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1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美国名校”只有16个在校生 浙江学生哭着要转学

“美国名校”只有16个在校生 浙江学生哭着要转学

文章来源: 秦汉文长 于 2010-04-08 01:29:1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交了近3万元人民币中介费,每年3.8万美金留学费后 浙江学生却没想到现实与宣传大相径庭,哭着要转学



  套用股市的话:留学有风险,出国需谨慎。

  今天,我们很少听说出国留学读研究生有被骗的,因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砥砺,这一块留学市场相对比较成熟。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个层面出去留学的,大多靠的是自己的实力,进的是货真价实的世界名校——中间商无利可逐,其中也就几乎没有暗箱操作和坑蒙拐骗的可能。

  但是,当留学越来越低龄化,留学市场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球逐利的黄金场,陷阱也就应运而生。澳洲语言学校倒闭、英国文凭成赚钱机器、美国预科项目冒充名牌大学,此类新闻时有耳闻。以下,则是低龄留学陷阱就在身边的“现实一种”。

  (为保护未成年人和家庭隐私,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编者注)



  开学后发现全校共16名学生


  招生宣传上说占地11英亩的新学校,去年9月学生飞到美国,实地一看,却发现只有租赁的几间教室,图书馆、计算机室等都是租用所在的某 College(学院)的,而校名就用白纸写好贴在墙上,像是临时做的;号称面向全球首次开招国际生的“美国名校”,开学了,全校却只有16名学生,而且都是亚洲面孔甚至不妨说就是中国人——美国学生一个都没……

  上述,不是愚人节的笑话,而是几个小留学生初出国门的实地见闻;这也是几个小留学生家庭辗转半年几近崩溃的焦虑。

  这些天,钱报家长会连续接到这样的信息:因为杭城某留学中介的宣传和竭力推荐,几名初中毕业生在各交了近3万元(人民币)不等的中介费后,以每年 3.8万美金的费用,于去年9月起,先后赴美国某私立高中(下简称“美私高”)读书。没想到的是,现实与招生介绍大相径庭。

  4月1日到3日,了解了大致情况后,记者在百度网输入涉及到的“美国某某中学”字样,立刻跳出很多相关信息,时间大多在2009年下半年以后发布的;在新浪、搜狐,都有该校相关的招生宣传。宣传介绍称,这是一所在美国的中文学校;也有介绍称,这是在收购了美国老牌名校后的新校,投资方与办学方都有中国背景或是从中国出去的资深人士,其主要的招生对象是初三、高一、高二学生等;有一处关于课程特色的栏目宣传称读该高中“因材施教,直接升入美国读名牌大学”。

  同样关于这所美私高的负面信息也有不少。

  在百度贴吧,关于它的帖子有25楼之多,有部分已经被删节。其中网名叫“我恨美私高”和自称刚从美私高出去的学生,发的帖子内容和本报接到的情况基本类似。

  那么,会不会发帖的就是这些给本报联系的人呢?究竟是确有其事,还是学生因故恶意中伤学校?



  去了一个月,孩子哭着要转学


  连续走访了相关部门,终于找到了这些当事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美国有5000多所私立高中,为什么独独会让我们碰上这种倒霉事?”

  为了孩子,不断在家乡与杭州、甚至还亲自飞到美国的李先生说起这事,气不打一处来。

  他说的“我们”,包括了他的儿子小均,还有小文、小菲、小华等,他们都刚刚初中毕业,差不多十五六岁的年纪,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留学,和一个共同的去向:美私高,他们走到了一起。

  “我想回家,不能回就帮我转学吧。”

  去年10月,上学不到一个月,小均在电话里差点哭出声。

  开始,李先生和太太都不以为然,可能是不适应,毕竟才初中毕业,何况在完全陌生的国度。但是,孩子断断续续告诉他,开学了,全校只有9个学生,招生宣传称学校有自己的宿舍和校舍,但实际要先租住在家庭旅馆,校舍也是租的。对此,李先生将信将疑:会不会是孩子英语差,没熟悉实际情况。但是,没过多久,有个消息却让他一下子心里发了慌:短短两三个月,有几个同学已经转学,其中就有杭州一起出去的同伴!

  因为留学相识并成为同学,小均、小菲、小文和小华的父母也自发地结成一个同盟,说好了孩子间相互关照,家长间也随时互通信息多联系。现在出现这么大的变故,李先生却蒙在鼓里。他立刻向其他家长打听实情,没想到,另外两个家长支支吾吾地不愿多说,只是告诉他,孩子的确已经转学。

  远隔彼岸,情况不明,做家长的心如刀割。电话、MSN和QQ,小均的母亲后来干脆请假不上班了,专门候在网上与孩子沟通。同时,李先生还动用一切力量,让美国的朋友去学校实地踏看:情况与孩子说的大抵差不多!

  4月5日,针对记者一连串的问题,小文的母亲给了一连串这样的回答:

  “我很清楚,但不想说。”

  小文的妈妈不肯接受采访。但当记者提到,读者举报的这个学校学生人数、校址、住宿情况是否属实时,她终于冒出一句:“现在又搬过了。”

  是指校址还是宿舍?没有回答。

  为什么转学?个人原因。

  转到了哪里?不便告诉。

  中介费和学杂费都退了吗?退了一部分……

  联系几次中断。

  两个居住在不同城市的家长,对记者的这番“穷追猛打”如出一辙——“为了孩子,我不想说什么。”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习近平发重要文章:面对围堵打压 应理直气壮斗争
女博主涌入阿富汗 与塔利班合影 小众旅游还是作死?
泰王子“夺储失败”遭驱逐出境!围寺逮人 押送机场
司法部将“取消国籍”列优先事项 曾冒领白卡或丢国籍
“马斯克已争取到足够支持者 能对川普构成实际威胁”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炮轰"没有补贴你早就回南非了",马斯克:全部削减
再批“大而美”法案,马斯克又提建新政党
纽时: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开始变得越来越像中国
“三巨头”史无前例同框?习邀川普普京看9.3大阅兵
游本昌入党 申请书写了21页 回应“92岁为何还入党”
特朗普普京齐聚北京?九三阅兵或成国际格局分水岭
中国共产党人数突破1亿 比伊朗土耳其德国人口都多
是否驱逐马斯克?川普:不知道,我们得研究看看
白宫发言人:加拿大已经向特朗普总统“屈服”了
中国秀神秘“断电导弹”一击瘫痪电网 疑剑指台湾
脱离西方轨道后,俄罗斯掀起中国热
关税战+“大而美”法案 一通乱拳一片狼籍
川普民调直直落!美国民族自豪感下降,Z世代尤其明显
伊朗12天内兵败如山倒 原来是印度反水 为以立奇功?
曼达尼有望当选市长的背后:纽约住房危机
味精对人体有害?50多年的谣言摧毁了一个行业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美国名校”只有16个在校生 浙江学生哭着要转学

秦汉文长 2010-04-08 01:29:12

 交了近3万元人民币中介费,每年3.8万美金留学费后 浙江学生却没想到现实与宣传大相径庭,哭着要转学



  套用股市的话:留学有风险,出国需谨慎。

  今天,我们很少听说出国留学读研究生有被骗的,因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砥砺,这一块留学市场相对比较成熟。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个层面出去留学的,大多靠的是自己的实力,进的是货真价实的世界名校——中间商无利可逐,其中也就几乎没有暗箱操作和坑蒙拐骗的可能。

  但是,当留学越来越低龄化,留学市场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球逐利的黄金场,陷阱也就应运而生。澳洲语言学校倒闭、英国文凭成赚钱机器、美国预科项目冒充名牌大学,此类新闻时有耳闻。以下,则是低龄留学陷阱就在身边的“现实一种”。

  (为保护未成年人和家庭隐私,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编者注)



  开学后发现全校共16名学生


  招生宣传上说占地11英亩的新学校,去年9月学生飞到美国,实地一看,却发现只有租赁的几间教室,图书馆、计算机室等都是租用所在的某 College(学院)的,而校名就用白纸写好贴在墙上,像是临时做的;号称面向全球首次开招国际生的“美国名校”,开学了,全校却只有16名学生,而且都是亚洲面孔甚至不妨说就是中国人——美国学生一个都没……

  上述,不是愚人节的笑话,而是几个小留学生初出国门的实地见闻;这也是几个小留学生家庭辗转半年几近崩溃的焦虑。

  这些天,钱报家长会连续接到这样的信息:因为杭城某留学中介的宣传和竭力推荐,几名初中毕业生在各交了近3万元(人民币)不等的中介费后,以每年 3.8万美金的费用,于去年9月起,先后赴美国某私立高中(下简称“美私高”)读书。没想到的是,现实与招生介绍大相径庭。

  4月1日到3日,了解了大致情况后,记者在百度网输入涉及到的“美国某某中学”字样,立刻跳出很多相关信息,时间大多在2009年下半年以后发布的;在新浪、搜狐,都有该校相关的招生宣传。宣传介绍称,这是一所在美国的中文学校;也有介绍称,这是在收购了美国老牌名校后的新校,投资方与办学方都有中国背景或是从中国出去的资深人士,其主要的招生对象是初三、高一、高二学生等;有一处关于课程特色的栏目宣传称读该高中“因材施教,直接升入美国读名牌大学”。

  同样关于这所美私高的负面信息也有不少。

  在百度贴吧,关于它的帖子有25楼之多,有部分已经被删节。其中网名叫“我恨美私高”和自称刚从美私高出去的学生,发的帖子内容和本报接到的情况基本类似。

  那么,会不会发帖的就是这些给本报联系的人呢?究竟是确有其事,还是学生因故恶意中伤学校?



  去了一个月,孩子哭着要转学


  连续走访了相关部门,终于找到了这些当事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美国有5000多所私立高中,为什么独独会让我们碰上这种倒霉事?”

  为了孩子,不断在家乡与杭州、甚至还亲自飞到美国的李先生说起这事,气不打一处来。

  他说的“我们”,包括了他的儿子小均,还有小文、小菲、小华等,他们都刚刚初中毕业,差不多十五六岁的年纪,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留学,和一个共同的去向:美私高,他们走到了一起。

  “我想回家,不能回就帮我转学吧。”

  去年10月,上学不到一个月,小均在电话里差点哭出声。

  开始,李先生和太太都不以为然,可能是不适应,毕竟才初中毕业,何况在完全陌生的国度。但是,孩子断断续续告诉他,开学了,全校只有9个学生,招生宣传称学校有自己的宿舍和校舍,但实际要先租住在家庭旅馆,校舍也是租的。对此,李先生将信将疑:会不会是孩子英语差,没熟悉实际情况。但是,没过多久,有个消息却让他一下子心里发了慌:短短两三个月,有几个同学已经转学,其中就有杭州一起出去的同伴!

  因为留学相识并成为同学,小均、小菲、小文和小华的父母也自发地结成一个同盟,说好了孩子间相互关照,家长间也随时互通信息多联系。现在出现这么大的变故,李先生却蒙在鼓里。他立刻向其他家长打听实情,没想到,另外两个家长支支吾吾地不愿多说,只是告诉他,孩子的确已经转学。

  远隔彼岸,情况不明,做家长的心如刀割。电话、MSN和QQ,小均的母亲后来干脆请假不上班了,专门候在网上与孩子沟通。同时,李先生还动用一切力量,让美国的朋友去学校实地踏看:情况与孩子说的大抵差不多!

  4月5日,针对记者一连串的问题,小文的母亲给了一连串这样的回答:

  “我很清楚,但不想说。”

  小文的妈妈不肯接受采访。但当记者提到,读者举报的这个学校学生人数、校址、住宿情况是否属实时,她终于冒出一句:“现在又搬过了。”

  是指校址还是宿舍?没有回答。

  为什么转学?个人原因。

  转到了哪里?不便告诉。

  中介费和学杂费都退了吗?退了一部分……

  联系几次中断。

  两个居住在不同城市的家长,对记者的这番“穷追猛打”如出一辙——“为了孩子,我不想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