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谢谢!打扰你们了” 玉树“天使”感动全中国(图)

“谢谢!打扰你们了” 玉树“天使”感动全中国

文章来源: 卜人 于 2010-04-16 00:56:1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daqi.com/upload/2010-04-16/1271376181_4.jpg" border="0">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daqi.com/upload/2010-04-16/1271376181_5.jpg" border="0">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daqi.com/upload/2010-04-16/1271376181_0.jpg" border="0">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daqi.com/upload/2010-04-16/1271376181_1.jpg" border="0">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daqi.com/upload/2010-04-16/1271376181_2.jpg" border="0">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daqi.com/upload/2010-04-16/1271376181_3.jpg" border="0">


被困16小时的姑娘在被挖出来时说:“真的谢谢,我打扰你们了。谢谢,谢谢,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救援人员历经3小时救出被困近16小时的小女孩

14日晚上11点10分,在经过近3个小时的艰苦救援之后,一名被困近16个小时的女孩被消防队员成功救出。她在废墟中向救援人员说:“真的谢谢啊,我打扰你们了。谢谢!谢谢!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水泥板下发现小女孩

在玉树公安局一个倒塌3层楼房的废墟里,救援人员发现了一名被困人员。由于地震,现场引发了火灾,情况十分危急。当救援人员灭完火后,灼热的水蒸气又从废墟下冒了出来。消防救援人员只能分组轮流进入现场。

天黑了,救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当务之急就是要把压在被困人员身上的水泥预制板拿掉。可是稍不留神就可能导致预制板的再次坍塌,危及底下被困人员的生命,救援人员只能小心翼翼地用手动工具将预制板凿开一个洞,并剪断里面的钢丝,然后用手一块一块地将凿碎的水泥块取出。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救援人员看到了水泥板底下的被困者,她是一个小女孩。



“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救援人员发现压在水泥板下的小女孩后,马上给她递过去一瓶水,说:“来,喝点水!”另一名救援人员关切地问:“能动吗?”

小女孩迟疑了一下,回答:“这个手动不了。”救援人员焦急地问:“能喝到吗?喂一下。”

这时,一名救援人员激动地向上级报告情况:“有一个快挖出来了!”

许久听不到小女孩的回应,救援人员问:“喝上了没?”小女孩喝了水,声音微弱地说:“谢谢!”救援人员坚定地说:“好,坚持住!你先别急啊,你脚能动吧?”

小女孩的声音从废墟下传出来:“不(能)动,脚和手动的地方没有。真的谢谢啊,我打扰你们了。谢谢!谢谢!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帮我把衣服拉一下”


由于救援现场情况复杂,救援人员的体力消耗很大,但他们根本顾不上自己,想方设法解救小女孩。

救援人员一边安抚小女孩,一边想办法移开水泥板:“别急啊,外面的人在找几个短点的木头,差不多四五十公分的,比那个再短点的就行了。那个小木头,有多少都拿过来。”

终于,在用短木头将小女孩身上压着的水泥板支撑起来后,这名被困近16个小时的小女孩被成功解救出来。

救援人员把小女孩放上了担架,指挥着现场:“等一下,等一下,抬起来。(注意)钢筋。”躺在担架上的小女孩非常虚弱,她对救援人员说:“帮我拉,把这个衣服拉一下。”

多名救援人员抬着小女孩,从废墟中一步一步地走出来:“坚持住!出来了!脚底下,注意脚底下!”当时天气寒冷,心细的救援人员说:“给她拿个被子盖上吧。”

目前,这名女孩身体状况平稳,已经被送往当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玉树地震,总有些温暖的细节支撑着悲痛中的一切

如此远,又如此近,就这样那个名为玉树地方,进入了你我的视野。7.1级的地震,尚不可计数的伤亡,同样的刺痛再次降临在这块土地之上。确知的是,灾难中已经有617人遇难。这个数字,让无数人痛心不已。多么希望它就此定格,但谁都知道这是一个随时会被刷新的数字。废墟之下还有多少生还者在默默坚持?或许谁也不知道答案。我们只知道废墟之上的事情:越来越多人加入了救援的队伍,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含着泪水与汗水进行施救。不同的人们,面对同样的灾难,有了一致的步调和呼吸。于是我们看到些无比温暖的细节,“数十名教师徒手从废墟中挖出61名孩子”、“僧侣下山帮助挖掘尸体”......

坊间一次次重复着地震的恐怖,不可预报、不可逆转、不可抗拒。似乎人类注定弱势,只能忍受那份不幸与悲拗。玉树震后的一切,再次应验了我们的无奈。倒塌的房屋、成堆的废墟,生命多逝去,生者皆沉痛。写满愁容与绝望的脸,成为灾区的共同表情。昨天的汶川,今天的玉树,尽管震源有别,但悲剧性的结果无二。再一次,地震以无比强势的姿态席卷了一切。

我们能做的,只是抢救那些侥幸存活下来的人们,让灾民及时被救治、被安置。无论是专业的救援队伍,亦或是自发行动的当地民众,都进行着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救援的速度,决定了损失的多少。在一个绝望如毒药般弥漫,悲痛如大山般压下的地方,公众感受到了另一种情感。一如那数十名教师、一如下山的僧侣,无论是挖出孩子还是掘出尸体,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坚韧与大爱。事实上这样的自救,时刻都在发生,收获惊喜或是失望。较之不可知的结果,努力的过程更加打动人心,细节处的温存从来都是灾难下的福音。

如果说地震本身是场灾难,那么震后的绝望与不安便可说是次生性灾害。重要的是,如何让这种负面情绪不至左右救援的进程?灾区的民众需要一些足够激励他们的元素。于是,一些动情的细节便显得尤为重要。当有一群老师徒手救出学生,当有一群僧人超越僧俗加入救援,一份无形的勇气与动力便悄然注入人心。面对灾难,我们并不无助、无力,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成就好多人。

在一方悲剧基调盘旋的土地上,痛感四下弥漫。10万灾民需安置,很多人露天躺在操场等待食物。在与地震的对抗中,我们似乎再一次完败。但是,人类的伟大之处从来不在于逆转不可抗的大灾,而是灾后以怎样的姿态挽回尽可能多的损失。不幸的人们,总能在灾难中显露坚韧一面。总有些温暖的细节,支撑着悲痛中的一切。感谢那些可敬的老师与僧人们,感谢正努力着的所有人,具体而微的身体力行,使得这场人类与灾难的博弈有了希望。

相关评论:

玉树地震,灾难会远去明天太阳会照常升起

无情的灾难总是在检验我们这个社会,考验党和国家,考验政府应急能力。在玉树地震之后,青海省领导同志迅速赶到了现场指挥抗震救灾,解放军已经奉命开进灾区解救人民,救援队陆续进入,各地的支援和志愿者也在集结之中,随时可以开赴灾区。而在信息方传播面,电视和互联网,电台滚动报道着这方面的消息,随时更新最新消息。面对已经发生的灾害,领导核心坚强有力,稳定有序的指挥和人民对领导者的信任以及由此产生出来的镇定情绪、创造精神是我们面对灾难最强有力的武器。可以说,青海省的救灾是有效和迅速的,这是源自2008年抗震救灾的历史经验,也是以人为本的精神的体现。

但是救灾本来就是种事后的补救措施,减少损失更应该从在前做起。灾难在考验我们,也在为我们提供经验教训,促成我们发现经济建设和抗灾防灾中的各种漏洞,防止以后类似的灾害。四川地震后,各地在防震以及救灾等方面都有大的作为。

汶川地震之后,中央就曾经下命令各地严格检查学校的安全状况,并要求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改善。这是在汶川之殇后带血的教训。学校的硬件不管是否现代,必须首先经得起考验,这是最大的前提,而能保证学生最基本的生命安全,这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再不能无视切肤之痛,麻痹大意了,抱着侥幸的心理耍着小聪明,岂知,这会“聪明一时糊涂一世”的。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且天有不测风云,月有阴阳圆缺,灾害来得突然,有时候甚至一点儿前兆都没有”;“资金短缺”“拨款不到位”——这些都不是一个合理的理由,生命面前,不需要借口。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珍视生命,把以人为本的观念融入每天中,而且更需要我们时刻的守候。

灾难不是检验的唯一标准,但是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标准。回顾这些年,非典,洪水,雪灾,地震,矿难,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政府和社会的救灾能力在不断地进步,相比之下,预警机制和预防措施还亟待加强。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抗击灾难、自强不息的历史。灾难对人是不幸的,但是每一次战胜灾难的经历,都成为我们成长壮大的宝贵精神财富。灾害袭来的时候,考验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和力量。灾难面前,我们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凝聚、更加从容、更加自信,这种精神和力量,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宝贵财富。玉树不孤单,我相信在但和政府的领导下,灾难会远去,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也希望大家谨记那些教训,让血的记忆不再重复。每一次灾难都是一场考验。我们希望:每一场考验都变成一次机会,每一次机会都带来进步。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4大学生在出租屋遭砍死 残忍震惊全美 博士生认罪逃死
“最讨厌的功能终于取消了!”微信朋友圈有新变动
急坠8000米 乘客"魂没了 腿在抖" 中国春秋航空火速切割
伊朗12天内兵败如山倒 原来是印度反水 为以立奇功?
湖北破纪录暴雨!洪灾一夜摧毁全城 悽惨视频曝光

24小时讨论排行

纽时: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开始变得越来越像中国
特朗普炮轰"没有补贴你早就回南非了",马斯克:全部削减
特朗普普京齐聚北京?九三阅兵或成国际格局分水岭
“大又美法案”51:50参院闯关成功 万斯投下关键票
夫妻花50万带儿子游41国 网民嘲:英语零进步属浪费
是否驱逐马斯克?川普:不知道,我们得研究看看
中国短剧海外爆红:美国三线演员争演 薪水暴增7倍
示威者带来51口棺材抗议大而美法案 数十人被捕…
川马互骂 川普威胁砍特斯拉补助 马斯克怒回 股价重挫
不满移民不会说英文 川普:在翻译上美国花太多钱
“鳄鱼恶魔岛”移民监启用 20万鳄鱼看守 川普将出席开幕
柴静: 从官媒的知名记者和"公知"到出走海外的媒体人
毫无疑问,这就是全世界最轰动的分手大戏
央视前主持人水均益,亮出身份证辟谣“移民国外”
马斯克旧友警告川普 “他会尽全力伤害总统!”
纽约时报:特朗普的美国正变得越来越像中国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谢谢!打扰你们了” 玉树“天使”感动全中国

卜人 2010-04-16 00:56:12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daqi.com/upload/2010-04-16/1271376181_4.jpg" border="0">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daqi.com/upload/2010-04-16/1271376181_5.jpg" border="0">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daqi.com/upload/2010-04-16/1271376181_0.jpg" border="0">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daqi.com/upload/2010-04-16/1271376181_1.jpg" border="0">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daqi.com/upload/2010-04-16/1271376181_2.jpg" border="0">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daqi.com/upload/2010-04-16/1271376181_3.jpg" border="0">


被困16小时的姑娘在被挖出来时说:“真的谢谢,我打扰你们了。谢谢,谢谢,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救援人员历经3小时救出被困近16小时的小女孩

14日晚上11点10分,在经过近3个小时的艰苦救援之后,一名被困近16个小时的女孩被消防队员成功救出。她在废墟中向救援人员说:“真的谢谢啊,我打扰你们了。谢谢!谢谢!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水泥板下发现小女孩

在玉树公安局一个倒塌3层楼房的废墟里,救援人员发现了一名被困人员。由于地震,现场引发了火灾,情况十分危急。当救援人员灭完火后,灼热的水蒸气又从废墟下冒了出来。消防救援人员只能分组轮流进入现场。

天黑了,救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当务之急就是要把压在被困人员身上的水泥预制板拿掉。可是稍不留神就可能导致预制板的再次坍塌,危及底下被困人员的生命,救援人员只能小心翼翼地用手动工具将预制板凿开一个洞,并剪断里面的钢丝,然后用手一块一块地将凿碎的水泥块取出。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救援人员看到了水泥板底下的被困者,她是一个小女孩。



“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救援人员发现压在水泥板下的小女孩后,马上给她递过去一瓶水,说:“来,喝点水!”另一名救援人员关切地问:“能动吗?”

小女孩迟疑了一下,回答:“这个手动不了。”救援人员焦急地问:“能喝到吗?喂一下。”

这时,一名救援人员激动地向上级报告情况:“有一个快挖出来了!”

许久听不到小女孩的回应,救援人员问:“喝上了没?”小女孩喝了水,声音微弱地说:“谢谢!”救援人员坚定地说:“好,坚持住!你先别急啊,你脚能动吧?”

小女孩的声音从废墟下传出来:“不(能)动,脚和手动的地方没有。真的谢谢啊,我打扰你们了。谢谢!谢谢!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帮我把衣服拉一下”


由于救援现场情况复杂,救援人员的体力消耗很大,但他们根本顾不上自己,想方设法解救小女孩。

救援人员一边安抚小女孩,一边想办法移开水泥板:“别急啊,外面的人在找几个短点的木头,差不多四五十公分的,比那个再短点的就行了。那个小木头,有多少都拿过来。”

终于,在用短木头将小女孩身上压着的水泥板支撑起来后,这名被困近16个小时的小女孩被成功解救出来。

救援人员把小女孩放上了担架,指挥着现场:“等一下,等一下,抬起来。(注意)钢筋。”躺在担架上的小女孩非常虚弱,她对救援人员说:“帮我拉,把这个衣服拉一下。”

多名救援人员抬着小女孩,从废墟中一步一步地走出来:“坚持住!出来了!脚底下,注意脚底下!”当时天气寒冷,心细的救援人员说:“给她拿个被子盖上吧。”

目前,这名女孩身体状况平稳,已经被送往当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玉树地震,总有些温暖的细节支撑着悲痛中的一切

如此远,又如此近,就这样那个名为玉树地方,进入了你我的视野。7.1级的地震,尚不可计数的伤亡,同样的刺痛再次降临在这块土地之上。确知的是,灾难中已经有617人遇难。这个数字,让无数人痛心不已。多么希望它就此定格,但谁都知道这是一个随时会被刷新的数字。废墟之下还有多少生还者在默默坚持?或许谁也不知道答案。我们只知道废墟之上的事情:越来越多人加入了救援的队伍,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含着泪水与汗水进行施救。不同的人们,面对同样的灾难,有了一致的步调和呼吸。于是我们看到些无比温暖的细节,“数十名教师徒手从废墟中挖出61名孩子”、“僧侣下山帮助挖掘尸体”......

坊间一次次重复着地震的恐怖,不可预报、不可逆转、不可抗拒。似乎人类注定弱势,只能忍受那份不幸与悲拗。玉树震后的一切,再次应验了我们的无奈。倒塌的房屋、成堆的废墟,生命多逝去,生者皆沉痛。写满愁容与绝望的脸,成为灾区的共同表情。昨天的汶川,今天的玉树,尽管震源有别,但悲剧性的结果无二。再一次,地震以无比强势的姿态席卷了一切。

我们能做的,只是抢救那些侥幸存活下来的人们,让灾民及时被救治、被安置。无论是专业的救援队伍,亦或是自发行动的当地民众,都进行着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救援的速度,决定了损失的多少。在一个绝望如毒药般弥漫,悲痛如大山般压下的地方,公众感受到了另一种情感。一如那数十名教师、一如下山的僧侣,无论是挖出孩子还是掘出尸体,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坚韧与大爱。事实上这样的自救,时刻都在发生,收获惊喜或是失望。较之不可知的结果,努力的过程更加打动人心,细节处的温存从来都是灾难下的福音。

如果说地震本身是场灾难,那么震后的绝望与不安便可说是次生性灾害。重要的是,如何让这种负面情绪不至左右救援的进程?灾区的民众需要一些足够激励他们的元素。于是,一些动情的细节便显得尤为重要。当有一群老师徒手救出学生,当有一群僧人超越僧俗加入救援,一份无形的勇气与动力便悄然注入人心。面对灾难,我们并不无助、无力,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成就好多人。

在一方悲剧基调盘旋的土地上,痛感四下弥漫。10万灾民需安置,很多人露天躺在操场等待食物。在与地震的对抗中,我们似乎再一次完败。但是,人类的伟大之处从来不在于逆转不可抗的大灾,而是灾后以怎样的姿态挽回尽可能多的损失。不幸的人们,总能在灾难中显露坚韧一面。总有些温暖的细节,支撑着悲痛中的一切。感谢那些可敬的老师与僧人们,感谢正努力着的所有人,具体而微的身体力行,使得这场人类与灾难的博弈有了希望。

相关评论:

玉树地震,灾难会远去明天太阳会照常升起

无情的灾难总是在检验我们这个社会,考验党和国家,考验政府应急能力。在玉树地震之后,青海省领导同志迅速赶到了现场指挥抗震救灾,解放军已经奉命开进灾区解救人民,救援队陆续进入,各地的支援和志愿者也在集结之中,随时可以开赴灾区。而在信息方传播面,电视和互联网,电台滚动报道着这方面的消息,随时更新最新消息。面对已经发生的灾害,领导核心坚强有力,稳定有序的指挥和人民对领导者的信任以及由此产生出来的镇定情绪、创造精神是我们面对灾难最强有力的武器。可以说,青海省的救灾是有效和迅速的,这是源自2008年抗震救灾的历史经验,也是以人为本的精神的体现。

但是救灾本来就是种事后的补救措施,减少损失更应该从在前做起。灾难在考验我们,也在为我们提供经验教训,促成我们发现经济建设和抗灾防灾中的各种漏洞,防止以后类似的灾害。四川地震后,各地在防震以及救灾等方面都有大的作为。

汶川地震之后,中央就曾经下命令各地严格检查学校的安全状况,并要求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改善。这是在汶川之殇后带血的教训。学校的硬件不管是否现代,必须首先经得起考验,这是最大的前提,而能保证学生最基本的生命安全,这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再不能无视切肤之痛,麻痹大意了,抱着侥幸的心理耍着小聪明,岂知,这会“聪明一时糊涂一世”的。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且天有不测风云,月有阴阳圆缺,灾害来得突然,有时候甚至一点儿前兆都没有”;“资金短缺”“拨款不到位”——这些都不是一个合理的理由,生命面前,不需要借口。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珍视生命,把以人为本的观念融入每天中,而且更需要我们时刻的守候。

灾难不是检验的唯一标准,但是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标准。回顾这些年,非典,洪水,雪灾,地震,矿难,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政府和社会的救灾能力在不断地进步,相比之下,预警机制和预防措施还亟待加强。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抗击灾难、自强不息的历史。灾难对人是不幸的,但是每一次战胜灾难的经历,都成为我们成长壮大的宝贵精神财富。灾害袭来的时候,考验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和力量。灾难面前,我们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凝聚、更加从容、更加自信,这种精神和力量,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宝贵财富。玉树不孤单,我相信在但和政府的领导下,灾难会远去,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也希望大家谨记那些教训,让血的记忆不再重复。每一次灾难都是一场考验。我们希望:每一场考验都变成一次机会,每一次机会都带来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