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买了一个银行理财产品,利率是1.4%,取款时间只限于每天早上9点至下午3点之间。鉴于一天中剩下的时间不便于取款,我获得的补偿是:该理财产品付给我的利率比活期存款的法定利率高1%。银行还建议我购买一种三个月之后才能提款的产品,利率为2.4%,比法定利率高出70个基点。存款竞争正越发激烈。显然,提高利率——尽管名义上没有违反政策规定——正是竞争的一个工具。贷款方面来说,对政策规定的房屋抵押贷款利率进行折扣现象已经减少或被废除。类似的,企业贷款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享受利率折扣。如果说2010年下半年存款及贷款实际利率均上升了50个基点的话,我是不会吃惊的。
对于中国是否将提高利率,目前市场上有两种不同的声音——无论如何,利率已经开始上升了。政府一直以来都通过调控银行贷款来限制货币增长。去年货币供应的疯长势头已经有所冷却。7月,M2(广义货币)较去年上涨17.6%,较前年下跌11.5%。行政措施显然已经使贷款市场有所收紧。企业纷纷抱怨想要获得贷款困难重重。
数量政策能否不导致价格变化,比如,利率升高?从某一程度上来说,通过行业贷款政策,优惠行业的利率仍然保持在低位。比如,大型国有企业依然可以优惠利率进行贷款。但是,其他企业的贷款利率已经大大升高——如果还能贷得到款的话。至于房地产开发商,很多情况下都不能贷到款;他们已经开始发行高收益的海外债券。即使将NDF市场(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市场)中人民币升值预期考虑在内,他们仍在支付两位数的利率。
即使在中国这样的经济高增长国家,17.7%的M2增长率也算很高了。为何信贷市场出现紧缩?原因是去年宽松的贷款政策下催生的所有项目。这些项目必须贷款才能得以维系。中国货币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更多的借款人。如果要保持贷款条件不变,货币增长就必须更快。当货币供应放缓时,紧缩现象就出现了。如果放缓态势依旧,许多借款人将无力偿还贷款,正如1994年紧缩出现之后的情况一样。
利率升高并未完全反映出存贷之间的紧缩平衡。显然,借款人歧视在克制货币增长或防止利率进一步升高的过程中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因此,信贷需求不可能推动利率升高,特别是存款利率——存款利率应该至少比现在高出三个百分点。但是,通胀预期及其对存款的影响却可能推动利率升高。
家庭存款对存款增长的贡献正在减少。今年7月,家庭存款和债务之间的差额是18.9万亿,较去年的18.3万亿仅有少量增长,远远小于2008年7月至2009年期间3.9万亿的增幅。这一数据显示,家庭存款的意愿正在降低。货币扩张正在越来越依赖于热钱流入。如果外汇汇率预期发生转变,这将使局势不堪一击。
我刚在小区餐馆里吃了一碗辣肉拉面。汤里面找不到肉。这是通胀悄悄开始的极端例子。我常常去吃的火锅店中,每种调料的供应量也越来越少了。我可以预见仅仅是一碗清汤的那一天。肯德基供应的套餐分量之少,连孩子都要两份才能填饱肚子。我不知道统计局将如何统计通胀对食物供应分量缩水的影响。
尽管通胀数据较低,但家庭行为却清楚明白地显示,其对通胀的看法和预期要高得多。许多食品的价格正以两位数的涨幅提高。租金也在以两位数的涨幅提高。这两项占据了家庭生活成本支出的一半。尽管大多数家庭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并不受到租金增加的影响,但估算租金成本仍然是个问题。房价并不计入CPI。估算租金成本应该计入CPI。否则,这项占据家庭终生支出中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支出将永远不被计入CPI。政府控制着水电煤和交通费用。即使政府通过给予补贴来控制上述价格,由市场推动的商品仍将说明如今的高通胀率。这就是为什么家庭存款意愿降低的原因。
尽管家庭存款供应已经严重减少,但利率尚未有相同程度的提升。原因是,高度贸易富余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强势资金流入下的大量企业存款。这两者都是全球经济局势下宽松货币条件的结果。美国的货币政策尤其重要。这其中的意思是,如果人民币预期突然发生逆转,以及/或者发达经济体由于通胀压力收紧货币条件,中国的货币局势将岌岌可危。
中国的利率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继续提高。2011年上半年,这种提升势头将更为显著。然而,利率水平仍未与价格稳定水平相一致。通胀压力来自于货币供应的水平,而非边际变化。月度经济数据对通胀的影响无关紧要。确实,通货膨胀是无可避免的。为了防止通胀失控,将利率提高至通胀率之上的水平是必要的,即维持积极的真实利率。这是在接下来几年中,货币存储开始通货膨胀时保持稳定的唯一方法。否则,当外部货币条件突然发生变化时,中国经济将可能遭遇硬着陆。
使中国的宏观稳定依存于外部条件是一件危险的事。
据《东方早报》消息,经济学家谢国忠昨日在上海银行秋季投资报告会上表示:“香港、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已经见顶!”。谢国忠称,修正此前对中国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复苏的判断,他甚至建议,手上有多套房产人士不应再考虑购房,相反可以从当下开始卖房,“尤其是郊区房价翻了5倍的房产,现在就可以卖了。”
“房价已经见顶了,现在就要掉!”谢国忠提醒市场在近期注意房价的拐点,他做出上述判断是基于四点理由:一是加息预期;二是政府对房地产的政策调控力度不改;三是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弱;四是参考了实际的供应量,“到2012年,房地产的空置率会非常高,全中国13亿老百姓要有的房子都有了。”
“我们接下来可能会看到交易量一直在增长,而房价却不死不活地拖几年,房地产没有第二场戏了。”谢国忠表示,在未来12个月,一线城市房价会有小幅下降,在这之后的房价走势,取决于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
谢国忠指出,一线城市房价涨不动,而二、三线城市房价有很大上涨空间的说法不可取。他强调,在二线城市,住房空置率问题也不容忽视,“房地产发展从来都是在一线城市,若干年后,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房价的差距可能更大。”
对于中国是否将提高利率,目前市场上有两种不同的声音——无论如何,利率已经开始上升了。政府一直以来都通过调控银行贷款来限制货币增长。去年货币供应的疯长势头已经有所冷却。7月,M2(广义货币)较去年上涨17.6%,较前年下跌11.5%。行政措施显然已经使贷款市场有所收紧。企业纷纷抱怨想要获得贷款困难重重。
数量政策能否不导致价格变化,比如,利率升高?从某一程度上来说,通过行业贷款政策,优惠行业的利率仍然保持在低位。比如,大型国有企业依然可以优惠利率进行贷款。但是,其他企业的贷款利率已经大大升高——如果还能贷得到款的话。至于房地产开发商,很多情况下都不能贷到款;他们已经开始发行高收益的海外债券。即使将NDF市场(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市场)中人民币升值预期考虑在内,他们仍在支付两位数的利率。
即使在中国这样的经济高增长国家,17.7%的M2增长率也算很高了。为何信贷市场出现紧缩?原因是去年宽松的贷款政策下催生的所有项目。这些项目必须贷款才能得以维系。中国货币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更多的借款人。如果要保持贷款条件不变,货币增长就必须更快。当货币供应放缓时,紧缩现象就出现了。如果放缓态势依旧,许多借款人将无力偿还贷款,正如1994年紧缩出现之后的情况一样。
利率升高并未完全反映出存贷之间的紧缩平衡。显然,借款人歧视在克制货币增长或防止利率进一步升高的过程中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因此,信贷需求不可能推动利率升高,特别是存款利率——存款利率应该至少比现在高出三个百分点。但是,通胀预期及其对存款的影响却可能推动利率升高。
家庭存款对存款增长的贡献正在减少。今年7月,家庭存款和债务之间的差额是18.9万亿,较去年的18.3万亿仅有少量增长,远远小于2008年7月至2009年期间3.9万亿的增幅。这一数据显示,家庭存款的意愿正在降低。货币扩张正在越来越依赖于热钱流入。如果外汇汇率预期发生转变,这将使局势不堪一击。
我刚在小区餐馆里吃了一碗辣肉拉面。汤里面找不到肉。这是通胀悄悄开始的极端例子。我常常去吃的火锅店中,每种调料的供应量也越来越少了。我可以预见仅仅是一碗清汤的那一天。肯德基供应的套餐分量之少,连孩子都要两份才能填饱肚子。我不知道统计局将如何统计通胀对食物供应分量缩水的影响。
尽管通胀数据较低,但家庭行为却清楚明白地显示,其对通胀的看法和预期要高得多。许多食品的价格正以两位数的涨幅提高。租金也在以两位数的涨幅提高。这两项占据了家庭生活成本支出的一半。尽管大多数家庭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并不受到租金增加的影响,但估算租金成本仍然是个问题。房价并不计入CPI。估算租金成本应该计入CPI。否则,这项占据家庭终生支出中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支出将永远不被计入CPI。政府控制着水电煤和交通费用。即使政府通过给予补贴来控制上述价格,由市场推动的商品仍将说明如今的高通胀率。这就是为什么家庭存款意愿降低的原因。
尽管家庭存款供应已经严重减少,但利率尚未有相同程度的提升。原因是,高度贸易富余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强势资金流入下的大量企业存款。这两者都是全球经济局势下宽松货币条件的结果。美国的货币政策尤其重要。这其中的意思是,如果人民币预期突然发生逆转,以及/或者发达经济体由于通胀压力收紧货币条件,中国的货币局势将岌岌可危。
中国的利率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继续提高。2011年上半年,这种提升势头将更为显著。然而,利率水平仍未与价格稳定水平相一致。通胀压力来自于货币供应的水平,而非边际变化。月度经济数据对通胀的影响无关紧要。确实,通货膨胀是无可避免的。为了防止通胀失控,将利率提高至通胀率之上的水平是必要的,即维持积极的真实利率。这是在接下来几年中,货币存储开始通货膨胀时保持稳定的唯一方法。否则,当外部货币条件突然发生变化时,中国经济将可能遭遇硬着陆。
使中国的宏观稳定依存于外部条件是一件危险的事。
据《东方早报》消息,经济学家谢国忠昨日在上海银行秋季投资报告会上表示:“香港、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已经见顶!”。谢国忠称,修正此前对中国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复苏的判断,他甚至建议,手上有多套房产人士不应再考虑购房,相反可以从当下开始卖房,“尤其是郊区房价翻了5倍的房产,现在就可以卖了。”
“房价已经见顶了,现在就要掉!”谢国忠提醒市场在近期注意房价的拐点,他做出上述判断是基于四点理由:一是加息预期;二是政府对房地产的政策调控力度不改;三是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弱;四是参考了实际的供应量,“到2012年,房地产的空置率会非常高,全中国13亿老百姓要有的房子都有了。”
“我们接下来可能会看到交易量一直在增长,而房价却不死不活地拖几年,房地产没有第二场戏了。”谢国忠表示,在未来12个月,一线城市房价会有小幅下降,在这之后的房价走势,取决于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
谢国忠指出,一线城市房价涨不动,而二、三线城市房价有很大上涨空间的说法不可取。他强调,在二线城市,住房空置率问题也不容忽视,“房地产发展从来都是在一线城市,若干年后,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房价的差距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