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尘埃落定,花落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家。其代表作为《城市与狗》和《绿房子》,被誉为“结构写实主义大师”。
大概是20多年前,我看过马里奥的《城市与狗》,那些军校学生残酷的青春当时令我感觉到一种特别的血腥和震撼。只是,时间过去20多年,小说具体细节已经模糊成一片浆糊,当然,跟小说情节一起模糊的,还有我那介于残酷与不残酷之间的青春。
《绿房子》这本书我见过,至于看过还是没有看过,我已经记不起来了,十分汗颜。
说起来,拉美国家在世界并不占主流地位,但是,拉美作家里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却不在少数。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到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结构写实主义,拉美作家们总是将关注倾注在这块神奇而且布满历史伤痕和现实困扰的土地,他们用细腻的文笔、逼真的真实、奇诡的想象,安静或者火热地叙述着这块土地上的前生今世以及那些不可预知的未来,并且,因为这种逼真而残酷的叙述,他们获得了整个世界的认可,这是拉美国家断续出现诺贝尔文学奖的真实背景和动因。
在中国,比小说更真实、更丰富、更精彩的是斑驳迷离破碎的残酷现实,除了移居法国的高行健,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奖,将是牛年马月的事情,这跟中国作家缺乏直面残酷而且庸俗现实的洞察力、道德勇气、良知反思和价值观有关。如果不进行大胆、深度而且有理想的集体反思,中国作家就是一群饭桶和废物点心,诺贝尔文学奖永远跟他们无关。
去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字说,20年内,我必获诺奖。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我一直在努力积累、思索和实践着。正如相信未来,相信明天会更好一样,我相信自己会得到那个叫做诺贝尔文学奖的玩意儿。我们这个多劫多难的年代、变化无常的历史、曾经的生活、那些经验和体验以及无果或者正在来临的爱情终会成就我。即使无人喝彩,我也依然相信自己,给自己加油。还有19年的时间,我必获诺奖,这个信念,我是不会动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