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在车后玩耍。 |
宝马倒车碰到男童。 |
伍某倒车后,又将车向前开,男童第二次被轧。 |
伍某下车检查时,空车突然朝后倒,再次轧过 |
9月16日,新沂市对这一事件的官方说法是“司机以为轧了垃圾袋”,而且司机并非车主。然而网上对此事的讨论依然火热。两名自称宝马车主父亲和女儿的人分别在网上发帖,为宝马车主喊冤,恳求大家放过车主。然而大多数网友似乎并不买账,还有网友人肉出车主系新沂市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而且是一家地产公司的董事长。
相关阅读:
◎亲属求情 别让民愤干扰司法公正
“宝马碾死男童”案被媒体报道后不久,引来广泛关注。不少人在表达对被碾男童乐乐同情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司机的愤怒。舆论出现了一边倒的倾向。然而就在9月15日,一位自称宝马车车主女儿的人开始在网上发帖,为其父亲喊冤。发帖者从五个角度进行理性分析,进而指出司机系“疏忽大意酿成悲剧”,提醒大家“责任是双方的,我不希望这种不理智和民愤扰乱司法公正。”
继“宝马车主女儿”在网上发帖不久,另一篇名为《我是宝马车的父亲,请大家放了我儿子吧!》的帖子接着在网上出现,这次发帖者自称为“宝马车主的父亲”。和之前车主女儿的帖子不同,该帖走感情路线,帖子强调“我儿子是个老实人,从小就是个好孩子”,帖子最后发出恳求:“我只想请大家原谅他,给他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两篇帖子的出现引来了不少网民的围观,很多网民却对帖子展开了质疑,他们认为这是宝马司机一场有计划的“危机公关”。9月16日,新沂市对这一事件的官方说法是“司机以为轧了垃圾袋”,而且司机并非车主。媒体报道称,车主是一位洗浴中心的老板。因为在视频中看不出撞人者的相貌,有网友甚至怀疑司机是替车主顶包。
◎人肉车主 他是村支书和人大代表
9月17日,网友“cctv-8888”在网上发表了名为《宝马碾死幼童,铺天盖地的危机公关,未免太猖狂了》的帖子,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引来了大家的关注。帖子先后从“故意杀人”、“仇富”“网络暴民”、“危机公关”四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称“你这么对一个孩子作孽,你怎么可以想到做危机公关?这个事件,暴露了我们这个社会可怕的背后。”
宝马碾压案车主资料:
车主:张以江
车牌:苏CLH688
新沂市 草桥镇 古墩村 党委书记
新沂市 草桥镇 古墩村 村委会主任
永恒房地产集团公司 董事长
荣获:
江苏社会经济发展优秀人物
感动徐州十大杰出人物
徐州市十大慈善楷模
新沂市优秀人大代表
相关链接:http://www.xzrk.gov.cn/ArticleRead.aspx?id=3414
本人经常逛天涯及各大网站,从来都是来去无踪,坚持不发表意见,最近又看到这些麻木的新闻和离真相万里的解释,我实在是坐不住了。本人开的正好是黑色宝马X6,宝马X6没有高配低配区别,3.0T发动机的就一个型号配置,区别的只是颜色。另外一个排量好像是4.几,代号50i,尽车价185万。一般买的应该都是35i。不管是35i还是50i,中控台都是一模一样的。我今天倒车的时候突然想到那新闻,看见大家还在这么关切真相,我觉得我愤青的血液还没有完全被净化,所以用手机拍了2张图片上来,相信大家一看就明白了。刚刚看到某官员的“包装袋”说法,真想问候他全家中秋愉快啊!你们看看就明白了,背后高清图像,还是站着的“包装袋”会看不见?
倒车雷达不能分辨是人还是包装袋,所以人家叫说以为压到了包装袋。
倒车影响人家会说刚发动车,图像还没显示。
总之,只要是对司机有利的说法,都会采用。
但是,即使不去管倒车雷达和倒车影像,一样可以证明男童并非站在宝马的后视盲区内:
请看宝马x6的后部盲区测试图,测试结果:对于30cm高的物体,宝马x6的后部盲区是10.3米。 那么,对于1.16米高的男童,其后部盲区是多少呢?
由于宝马x6的车身最高处为1.69米,大致可以推断其后窗底边的离地高度在1.40米左右因没查到准确数据,所以先暂且以1.40米来计算:
10.3m/(1.40-0.30)m=9.36
9.36*(1.40-1.16)m=2.24m
计算结果,对于1.16米的男童,宝马x6的后部盲区仅为2.24米。
从视频上看,男童与宝马的距离应该远大于2.24米:根据视频显示,宝马从开始倒车到撞到男童用了4秒,那么,以宝马的倒车速度,4秒钟能移动多少距离呢?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后来司机下车后宝马自动倒车的距离计算出来:
宝马司机3:39下车,车子随即开始自动向后倒,3:44司机上车把车停住,用时5秒。在这5秒内,宝马从男童前面移动到了男童后面,即至少一个车身的长度。宝马x6车身长度为4.87米。
由此可见,以宝马的最低倒车速度(无人驾驶),5秒能移动近5米,所以男童与宝马的距离至少在4米左右。所以,宝马司机倒车时完全能够看到男童。
轿车把骑电动车男子撞倒 |
把人轧到车底 |
倒车后又轧 |
一辆急救车(左下角)就在现场 |
【视频回放】
奥迪车反复碾轧
昨日中午12时12分04秒,一辆急救车出现在郑州大学工学院家属院门口,并拐向家属院。
12时12分30秒,一男子骑电动车由东向西横穿家属院门口的斑马线时,被一辆奥迪轿车撞倒。
汽车停下后,电动车男子刚开始脚撑地欲站住,但还没站稳,电动车就倒了,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双方正对峙,约3秒后,汽车突然启动,电动车及男子被汽车推着向前滑行约4米。12时12分40秒,电动车男子一翻身被卷入车轮下,汽车停祝
奥迪车停19秒后,12时13分,突然倒退,晃悠着倒过男子的身体。
受伤男子在医院
【目击者称】
肇事奥迪司机手足无措
昨日,目击者曹某告诉记者,被撞者叫王和成,58岁,是郑州大学工学院的水电工。
肇事车为一辆奥迪车,奥迪撞倒电动车后,司机欲下车,没想到,车子启动了,司机显得惊慌失措。曹某说,奥迪车为自动挡,怀疑司机想下车但没采取刹车措施。
记者反复观看视频,发现奥迪车司机头部偶尔钻出车身。奥迪倒车后,司机从车内出来,打着电话,几乎要跳起来。
昨晚8时30分,王和成还在河南省职工医院胸外科接受抢救,主管医生潘某告诉记者,伤者多发性肋骨骨折,还没度过危险期,病情比较严重。
据警方透露,奥迪车牌号为豫AZK167。
【争议】
急救人员为啥不伸把手施救?
记者在查看视频时,发现另一个与此事故相关的急救细节。12时13分06秒,进家属院的急救车再次出现在视频里。
12时13分19秒,急救车开门,从司机位置下来一戴手表的工作人员,向事故方向跑过去,到家属院铁门附近又返回车里,拿了手机,拨了拨,独自走向现常其他急救人员打开车门等待。
12时14分28秒,一男性急救人员背着手在镜头前踱步,远远地看着围观的人群。约30秒后返回车里。12时14分48秒,该戴手表工作人员打着手机跑步返回车子,车门关上。
15分44秒,视频结束。
持续3分半钟的时间里,未见急救人员对事故现场有任何急救行动。
环卫工人代某一直在事故附近扫地,他说,该急救车随后拉走了家属院的病人,等河南省职工医院另一辆急救车赶到后,才将车祸中的当事人拉走。代某说,急救人员应该在第一时间果断对伤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对此,河南省职工医院急救科医护人员余某解释说,救护人员不知道车祸中有人受伤,即使知道,救护车上只有一个床位,也只能派另一辆车去拉伤者。(记者 徐结怀 李冰冰/文见习记者 吉朋/图)
王和成在郑州市横穿斑马线被一辆奥迪轿车撞倒。奥迪车停19秒后,突然倒退,晃悠着倒过男子的身体(9月19日《东方今报》)。
痛苦的记忆就是这样惊人地相似。机动车辆已经逼倒一个肉体,数倍于肉体重量的车辆从他的身上通过一次不算,还要再通过第二次、第三次,一定要置当事人于死地一般。没有比“残忍&r
就某个个案叙事论理,已经没劲了,因为个案中的特殊性难以平息公众心中的宿怨。跳出个案,当我们面对“反复碾轧”,面对生命的无助与残忍,又总会产生太多的忧虑与烦躁不安。
在“反复碾轧”的侦查和处理结果面世前,我们会怀疑每一个细节与过程,也会怀疑每一步司法程序。警方的侦查,法律的公平,司法的公正,连同机动车驾驶者的道德品质、个人的生命尊严,都会一起置于人们的思考范围。汽车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我们不能因为“反复碾轧”质疑工业文明,可驾驶汽车所应当具备的文明素质,相对于汽车驾驶证,相对于娴熟的驾车技巧,谁重谁轻,我们认真思考过,精心研究过,从法律的角度衡量过吗?
王和成未必就是“反复碾轧”的句号。面对“反复碾轧”,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结果都是严重而惨痛的。重罚肇事者,能给人些许的欣慰,而法定结果不能重罚,我们何如?
近年来,酒后驾车事故频发,人们想到将酒后驾车写入刑法;看到“反复碾轧”,能否也把“反复碾轧”情节写进刑法,成为加重处罚的量刑情节,给驾驶者以警醒呢? (江苏 卞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