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常委中最早的知青张德江 到底是不是太子党?(图)

常委中最早的知青张德江 到底是不是太子党?

文章来源: 明镜月刊 于 2013-03-15 10:32:5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这几年有关张德江到底是不是太子党,网上众说纷纭,甚至有些地方网站公开称,“张德江的父亲是开国少将张志毅”,但是,这一说法被到质疑。张德江曾经亲口提到他的家庭是普通农民。

  网上数据显示:张志毅,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1964年晋升)。曾任中南军区炮兵参谋长、广州军区炮兵副司令员、济南军区炮兵代司令员、副司令员、顾问。1997年逝世。

  据张德江自己回忆,他的父亲本来在中共建政前夜即参加了解放军,但1950年因病被转业至军垦农场,每月的几十元工资无法养活全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后,张德江的父母又把在老家农村因为没有壮劳力而生活无以为继的张德江的爷爷奶奶,接到自己身边,而爷爷奶奶因为没有城市户口,所以没有城市“供应粮”待遇,张德江的奶奶为保证一家老小的基本生活,只好把全家每月的供应口粮中的“细粮”(当时称大米和小麦面粉为细粮)拿到黑市上或与生活条件较好的人家交换“粗粮”(高梁米、玉米面、豆面、苞米茬子等,均为粗粮)。因为一斤“细粮”可以换到两斤左右的“粗粮”,这才保证张德江的全家每日三餐能够有高梁米粥充饥。

  《中共太子党》一书作者之一高新曾根据张德江接受《广角镜》专访,撰写过一篇有关张德江不是太子党的文章。文章称,张志毅将军1997年逝世,但是2004年中山大学校友会专门到吉林看望张德江父亲,在在证明张志毅将军并非张德江父亲,其父只是普通工人。

  早前仍能在网上检索到的《企业家校友探望张德江书记的老父亲》文章介绍说:(2004年)7月,部分企业家校友提前考察东北期间,中山大学高等继续教育学院总裁EMBA同学会邱小伟会长代表李延保书记、黄达人校长,探望了仍然住在吉林的张德江书记的老父亲。在一幢普通的旧式楼房里,代表见到了张书记的父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也无法相信这套普通民居,就是广东省省委书记的父亲的家。

  目睹老人家简朴的生活,代表们深受感动。邱小伟校友首先向老人家说明了国家特别是广东省近年来大力扶持民营企业,使民企得到飞速发展的情况,以及中山大学为民营企业家搭建交流平台,为民企回报社会、参与振兴东三省老工业基地建设创造条件等中大组团参加经贸活动的原由。

  随后,代表与老人聊起了家常。说起儿子的繁忙,老人感叹道:“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儿子了,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他。”原来,老人只到过广东一次,而且因为担心影响儿子的工作只住了很短一段时间。老人家还说了这样一个故事:老人从来没有坐过儿子的汽车。有一次,老人去看望儿子,不料,突然病倒了,想着儿子身边就有车,老人原以为儿子会用他的车送自己去医院,谁料儿子向他解释说,车是政府配作工作用的,不能用在私人的事上。随后自己拿钱为父亲打的去医院看病。从那以后,老人就再也不坐儿子的汽车了。听着老人动情的讲述,在场者无不肃然起敬。

  尽管这篇文章有广东媒体为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大唱赞歌之嫌,但作为官方媒体和知名的中山大学,应该不会在“张德江父亲到底是谁”这个问题公开“造假”,这也是高新等学者断定张德江不是太子党的主要根据。



  张德江在回答记者提问。


  当集体户户长,靠李德洙提拔

  1946年11月,张德江出生在辽宁台安县桓洞镇一个叫做十八户屯的小地方。说起桓洞镇,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在二十世纪闻名中国的大人物——少帅张学良。张学良出生在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并在此渡过童年。而张德江的祖居地祁木村十八户屯,距张家窝堡只有不到五公里。

  不过,虽然张德江的出生地是辽宁台安,但他却是在吉林长春长大成人的,最后曾当过吉林省的“封疆大吏”。因此,张德江一直把吉林称为自己的家乡。

  长春市第四中学是张德江的母校。至今该校的简介还写着:历尽百年沧桑,经过百年沈淀和积累的长春四中,拥有光荣的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创造了众多骄人的业绩,培养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优秀人才,为长春市乃至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即毕业于长春四中。

  也许是因为在1953年秋季小学招生时,因为未满七岁而被迫推迟至1954年入校,张德江高中毕业时正巧就赶上了“文革”,大学停止招生。1968年,他开始在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公社太平大队当“插队知青”。

  2008年3月,已经当上国务院副总理的张德江,在两会期间对吉林省代表说:“吉林是我的家乡,我始终牵挂着吉林,时时刻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变化。”“上次,我回吉林省的时候,没有去延边,我1968年插队在那里,在延边工作了22年,延边所有的村我都去过,我对延边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希望有机会能回延边看看。”

  张德江在长春市第四中学读高中时,就是学生会主席,1968年11月,到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公社太平大队插队落户,他担任集体户的户长后,即要求生产队按政策规定给分配自留地。当地知青和农村干部很佩服他的组织才干和对周围人群的凝聚力。

  张德江在插队差一个月满两年时,被在县委工作的李德洙等人发现,从有限的提干名额里挤出一个给他,使他成了汪清县革命委员宣传组干事,工作了三个月便被发展入党。

  李德洙是汪清县的朝鲜族人,担任过县委常委兼团县委书记、中共县委副书记等职务。文革结束后,他又担任过团中央委员、团省委副书记兼吉林省青联主席,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书记、州长,中共吉林省委常委。1988年1月当选副省长,1990年11月调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1992年8月,出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1998年3月,在朱镕基内阁中任国家民委主任。张德江能被提拔为国家干部,进入汪清县革命委员会工作,全靠李德洙的推荐提拔。(《明镜月刊》37期)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5)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80岁老妇搭豪华邮轮 遭丢包荒岛惨死 竟没人发现
川普高市早苗“恩爱秀” 十张亲密图 中媒直呼刺眼
不论结果如何"对习近平已是胜利",CNN点出川习会1关键
川习会前释善意?中国恢复采购美国大豆
手持导弹玩偶引发争议 中国花滑选手遭国际滑联调查




24小时讨论排行

大西洋:美国即将实现净零移民,也会变得更穷…
“除了大豆,美国人竟还想中美谈跨国收养议题”
美众议长:无足够时间修宪,特朗普难获第三个总统任期
川习会倒数!CNN:不论结果如何北京都赢了
达里欧示警:美国底层60%“高度依赖”顶尖1%
解放军大清洗 四成上将被查!知情人曝内情
不确定是否会谈到台湾 川普:台湾就是台湾
荷兰“接管”中资企业导致芯片断供 本田在墨工厂停产
访韩时获赠一顶金色王冠,特朗普:这非常特别
川普知道鸦片战争?纽时:这句诗揭习近平为何不低头
川普如何实现“第三任期”?美媒总结四种可能路径
强者友好的地方,谁又不是连滚带爬
德媒:退缩中的特朗普 现在已经别无选择
黑人女报警却被白人警察枪杀 前副警长谋杀罪成立
“第三任期”宪法规定不可能 川普暧昧回覆:再看看…
习近平将出席APEC 韩国群众抗议 秀反共标语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常委中最早的知青张德江 到底是不是太子党?

明镜月刊 2013-03-15 10:32:58

  这几年有关张德江到底是不是太子党,网上众说纷纭,甚至有些地方网站公开称,“张德江的父亲是开国少将张志毅”,但是,这一说法被到质疑。张德江曾经亲口提到他的家庭是普通农民。

  网上数据显示:张志毅,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1964年晋升)。曾任中南军区炮兵参谋长、广州军区炮兵副司令员、济南军区炮兵代司令员、副司令员、顾问。1997年逝世。

  据张德江自己回忆,他的父亲本来在中共建政前夜即参加了解放军,但1950年因病被转业至军垦农场,每月的几十元工资无法养活全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后,张德江的父母又把在老家农村因为没有壮劳力而生活无以为继的张德江的爷爷奶奶,接到自己身边,而爷爷奶奶因为没有城市户口,所以没有城市“供应粮”待遇,张德江的奶奶为保证一家老小的基本生活,只好把全家每月的供应口粮中的“细粮”(当时称大米和小麦面粉为细粮)拿到黑市上或与生活条件较好的人家交换“粗粮”(高梁米、玉米面、豆面、苞米茬子等,均为粗粮)。因为一斤“细粮”可以换到两斤左右的“粗粮”,这才保证张德江的全家每日三餐能够有高梁米粥充饥。

  《中共太子党》一书作者之一高新曾根据张德江接受《广角镜》专访,撰写过一篇有关张德江不是太子党的文章。文章称,张志毅将军1997年逝世,但是2004年中山大学校友会专门到吉林看望张德江父亲,在在证明张志毅将军并非张德江父亲,其父只是普通工人。

  早前仍能在网上检索到的《企业家校友探望张德江书记的老父亲》文章介绍说:(2004年)7月,部分企业家校友提前考察东北期间,中山大学高等继续教育学院总裁EMBA同学会邱小伟会长代表李延保书记、黄达人校长,探望了仍然住在吉林的张德江书记的老父亲。在一幢普通的旧式楼房里,代表见到了张书记的父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也无法相信这套普通民居,就是广东省省委书记的父亲的家。

  目睹老人家简朴的生活,代表们深受感动。邱小伟校友首先向老人家说明了国家特别是广东省近年来大力扶持民营企业,使民企得到飞速发展的情况,以及中山大学为民营企业家搭建交流平台,为民企回报社会、参与振兴东三省老工业基地建设创造条件等中大组团参加经贸活动的原由。

  随后,代表与老人聊起了家常。说起儿子的繁忙,老人感叹道:“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儿子了,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他。”原来,老人只到过广东一次,而且因为担心影响儿子的工作只住了很短一段时间。老人家还说了这样一个故事:老人从来没有坐过儿子的汽车。有一次,老人去看望儿子,不料,突然病倒了,想着儿子身边就有车,老人原以为儿子会用他的车送自己去医院,谁料儿子向他解释说,车是政府配作工作用的,不能用在私人的事上。随后自己拿钱为父亲打的去医院看病。从那以后,老人就再也不坐儿子的汽车了。听着老人动情的讲述,在场者无不肃然起敬。

  尽管这篇文章有广东媒体为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大唱赞歌之嫌,但作为官方媒体和知名的中山大学,应该不会在“张德江父亲到底是谁”这个问题公开“造假”,这也是高新等学者断定张德江不是太子党的主要根据。



  张德江在回答记者提问。


  当集体户户长,靠李德洙提拔

  1946年11月,张德江出生在辽宁台安县桓洞镇一个叫做十八户屯的小地方。说起桓洞镇,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在二十世纪闻名中国的大人物——少帅张学良。张学良出生在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并在此渡过童年。而张德江的祖居地祁木村十八户屯,距张家窝堡只有不到五公里。

  不过,虽然张德江的出生地是辽宁台安,但他却是在吉林长春长大成人的,最后曾当过吉林省的“封疆大吏”。因此,张德江一直把吉林称为自己的家乡。

  长春市第四中学是张德江的母校。至今该校的简介还写着:历尽百年沧桑,经过百年沈淀和积累的长春四中,拥有光荣的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创造了众多骄人的业绩,培养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优秀人才,为长春市乃至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即毕业于长春四中。

  也许是因为在1953年秋季小学招生时,因为未满七岁而被迫推迟至1954年入校,张德江高中毕业时正巧就赶上了“文革”,大学停止招生。1968年,他开始在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公社太平大队当“插队知青”。

  2008年3月,已经当上国务院副总理的张德江,在两会期间对吉林省代表说:“吉林是我的家乡,我始终牵挂着吉林,时时刻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变化。”“上次,我回吉林省的时候,没有去延边,我1968年插队在那里,在延边工作了22年,延边所有的村我都去过,我对延边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希望有机会能回延边看看。”

  张德江在长春市第四中学读高中时,就是学生会主席,1968年11月,到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公社太平大队插队落户,他担任集体户的户长后,即要求生产队按政策规定给分配自留地。当地知青和农村干部很佩服他的组织才干和对周围人群的凝聚力。

  张德江在插队差一个月满两年时,被在县委工作的李德洙等人发现,从有限的提干名额里挤出一个给他,使他成了汪清县革命委员宣传组干事,工作了三个月便被发展入党。

  李德洙是汪清县的朝鲜族人,担任过县委常委兼团县委书记、中共县委副书记等职务。文革结束后,他又担任过团中央委员、团省委副书记兼吉林省青联主席,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书记、州长,中共吉林省委常委。1988年1月当选副省长,1990年11月调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1992年8月,出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1998年3月,在朱镕基内阁中任国家民委主任。张德江能被提拔为国家干部,进入汪清县革命委员会工作,全靠李德洙的推荐提拔。(《明镜月刊》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