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生朝鲜留学实录 每周集体乘大巴去洗澡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作者:JadeQuan

前言

记得大学第一个假期回到家中,和高中老师同学聚会时说起的一句玩笑话,以后要去朝鲜的吧。当时随即笑答,是呀,应该是有机会的。没想到一句不经意的话尽在一年之后成了现实。

每年我们国家都会有很多对外交流项目,大批中国学生和教师们通过出国留学(进修)项目得以出去见识一个更大的世界,学习对象国的先进文化或者独特之处,在日常生活中与不同国度、文化、宗教信仰的人们点点滴滴的相处,结下的深厚友谊才使得增进两国长久友谊之类的字眼不再空洞,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最朴实和简单的情感交流。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的2010年度与朝鲜互换奖学金项目,我们来自11个国内高校的学生于4月8日搭乘高丽航空的航班前往那个总被人们抹上神秘色彩、坐落于朝鲜半岛以北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我们也和大多数民众一样,对于朝鲜国内的情况了解不多,会把流传于网络的纪录片当成教材来认识那个国家,如同当我们和周边亲朋好友说起将前往朝鲜的时候,得到最多的答案是“为什么会去那儿?”的疑惑和不理解。我们对于朝鲜的确是有太多的误解和猜测。当世界各国在日渐交流频繁,在这个世界在逐渐变小的今天,有一个国家、有一个一贯被我们称为“邻国友邦”的地方反而被我们遗忘在了灰暗角落里。

正因为这样,我们获得的这次机会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了。我们有责任作为中国年轻一代人的眼睛去重新认识,亲身触摸与用心感受今天的朝鲜,还原她的本真,尽可能真实客观地把朝鲜介绍给大家。

【空降朝鲜】

经过三个多月的等待,我们终于接到了关于前往朝鲜的准确日期的通知。2010年度朝鲜政府互换奖学金留学人员派出时间为4月8日。

得到消息后,随即又将两个行李箱里里外外整理了一遍。这回,将在朝鲜度过春夏秋三季,而朝鲜又全境多山,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一月各地平均气候为-20℃~-40℃,为了保暖,我又格外带了一件大棉袄。行李一度超重,就连在机场安检时还不得不扔掉了两瓶洗发水和几个衣架。因为朝鲜物资极其贫乏之说,我们每个人恨不得把所有生活必需品都给塞进箱子,尤其是女孩子,各件行李都是鼓囊囊的。虽然负责人已为我们把每人的行李重量从原来的30kg提升至了 40kg,可在首都机场安检大厅里,只见一堆人打开箱子,气喘吁吁、绞尽脑汁地互相均摊着行李。

下午1点50分左右,开始登机。长长的乘客队伍中有不少朝鲜人,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与朝鲜人接触。他们大多身着深色正装,左胸前别着领袖像章,神色严肃。能出国的朝鲜人无论在见识和财力上都是不可小视的,正如他们回国前在机场免税店大包小包的购买力。排队途中,一位较年长的朝鲜男人注意到了我们这个学生团队,主动上来询问我们去朝鲜的目的,当他得知我们是赴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和金亨稷师范大学学习时,欣慰地笑了笑,并祝我们学习愉快。

我们乘坐的飞机是高丽航空公司的。迎面站着高丽航空的空姐们,个个脸上白里透红,清秀自然、甜美亲切;机舱里的装饰有浓重的前苏联风味,喇叭里传来悠长的朝鲜民族乐曲,瞬间,我们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飞机准时起飞,北京渐行渐远,被抛之身后的还有我们如今赖以生存的网络通信和熟悉便利的一切,而我们正被带领着、以()的速度进入朝鲜和他们的生活方式。

飞行途中,穿着红色制服的空姐推着餐车送来了矿泉水、汽水、啤酒,以及丰盛的午餐盒饭,有罐头水果、火腿、米饭、牛肉、鸡肉、土豆。 两个小时的飞行后,广播里一遍遍播放着降落提示,形态各异的湖泊、酱红色的土壤、似野火烧尽后的田地渐次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这就是朝鲜了吧。飞机落地,在跑道上滑行,我们看到了更加真切的景象:田间耕作的农民、低矮楼房、写着大大“平壤”(朝鲜语)和悬挂着金日成头像的航站楼、老式货车等等。

走下升降梯,真正踏上了朝鲜土地。空气格外清新,冷风瑟瑟。整个飞机场上除了刚下机的乘客外,就只有几位穿着款式相似、黑灰色和军绿色衣服的朝鲜男人。我仿佛走进了纪录片中,时空错乱、一时理不清头绪。

等待行李是个痛苦的过程。机械化较落后的朝鲜给卸运行李带来了严重不便。虽然有行李皮带机,但总是需要两三个工作人员手动操控着进度,行李也需由人工搬上搬下,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入境时接受的行李检查有些严苛,但又不是那么的井然有序。我的电脑被朝鲜军人仔细检查了几遍,部分同学的箱子被翻开查看。他们并没有使用过多的设备,有的只是似乎饶有兴致地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了事。不过朝鲜人相当友好,不会带来太大的不愉快。我们瞥脚的朝鲜语也不会令他们不耐烦,反而会更加友善地给予关照。

过关后,我们被随即分了学校,上了不同的大巴。而我们的第一站却是同一处地方-金日成广场。来到朝鲜,也许无论是谁,必须遵循朝鲜的规矩,第一件事便是参拜敬爱的领袖—金日成主席。当我们驱车到达金日成广场,天渐渐暗了下来,寒风呼啸。我们按要求排好两纵队,鞠躬、献花,不许高声说话和拍照。夜色中,金日成铜像威严耸立。刚来朝鲜的我们从那一刻才开始真正认识到“领袖”“将军”在朝鲜人心里印记之深刻之特殊。随后,又去了位于中国大使馆附近的中国抗美援朝英雄纪念碑,在保卫祖国和家乡战死在异国的勇士们面前宣誓、敬礼、献花。此时,天已全黑,室外低温让我们冻得有些站不住脚了。很快,我们坐上大巴,驶往我们在朝鲜的住处。

平壤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两旁灯火通明,一派繁荣景象,这是我们的第一印象,与之前的想象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坐在亮着水晶壁灯的日本老式大巴上好奇地东张西望。也许我们都有同一个疑问,这是真实的朝鲜吗?为什么和网络上流传的纪录片里的朝鲜完全不一样?好在我们有充裕的时间慢慢来了解与体会。

【外国人宿舍】

上新洞外国人宿舍位于大同江的支流普通江畔,平壤市市中心附近,离西城市场、牡丹市场、北塞商业街、凯旋门、地铁站都很近,可以说是很便利的生活区。

外国人宿舍有一个较大的前院,院子里栽种着几棵叫不出名的大树和少许蔬菜,空地上会常停着小车,我们可以在收发室给值班人员打声招呼后,一般情况下就能很快叫到出租车(在朝鲜叫出租车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穿过院子就能看到一栋八层楼房。我们金亨稷师范大学留学生、朝鲜同宿生、几位老师都住在这栋楼里。每层有五间套房,每套配有两室一厨一卫。室内铺设地毯,冬天有地热、夏天会配发风扇,每人配有单人床、书桌、衣柜,有的房间还配有电视机、书柜等。配置的确很齐全,比国内大学的宿舍宽敞,有时间的话还有条件自己做做饭,平日里热心的宿舍大妈会替我们打扫房间并照料我们的生活。

然而,在朝鲜生活当然也有很多不可言说的苦处。比如厕所、洗澡、打电话、自来水、供电等生活基本需求问题。可能是因为朝方重视中国留学生的生活状况,自从我们在外国人宿舍住下,停电并不常见,只是有时候会来个措手不及,但很快又会再来电。我们在朝期间,大约在6月份的时候,遇到了一次持续时间较长的电压不稳的情况。我和三名同学的电脑不幸遭殃,电脑变压器被烧坏了。朝鲜人家不像国内每家每户都有热水器,可以随时洗上热水澡。在朝鲜,想洗个舒服的热水澡就得去专门的公共澡堂。朝方组织我们留学生每星期乘车去一个名叫苍光院的澡堂洗一次。平常如果想洗就得自己掏钱去澡堂洗,通常一次2美元。朝鲜会时不时停水,所以每个房间的卫生间都配有一个大水桶,平时蓄满水以备不时之需。外国人宿舍只配有一台可以供我们使用的电话,设在六层且只能接听。我们会与国内家人事先约好时间。可是电话会经常出故障,国内家人朋友会常抱怨无法打进来,而电话费却已花去一大半。

外国人宿舍还配有免费为我们提供食物的食堂。另外还有美容厅(女士)、理发厅(男士),台球厅、乒乓球室、饭店,这些当然是要付费的,而且还不便宜呢。我们上午的课常常上到一点多,所以乘车回到宿舍的时候早已饥肠辘辘了。我们在来朝鲜的初期,常会以最快的速度冲向食堂占座,等大家都适应了这种生活节奏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百米冲刺“争抢”的情形了。食堂早中晚会有漂亮的服务员姐姐按时为我们提供食物。每人拿到一个大托盘,盘子上已摆好了三四道用白色小碟子装好的菜,以及饭碗、汤碗、铁筷、铁勺。饭菜分量少且少油水,以冷食为主。初到朝鲜,我们的肠胃都有些难以适应。可几个月下来,大家也都不再抱怨了。平时也会以自己做饭、煮面或者去饭店吃等方式来调剂一下生活。

在朝鲜没有办法上网,平日只能用书籍、电影来娱乐消遣。我们在大使馆教育组的帮助下建起了图书室,并且每个星期都会收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从国内寄来的各类杂志、报纸,虽然收到的时候,新闻不再新,但我们对于能从中得知国内、国际的近况已是感激流涕了。图书室里的书籍涵盖面真是广,哲学、历史、律法、时尚、言情无所不包。其中有一大部分是上了年头的书,泛黄的、褶皱的、散页的都有,翻看起来颇有味道。每到图书室开放的时间,我们都会选择挤在小小的图书室里汲取养分,或干脆借阅几本喜欢的书或杂志带回房间。

外国人宿舍见证了我们这大半年的变化。她就是我们在朝鲜的家。虽然不够精致,但朴实之间美不胜收。尤其是夜里,躺在床上,可以听到河畔的虫鸣鸟语,微风拂过,像妈妈轻柔道声晚安在耳旁,心里格外安宁,梳理着一天的心情和收获以及心底深深的想念。

【北塞商业街】

从外国人宿舍大门出去左转,直走,穿过一座天桥就算进入北塞了。北塞在平壤市算是数一数二的集高档住宅、购物、饮食、文化为一体的富裕区了。

几大栋十八层左右的住宅,虽然整个大楼表面只是用水泥简单糊了几层,远处看过去黑黑洞洞的,但是这的确就是朝鲜“富人区”了。密密麻麻,几大栋错落有致,住宅还配有专门的体育场、供人乘凉休闲的小型公园,附近还有书店、健身房、电影院、照相馆等设施。当然,我们不能把它们想象成我们自己心目中的样子。它们没有单纯的破旧与高档之分,有的只是朝鲜这个国家赋予它们的特色和风味。

北塞商业街上的餐馆和商店已被我们摸得门儿清了。哪家鸡腿好吃、哪家泡菜炒饭好吃、哪家能很容易地把钱找开(在朝鲜商店最尴尬的事情是结账的时候常常没有零钱可以找给你。这时,各个商店各有招数。有的打欠条、有的凑一大堆各国硬币、有的以商品代替零钱、有的则干脆不卖了)、哪家吃肉或者蔬菜最实惠等等是我们平时讨论的主要话题之一。我们常去的几家有黎明餐馆、明兴餐馆、民族餐馆,还有一家叫凯旋的朝币餐馆(以朝鲜货币付账)。虽然他们各家的菜单都大同小异,但味道却是需要耐心区分,找出最适合自己口味的。品尝朝鲜美食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课余生活。

我们大量的生活用品和食品是需要在北塞购置的。北塞没有大规模的百货商场,但基本生活用品都可以在这儿找到,只是需要耐心地一家家、一个个货柜地找寻。这里大部分是需要用外币来购买的,所以价格可不便宜。一盒新加坡产的900ml牛奶标价为250,即2.5 美。奥利奥饼干要价5美;中国产旺旺雪饼要价竟需要 2 美,大部分是进口货,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日本为主要进口地。

如之前《环球时报》登过的一条新闻中所说,北塞商业街的外币店里能买到许多国际名牌,如兰蔻、迪奥、资生堂、CK、施奈尔等。前来购买的朝鲜人络绎不绝,手里攥着的都是美、欧元大面值的现金。北塞商业街上能见到许多赶时髦的朝鲜人,他们的穿着与周边大多数民众不同,明显挣脱了朝鲜人的穿衣逻辑,也算是朝鲜街头一处亮丽的风景。

如果哪天朝鲜大方地将自己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我想,市中心凯旋门附近的北塞一定是一大关注点。那时,我们会透过眼前的北塞,依稀看到我们的20岁生日PARTY,我们在朝鲜留下的青春岁月。

【朝鲜集市】

初到朝鲜需要购置大量的生活用品,老师在介绍完北塞后,又特别提到了几个当地的市场。我们住处附近有西城市场、牡丹市场。牡丹市场不太欢迎外国人,所以我们很少去那儿,我也只是从大门口经常经过而已。从外面看进去,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很热闹的样子。西城市场门口虽然也会有带着红袖章的人看守,但基本上进去时不会遇上麻烦。于是我们更多的会选择去西城市场购买水果、蔬菜以及其他生活用品。

西城市场对面有一个儿童游乐场。里头有滑滑梯、跷跷板、单杠等一系列简单的儿童游戏设施,进市场之前,妈妈们可以把孩子安放在游乐场里,然后再进市场购置商品。累了、渴了,市场旁边还有几家清凉食品店,卖自制刨冰、冰激凌、凉开水等等。那家卖刨冰的店门口一直排着长队。刨冰是用一个铁制托盘盛着,顾客蹲在路边吃完再将托盘还给店员,只见顾客络绎不绝,可见这家味道还不错。

穿过标着“西城市场”四个大字的大门,右手边是并排的几栋居民楼房,左手边有五扇门,其中四扇是市场四个不同区域的入口。从外往里看,分别是停车场、杂货区、建材区、工业品区、食品区。

骑自行车来市场买东西的人可以把自行车推进第一扇小门,里头有一个专门的车棚可供停车。从第二扇大门进去只见五六大纵排的售货员穿着统一,面对各自的摊位紧挨着坐着,他们以中老年妇女为主。每个摊位大多只有小学生课桌面那么大,上面摆满了各色各样的等待出售的商品,每样商品的数量不多,大多是中国制造,然而价格却比国内要高出一倍多。比如一卷五毛钱到一块五元不等的普通透明胶要价为800朝,相当于8块钱人民币。18元左右的充电小台灯要卖到3600朝币,足足贵了一倍。这样的例子真是数不胜数。尤其是当进入到食品区后,这种感触会更加深刻。

每个区域的基本构造基本相似,只是贩卖物品的种类有所区别。杂货区里卖的主要是衣服、洗发水、衣架、头绳之类的杂七杂八的生活用品。建材区里卖的都是比如铁钉、胶布、绳子、自行车铃铛、纱窗等这类物品,男售货员人数要比其他区的多出很多。工业品区卖的大多是拖鞋、脸盆、香皂等。发现一些用品虽然是中国产的,但却是我们最近常说的“山寨货”。它们的商标多个字、少个字、或者改个字便是中国某名牌产品。当然也有质量好的正规商品,可其价格却更让人望而却步。

我们常去的是食品区。在那儿可以买到水果、蔬菜、方便面、饼干、鸡蛋、新鲜肉类等食品。只是令人不解的是在食品区的右上角居然有一大片区域在卖着各种各样的皮鞋。所以在肉摊旁边闻到的不单单是肉腥味,还有一股巨大的皮革味参杂其中。加上夏天的汗渍、人们的熙熙攘攘、空间不流通等因素,在市场购物是需要极大忍耐力的。除了忍耐力,还需具备基本的语言功底,因为这样才能和售货员磨嘴皮子,尽力把价格还到较合理的地步。有些售货员看出你是外国人,便立刻把价格抬高很多,不了解实情的人会亏得厉害。我们一开始也会买到一些价格离谱的商品,渐渐地时间长了,经验越来越丰富后,这种情况基本上没有发生过了。相反,我们一些同学似乎在还价上有天生的才能,总能将价格压得比较低,一些售货员气得直摇头。

和在北塞的外币店购物相比,朝鲜当地人的市场当然不会有那般的优质环境,没有空调、没有漂亮的服务员姐姐、没有太多令人放心的商品、没有喷着香水穿着前卫的有钱人。可是只有在当地人的市场才能体会到这个国家的人民真正的生活方式。脱下牛仔裤、使用他们的货币,说着他们的语言的时候,才能有机会贴近他们、和他们真正交流。当在一摊蔬菜瓜果面前和他们说笑的时候,你会忘记从别人嘴里听来的、在各种媒体世界里描述的朝鲜人,所看见的只是眼前这位和我们一样会用尽自己的劳力和智慧赚取生活所需的平民百姓。

快进入朝鲜了

平壤机场航站楼

机场公路两旁,开往市区

刚坐着时空机降落朝鲜,个个东张西望

那晚,刚到宿舍就遭遇停电,抹黑打开宿舍门的刹那来电,这就是我们住了大半年之久的宿舍门厅

外面是阳台,却不敢站人,至于为什么,你猜?

我们屋的厨房,却只能用来堆杂物

卫生间。各位,光看看是无法领略其精髓的,见文中

2.【外国人宿舍】宿舍卫生间的使用方法:平日有自来水时,水会自动蓄入蓝色大桶中(巨大无比的桶,可容下一个成年人)。洗手池里的水是不会随着下水管走的,那只是摆设而已。马桶没有冲水系统,只能便后自己拿瓢舀蓝色大桶中的水冲厕所,为了不堵厕所,所有便纸也是不允许仍入马桶的。这就是这儿的生活规则,我们必须遵守。时间是个奇怪的东西,它可以慢慢改变你,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在面对这些不便时已能应对自如,反而回国后有那么几天不适应,那当然这是后话了。

第二天,游览平壤市中心。女交警为平壤一大特色。记得一天晚上,我们还被其大声训斥过。不过,平日她们总是风度翩翩,各个回头率百分百。

平壤北塞商业街 看到的是所谓的富人区,楼下还有公园、球场等配备齐全,能入住到这里的人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金钱实力就可想而知了。经济实力再不济的地方也有富人,再富裕的地方也有生活极其穷迫的人。

市场门口,这里是本地人用朝币交易采购的地方,而外国人要凭运气才能进入。

享有“专车”,行驶在永远通畅大道上

其实他们对领袖的感情也时常能让我震撼,他们是有信仰的一群人,而我们呢?

【苍光院】

谢天谢地,朝方为我们安排了一处洗澡的地方,每个星期六专车去一次。虽说一周只有一次,但总好过洗不了热水澡。我们必须理解,也必须习惯。

这个地方叫苍光院,我们可以理解为澡堂,但它的功能又远远超过了普通澡堂。由一层进去缴费,把鞋脱了交给工作人员保管,再换上她们递上的不合脚的大拖鞋,才能允许进到里头去。苍光院一共有四层。一层有美容室,从门口经过有很大一股烫发水的气味,以及男士理发室,游泳馆。二层就是女用浴室。我们女生就安排在这一层。楼上一层则都是男用浴室。最上面一层很有意思,有单人浴室、家庭浴室、按摩室。

上到二楼,穿过粉色长廊,进到一间公共浴室。门口的工作人员发给每人一把更衣柜的钥匙。更衣室的尽头,由一扇小门进去便是浴室了。朝鲜的浴室均有汗蒸与湿蒸室,南方的同学基本上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设施。除去五六个普通的淋浴喷头,其余的是需要由手持着喷头、坐在一张小塑料凳上。一开始,很不习惯,不过渐渐模仿朝鲜人的洗澡方式,几个月下来竟开始觉得站着洗澡是一件相当累人的事情。也有可能是因为一个星期才能洗一次澡的缘故,要知道把一个星期积攒下来的污垢给搓下来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苍光院附近有一家旅店,可以兑换外币、寄信、打国际长途。所以周六下午洗澡、打电话、寄信成了我们主要生活内容之一。可是由于苍光院七八月份的时候,停止了热水供应(朝鲜人夏天就洗冷水澡,并且对大夏天洗热水澡的我们表示很诧异),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四处找地方洗澡,最后定在了一家位于北塞的健身房。那儿的一次费用为2美元,澡堂很小、很闷。因为是健身房附带的澡堂,来洗澡的人不是那么多,我们可以尽情地洗上一下午。

直到九月,苍光院又重新开始了热水的供应。我们又开始了每星期集体乘大巴去洗澡一次的日子。

市场水果摊,这些常见的水果在这里可成了“奢侈品”。逛这里的市场,可与在现在的中国大有不同。详情请见之上的【朝鲜集市】

这个市场主要为外国人开放

【开学】

4月12日,迎来了我们在朝鲜上学的第一天。

早上七点三十五分左右,我们穿着正装、乘坐朝方为我们安排的大巴前往金亨稷师范大学。金亨稷师范大学(Kim Hyong Jik University of Education)成立于1948年,原名为平壤第一师范大学,于1975年改为金亨稷师范大学。金亨稷先生是朝鲜的抗日民族英雄、金日成主席的父亲。金亨稷师范大学在朝鲜的地位可以说仅次于金日成综合大学和金策工业大学。她是专门培养教师的大学,大部分毕业生会被分配到教师的岗位上。

大巴驶入师大的大门,门口站岗的小兵一身黄色粗布军装,头戴一顶别着红星的小帽,瘦削得颧骨突出,却目光迥然、精神抖擞。大门进去,两旁分别是手球场和足球场,场上铺的都是沙砾,只有一小片草地,一个大妈正蹲在草地上用手将杂草一根根地拔除。车拐个弯,在一栋五层高的灰色教学楼前停住了。教学楼正中间悬挂着金日成主席的大幅照片,下边一行“伟大的金日成主席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标语赫然在目。

我们被领进了二楼的一间会客厅里。简单的开学典礼将在这间屋里举行。开学典礼上,我们见到了师大的老校长,一位德高望重、穿着十分讲究的女校长,当听说她是金正日将军的前妻时,不得不更加肃然起敬。校长向我们介绍了师大的历史发展等基本情况。师范是在金日成指示下建校的,当时是朝鲜专门培养教员的地方。随着多年的发展,校园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培养的人才也渐渐多元起来。她说学校很重视中国留学生的学习,学校和老师们都会尽心尽力,但是学习关键是要靠自己,希望大家能在朝鲜的学习期间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国。随后辅导员、教研室科长都发了言,主要是在朝注意事项。我们被分别领到了三楼的两个教室,“这里就是你们以后上课的地方了”老师宣布。

我们的教室因为学生较少显得比较空旷。三排桌椅整齐摆放,小小的木制讲台旁有一架棕色风琴,我一下儿想起了我们90年代的小学音乐教室,不由地上前摸了一下儿琴键。忽然发现教室正前方的墙壁上挂着金日成和金正日的头像。“你会发现从各个角度看,他们都在盯着你,监督你的学习”一位在这儿已经学习了一年的学生这样介绍,让人不禁打了一个寒战。从教室的窗户向外看出去能瞧见师大围墙外的大马路。两条电车轨道占去了马路的二分之一。咣当咣当的电车驶过去,载满了匆匆忙忙赶着上班上学的朝鲜人。远处,朝鲜民居鳞次栉比,望不到尽头,只发现家家户户都爱在阳台上插上几株鲜艳的盆栽花草,尤其是毗邻马路而居的高楼居民。

临走我们领到了七本教材,分别是朝鲜语会话Ⅰ、会话Ⅱ、朝鲜语讲读、朝鲜语语法、朝鲜地理、朝鲜文化史、朝鲜民俗。课本的印刷设计像极了我们父母亲那一辈人学生时代使用的书。翻开来看,字迹密密麻麻且不是很清晰,更别说彩页彩图了。书皮是整幅黄蓝绿色的彩纸,很薄,极容易破损。每本书在封面上印有“留学生用”,书名是由黑色软笔书写的朝鲜语,下方标有金亨稷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出版时间,最近的是主体98年,即2009年。

朝鲜的学习生活即将全面开始。我们战战兢兢中又充满了期待。

我们上课的教学楼

小雨淅沥,球赛精彩

这天是太阳节,祭奠金日成的日子。全国上下张灯结彩。

我们一行人被邀请参观了花展,图中横幅为“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图为“金日成花”,上面写着“永远的主席”

【太阳节】

4月15日,太阳节,金日成主席的诞辰,朝鲜人民最盛大的节日,全国放假三天。满大街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就连天气也变得晴朗暖和起来。

作为来朝的中国公派留学生,我们在4月13日收到了政府的邀请函,于14日晚上去大同江畔和各国使节、各族人民、军民一起观看烟花表演。那晚,我们被要求穿着正装,不准随身携带任何物件,连钥匙也是明令禁止的。在严密安检之后,排队步行了很长时间才到达了观看场地。只见四周都是军队,我们小心翼翼地等待着表演的开始。待天完全黑了下来,随着激昂的音乐响起,几束烟花一齐窜向太空,开出各色各样的图案。烟花表演开始了。伴着高亢的民族歌曲,壮观的烟花以不同的姿态展现大同江的上空。现场惊叹声不断。在我身旁的有来自菲律宾的朋友,和他交谈几句,又认识了他的翻译,一位刚从金日成综合大学毕业的朝鲜男人。他很友好,和他聊了很多。我也仗着自己是学生而已,很唐突地问了很多问题。比如你是不是朝鲜政府派给外国人的翻译或者是监视他们生活的?这个晚会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来看的吗?平民也可以吗?等等。他也很轻松地回答我:我们没有高层和底层之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嘛。令我最惊讶的是他问我为什么要来朝鲜,为什么不去汉城。我说来朝鲜是个很难得的机会,我觉得朝鲜很不错啊。聊到这里,他连忙说谢谢,立马很客气地说欢迎来到朝,真诚溢于言表。晚会结束后,和他友好地说再见。在那刻,人和人、国与国的关系变得如此简单和自然。烟花表演持续了大概两个小时才华丽收尾,这也许将是我这辈子看过的最美的烟花表演了吧。

15日上午,我们身着正装前往了位于平壤市万寿台的金日成广场献花。这是第二次了。第一次还是刚刚下飞机,就被领着在夜色中给领袖献了花。盛大的节日里,很多民众前来广场献花、瞻仰永远活在他们心中的金日成主席。在广场上,我们没有多做停留就成队离开了,连张像样的照片也没有。随后,大家被安排去观看了花展。主要是大红大片的金正日花和秀巧、紫色的金日成花,而场馆的名字就叫金日成金正日花展示馆。在展会上,有军人、佩戴红领巾的小学生、穿着民族服饰的妇女。当我们要求和一群小学生合影时,他们显得很腼腆,甚至有些胆怯,一直往大人的怀里钻。但是他们的父母、老师却是相当热情。尤其记得一位母亲一边和小儿子耳语些什么、一边帮他脱去外套露出干净整洁的衣服,想以最好的形象来面对外国人。这一点让我特别感动。

中午回到住处,得知中餐提前半个小时,早早在食堂外等候。走进餐厅,惊了!平日里穿着朴素的服务员姐姐在这天穿起了大红色民族传统服饰,穿戴齐全,喜滋滋地端着一盘热毛巾站在门口并热情地招呼我们就坐。餐厅亮着彩灯、放着欢快的歌曲,三大桌长条形餐桌上摆满了各色佳肴,这真是一个大大的惊喜。松饼、炒杂菜、明太鱼、卷饭、朝鲜汽水等等,其中很多都是朝鲜民族传统美食,是我们平时品尝不到的。不过一会,满桌就只剩空杯残羹了。大家相互敬酒、一起合影,类似中国新春佳节之时。我们随着朝鲜人一齐欢腾,虽然仍不能完全体会他们对于金日成主席的那份深情,但我们确实也是尊重他们的信仰,并且真心祝他们节日快乐。

4月15日 食堂以一桌丰盛的佳肴款待了我们。好看,但不是所有人都吃得惯,比如那道鱼

【心系祖国】

4月15日,太阳节,朝鲜全国喜气洋洋。然而没想到,也在这一天,中国---我们亲爱的祖国正遭受着一场巨大灾难。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度,东经96.7度)于前一日发生了7.1级地震,震源深度达到33公里。

我们在几天后才依稀得知一些消息,心里焦急万分。不知道国内此时的具体情况,不清楚灾难的摧毁程度,更没有办法参与到救助甚至祈祷的行列中。身在国外才深切明白到底什么叫祖国,什么叫牵挂。

大家决定筹钱进行捐赠,通过大使馆送回国内,向祖国献出我们的微薄之力。筹钱工作开始在上新外国人宿舍楼内进行起来。由于朝鲜的特殊性,我们的生活费不能够及时得到补贴,大部分同学只能指望着每个月朝方发下来的40欧元过日子。但是我们每个人还是从自己的生活费里拿出了一部分,只希望祖国能够顺利度过这次劫难。

4月21日,我们突然被通知上午的课取消了。我们一行人穿着正装,胸前佩戴着用卫生纸叠好的小白花前往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参加与国内同步的悼念青海玉树大地震活动。我们排成几横队,随着哀乐响起,大家低头默哀。这样的场景不禁让人想起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在那段被血水、汗水、泪水冲刷的岁月里,全国人民拧成了一股绳,相互扶持和告慰。每天都有无尽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在面前上演,冲击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时间是治愈伤口的良药,两年过去,那场大灾难留下来的伤痛还未完全平复的今天,中国又受伤了,中国再一次掉下了眼泪。

这一次,我们身处异国他乡。在这里,平壤依然安宁,甚至还沉浸在大节日的气氛里。然而,在朝鲜的我们,在朝鲜的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都会牵挂着同一个地方---青海玉树。我们能做的只有默默地祈祷,祈愿中国挺起脊背、面对困苦,再一次顺利度过艰险,然后平安永远。

加油,祖国!~~~~

图为中国驻朝大使馆院内

【朝鲜通信】

朝鲜网络不通、打电话不便,唯有通书信的方式显得最为稳妥。

在国内,我们这帮已将网络视为主要生存方式之一的人,虽然在心里做好了一系列的心理准备,但是当网络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真正完全消失的时候,突感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们不得不开始寻找各种可以让我们忘却网络的事情。好在有一帮同病相怜的同学,大家一起隐忍、克服。

当网络成了一件奢想的时候,电话成了能快速带来交流感的重要通信手段。我们居住的外国人宿舍只有一台固定电话,且是只能接听、不能打出去的。所以当电话那头的人说到“我要是卡没钱了,断线了,你给我打过来把”的时候,我们都不知该怎么和对方解释。我们通常会去国际通信局、国际通信中心、高丽饭店、苍光院附近的旅馆打国际长途。每分钟15元人民币左右,价格相当昂贵,常常一通电话就得花去将近百元。所以大多时候是和家人约好通话时间,准时在我们宿舍的电话机旁等待。可就算是这样,唯一的一台电话也会经常出现故障,最长的一次坏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我们和朝方老师沟通了好几次,这一情况也不见好转。电话时好时坏,尤其是在下雨天,我们都饱尝了挂念远方家人、朋友、恋人的酸楚。

每天上完课,回到宿舍,第一件事情就是往收发室张望,看今天有没有送信过来。收到信时候通常是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在朝鲜,我和家人、几个朋友保持着通信,我想这些信件是值得用一生来珍藏的。在艰苦的日子里,这些信件陪伴我们走过了很多个孤独难熬的时刻。

朝鲜通信方面另有两点是很多人都无从得知的。网上很多文字介绍中说朝鲜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其实这些在朝鲜都是有的,只是说远远不像我们现在这般普及和自由。之前在国内也听说朝鲜境内是没有手机信号覆盖的,可是来到朝鲜惊奇地发现,很多朝鲜人都配有手机。他们的手机多半是彩屏的翻盖手机,款式单一,多用于接打电话,短信业务落后。当我们都快忘了手机这回事儿的时候,突然看到身边一个朝鲜人边走边讲着电话、谈笑风生,我们心里的感受是不言而喻的。当在朝鲜的日子已度过三分之二的时候,突然听说高丽饭店是可以发送电子邮件的。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真的吗”,随后即是不可思议的惊叹。我的室友决定亲自去尝试一下儿,试着发邮件给远在北京的同学。按照她的描述,跟高丽饭店的工作人员说明想要发邮件,工作人员会打电话联系负责网络的工作人员,当网络打开后用 OUTLOOK将邮件传出去,之后又立即把网络关上。全程都在监控下进行,根本没有办法趁机浏览其他网页。发邮件的费用也是很昂贵的。按文件大小算,每 1KB大概是1块人民币。所以在朝鲜发邮件的时候,邮件内容尽可能地省略、文件尽可能地压缩,这样才能使通信费用稍微节省一些。

然而正是因为通信缺乏便捷的条件,我们的生活方式完完全全地变了样儿,不会如在国内时离开网络就开始心慌、开始无所事事,没有条件泡电话粥,不会总去关注手机动态,有了更多的时间潜下心来关注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我相信现今很多人深陷在便利的通信漩涡中,很多人也开始想象和期许安静的日子和安静的内心。

国际通信局~~只有最右边的电话才能打国际长途。费用很贵,通常我们拨通电话之前必须想清楚要说哪几点

高丽饭店国际通讯处。正如上面所标明,不但可以打电话,还可以发邮件和传真,这点给了太多人惊喜啊!

这个不做多解释了,大家欣赏回忆吧

【牡丹峰】

往凯旋门方向看过去,能望见牡丹峰的入口。

它位于朝鲜平壤市市中心,每逢佳节,牡丹峰总能聚集很多前来野餐、载歌载舞的民众;平日里人们也会选择来此乘凉,三五人在树丛旁或者桥洞下铺块长布下象棋、打扑克、聊家常。朝鲜人的娱乐方式往往是和大自然联系紧密,他们喜欢在节假日约上亲朋好友,带上泡菜、卷饭和啤酒,背上吉他,在草地上围成一圈,再即兴来上几段民族歌舞,每人笑逐颜开,享受天伦之乐。我一共去了三次牡丹峰。每次都能在山上看到此景,看到陶醉、看到忘乎所以,的确他们的单纯快乐深深感染到了我。

牡丹峰上有一家供应清凉食品的牡丹阁。有一次,我和一个好友无意中闯了进去,一个管事儿模样的男人立刻把我们叫住了,开始盘问起来。原来牡丹阁当时还未到营业时间,对于两个外国人的突然到来不得不有些警觉。不过当他得知我们是中国留学生时,紧绷的脸舒展开来,还热情地把我们领进屋内参观。临走还不忘说几句简单中文以示友好。

就在那一天,我们巧遇上了朝鲜人聚集在牡丹峰庆祝解放战争胜利纪念日。男女老少在一座亭子下随着音乐舞蹈。扭得最欢快的要数中老年妇女了,一个个非专业但更胜专业,因为这是她们的常态。我们想参与其中,可是显然我们没有他们那种天生的韵律感,只好在一旁拍手叫好。绕过他们,发现还有一大群人围坐在一张公园石桌旁,边敲打碗筷边大唱民族歌曲,有的还不时高喊几声“将军万岁”。我拿出相机试图记录下来,他们发现镜头后,非但没有平常的反感,反而冲着镜头更加兴致盎然起来,甚至想邀请我们参与其中。不远处的山坡上,几个孩子安静地坐在石阶上写生。这一动一静彰显出了一个民族的两种气质。虽然解放战争已成为历史,渐渐远离现实生活,但如今他们仍不忘战争曾经带给他们的以及对于前辈们热血奋战带给他们安宁生活而心存感激。

牡丹峰上更多的是自然景观,绿树葱葱、小花遍野,山上还有汩汩清泉留下,晚餐过后,趁着天还未黑,和几个好友登上山顶,空气清新、伴着鸟语花香,实则一大乐趣。

上山不远处有一座石门,匾牌上写着“七星门”,朝鲜人又将其称为幸福之门,传说中七星门见证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一对男女在七星门相知、相恋,一路坎坷,沧海桑田,却真心未改,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牡丹峰上的一段段传说故事,还给其附上了一层浪漫神秘色彩。让人不得不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千里马

那天偶遇拍电视音乐节目的

每次上山都能遇见些朝鲜年轻人写生作画的

【亲善医院】

说起这个医院,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小插曲。

一天早上正当我们同屋的三个女生手忙脚乱地准备出门上学时,突然听见卫生间内传出一阵哎呦声。原来我的同屋因为地滑,背部朝地猛地摔了一跤。这一跤可能伤到了尾骨和腰部,令其疼痛不已。如果在国内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去附近的医院看看,可这是在朝鲜,我们一时不知该怎么办。于是下了楼,询问中方辅导员的意见。他说如果自己想去医院看看,可以专门派车去,医院的治疗方法是有限的。辅导员让我们自己决定。这时我的好奇心开始作怪,对疼痛稍有平复的室友说,去看看吧,我陪你去,如果实在不行,我们再回来。可谁知道,我们去了,室友被困在医院里长达一个星期。每每说到这儿,我就想再次认真地对我的室友说声抱歉。

朝方对中国留学生还是挺重视的,尤其是当我们这批留学生第一次需要进医院的时候,连主管留学生工作的科长也随行去了。我们要去的亲善医院是一家位于使馆区,专门为外国人看病的医院。进使馆区时必须出示护照或者其他证件,保安措施很严格,所以安全问题不用担心。我们留学生的治疗费用和住院费用是全免的。需要住院的话,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每餐有肉有菜的伙食,还有洗淋浴的设置,每天能“奢侈”地洗上一个澡。当我们听到如此条件后,都开始嚷嚷着要去住一次。

可是真正需要住院时才知道其中的苦处。我的室友被一位身披白大褂的男外科医生接手,他首先详细地问了些问题,比如怎么摔的,是哪个部位先着地的。然后带上手套和口罩,在疼痛处有轻有重地按了起来。我的室友直喊疼,结果是被通知需要打止痛针。我有些不放心,拿过针剂的说明书看起来,好像全是俄文,没有一句能看明白。我又开始说话,这回少了些勇气,意思是做CT可以、按摩可以、打针吃药就算了吧。室友这回一脸执着,说既然来了,就打吧。我一阵从心底涌上的感动和佩服之情,双手按着室友的上半身,眼睁睁地看着医生把针头推进了室友的腰部。室友大叫一声,我连忙劝慰说可以了、马上就好了,其实那位医生好像推错了方向,一直在找地方,针头好像找路的车头似的,我都不忍心再看下去了。最后室友又被扎了一针后,才结束了这样的折磨。随后在我们要求下上楼做了CT检查。检查过程中突然来了四五名医生,把显示器围了个严严实实,感觉像重症会诊。见此情形,我不止一次问辅导员,有什么很严重的问题了吗?医生命令室友住院,没有商量。我们被带到病房,住院条件真的算不错的,除了外边儿走廊里有正在装修的嘈杂。就这样,室友开始了在朝鲜住院的日子。

负责室友治疗的护士是位年轻的姐姐,她每天都会为室友量体温、监督室友吃药、按时送上饭菜和帮助室友洗澡。有她在,我们也就放心了很多。课室的主治医生也会每天来病房询问和检查,有时也会为室友做个腰部按摩。有一次正巧我们来探望,目睹了医生按摩的全过程。一位主治医生脱掉皮鞋,露出黑色短袜,踩在床上,用膝盖力量在室友的腰部用力推拉。整个画面有些不雅观,我们站在一旁实在难熬,一直用“每个国家习俗不一样”来劝慰自己和室友。

一个星期后,室友安然出院了。朝鲜的住院经历必定会成为她很多年后也会津津乐道的段子。之后,又有不少同学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进过医院,听说也有很多有趣的发生在那儿的故事,比如一位同学下楼时不小心扭到了脚脖子,去医院,医生在她的脚上只绕了一圈白绷带就让回来了。我们在走进亲善医院之后,又在朝方安排下参观过朝鲜人引以为豪的平壤产院。那儿的确是一栋高层且现代化的建筑,内部有电梯和干净的卫生条件。但医疗设备和医生资质呢?我们就无从得知了。不管怎么样,在经过亲善医院那次体验后,朝鲜的医疗问题显然是需要努力改进的,我相信身在其中的医疗工作者和患者更能深切感受到。这不仅是发展中的朝鲜需要面临的一大问题,其实作为邦交的中国在面对生命和健康之时也就有了些不可推卸的责任。

平壤亲善医院,在使馆区内,为外国人看病的地方

院内大楼入口

满眼绿色, 车抛锚 休息片刻便爱上了这样的大自然

【开城】

开城,朝鲜南边的一个小城。本平凡安静的小城,偏偏被历史附上了独特的意义。从此他毗邻着军事分界线,危机四伏。如今他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观光点,开城也较以前显得热闹多了。从开城距离朝鲜首都平壤约160公里的路程,我们一行人乘坐三辆老式日本大巴一齐前往。

一个月之前就得知六月底前往开城的消息,一个月的等待和期盼,终于在23日早晨八点准时从平壤上新外国人宿舍出发。那天,天气一如我的心情,春光明媚。很快汽车驶出平壤市区,透过车窗看出去,绵延葱郁的高山、泛着微光清澈的小溪流水、一望无际的田垦、裹着白色头巾卖力劳作的农民和他们的瘦骨黄牛。每个角度,任何一景都是可以入画的。我喜欢这样的自然,看着总觉得欣喜。然而我们一直在朝鲜方面派来的同宿生监视之下,没有办法拿出相机随意地进行拍摄。但对于我来说,如此美景和难得的体验无法不让我选择冒险。在三个小时的车程里,趁着同宿生犯困的时候、看手机的时候,马上拿出相机拍上几张或者录上几段。就连这样,我的几段录像也总是伴着她的叫喊声而不得不匆匆结尾。

从平壤通往开城的公路并不是高速公路,坑坑洼洼路面上还有自行车同行。大巴总是能把我们颠得东倒西歪,在经过坡度较大的路段时甚至能把我们抛到半空中,然后重重摔下。这三个月以来,我们每天都是乘坐这辆大巴上下课、代步前往参与各种活动,也就习以为常了。

当车晃晃悠悠地驶入开城市区,我开始顾不得有人阻拦,开始肆无忌惮地拿出相机直接放到车窗外一路拍摄过去。开城的汽车比平壤还要少,就连自行车也不多,空气里总是伴有能被吸附至身体各个部位的灰尘,让人不敢张嘴呼吸。开城市区到处都是类似于平壤市内常见的标语,比如“伟大的金日成万岁”,“团结一心”, “伟大的胜利万岁”。而开城有一点是在平壤感受不到的,就是从一些标语和宣传画可以看出朝韩对峙的局面和他们希望半岛统一的意愿。从我们的旅馆大门出去不远处就可以看到“朝鲜统一”的标语,而在非军事区板门店还可以看到“自主、和平、统一”的字样。朝鲜的广告就是这样赋予了高度政治化而且直接准入。

我们被安排在了一家叫做“自南山”的旅馆入住。放下行李,又连忙赶往与南边接壤的山头。在那通过高倍数望远镜可以看到韩国历时三年,于1979年12月完工的一座混泥土长墙。朝鲜军官介绍这堵墙长240km,把朝鲜一分为二,南朝鲜(朝鲜方面称法)可以通过这堵水泥长墙随时发动进攻以及自我防卫。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边界气氛,而且是如此备受关注与争议的边界。当有人在望远镜里发现韩国国旗的时候连忙拍照留影。这样的体验其实才刚刚开始,就当是为了第二天的板门店之行做好心理准备吧。

晚餐过后,夜色降临。站在窗前可以看到漫天的星斗,那是久居城市的我们久违了的奢侈啊。晚上依旧停水停电,对于奔波一天、浑身污垢汗渍的我们来说真是一大痛苦。我们入住的旅馆从规模和自然环境上看,应该是当地比较上档次的旅馆了。五层楼高,我们都被安排在三四楼的房间里,并在二楼的宴会厅用餐。房间都是两人间,如国内酒店的标准间大小。地板铺的不是木板或者瓷砖,而是凉席。房内还配有LG的电视机和电冰箱、衣柜、风扇、书桌、浴缸、马桶,总之设备很齐全,听上去还挺享受。然而因为没有自来水、没有电,这些都只是形同虚设。第二天早上依然没有水,我们只能用两瓶仅有的矿泉水洗脸刷牙,用浴缸里的颜色异样、上面还漂浮着几只昆虫尸体的积水冲洗厕所。

24号是在开城待的最后一天。我们用过早餐后,早上9时乘大巴离开旅馆。首先是前往开城的金日成广场,为其献花。开城的金日成广场当然无法和平壤的相比了。但依然格外壮观、肃穆。规定也是相当繁多。比如不能坐在台阶上照相。一个同学倚在有将军题词的石碑上拍照而被勒令当场删除照片。随后就是前往板门店,即三八线附近。一路上依然是禁止拍照,在板门店门口更是绝对禁止拍摄军人。一位为我们解说的军官见到我们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真勇敢,这是随时可能发生战争的地方。听完军官的介绍,我们对板门店非军事区域的构造和历史背景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从大门乘车进去经过一条公路,两边是电网和耕地,有很多朝鲜农民每天在这个区域里耕田劳作,生活在战争的边缘。不久可以看见大路的左边有一扇大门,往里走就是当年与韩国和美国军队签订停战协议的地方。会议室里的桌椅都是当年用过的,原封不动。很凑巧的是,第二天,即25号就是签订停战协议60周年的纪念日。再顺着公路往非军事区里前行,我们被带到金日成主席签名纪念碑处,那是金日成在94年7月7日晚留下的文件签名,也是此生最后一次批阅文件。8日,与世长辞,全国长时间沉静在万分悲痛之中。金日成的离世对于朝鲜人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罹难。那份文件是关于南北和谈的内容,将其做成纪念碑立在三八线附近则是再合适不过了。在纪念碑处用肉眼就能清晰地看到对面韩国的建筑。绕过一处建筑就望见了三八线和修筑在三八线上的三座蓝色小房子以及韩国那边的游客。南边的游客和我们招收示意,可惜我们就这样被三八线隔开,无法走近、对话。我想这就是南北分离最生动的写照吧。特别不凑巧的是,韩国那边的游客和记者太多,美国和韩国军队把朝鲜这边通往三八线的房门给关上了,因为他们事先有协定,我们被告知无法进入。没有办法,我们只能远远地站在朝鲜这边的台阶上看着那条用水泥砌成的三八线和神情严肃、处于战斗警备状态的双方士兵。虽然带了些遗憾离开,但想想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种历史气氛已是相当幸运了。

三八线,一条窄窄的水泥台阶却不知从此隔开了多少骨肉、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又有多少人为其耗尽一生的精力,乃至生命只为能早日实现民族统一。虽然如今的国际法规、军事、政治把朝鲜民族生生分割成了两个国家,但其共同的祖先遗留下来的血脉会长流于他们的思想、灵魂深处,终有一天他们会如同当年“柏林墙” 倒塌,冲破霸权阻扰、意识形态矛盾,重新融合在一起。就像朝鲜歌曲里唱得那样,“爱国的热情汇涌奔腾,为了祖国热情高涨,庆祝统一的日子不远矣”。

离开开城之前,我们还去了一趟成均馆,高丽时期有名的大学堂遗址。今天的韩国还有一所名叫成均馆大学的世界著名学堂。只是在朝鲜的成均馆里已找不到传道授业的讲师和朗朗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零落的几个旅游团过来参观留影,顺便买些书画和邮票带回去。

伴着悠扬的朝鲜名曲,我们开始沿着山路原路返回,车内拥挤、燥热,没有空调、也没有窗帘、不断有灰尘从车窗外飘进来。烈日当头,每个人都已是疲惫不堪,东倒西歪地在颠簸中入睡了。车窗外的农田里,农民们仍然在弯着腰辛勤劳作。不远处就是他们的家,一排排低矮的平房,家家炊烟袅袅,祖祖辈辈、子子孙孙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通往开城的公路

在开城的住处 还是挺有民族风格的

地上铺的是竹席

于开城饭桌上的小饼。当时还知道那叫什么,现在已完全没了印象,不过算是比较好吃的了。

瞪着呐 发表评论于
写的很客观实际,谢谢分享。
一个尽管物资贫乏但是人们有信仰,环境干净古朴清新,安全的社会,和一个物资丰富但是环境严重污染,贪污腐败,社会缺少公平正义,恶性犯罪比比皆是的社会究竟哪个好,还真是难说。
piniu 发表评论于
吃的东西真是不能看
David1115 发表评论于
Very good experience,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sharing!
字句皆全 发表评论于
有秩序,宁静,环境自然,低碳的国家,美眉也漂亮,感觉比天朝强多了,有机会要去瞧瞧
nkrzero 发表评论于
Thank you, good reading.
clm3600 发表评论于
去朝鲜留学?住那与世隔绝的地方,还不跟流放差不多。
spainabc 发表评论于
lisaliuwanjun老弟说的及是。89年6-7月的北京更有秩序更干净,还用水冲广场和大马路呢。你说干净不干净?
来文司机 发表评论于
题目莫名其妙!是太急于贬低朝鲜,抬高自己;还是贬低中国留学生在朝鲜的地位?在朝鲜的外国人可都是VIP的待遇!
牛童 发表评论于
吃点苦没有什么,关键是除了在主体思想指导下制作泡菜的技术外,还有没有学到别的?如果没有什么其他的,那么去那鸟地方干什么?那个三妈养的孔和尚好像对朝鲜很欣赏,应该派他去而不是让他去南韩。
neweraedu 发表评论于
至少他们在朝鲜学到了些东西:
【我们在来朝鲜的初期,常会以最快的速度冲向食堂占座,等大家都适应了这种生活节奏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百米冲刺“争抢”的情形了】
runningfan1960 发表评论于
你这些信息我们在朝鲜的记录片和宣传品上都能看到。有没有深入些的啊?
lisaliuwanjun 发表评论于
感觉朝鲜很干净很有秩序的样子啊! 好像去那边看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