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几个月来,方舟子、方玄昌打假被打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其结果一直是国人关注的热门话题。回顾事件前因后果不难发现,事件惊现的不仅是打假者被打的问题,还惊现了中国学界巨大黑幕的幕冰山一角。
几个月来,方舟子、方玄昌打假被打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其结果一直是国人关注的热门话题。回顾事件前因后果不难发现,事件惊现的不仅是打假者被打的问题,还惊现了中国学界巨大黑幕的幕冰山一角。下面,让我们寻着事件的来龙去脉,去看看该类事件引发的黑幕问题和真正缘由吧,也许这样才能引起国人对事件及其相关问题更多的警醒,以便寻求更好的医治良方。
6月24日晚10点40分左右,《财经》杂志编辑方玄昌在回家途中遭袭,两名陌生男子手持钢筋条将其打伤,头部伤口深至颅骨。事后,两名男子逃走,方玄昌经救治无生命危险。当事人怀疑遭人报复。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6月26日《京华时报》)
8月29日下午17点左右,方舟子报警称在住所附近遭到两名陌生男子“用辣椒水和铁锤”袭击。(8月30日《京华时报》
9月21日晚上,北京警方宣布,方舟子和方玄昌被打案一并告破。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肖传国涉嫌指使3名男子袭击方舟子和方玄昌。据了解,方舟子、方玄昌通过网络、媒体对肖传国的学术成果进行“打假”,导致肖传国未能升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是,后者指使他人进行报复。(9月22日京华时报)
两起雇凶打人事件在不长的时间内告破,国人对此可以稍感欣慰了。
欣慰之余,我们不能不对事件背后的一系列问题感到十二万分震惊。因为,这不是一起普普通通的寻仇劣行,不是一起普普通通的报复行为,而是中国最高学界出现的一场悲剧性事件。悲剧的主人自然是中国少有的高级知识分子——肖传国,他必将得到应有的法律严惩。
不过,造成这场悲剧的,难道仅仅是肖传国一人吗?难道仅仅是肖传国一人的自私自利之心,难道仅仅是肖传国一人目无法纪的胆大妄为之行吗?
对此,我们整个社会是否都应该反省一下:这场悲剧背后的社会氛围,学界环境,以及某些行业潜规则等一系列方面,是否存在严重问题呢?
实际上,打假者被打两者的矛盾,是一种社会矛盾的缩影:事件本身是对我们社会管理体系种种问题亮出的一盏醒目的警示红灯。
本来,社会上出现打假者群体已经是一种社会悲剧,再出现打假者被打事件,则是更大的社会悲剧。
一个管理体系健全的社会,本不需要打假者群体,因为人人都是打假者,假冒伪劣之事当无立足之地。打假者群体的出现,警告我们急需健全社会管理体系。紧随打假者群体之后,出现打假者被打事件,更警告我们健全社会管理体系迫在眉睫。
如果这场悲剧背后的社会氛围,学界环境,以及某些行业潜规则等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打假者被打事件还会继续,打假者被打的矛盾永远难以得到恰当处理。
不仅如此,事件还警告我们,健全学界管理体系(包括公开、公平、公正的学术竞争或升迁机制)更事关重大,因为它关乎整个社会,关乎整个民族的精神导向,关乎整个民族的人文和技术素养。
历史也一再告诉我们,一个缺乏高尚精神导向,缺乏高尚人文风气,缺乏高尚技术素养的民族,不仅是一个毫无希望的民族,而且,必然会沦落为一个逐步走向衰落,甚至可能步入灭亡之谷的群体。
几年来,我亲身体会了投资企业倍受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科研造假欺骗之苦,亲身经历了最高中医科研机构对待科学研究的肆意亵渎之举,亲身感受了维真打假寻求公理的艰难历程,倍感中国学界之浮躁、浮夸和腐败之深。
中国学界的浮躁、浮夸和腐败,不仅举世闻名,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更是声名狼藉。声名狼藉到什么程度,看看中国学界的实情就一目了然了。
长期以来,在中国老百姓看来,中国学界根本没有几个真正像样专家、学者和教授,有的大多是砖家、学伐和叫兽,他们不是靠拉关系弄到手,就是靠弄虚作假得来;不是凭高分低能的考试高手获得,就是靠论资排辈得来,真才实学者实在是越来越少,可谓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其中,有句话说得极为不雅,但听起来却非常形象逼真:“教授,教授,白天是教授,晚上是禽兽”。于是,才有了对学者们的砖家、学伐和叫兽等戏谑之称。
另外,老百姓私下称医生为“白狼”,在对社会腐败或不良群体戏说的排行中,把老师排在比黑社会稍微高一级的位置上:“公检法司工商税人民教师黑社会”,这些人群中的蛀虫,均被视为吞噬社会良知的“狼”。几千年来的师道尊严,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丧失殆尽。
以上事实,可以说是对中国学界现状最好、最真切的诠释,最有力的鞭挞。
整体观之,事件仅仅惊现了中国学界黑幕巨大冰山的一角,更多、更大、更可怕的学界问题可能还没有浮出水面。
如果从更广的范围看,中国学界的精神导向,人文风气和技术素养的确是令人沮丧万分的。所以,才有人认为,中国真正的学术,真正的文化,真正的技术,正在回归民间,而不在高端机构,不在金钱至上的高等学府,不在各个大学了。观点有些偏激,但不无道理。
因此,中国的社会氛围,学界环境,以及某些行业潜规则等一系列问题,当是造成这种社会悲剧问题的根源所在。
现在,该是我们全面阻止这种社会悲剧的关键时刻了。我们认为,只有从健全社会氛围和学界环境,从彻底清除某些行业潜规则等多方面着手,标本兼治,方能阻止重蹈悲剧,否则,我们的治理,只能治标不治本,最终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