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狂汗!改来改去 如此误人子弟的小学课本(图)

狂汗!改来改去 如此误人子弟的小学课本

文章来源: chewi 于 2010-09-12 22:00:3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核心提示: 我个人非常反感这样的胡乱修改,该叫什么就叫什么便是,如果一个前人作品,唐代人按照唐代当时社会的理解并融入时代元素进行修改,宋代又按照当时的时代局限进行修改,以此推想,这个作品等到了我们这代甚至留给后人将是什么样子,我不敢想象。

有一天看中央台的“三星智力快车”,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问的“请问,‘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我一听,这不是小学一年级学的《锄禾》吗?这么简单的题目别说问这些90后的高中生了,就连学龄前儿童也会背啊。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答案竟然是“《悯农》”(当然那个回答问题的高中生也答对了)。我一头雾水,不会是电视台搞错了吧,不过回头想想,或许是我记错了,“悯农”这个词挺富古韵的,而且我这个小学背唐诗还真总是把题目弄混弄错,或许我记错了。

不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还是翻出了我们那个时代的小学课本(书是别人的),我终于确定我们那时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是《锄禾》,后来我又在网上找到这篇课文的图片,就是上面的的这个图片。

其实,这也不足为其,我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包括大学的中文老师。我现在是一名中文专业的学生,我们开的课其中一门叫《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作品从先秦一直到元明清都有涉及,其中也有小学中学学过的文章,而且有很多文章的个别词语包括题目与从前不一样,当然我们大学的课本更加接近史书的原貌。

大学课本和中学课本为什么会不一样?我想,中国的文学或是教育工作者是有意这样设计的,根据不同学历学龄的人的不同程度的接受水平而作不同安排,就这篇《悯农》的题目来说吧,出版的专家恐怕我们80后接受不来,故意弄的浅显些,或者考虑到我们智商问题,无法理解“悯农”这么难懂的文言,而起了个白话的题目。而90后的新课本又把题目从《锄禾》改回《悯农》,这也说明中国人的大脑已经进化了,90后的孩子可以理解接受更难懂的词汇,长江后浪推前浪。作为一向自以为是的80后,我实在不敢苟同于自己的假设。

我个人非常反感这样的胡乱修改,该叫什么就叫什么便是,如果一个前人作品,唐代人按照唐代当时社会的理解并融入时代元素进行修改,宋代又按照当时的时代局限进行修改,以此推想,元明清民国近代现代,每朝的学者都要加几笔,那么可想而知,这个作品等到了我们这代甚至留给后人将是什么样子,我不敢想象。即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要量力而行,凡是讲求分寸和度,但我认为尊重前人的原貌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换个角度想象,谋篇文章的作者已故或无名氏,后人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倘若作者还在世,若有人按照自己的需要而略叫改动,恐怕就要触及法律。就拿李连杰拍的电影《霍元甲》,他在拍摄前怎会知道霍元甲的后代还在世,结果被告上了法庭。

言归正传,我在书店里就发现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很多版本,什么学生科普、少儿读本,而且文章略有改动,我还是坚持反对这种不负责任只为盈利的改动,原版是什么样就出版成什么样就是,儿童读不懂那就不要去读嘛,更何况他们是无法想象和理解当时社会的状态。

想起什么就说了什么,可能我说的东西完全不对,文章页未加修改。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伦敦飞机坠毁爆炸4死!机师笑着挥手 下秒成火球
创造860亿美元惊人业绩 它是Costco最强印钞机
陈奕迅北京突发意外!踩空惨摔 观众:撞击声吓人
白宫“重大宣布”终于曝光:特朗普政策“务实”一面
娃哈哈回应“继承之战” 疑似三私生子母亲曝光

24小时讨论排行

快讯:川普威胁将对俄罗斯征收100%关税
大连工大,你应该保护受害女生,而不是开除
黄奇帆真敢说:中国18家上市车企利润不如一家丰田
墙内媒体:不能因乌克兰渣男陷入激烈内讧
特朗普:爱泼斯坦案"没完没了",马斯克:赶紧公布吧
川普承诺驱逐“最坏中的最坏”?数据揭“71%无罪”
“未来几天,美国武器或将大量涌入乌克兰”
如果是本国选手睡了外国女孩呢?有损国格?扬我国威?
我必须C位 永不下台!川普参与世俱杯决赛尴尬一幕
将华裔妻子分尸 邪恶丈夫在狱中离奇死亡 案情回顾
俄罗斯唯一航母或将报废 拆卸成一堆废铁
东莞力挺夜经济:酒吧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应批尽批
川普接受儿媳专访 亲揭历史定位 盼成“救国好人”
川普大赞爱妻"1句话"点醒他,让他看清普丁真面目
当一个女生被安上“有损国格”的罪名
DeepSeek流量下滑,这半年梁文锋都干了啥?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狂汗!改来改去 如此误人子弟的小学课本

chewi 2010-09-12 22:00:39
核心提示: 我个人非常反感这样的胡乱修改,该叫什么就叫什么便是,如果一个前人作品,唐代人按照唐代当时社会的理解并融入时代元素进行修改,宋代又按照当时的时代局限进行修改,以此推想,这个作品等到了我们这代甚至留给后人将是什么样子,我不敢想象。

有一天看中央台的“三星智力快车”,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问的“请问,‘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我一听,这不是小学一年级学的《锄禾》吗?这么简单的题目别说问这些90后的高中生了,就连学龄前儿童也会背啊。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答案竟然是“《悯农》”(当然那个回答问题的高中生也答对了)。我一头雾水,不会是电视台搞错了吧,不过回头想想,或许是我记错了,“悯农”这个词挺富古韵的,而且我这个小学背唐诗还真总是把题目弄混弄错,或许我记错了。

不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还是翻出了我们那个时代的小学课本(书是别人的),我终于确定我们那时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是《锄禾》,后来我又在网上找到这篇课文的图片,就是上面的的这个图片。

其实,这也不足为其,我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包括大学的中文老师。我现在是一名中文专业的学生,我们开的课其中一门叫《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作品从先秦一直到元明清都有涉及,其中也有小学中学学过的文章,而且有很多文章的个别词语包括题目与从前不一样,当然我们大学的课本更加接近史书的原貌。

大学课本和中学课本为什么会不一样?我想,中国的文学或是教育工作者是有意这样设计的,根据不同学历学龄的人的不同程度的接受水平而作不同安排,就这篇《悯农》的题目来说吧,出版的专家恐怕我们80后接受不来,故意弄的浅显些,或者考虑到我们智商问题,无法理解“悯农”这么难懂的文言,而起了个白话的题目。而90后的新课本又把题目从《锄禾》改回《悯农》,这也说明中国人的大脑已经进化了,90后的孩子可以理解接受更难懂的词汇,长江后浪推前浪。作为一向自以为是的80后,我实在不敢苟同于自己的假设。

我个人非常反感这样的胡乱修改,该叫什么就叫什么便是,如果一个前人作品,唐代人按照唐代当时社会的理解并融入时代元素进行修改,宋代又按照当时的时代局限进行修改,以此推想,元明清民国近代现代,每朝的学者都要加几笔,那么可想而知,这个作品等到了我们这代甚至留给后人将是什么样子,我不敢想象。即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要量力而行,凡是讲求分寸和度,但我认为尊重前人的原貌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换个角度想象,谋篇文章的作者已故或无名氏,后人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倘若作者还在世,若有人按照自己的需要而略叫改动,恐怕就要触及法律。就拿李连杰拍的电影《霍元甲》,他在拍摄前怎会知道霍元甲的后代还在世,结果被告上了法庭。

言归正传,我在书店里就发现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很多版本,什么学生科普、少儿读本,而且文章略有改动,我还是坚持反对这种不负责任只为盈利的改动,原版是什么样就出版成什么样就是,儿童读不懂那就不要去读嘛,更何况他们是无法想象和理解当时社会的状态。

想起什么就说了什么,可能我说的东西完全不对,文章页未加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