于特朗普?
纽约时报:拜登的悲剧,令人无法承受的悲伤
川普“大又美法案”惊险过关:自家人不挺 党内严重分歧
CNN:华尔街若再现“抛售美国”潮 局势恐不乐观
被中国影响 各国考虑更强硬态度应对川普关税
超乎想像的强!全球成长最快经济体出炉 远超中美欧
疑因错过航班耽误孩子考公,女子坐地哭、下跪磕头
报复社会事件频传 北京广州同日传出无差别攻击
拜登罹恶性前列腺癌4期 专家揭:很严重 无法治癒
美300青少年商场爆发集体大斗殴 多人被捕警察受伤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后人当农民 说话都带京腔

国际在线 2013-08-16 09:43:03

核心提示:现在的双桥子村就是镶红旗的头屯,和珅后人和英琦家就住在那里……村民们讲话一点没有东北口音,年轻人的普通话很标准,而上些年纪的人,说话都带着几分京腔。



(图为:和珅后人和英琦和妻子展示和珅“老影”)


本文摘自:国际在线,作者:佚名,原题:《记者探访八旗子弟后代:和珅后人黑龙江当农民》

哈尔滨向南60公里,黑龙江五常市第一大镇,拉林。

时间向前推移262年,公元1744年,农历八月廿三,乾隆皇帝一道圣旨,3000户八旗子弟相继离开皇城根儿下的百年老宅北上来到拉林。在乾隆的圣旨里,称其地为拉林阿勒楚喀。

此后,包括索额图、和珅、鳌拜、谭泰、付恒等八旗子弟的族人们,在拉林地区按各旗方位建起24个旗屯,称为“京旗24屯”,这些戍边的八旗子弟,一边守护着清朝的北大门,一边务农自立,过起亦兵亦农的“兵团”生活。

而今,大清已成历史,旧时的八旗贵族已成地道的农民,然而,他们还在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着“京旗文化”的历史。

1月4日,记者走进拉林,记录八旗子弟的后现代生活。2006年1月4日,农历腊月初五,索额图第十二代孙何玉歧卷了支旱烟,又和邻居付英儒杀了几盘棋。

63岁的付英儒其先辈是乾隆九年戍边到拉林的,但他已不知道自己的满族姓氏了,付老说,自己家是小族没什么名气,他对何氏家族很是羡慕:“早年,老何可是正宗的正黄旗贝勒爷,索额图那是康熙的老丈人,像我们这样的人见着都要问安。”

付老说的“早年”是262年前的乾隆年间,那时的何氏姓赫舍里,何氏祖谱上记录着何玉歧是赫舍里·索额图的第十二代孙。那时,赫舍里氏在京城的主要生活就是遛鸟、喝茶、听戏。

如今73岁的何玉歧是拉林镇红旗乡孤家子村的农民,他的主业是种地,但在农闲时,下棋、抽旱烟、和族人们唠唠祖上的事儿,就成了何老的主要营生。

大年三十拜“老影”家史口口相传

“满族以西为大,‘老影’都放在西墙,所以在我们这儿,西炕是不能坐的。”

2000年,一本叫《拉林阿勒楚喀京旗原案》的清朝档案被发现,档案记录262年前索额图、和珅、鳌拜等家族大移民的整个过程。

拉林的八旗后裔们从没忘记那段辉煌的家族史。每到大年三十,何氏家族就会跪请出“老影”(即祖宗的画像),族人会从各处赶来,一起祭祖。那段历史也通过这种方式,一辈辈地口口相传。现生活在拉林镇双桥子村的和珅后人和氏家族亦如此。

何玉歧说,索额图的“老影”近3米高,1994年被盗。现在何玉歧家保留了一张“老影”的复制品,何老还是把它卷好放在家里西墙上。何老说:“满族以西为大,‘老影’都放在西墙,所以在我们这儿,西炕是不能坐的。”

拉林镇镇长贾洪林介绍,该镇各村的名字多以旗名为名,当年的“京旗24屯”现在在拉林都可找到,比如现在的双桥子村就是镶红旗的头屯,和珅后人和英琦家就住在那里。这些戍边八旗子弟也给拉林留下大批历史文物,据拉林镇初步调查,珍贵文物就有3000余件。

说话没有东北味,勺子不能叫勺子

“过节、结婚串门走礼叫‘走事儿’,‘走事儿’时,年长些的妇女进门还行清时的礼。”

在孤家子村,村民们讲话一点没有东北口音,年轻人的普通话很标准,而上些年纪的人,说话都带着几分京腔。

为了不让记者犯规矩,在何家做客的付大爷京腔京韵地低声提醒:“别说错了话儿,在这儿得管勺子叫马档子(音)。”付老讲,索额图的小名儿叫勺子,为了避讳,满族何氏都叫勺子为马档子。

保留嫁女“领生”传统,爱喝黄豆豆汁

“我们这规矩大,现在年轻人不太讲老礼儿了,但‘走事儿’时一些老规矩还讲。”付老说,“‘走事儿’就是过节、结婚串门走礼。‘走事儿’时,年长些的妇女进门还行清时的礼。”

“你来得不巧,要是去年5月份来,正好能看见我们这一家嫁女儿,都是清朝的礼仪,那场面,就跟看古装电视剧似的。”刚进屋的何老小孙子何龙说。

在拉林几个满族村里至今还保留着嫁女“领生”的传统,即杀黑猪,杀猪前,向猪耳朵里倒酒,猪摆头了,就叫“领生”,说明神灵同意了这场婚事。

陪同记者走访的拉林镇宣传委员苏龙说:“如果去年5月份来,你还能喝到我们这儿的豆汁儿。”

“提起豆汁都知道北京有,其实我们这儿的比北京的好喝。”苏龙说,“北京的豆汁儿是加绿豆的,这的豆汁儿是用黄豆、小米、大馇子一起发酵制成的,样子像酸奶,比较稠,酸甜口儿。”

生下男孩绑布条,“妈妈口袋”代代传

“每生一个男孩就绑一个五彩线或蓝布条,再有了儿子再绑条,然后装到袋子里,叫‘妈妈口袋’”

苏龙说:“拉林人讲排场,好面子,性格也直爽,一会儿到双桥子村,那儿的人也一定都留饭。”这点后来果然得到印证。到双桥子的初衷是走访和珅后人和英琦家,看看和珅“老影”。这也是拉林8张“老影”中,现存惟一一张真品了。

但和英琦说,以前有很多搞研究的人来看过,但后来家人觉得常拿出来看是对祖先的不敬,所以拒绝让记者看真正的“老影”。最后,记者只得到一张去年苏龙随哈尔滨社科院研究员来访时拍到的和珅“老影”。

双桥子村会计贾洪文见记者有些失望,便请记者到自家,请出贾氏祖谱和“妈妈口袋”。

“妈妈口袋”是另一种形式的家谱,贾洪文讲,旧时满族家里每生一个男孩就绑一个五彩线或蓝布条,男孩再有儿子就在代表他的布条下再绑布条,有几个儿子就绑几个,女儿不计。

“一辈辈传下来,布条就成了一个树形家谱,把这棵大树放在袋子里保存,这个袋子就叫‘妈妈口袋’。”贾先给放“妈妈口袋”和祖谱的祖宗匣子烧香磕头,才打开让记者看。

贾洪文说:“我们贾氏满姓是嘉佳氏,也是清时的望族,有这张祖谱时就有了这个黄色的‘妈妈口袋’了。祖谱上的满文记载,这个‘妈妈口袋’的主线是262年前留下的。也就是说,乾隆九年我们祖宗来拉林时开始记录的,传到我这,已经是第十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