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1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成都两镇相继出现“天坑” 专家称与地震无关(组图)

成都两镇相继出现“天坑” 专家称与地震无关

文章来源: LostControl 于 2010-06-04 22:47:0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vhsxg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图片由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提供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15nkl0o.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图片由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提供

  4天之内大邑崇州相继出现“天坑” 4名专家实地调查:与地震无关

  近日,成都大邑新场镇、崇州怀远镇连续出现两个“天坑”,引起附近村民恐慌,猜测与地震有关。

  昨日,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表示,经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刘俊贤等4名地质专家实地调查后,初步判断:两处“天坑”,均与地震无关,属正常地质现象。

  惊讶发现:

  大邑崇州出现“天坑”

  5月27日早晨,新场镇村民侯先生,给自家稻田灌水时发现“天坑”:“天坑”整体呈坛子状,坑口相对较小,直径约1.7米,腔内较大,腔壁间最大直径约2.2米,坑内可见深度约1.5米。第二天,又在水田内发现一坑。

  3天后,崇州市怀远镇村民周先生也发现了一个“天坑”。周先生说,他路过邻居家一块秧田时,秧田里突然喷水,势如泉涌。水停后,原本好好的秧田竟出现一个1米多深的“天坑”。

  这些“天坑”,究竟是怎么回事?

  专家初判:

  两处“天坑”属正常地质现象

  实地调查后,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说:大邑“天坑”,初步判定是由于常年抽采地下水,使砂卵石层中的细粒砂逐渐被地下水带走,从而致使砂卵石层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形成架空结构,后在地下水位变化及自重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塌陷,致使地面下陷。

  崇州“天坑”,初步判定是由于其附近曾进行过地震物探勘探,在冲击钻探及爆破振动影响下,卵砾石层变疏松,形成架空结构。随着灌溉水不断入渗,在地下水位变化及自重作用下发生的塌陷。崇州“天坑”发生的地表喷水现象,是由于塌陷瞬间,卵砾石层中孔隙体积急剧缩小,地下水径流不畅,便形成短时间承压水头喷出地表现象。“大邑和崇州两处‘天坑’,并非如村民们所传是地震前兆,这是属于正常的地质现象。”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教授级高工刘俊贤介绍说。

  应对措施:

  尽快回填“天坑”

  对于如何处理这两个“天坑”,刘俊贤建议,首先,要在坑洞周围不小于3米的范围内拉上警戒线,竖立警示标志,防止小孩等掉入坑洞内。其次,尽快回填塌陷坑洞,回填时应分层夯实,避免砂土等透水性较强土体回填,回填后应满足水田种植要求。回填之前,应阻挡灌溉水等地表水继续流入塌陷坑洞中,以免坑洞进一步扩大。

成都出现天坑 专家称大抽地下水勘探爆破是祸首

 大邑崇州现“天坑” 人为造成

  经过省地质工程勘察院4名地质专家反复勘察,“天坑”与地震、天气无关,是一种正常的地质现象

  5月27日,大邑新场镇一处水田突然发生地面塌陷,形成“天坑”。三天后,崇州怀远镇的一处水田,同样也发生了地面塌陷,又一个“天坑”诞生了。地震前兆?极端天气?一时间,传言纷纷。

  昨日,市地质环境监测站邀请资深地质专家反复勘察这两处“天坑”,得出其形成的初步原因,认定两处“天坑”和天气、地震都没有任何关系。大邑的“天坑”是由于抽取地下水冲走土层砂粒造成的;而崇州“天坑”则是由于附近进行过地震物探勘探,连续爆破使土层变松引起的。

  “天坑”处理建议

  周围不小于3米的范围内拉上警戒线,竖立警示标志

  加强监测,严防附近类似地面塌陷的产生

  尽快回填,回填时要避免砂土等透水性较强的土体

  回填之前阻挡灌溉水继续流入坑洞中,以免坑洞扩大

  记者探访

  喷泉过后现“天坑” 数百人参观

  在崇州市怀远镇达通村6组,要询问哪块田里有个大坑,几乎人人都知道。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顺着田埂来到大坑处。在一块插有秧苗的水田里,有一个直径约半米的坑。周围的田埂上,满是脚印。正在田里施肥的村民老王说,前几天来看大坑的人特别多,有政府人员,还有周围村民,估计有几百人。

  老王称,5月30日中午,几个村民正在田里忙活,突然看到这块田里一根水柱冲天而起,差不多有附近电杆那么高。大家觉得很奇怪,跑过去看,就发现田里有一个大坑。田里的水不停地往洞里流,到现在都没停。村里好多人觉得很神奇,纷纷慕名来看,前几天下雨都有很多人来,所以附近田埂上脚印特别多。但是老王却见怪不怪:“这种现象太多了。其他地方还有更怪的呢。”

  但村民陈红有些担心,她不敢走下水田到大坑边上去看,只敢站在田埂上,远远地看一看。她反复问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喷泉”和“天坑”。她家的水田离大坑不远,“水漏得快。现在田里灌了水,一两天就现出泥巴了。以前灌水一次要管三五天。”最近这几天,她不敢下水田。“幸好田陷下去那个时候,田里没有人哦,不然可能就有人掉下去了哦。我就怕在旁边的田里走,如果突然又垮了,还难拉上来呢。让胆子大的男人去下田吧。”

  大坑所在的水田,是60岁的村民刘秀英家的。她说,大坑里面有多大,谁都不知道。田里的水都流到坑里去了,坑四周的泥也流了进去。她在坑口四周垒起了一圈泥坎,挡住水流。不过,现在她还得每天给田灌水一次,“水消得快”。

  坑在水田里,周围也没有竖立警示牌。村民最近都担心调皮的孩子踩进水田里,一不小心掉进坑里。



  调查结果


  大抽地下水、勘探爆破是祸首

  为了弄清“天坑”形成的原因,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特别请了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教授级工程师刘俊贤等4位省内知名地质专家,到2处“天坑”实地考察。

  专家勘察发现,两处天坑深度差不多,大邑那处有1.5米,崇州的有1.3米。但这两处“天坑”属于正常地质现象,与地震前兆没有关系。其中,大邑新场镇的“天坑”,是由于常年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得地下砂卵石层中的细粒砂逐渐被地下水带走,这使得砂卵石等颗粒较大物质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被架空了。一旦地下水位变化,而5月又是雨季和水田灌溉季节,在地表水不断渗入的情况下,地面因此发生塌陷。其实,此前有拖拉机已经在此处遭遇“陷阱”,但没有引起注意。

  至于崇州怀远镇的“天坑”,专家发现,这附近几米内,曾在2007年时经进行过地震物探勘探。当时进行勘探时,施工人员进行过爆破,也使用过钻头钻探。地下卵砾石层的结构疏松了,在一定深度的范围内形成架空。同样由于降雨和水田灌溉的影响,导致“天坑”出现。这个“天坑”产生后,还向外喷出水柱,专家解释,这是由于塌陷后卵砾石层中孔隙体积缩小,地下水流通不畅而导致的。

  “其实两处地面塌陷都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这是一种正常的地质现象,并不少见。”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已经出具了初步的建议书,建议坑洞周围不小于3米的范围内都应拉上警戒线,竖立警示标志,防止小孩掉入坑洞。此外,还要加强监测。

  专家问答

  规范施工行为 避免“天坑”产生

  昨日,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教授级工程师刘俊贤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详细解读“天坑”频现的原因。

  问:最近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天坑”,大邑和崇州更是连续产生,有不少市民怀疑是地震前兆,你怎么看?

  刘俊贤(以下简称刘):这和地震没有关系,和极端天气也没有关系。雨季是间接性因素。大邑和崇州出现“天坑”的位置经过勘验都不属于断裂带。如果断裂带上出现这种情况,的确值得警惕。但处于非断裂带上发生的地面塌陷,实际上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天坑”的产生是人为造成的,雨水和灌溉水加速了 “天坑”产生的速度。

  问: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为因素引起“天坑”出现?

  刘:抽水、放炮都有可能引起地面塌陷。这个不仅出现在农村,城市也有可能发生。工程施工不规范都有地面塌陷的危险。比如说,如果工程施工,降水孔小于一个规定的标准值,就有这种危险。施工附近的地面不仅可能出现塌陷、沉降,也有可能出现裂缝。这次崇州出现的“天坑”,是由于放炮爆破引发的,当年放炮的中心点位离这次塌陷的地面距离仅为2米,“天坑”周围都是有裂缝的,水就顺着裂缝流下去了。

  问:如何才能避免“天坑”的频频产生?

  答:关键是建设部门应该规范施工行为,比如施工时含砂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施工要提前布置好红线,安全距离是15米,如果离建筑物或重要地段近了,就不应允许动工。

  地点 深度 成因 结论

  “天坑”1 大邑新场镇 1.5米 常年大量抽取地下水,冲走土层砂粒 正常地质现象

  “天坑”2 崇州怀远镇 1.3米 附近地震物探勘探,爆破使土层变松 正常地质现象

  相同点 地下卵砾石层被架空,地表水(主要是雨水、灌溉水)不断渗入,地面发生塌陷

  鉴定人: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教授级工程师刘俊贤等4位省内知名地质专家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马斯克切脑全场震撼!插脑1.5秒 放言26年治愈失明
霍启仁曼谷大婚 郭晶晶出席:终于有妯娌了!
世界顶级数学家张益唐举家回国 全职加盟中山大学
伊朗国葬现场:数万人围灵痛哭 用衣服擦拭棺椁
助理讲述蔡澜最后时刻:体检异常 留院观察后离世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当总统很危险 早知这样我可能就不参选了
官媒披露:南昌舰在西太平洋以一对二 逼退外舰
新规落地!回中国的人注意了:这些充电宝不能带
全面爆发加拿大反南亚仇恨激增 帖文暴增1350%
中国展示“肌肉”:稀土出口降至零
IAEA署长认了:伊朗可能数月内重启浓缩铀生产
“美方正拟特朗普访华计划,带上数十名CEO”
贝索斯二婚现场曝光,55岁新娘戴两枚大钻戒
清华学霸硅谷杀妻案庭审:前女友揭露20年情感拉锯战
特朗普手机被曝由中国生产,官网撤下美国制造标签
尴尬了!德国要求苹果与谷歌下架DeepSeek应用
为什么GDP在涨,税收在降?
特朗普宣布终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
待产妇“移民”蓝州?川普重击出生公民权 28州或生变
中国肺癌患者突破100万,女性发病率十年翻2.5倍
全球首次!特斯拉自驾出厂开到车主家 马斯克很激动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成都两镇相继出现“天坑” 专家称与地震无关

LostControl 2010-06-04 22:47:08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vhsxg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图片由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提供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15nkl0o.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图片由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提供

  4天之内大邑崇州相继出现“天坑” 4名专家实地调查:与地震无关

  近日,成都大邑新场镇、崇州怀远镇连续出现两个“天坑”,引起附近村民恐慌,猜测与地震有关。

  昨日,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表示,经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刘俊贤等4名地质专家实地调查后,初步判断:两处“天坑”,均与地震无关,属正常地质现象。

  惊讶发现:

  大邑崇州出现“天坑”

  5月27日早晨,新场镇村民侯先生,给自家稻田灌水时发现“天坑”:“天坑”整体呈坛子状,坑口相对较小,直径约1.7米,腔内较大,腔壁间最大直径约2.2米,坑内可见深度约1.5米。第二天,又在水田内发现一坑。

  3天后,崇州市怀远镇村民周先生也发现了一个“天坑”。周先生说,他路过邻居家一块秧田时,秧田里突然喷水,势如泉涌。水停后,原本好好的秧田竟出现一个1米多深的“天坑”。

  这些“天坑”,究竟是怎么回事?

  专家初判:

  两处“天坑”属正常地质现象

  实地调查后,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说:大邑“天坑”,初步判定是由于常年抽采地下水,使砂卵石层中的细粒砂逐渐被地下水带走,从而致使砂卵石层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形成架空结构,后在地下水位变化及自重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塌陷,致使地面下陷。

  崇州“天坑”,初步判定是由于其附近曾进行过地震物探勘探,在冲击钻探及爆破振动影响下,卵砾石层变疏松,形成架空结构。随着灌溉水不断入渗,在地下水位变化及自重作用下发生的塌陷。崇州“天坑”发生的地表喷水现象,是由于塌陷瞬间,卵砾石层中孔隙体积急剧缩小,地下水径流不畅,便形成短时间承压水头喷出地表现象。“大邑和崇州两处‘天坑’,并非如村民们所传是地震前兆,这是属于正常的地质现象。”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教授级高工刘俊贤介绍说。

  应对措施:

  尽快回填“天坑”

  对于如何处理这两个“天坑”,刘俊贤建议,首先,要在坑洞周围不小于3米的范围内拉上警戒线,竖立警示标志,防止小孩等掉入坑洞内。其次,尽快回填塌陷坑洞,回填时应分层夯实,避免砂土等透水性较强土体回填,回填后应满足水田种植要求。回填之前,应阻挡灌溉水等地表水继续流入塌陷坑洞中,以免坑洞进一步扩大。

成都出现天坑 专家称大抽地下水勘探爆破是祸首

 大邑崇州现“天坑” 人为造成

  经过省地质工程勘察院4名地质专家反复勘察,“天坑”与地震、天气无关,是一种正常的地质现象

  5月27日,大邑新场镇一处水田突然发生地面塌陷,形成“天坑”。三天后,崇州怀远镇的一处水田,同样也发生了地面塌陷,又一个“天坑”诞生了。地震前兆?极端天气?一时间,传言纷纷。

  昨日,市地质环境监测站邀请资深地质专家反复勘察这两处“天坑”,得出其形成的初步原因,认定两处“天坑”和天气、地震都没有任何关系。大邑的“天坑”是由于抽取地下水冲走土层砂粒造成的;而崇州“天坑”则是由于附近进行过地震物探勘探,连续爆破使土层变松引起的。

  “天坑”处理建议

  周围不小于3米的范围内拉上警戒线,竖立警示标志

  加强监测,严防附近类似地面塌陷的产生

  尽快回填,回填时要避免砂土等透水性较强的土体

  回填之前阻挡灌溉水继续流入坑洞中,以免坑洞扩大

  记者探访

  喷泉过后现“天坑” 数百人参观

  在崇州市怀远镇达通村6组,要询问哪块田里有个大坑,几乎人人都知道。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顺着田埂来到大坑处。在一块插有秧苗的水田里,有一个直径约半米的坑。周围的田埂上,满是脚印。正在田里施肥的村民老王说,前几天来看大坑的人特别多,有政府人员,还有周围村民,估计有几百人。

  老王称,5月30日中午,几个村民正在田里忙活,突然看到这块田里一根水柱冲天而起,差不多有附近电杆那么高。大家觉得很奇怪,跑过去看,就发现田里有一个大坑。田里的水不停地往洞里流,到现在都没停。村里好多人觉得很神奇,纷纷慕名来看,前几天下雨都有很多人来,所以附近田埂上脚印特别多。但是老王却见怪不怪:“这种现象太多了。其他地方还有更怪的呢。”

  但村民陈红有些担心,她不敢走下水田到大坑边上去看,只敢站在田埂上,远远地看一看。她反复问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喷泉”和“天坑”。她家的水田离大坑不远,“水漏得快。现在田里灌了水,一两天就现出泥巴了。以前灌水一次要管三五天。”最近这几天,她不敢下水田。“幸好田陷下去那个时候,田里没有人哦,不然可能就有人掉下去了哦。我就怕在旁边的田里走,如果突然又垮了,还难拉上来呢。让胆子大的男人去下田吧。”

  大坑所在的水田,是60岁的村民刘秀英家的。她说,大坑里面有多大,谁都不知道。田里的水都流到坑里去了,坑四周的泥也流了进去。她在坑口四周垒起了一圈泥坎,挡住水流。不过,现在她还得每天给田灌水一次,“水消得快”。

  坑在水田里,周围也没有竖立警示牌。村民最近都担心调皮的孩子踩进水田里,一不小心掉进坑里。



  调查结果


  大抽地下水、勘探爆破是祸首

  为了弄清“天坑”形成的原因,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特别请了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教授级工程师刘俊贤等4位省内知名地质专家,到2处“天坑”实地考察。

  专家勘察发现,两处天坑深度差不多,大邑那处有1.5米,崇州的有1.3米。但这两处“天坑”属于正常地质现象,与地震前兆没有关系。其中,大邑新场镇的“天坑”,是由于常年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得地下砂卵石层中的细粒砂逐渐被地下水带走,这使得砂卵石等颗粒较大物质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被架空了。一旦地下水位变化,而5月又是雨季和水田灌溉季节,在地表水不断渗入的情况下,地面因此发生塌陷。其实,此前有拖拉机已经在此处遭遇“陷阱”,但没有引起注意。

  至于崇州怀远镇的“天坑”,专家发现,这附近几米内,曾在2007年时经进行过地震物探勘探。当时进行勘探时,施工人员进行过爆破,也使用过钻头钻探。地下卵砾石层的结构疏松了,在一定深度的范围内形成架空。同样由于降雨和水田灌溉的影响,导致“天坑”出现。这个“天坑”产生后,还向外喷出水柱,专家解释,这是由于塌陷后卵砾石层中孔隙体积缩小,地下水流通不畅而导致的。

  “其实两处地面塌陷都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这是一种正常的地质现象,并不少见。”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已经出具了初步的建议书,建议坑洞周围不小于3米的范围内都应拉上警戒线,竖立警示标志,防止小孩掉入坑洞。此外,还要加强监测。

  专家问答

  规范施工行为 避免“天坑”产生

  昨日,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教授级工程师刘俊贤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详细解读“天坑”频现的原因。

  问:最近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天坑”,大邑和崇州更是连续产生,有不少市民怀疑是地震前兆,你怎么看?

  刘俊贤(以下简称刘):这和地震没有关系,和极端天气也没有关系。雨季是间接性因素。大邑和崇州出现“天坑”的位置经过勘验都不属于断裂带。如果断裂带上出现这种情况,的确值得警惕。但处于非断裂带上发生的地面塌陷,实际上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天坑”的产生是人为造成的,雨水和灌溉水加速了 “天坑”产生的速度。

  问: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为因素引起“天坑”出现?

  刘:抽水、放炮都有可能引起地面塌陷。这个不仅出现在农村,城市也有可能发生。工程施工不规范都有地面塌陷的危险。比如说,如果工程施工,降水孔小于一个规定的标准值,就有这种危险。施工附近的地面不仅可能出现塌陷、沉降,也有可能出现裂缝。这次崇州出现的“天坑”,是由于放炮爆破引发的,当年放炮的中心点位离这次塌陷的地面距离仅为2米,“天坑”周围都是有裂缝的,水就顺着裂缝流下去了。

  问:如何才能避免“天坑”的频频产生?

  答:关键是建设部门应该规范施工行为,比如施工时含砂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施工要提前布置好红线,安全距离是15米,如果离建筑物或重要地段近了,就不应允许动工。

  地点 深度 成因 结论

  “天坑”1 大邑新场镇 1.5米 常年大量抽取地下水,冲走土层砂粒 正常地质现象

  “天坑”2 崇州怀远镇 1.3米 附近地震物探勘探,爆破使土层变松 正常地质现象

  相同点 地下卵砾石层被架空,地表水(主要是雨水、灌溉水)不断渗入,地面发生塌陷

  鉴定人: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教授级工程师刘俊贤等4位省内知名地质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