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本记些啥
上周辣椒1.2元/斤现在1.4元/斤
昨日凌晨3时多,老邱在西安朱雀农产品批发市场批发蔬菜时发现,很多蔬菜的批发价都涨了。(见下表)
此外,还有部分蔬菜则没有“跟风”涨价,保持价格平稳甚至还出现微降:韭菜一星期前批发价是2.5元/斤,昨日是2.2元/斤;香菜一星期前批发价是2元/斤,昨日是1.2元/斤;豆角一星期前批发价是2.8元/斤,昨日是2.5元/斤;冬瓜上星期批发价是0.3/斤,昨日批发价格没变。昨日,记者从西安朱雀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中心了解到,和上周相比,昨日该市场蔬菜批发价总体上涨6%左右。
菜贩眼中的买菜者
买菠菜揪几根买西红柿就一两个
“菜价上涨了,买菜的也少了,现在买菜的人比前几周少了一半多呢。以前一天我们能卖230元,这两天一天才卖不到150元。”老邱说,“很多人买菜时买的也比较少了,买菠菜就揪几根,买西红柿就买一两个。西红柿大点的一个就将近2元钱,你说谁还敢多买?”
菜贩说菜为什么贵
层层加价 物价跟风
老邱说,根据他的经验,目前菜价上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物价上涨的跟风效应。“现在菜价上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跟风,一看其他商品在涨,菜价也跟着涨起来了。”老邱说。
二是层层加价。蔬菜从地里出来卖到批发商手里,批发商再加价卖给零售商,零售商再加价卖给市民,中间环节无疑提高了蔬菜的成本价。
三是不排除背后有人在操纵市常
昨日,西安朱雀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分析说,现在菜价上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上游供货商在涨价。此外,油价等上涨导致运费、人工费提高,也推动了菜价上涨。“天气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菜价,14日下雨就导致绿叶菜出不来,使菜价借机上涨了。”
“我和妻子卖菜每月净收入1300元,但孩子就得花去700多元,再除去其他一些生活费用,每月收支勉强持平,还不敢有人得病,否则就要‘倒找’了。”昨日上午,在西安高新区陈林村做贩菜生意的邱许元指着家庭账本上的一笔笔支出账目说。邱许元说他和妻子记账已经有一年多了,提起为啥要记账,老邱妻子张康丽只是抿着嘴笑。
为啥记账打工挣钱 一家三口不够花
“第一个月他才拿回来1100元,没两天钱就花没了。他非说是我乱花了,还逼着问我钱去哪儿了,你说气人不气人?”昨日,在记者的追问下,站在菜摊前招呼顾客的张康丽才不好意思地说起记账的缘由。
张康丽说,去年11月8日,她和老邱从兴平农村老家赶到西安打工,刚来时她没有找到工作,每天只能呆在租住房里照顾一岁多的女儿,家里所有支出都得靠老邱当保安挣的1000多元钱来维持。“孩子身体不好经常要看病,家里三张嘴还要吃饭、穿衣,所以我就开始记账,也想看看钱到底花在哪里了。”张康丽说。
最担心啥女儿一病不知道要花多少钱
“11月1日摊位费130元、入托费335元;3日,回家车费58元;6日买大米、油38.2元;8日房费、电费160元;13日给女儿买药26.5元……”昨日,记者在老邱家账本上看到这样的密密麻麻的支出明细。老邱说,女儿的花费大约占到家庭所有支出的六成左右,其他的钱用来交房费、电费、摊位费等。“物价涨得太快了,今年的物价和去年差别就特别大。”老邱说。(见右表)“现在我最怕女儿生病和放假了,一生病就不知道要花多少钱;一放假,她就吵着要买零食。出来一年多了,手里也没攒下多少钱。”老邱苦笑着说。
都学到啥不该花时不花 钱用在刀刃上
“以前花钱没有节制,买了一些用不上的东西。记账一年多,我才发现其实很多支出都没有必要。平时就应该把钱用在刀刃上,不该花的钱不花,该省的钱要省,这样才能攒下钱。”张康丽说,“现在经常看看账本,不仅知道花出去的钱究竟花在了哪儿,还能合理安排平时的花销,做到心中有数了。”
老邱说,现在他每隔半个月就会回去一次,从老家带一袋子面和一桶醋回来。“带来的面能吃一个多月,菜都是卖剩下的,这样就能省下很多呢。”老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