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叶落归根VS落地生根 加拿大华人移民去留陷两难(图)

叶落归根VS落地生根 加拿大华人移民去留陷两难

文章来源: icer 于 2010-02-03 02:31:4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46.tinypic.com/6f10z8.jpg" border="0" alt="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加拿大的唐人街充满中国味儿


据加拿大《北美时报》报道,对于那些怀揣梦想的移民,一定知道“夜班”的含意,多少拥有高学历的专业人士,正经历着低等职位的辛酸历程。对于那些已实现梦想的移民,他们的快乐与期许究竟有多少纯粹,多少无奈,无论是加拿大政府当局,还是移民大众,究竞有谁能说清这里的“对”与“错”。该报走访了多位深陷去留困惑中的移民,听他们讲述各自的无奈。

  张星晨(高中生) 移民1年

  我是河南人,来这儿一年零三个月。我是留学身份。其实我在国内已经大学毕业,但为拿身份,也为将来好找工作,所以要读二年。现在我住舅舅家,他们对我还算好,他们一家四口在这儿生活27年了。舅妈对我不错,每天给我变法做各种午餐,我怕胖,一般中午不吃东西,懒得对她说担心她又要来“教育”我,所以基本上都让我的同学吃了。

  舅舅在一家汽车配件厂上夜班,他可能早忘记他是复旦毕业的了。说实话我不喜欢这里。没有一样事儿能让我兴奋,整个儿一个大郊区,破烂烂的。刚来时,有同学告诉我downtown很现代,我去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还有人说,住时间长了会喜欢上的,直到现在我庆幸没那种感觉,这是我的过渡期,基本上我还是向往纽约那样的竞争环境,或者是北京上海那样五光十色的生活。我一般做决定会先权衡利益后,然后再凭感觉、靠信念,有时也会靠Passion。也许我有了女朋友后,会促使我做出另一种考虑,或许会移民,或许去美国继续读书工作,至于将来,回国还是留下,谁能说得清呢。

  马新明(宏泰金融资深保险理财顾问) 移民4年

  我老家是广西桂林,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广州工作,2004年元月全家首次登陆。一年后送妻子、小孩来加,两年后我辞职过来,如今满四年。

  移民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回去还是留下,是每个新移民家庭不容回避的两难问题!但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家来说就非常简单。我太太是个出国迷,她曾经为与我结婚而放弃出国留学机会,当时我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发誓将来一定要带她出来。当然,原因不仅于此,其实我也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很多亲朋好友为我的决定感到不可思议,他们不明白我为什么舍得放弃年薪几十万的国际知名品牌全国销售总经理的高管职位而移民加国,我的回答让他们感到意外:“为了再活一辈子”!因为在国内,即使事业再辉煌,也是活一辈子而已,时间久了,也就不再有新奇刺激,而移民国外,可以有机会从头开始,再活一辈子。

  在异国他乡,重新检验一下自己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这种全新的人生体验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我不喜欢“坐移民监”这个词,既然把移民当作坐监一样受折磨,那当初又何必要办移民?我更愿意用好奇、享受的心态来观察这里的一切,多元的文化风情,公平合理的社会体制。所以我觉得,去还是留,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心态问题,是对生活方式的选择问题。

  范升(化名,西点厂工人) 移民7年

  我是天津人,身份是技术移民,全家移民,今年第七年,孩子读初中。我和太太都是北大毕业,都是文科,我是中国文学专业,她是图书馆专业。

  来这二年后,我自费读电脑专业,毕业后在蒙城找到一个工作,我们从多伦多搬到蒙城,在那家公司先做义工6个月,正式做也是6个月。考虑将来孩子上大学,又回到多伦多,一年后和太太一起在这家西点厂打工,还算稳定,有钱赚就好吧。上夜班也习惯了,白天可以做很多事情。做家务,买菜,上网灌水聊天,现在可以说完全习惯这里的生活了。在孩子没上大学之前,没想过回去这件事,回去能做什么呀,回去是相当痛苦的一件事情,不想多说了。

  古清(化名,铸造技术工人) 移民10年

  我是辽宁沈阳人,来这儿有10年了,如果问我来加拿大是对还是错,我会告诉你,没标准!上了贼船难下了。这一定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来看,要看你的兴奋点在哪儿。就我个人来讲,我从骨子里不喜欢这个地方,我更喜欢中国,喜欢中国文化,所以我没有动力学英文。在这儿,我有技术,有口饭吃,饿不死。回去?不太可能。用中国话讲,我是个爱面子的人。

  伍铁生(加拿大安省兰谊书画学会 会长) 移民16年

  我来自香港,在加拿大生活16年。我有一个儿子,二个女儿,内外孙七个,曾孙一个。我原来在香港为一家远洋贸易公司做鞋有10年多,之后来到多伦多我女儿这里,这中间我还到温哥华住过三年,照顾我的孙子孙女。一般香港人习惯了香港那种快节奏生活,来到这里会感觉节奏突然慢下来,但我年纪大了,想法不同。

  我来就是要享受这里的慢生活。我每天的日常生活悠闲得很:喝茶,品咖啡,闲逛,画画,写字。当然了,我的福气的源头来自我的太太。因为她给我生了好儿子好女儿。自从我接手经费只有3.17元的加拿大安省兰谊书画学会会长这个职务后,我的生活也就一天也离不开画了。我原来就喜欢画画写字,原来画花鸟,现在画山水。我更希望借此在加拿大多培养一些年轻人增进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弘扬中国传统。很多这里的小孩子连自己的中文名字都不会写,我很担心,他们的父母忙于工作没时间教他们,总是让他们学好英文将来融入主流社会,但我希望有更多像我们一样的人主动来承担并推动有助于传承中国文化的事情。

  京俪(化名,小型印刷厂主管)

  我是北京人,原来在北京师范大学做老师。92年以留学身份来加拿大。毕业时正赶上加拿大移民政策放宽,半年就批下了。母亲现在跟我们全家在一起,父亲有生意在国内。孩子生在这里,现在10岁。中国母亲总是重视孩子教育,孩子除上学外,课余时间学汉语,钢琴,游泳,滑冰,奥数,爵士舞。总的说来,生活还算不错。以前我还常想回国,现在从来不想。我这个小型印刷厂已经有20年了。虽说没多大技术含量,但挣一份养家湖口的钱做为过渡期还是没问题的,一般我会经常招那些从国内来的新移民。厂子小,有点生意就能活,不象那些大公司遇到经济危机时害怕受冲击。

  时间会淡忘一切,现在我回国跟那些老朋友已经没什么话题可聊了,因为国内都变了,但我的回忆还停留在18年前。对于国内,我已经不太熟悉,根本想像不出那边真正是个什么样子。如果在国内我也许是大学教授,但与我现在相比,我会更享受现在辛苦付出后的收获,我得到的更多。

  徐征(退休居家) 移民31年

  我15岁从中国江苏来到这块土地,算起来一共三十一年了。在加拿大读高中和大学,在美国读硕士和博士,在美国工作三年又回到加拿大。这么多年我虽然在外漂泊,谈不上真正喜欢北美,可以说是适应了北美,但我知道自己最后是要回去。我还是喜欢中国,因为它是我的故乡。

  我有二个儿子,我根本不用他们管,我和老伴有座楼,全部出租,所以我有钱花,每年我都要去世界各地去玩一躺,过一阶段如果我身体不好就把楼卖了回中国老家去。我们这些早年出来的人,很多人还是向往中国的人文环境的,终归那是从小长大的地方。我年轻时候不想回国,现在年纪大了,倒是很想念那个地方,以前觉得南京夏天热,可现在觉得我这把老骨头在那个火炉里蒸一蒸才舒服。儿子们是这里长大的,他们管不着我们,我们也不管他们,反正我们老两口是要回去的。

  黄思越(原为银行职员,现无业) 移民35年

  我生在越南,出生三个月即随父母来到加拿大,我父母是广东人,我下面有三个弟弟,我在这里生活已经35年了。但有关越南、广东或者中国我都不太了解,我只知道加拿大。我会说粤语,我会说普通话,我会说法语,如果你问我最喜欢哪个国家,我肯定会说是加拿大,但如果你问我究竟是哪国人,我会说,我是中国人。我关心的事情是与中国有关的一切,对于北京和西藏,尤其是广东,我挺感兴趣儿,向往多年。我父母肯定是要回广东的,他们与国内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回去已经是计划多年的事情,我常会看到他们谈论回国时的兴奋样子,将来我肯定也要去那边看看。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演唱会CEO出轨最大赢家是他 还清57万元学生贷款
俄媒寻人 25年前与普京合影中国男孩找到了 现任...
情人78岁丁珮谈李小龙离世当天细节 癫痫或是真死因
特朗普开怼:“克林顿去过那个小岛28次 我从没去过”
“带敌意”外星飞船11月袭击地球?研究团队惊人观点

24小时讨论排行

大罢免0通过 赖清德称“确立了反共护台的国家方向”
财政赤字困难 泽连斯基喊欧洲国家出钱 帮乌军加薪
“杀死”那个错付910元车费男孩的不仅仅是司机
24名“蓝委”全过关 陆媒:民进党“大罢免”完全失败
中国的经济学家都死绝了?还不站出来发声
密集游说施压 以色列曾威胁法国放弃承认巴勒斯坦国
斡旋无果 联合国想买被拒 特朗普政府为何烧掉它
硅谷的C位都是华人?!华人或统治AI时代
新一轮的美国妖股来了 散户压路机前捡铜板?
BBC:台湾“大罢免”惨败的五个启示
不看好两位潜在买家 俄唯一航母或被拆解沦为备件
特朗普发奥巴马版乘车逃亡恶搞图,其本人及万斯扮演警察
大罢免失败赖清德会请辞吗?"第二波投票后民进党恐大乱"
台湾大罢免全数未过,美学者:政治对立恐削弱国安
特朗普抵达苏格兰,当地媒体:美国重刑犯来了
川普关税倒数5天!印度爆"谈判一团乱"卡关症结点曝光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叶落归根VS落地生根 加拿大华人移民去留陷两难

icer 2010-02-03 02:31:49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46.tinypic.com/6f10z8.jpg" border="0" alt="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加拿大的唐人街充满中国味儿


据加拿大《北美时报》报道,对于那些怀揣梦想的移民,一定知道“夜班”的含意,多少拥有高学历的专业人士,正经历着低等职位的辛酸历程。对于那些已实现梦想的移民,他们的快乐与期许究竟有多少纯粹,多少无奈,无论是加拿大政府当局,还是移民大众,究竞有谁能说清这里的“对”与“错”。该报走访了多位深陷去留困惑中的移民,听他们讲述各自的无奈。

  张星晨(高中生) 移民1年

  我是河南人,来这儿一年零三个月。我是留学身份。其实我在国内已经大学毕业,但为拿身份,也为将来好找工作,所以要读二年。现在我住舅舅家,他们对我还算好,他们一家四口在这儿生活27年了。舅妈对我不错,每天给我变法做各种午餐,我怕胖,一般中午不吃东西,懒得对她说担心她又要来“教育”我,所以基本上都让我的同学吃了。

  舅舅在一家汽车配件厂上夜班,他可能早忘记他是复旦毕业的了。说实话我不喜欢这里。没有一样事儿能让我兴奋,整个儿一个大郊区,破烂烂的。刚来时,有同学告诉我downtown很现代,我去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还有人说,住时间长了会喜欢上的,直到现在我庆幸没那种感觉,这是我的过渡期,基本上我还是向往纽约那样的竞争环境,或者是北京上海那样五光十色的生活。我一般做决定会先权衡利益后,然后再凭感觉、靠信念,有时也会靠Passion。也许我有了女朋友后,会促使我做出另一种考虑,或许会移民,或许去美国继续读书工作,至于将来,回国还是留下,谁能说得清呢。

  马新明(宏泰金融资深保险理财顾问) 移民4年

  我老家是广西桂林,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广州工作,2004年元月全家首次登陆。一年后送妻子、小孩来加,两年后我辞职过来,如今满四年。

  移民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回去还是留下,是每个新移民家庭不容回避的两难问题!但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家来说就非常简单。我太太是个出国迷,她曾经为与我结婚而放弃出国留学机会,当时我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发誓将来一定要带她出来。当然,原因不仅于此,其实我也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很多亲朋好友为我的决定感到不可思议,他们不明白我为什么舍得放弃年薪几十万的国际知名品牌全国销售总经理的高管职位而移民加国,我的回答让他们感到意外:“为了再活一辈子”!因为在国内,即使事业再辉煌,也是活一辈子而已,时间久了,也就不再有新奇刺激,而移民国外,可以有机会从头开始,再活一辈子。

  在异国他乡,重新检验一下自己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这种全新的人生体验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我不喜欢“坐移民监”这个词,既然把移民当作坐监一样受折磨,那当初又何必要办移民?我更愿意用好奇、享受的心态来观察这里的一切,多元的文化风情,公平合理的社会体制。所以我觉得,去还是留,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心态问题,是对生活方式的选择问题。

  范升(化名,西点厂工人) 移民7年

  我是天津人,身份是技术移民,全家移民,今年第七年,孩子读初中。我和太太都是北大毕业,都是文科,我是中国文学专业,她是图书馆专业。

  来这二年后,我自费读电脑专业,毕业后在蒙城找到一个工作,我们从多伦多搬到蒙城,在那家公司先做义工6个月,正式做也是6个月。考虑将来孩子上大学,又回到多伦多,一年后和太太一起在这家西点厂打工,还算稳定,有钱赚就好吧。上夜班也习惯了,白天可以做很多事情。做家务,买菜,上网灌水聊天,现在可以说完全习惯这里的生活了。在孩子没上大学之前,没想过回去这件事,回去能做什么呀,回去是相当痛苦的一件事情,不想多说了。

  古清(化名,铸造技术工人) 移民10年

  我是辽宁沈阳人,来这儿有10年了,如果问我来加拿大是对还是错,我会告诉你,没标准!上了贼船难下了。这一定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来看,要看你的兴奋点在哪儿。就我个人来讲,我从骨子里不喜欢这个地方,我更喜欢中国,喜欢中国文化,所以我没有动力学英文。在这儿,我有技术,有口饭吃,饿不死。回去?不太可能。用中国话讲,我是个爱面子的人。

  伍铁生(加拿大安省兰谊书画学会 会长) 移民16年

  我来自香港,在加拿大生活16年。我有一个儿子,二个女儿,内外孙七个,曾孙一个。我原来在香港为一家远洋贸易公司做鞋有10年多,之后来到多伦多我女儿这里,这中间我还到温哥华住过三年,照顾我的孙子孙女。一般香港人习惯了香港那种快节奏生活,来到这里会感觉节奏突然慢下来,但我年纪大了,想法不同。

  我来就是要享受这里的慢生活。我每天的日常生活悠闲得很:喝茶,品咖啡,闲逛,画画,写字。当然了,我的福气的源头来自我的太太。因为她给我生了好儿子好女儿。自从我接手经费只有3.17元的加拿大安省兰谊书画学会会长这个职务后,我的生活也就一天也离不开画了。我原来就喜欢画画写字,原来画花鸟,现在画山水。我更希望借此在加拿大多培养一些年轻人增进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弘扬中国传统。很多这里的小孩子连自己的中文名字都不会写,我很担心,他们的父母忙于工作没时间教他们,总是让他们学好英文将来融入主流社会,但我希望有更多像我们一样的人主动来承担并推动有助于传承中国文化的事情。

  京俪(化名,小型印刷厂主管)

  我是北京人,原来在北京师范大学做老师。92年以留学身份来加拿大。毕业时正赶上加拿大移民政策放宽,半年就批下了。母亲现在跟我们全家在一起,父亲有生意在国内。孩子生在这里,现在10岁。中国母亲总是重视孩子教育,孩子除上学外,课余时间学汉语,钢琴,游泳,滑冰,奥数,爵士舞。总的说来,生活还算不错。以前我还常想回国,现在从来不想。我这个小型印刷厂已经有20年了。虽说没多大技术含量,但挣一份养家湖口的钱做为过渡期还是没问题的,一般我会经常招那些从国内来的新移民。厂子小,有点生意就能活,不象那些大公司遇到经济危机时害怕受冲击。

  时间会淡忘一切,现在我回国跟那些老朋友已经没什么话题可聊了,因为国内都变了,但我的回忆还停留在18年前。对于国内,我已经不太熟悉,根本想像不出那边真正是个什么样子。如果在国内我也许是大学教授,但与我现在相比,我会更享受现在辛苦付出后的收获,我得到的更多。

  徐征(退休居家) 移民31年

  我15岁从中国江苏来到这块土地,算起来一共三十一年了。在加拿大读高中和大学,在美国读硕士和博士,在美国工作三年又回到加拿大。这么多年我虽然在外漂泊,谈不上真正喜欢北美,可以说是适应了北美,但我知道自己最后是要回去。我还是喜欢中国,因为它是我的故乡。

  我有二个儿子,我根本不用他们管,我和老伴有座楼,全部出租,所以我有钱花,每年我都要去世界各地去玩一躺,过一阶段如果我身体不好就把楼卖了回中国老家去。我们这些早年出来的人,很多人还是向往中国的人文环境的,终归那是从小长大的地方。我年轻时候不想回国,现在年纪大了,倒是很想念那个地方,以前觉得南京夏天热,可现在觉得我这把老骨头在那个火炉里蒸一蒸才舒服。儿子们是这里长大的,他们管不着我们,我们也不管他们,反正我们老两口是要回去的。

  黄思越(原为银行职员,现无业) 移民35年

  我生在越南,出生三个月即随父母来到加拿大,我父母是广东人,我下面有三个弟弟,我在这里生活已经35年了。但有关越南、广东或者中国我都不太了解,我只知道加拿大。我会说粤语,我会说普通话,我会说法语,如果你问我最喜欢哪个国家,我肯定会说是加拿大,但如果你问我究竟是哪国人,我会说,我是中国人。我关心的事情是与中国有关的一切,对于北京和西藏,尤其是广东,我挺感兴趣儿,向往多年。我父母肯定是要回广东的,他们与国内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回去已经是计划多年的事情,我常会看到他们谈论回国时的兴奋样子,将来我肯定也要去那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