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官场不倒翁:中国历史上唯一“十朝元老”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揭秘官场不倒翁:中国历史上唯一“十朝元老” 人民网

[adinfo]

  冯道历五代十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常听戏的人,说某人资格老,便称他为“三朝元老”,冯道则三倍超越之外再加一朝,他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原、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出帝石重贵、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十朝,基本上在每朝都受重用,是名副其实的“官场不倒翁”。

  本文摘自《历史也能这般幽默》,刘继兴 孙玉良 著,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大乱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那时候,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华大地,五十六个民族的精英们个个粉墨登场,乱世中不知出了多少位智者,多少位英雄。冯道,便是见证五代史的唯一奇人。有人称他是“十朝元老”,官场上的不倒翁;有人说他软脊梁,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汉奸”;有人说他颇懂“无为”之道,上善若水,悟出了官场上的老子之道;有人说他政绩空空,无所建树,占着茅坑不拉屎;还有人说他个人修为了得,是大至大圣的完人;更有人说他体察民情,也算个仁人君子……

  冯道有六奇:

  一奇历五代十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常听戏的人,说某人资格老,便称他为“三朝元老”,冯道则三倍超越之外再加一朝,他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原、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出帝石重贵、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十朝,基本上在每朝都受重用,是名副其实的“官场不倒翁”。

  二奇总换“明主”,却不被人当做“汉奸”。冯道的脾气,现在看来有点象墙头上的草,随风倒,谁硬,谁有势力,他就投奔谁,寡廉鲜耻、丧失气节到了极点。尤其是投奔契丹时,他说过一句话:“南朝为子,北朝为父,两朝为臣,岂有分别哉!”因此做了耶律德光的太傅,令稍有一点廉耻心的人大跌眼镜。奇怪的是,随后的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并没有因此而看不起他,反封他在本朝连任太师。

  三奇没有气节的冯道却是个书虫。冯道虽然如此没有气节,但你千万不要把他当做一个老粗,冯道在当时是有了名的书虫。他饱读圣贤之书,几乎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他出身低微,祖上有时务农,有时教书,受其影响。冯道从小酷爱读书,对吃穿从不挑剔,既使是大雪封门时也要记着读书为重,因此满腹文章,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成了大江南北第一名人,不管是哪朝哪代,都以能聘请到他为官为荣。他在南朝为官时,北朝契丹素闻冯道大名,想偷袭将他抢走,只是由于边境守军严密防备,这才没有得逞。

  四奇冯道虽无气节,却不是个贪官。别以为冯道奴颜媚骨,必是个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恰恰相反,冯道严于律己,体察民间疾苦,应该是个大大的好人。他的家乡闹饥荒时,冯道不惜将自己家里的财物全部拿出来周济乡亲,而自己却住在茅草屋里。他在家乡替父守孝期间,并没有在乡亲们面前摆官架子,而是亲自下地劳动,上山砍柴,对一些缺乏劳力的人家尽力帮助。南北战乱频仍,冯道从北方逃回,看见被掠夺的中原妇女,心中不忍,就变卖东西将她们赎回,然后派人将她们一一送回家,完全是一副菩萨心肠。更难能可贵的是,冯道还不好女色,当年后唐与后梁交战时,有的武将把抢掠来的美女送给他,冯道就“金屋藏娇”——找间屋子养着,寻访到她的家后再送回去。他留的遗嘱中说死后希望选择一块无用之地埋葬即可,不要像别人那样嘴里含珠玉下葬,也不用穿豪华的寿衣,用普通的粗席子安葬就行。在对后唐明宗李嗣源进谏时,冯道说:“谷贵则饿农,谷贱则伤农,这是常理。臣还记得近代举人聂夷中的一首诗《伤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劝后唐明宗做一代明君。

  五奇冯道官位之多,可得中国历史之冠。冯道历任中央和地方官职为幽州节度巡官、河东节度巡官、掌书记、摄幽府参军、试大理评事、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集贤殿大学士、检校尚书祠部郎中兼侍御史、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师兼侍中、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行台中书舍人、户部侍郎,转兵部侍郎、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右仆射、司空、在中书、司徒兼侍中、太尉兼侍中、太傅、太师等等达四十余种之多。冯道的历次散阶为仕郎、议郎、朝散大夫、银青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他的武职勋位自柱国至上柱国。历次爵位为开国男爵、开国公、鲁国公、秦国公、梁国公、燕国公、齐国公。食邑自三百户至一万一千户,食实封自一百户至一千八百户。

  六奇冯道官职虽多,却无一件政绩传世。冯道虽饱读诗书,却既不是乱世中平定江山的良将,也不是帮助哪个君王治国的良臣。他虽位居高职,却很难指出他在五代乱世的政局变迁中发挥过什么具体的作用,以及他和一些重大事件有什么具体的关联。他可以说是一个很“专业”的官员,却非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乃至于后来欧阳修编修《新五代史》时,把《旧五代史》中关于冯道的的粉饰内容全部删除了,《冯道传》也从原来的近五千字减至不到两千字。冯道自称“无才无德痴顽老子”,他从道家老子的“无为”中悟出了“为官之道”,从“上善若水”中悟出随波逐流,他有一首诗正好说明自己的心声:“莫为危时便怅神,前程往往有期因。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

最后的恐龙 发表评论于
“duffer”要客观的记录片大概在十几年内都难找得到。国内的说了没人信,反过来外面的多是毒药,看看wxc里的这么多人中毒就知道12了。实际上你回顾一下49年后的中国,环视一下你自己身边的华人对大陆的看法的轨迹,答案已在其中。
“stvw”3国够乱,但相对比较短暂,就23代人的光景,所以不足为道。
futuretech 发表评论于
这篇文章是在影射胡锦涛,经历五朝,从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到他自己掌权,除了西藏反叛一役,其余都是无为而治。
好望角骆驼 发表评论于
要是假以时日,汪精卫也可以是这样的好官。
有1说1 发表评论于
近代倪志福算一人。此人。安然度过历次运动,历经毛,邓,江直至退休,无所作为。
yuhaian 发表评论于
不搞/少搞政治,唯民生为上。这才是真正的好官。赞一个!
【清廉、爱民、为周围大多数人谋利益】【都把契丹没有大规模屠杀中原人民】
stvw 发表评论于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大乱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
似乎"三国"还不够乱。
就爱窥电影 发表评论于
冯道是个清廉、爱民、为周围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好官。何况当时大家都把契丹没有大规模屠杀中原人民的功劳,归在冯道说话圆滑得体上。如果拘泥小节,受损害的不是更多无辜的百姓吗?

这就是他的大功绩!做一个好官,不一定需要仰望星空,做豪言壮语状。真正最重要的功绩经常是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的。
笑倒了 发表评论于
气节有时是小事,只要心系百姓,踏实为民生,不忘本就好;江山本来就代代换,给哪个皇帝当官都一样,但百姓代代都要生存。何况他并没有用气节为自己换取什麽物质利益。

他有点像《霸王别姬》里张过荣演的那个角色,他只想唱好戏,弘扬京剧,是个心地单纯的人。
nanxun 发表评论于
信天由命 总结得太好了。
sanmudashu 发表评论于
周恩来虽然不像以前宣传说地那么伟大,虽有很多缺陷,却也一生尽力而为。他当了27年的宰相,却两袖清风,不为亲人谋私利。这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扯乎扯乎 发表评论于
当官的都这样,国将不国;战乱时期只能任人宰割;奸佞当道亦听之任之;随波逐流唯自保为上。
这种官在其位不谋其政、空食俸禄、寄生虫一条,当剔除!
duffer 发表评论于
在TG数十年的洗脑下,知道是非曲直的人太少了。

不知道哪里有客观评价建国六十年的记录片。
信天由命 发表评论于
做官按本职工作和个人品德划分有五种:

1. 无作为,不贪不色:这位十朝元老
2. 有作为,不贪不色:比如岳飞,彭总
3. 有作为,贪腐不论:比如薄熙来,刘志军
4. 无作为,贪腐不论:比如温家宝
5. 无作为,贪财好色:大把贪官

现在中国前两种不贪不色的官都没有了,就剩后3种了。


西部华人 发表评论于
对呀,一些人爱戴的周总理也是不倒翁呀。好好学,好好做官,好好做清官挣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