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拥有中国名爱写毛笔字 南京老外生活“很中国”(图)

拥有中国名爱写毛笔字 南京老外生活“很中国”

文章来源: Galahad 于 2009-12-11 10:16:2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kong/news/2009/12-11/U208P4T8D2013978F107DT2009121116123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他用毛笔书写“扬子晚报”。(刘浏 摄)



  已在南京定居10年,现在不教英语了,过起了“陶渊明”式生活

  老外来中国多会选择教英语谋生,在南京定居10年的美国人陶亦然,早几年也这样。“2005年我在南京贷款买房,用一年半的时间还完贷款,主要收入就是教英语所得。”现在的陶亦然不教英语了,他改做翻译。平时他的生活是这样的,在家给学生免费教授世界语,或去寺院唱经。

  【初见】

  长胡须编成一条辫子

  昨天(10日),记者在龙江一小区陶亦然的家里采访了他,这是一个30平方米的单身公寓,他穿着格子的呢外套,一脸络腮胡子让记者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胡须够长,他甚至编成了一条辫子。再看他的家,整洁有序,墙上贴着工整的“酸甜苦辣”四个字,而且还有小朋友看图说话的各种蔬菜水果图。

  【买房】

  龙江买房,就算定居这了

  陶亦然出生于1975年,1999年从美国俄亥俄州出发来到中国,“是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吸引了我”,陶亦然走了大半个中国,成都、广州、上海、青岛、深圳……最后他选择定居南京,是因为“美国的朋友帮我在南京找到了一份工作。”

  他家的墙上挂着两把吉他,他指了指说,最初的工作就是教授古典吉他。“可是这个工作很快就没了,因为在南京学习古典吉他的人很少。我只能重新找工作了。”后来他成了南京一家国际英语培训机构的老师,用教书所得,他在龙江一小区贷款买房了。他笑着说,和中国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有了房,定居了,“我就是这个地方的人了”。

  【取名字】

  名字取自陶渊明和白居易

  “其实在南京,取个中国名字是我的第一步,搞艺术的人都喜欢艺术感强一点的名字,这样显得有个性。”陶亦然向记者强调说,这个名字是自己取的,来源古代诗人陶渊明和白居易,其中的“亦”与白居易的“易”是谐音。

  他还向记者解释了取名的灵感,是因为在南京四处闲逛时他发现很多小店用“陶然居”这几个字,很有中国风的味道。

  说到取中国名,他还讲起一个笑话。他改名时,在南京走了三个相关部门用了两天时间就审批下来。可是他一个在北京的美国朋友,改中文名字竟用了8年时间,因为那个朋友想改的中文名是“朱古莉亚丽丽”,“可能有关部门不喜欢这么长的名字吧,而我这个名字‘很中国’,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读中国书】

  读名著最爱《西游记》

  在中国的老外,在汉语学习上障碍重重,但是陶亦然在来中国之前就学了不少,普通话讲得已经很流利了,不过他不满足于此,他对汉字很感兴趣,还特地去南京大学的古代汉语课堂上“蹭课”。

  在这些基础上,他爱上了读中国的四大名著,这也是了解中国文化最直接的方式,目前陶亦然已经读了三本,即《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有意思的是,他对这三大名著也有自己的偏好——喜欢《西游记》,觉得《红楼梦》太“女人”不适合男人读,《水浒传》太暴力。记者还听到陶亦然诠释他所理解的名著。《西游记》里的几个主角是虔诚的佛教徒,有精神需求,加上陶亦然自己是素食者,所以对《西游记》中清规戒律很是响应。“猪八戒有时会受到外界的诱惑,设置这个角色是为让我们看到鼓励的身影,经过努力没成功也有自己的地位。”

  【翻译作品】

  因为翻译接触更多中国文化

  去年年底,陶亦然翻译出版了余秋雨《寻觅中华三十年》,今年翻译完南京小说家黄梵的《第十一戒》,平时也为地铁公司、杂志社翻译些小作品。

  翻译余秋雨的《寻觅中华三十年》,给他的时间只有6个月。其中的《河畔吃鱼》篇,最令大家满意。因为陶亦然是素食者,对于书中描写吃鱼的感受很恶心,翻译时融进了的情感使其读来倍感真实。

  真是因为翻译中国作品,让陶亦然接触了更多的中国文化,也读了不少现当代中国作家作品,比如巴金的《家》《春》《秋》、鲁迅全集等。他说,对钱钟书《围城》印象最深,因为大胆地说出了,“我们要重新考虑婚姻”。

  【兴趣爱好】

  用毛笔书写“扬子晚报”四字

  采访中记者发现,他竟也喜欢晦涩难懂的《周易》,而且已经自学了五六年。除了专职做翻译,翻译文学作品,翻译电影外,陶亦然一周还有3天时间免费给学生讲授世界语,闲时会去鸡鸣寺唱经,偶尔在白鹭洲公园与老人们一起唱歌,《十五的月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些歌他都会唱,他甚至还向记者展示了歌词本。

  他还喜欢用毛笔写中国字,这不,采访中他兴致盎然地写起了“扬子晚报”四个字。“我还办了公园年卡,常去总统府,里面的小公园很安静。我要学陶渊明的生活方式,我喜欢这样。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日本71岁女儿杀死102岁母亲震惊全国 称“我太累了”
前财长辞职:向爱泼斯坦请教追求中国美女教授
俞敏洪连发10条南极游视频 邮轮曝光 约148万/人
中日会晤:中方官员双手插兜送客 日方低头听训…
震惊全美!死囚隔21年遭枪决 最后晚餐菜单惊人




24小时讨论排行

武吓日本!中自今起于黄海8天实弹射击 距九州仅900公里
中国游客取消赴日,专家预测:日本经济损失"恐达1.7兆"
427-1!众院压倒性通过 要求公布爱泼斯坦文件
拒镇压学生!六四抗命军长徐勤先受审照首曝光
美退将:中国反常行为,逼日本说出真心话
日本官员低头听中方讲话,胡锡进很高兴,评论区很清醒
美国数学危机:学生不会算 老师不会教 体制不肯改!
关于爱泼斯坦文件 美媒揭川普态度突然反转幕后
特大桥轰然垮塌,基建神话后的巨大黑洞!
美智库倡台湾能源船只“挂美国旗” 由美军舰护航
川普“像猪叫”?怒骂某国“犯蠢、重谈贸易协议”
特朗普盛情款待沙特王储,就卡舒吉遇害事件为其辩护
纽约时报:特朗普无法“翻篇”的爱泼斯坦案
“没剪刀”为何成热梗?女游客向酒店借剪刀引发热议
援乌铁路被炸?波兰惊现“史无前例”破坏活动 矛头直指俄
日媒曝:高市早苗拟参拜靖国神社!循安倍旧例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拥有中国名爱写毛笔字 南京老外生活“很中国”

Galahad 2009-12-11 10:16:23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kong/news/2009/12-11/U208P4T8D2013978F107DT2009121116123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他用毛笔书写“扬子晚报”。(刘浏 摄)



  已在南京定居10年,现在不教英语了,过起了“陶渊明”式生活

  老外来中国多会选择教英语谋生,在南京定居10年的美国人陶亦然,早几年也这样。“2005年我在南京贷款买房,用一年半的时间还完贷款,主要收入就是教英语所得。”现在的陶亦然不教英语了,他改做翻译。平时他的生活是这样的,在家给学生免费教授世界语,或去寺院唱经。

  【初见】

  长胡须编成一条辫子

  昨天(10日),记者在龙江一小区陶亦然的家里采访了他,这是一个30平方米的单身公寓,他穿着格子的呢外套,一脸络腮胡子让记者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胡须够长,他甚至编成了一条辫子。再看他的家,整洁有序,墙上贴着工整的“酸甜苦辣”四个字,而且还有小朋友看图说话的各种蔬菜水果图。

  【买房】

  龙江买房,就算定居这了

  陶亦然出生于1975年,1999年从美国俄亥俄州出发来到中国,“是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吸引了我”,陶亦然走了大半个中国,成都、广州、上海、青岛、深圳……最后他选择定居南京,是因为“美国的朋友帮我在南京找到了一份工作。”

  他家的墙上挂着两把吉他,他指了指说,最初的工作就是教授古典吉他。“可是这个工作很快就没了,因为在南京学习古典吉他的人很少。我只能重新找工作了。”后来他成了南京一家国际英语培训机构的老师,用教书所得,他在龙江一小区贷款买房了。他笑着说,和中国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有了房,定居了,“我就是这个地方的人了”。

  【取名字】

  名字取自陶渊明和白居易

  “其实在南京,取个中国名字是我的第一步,搞艺术的人都喜欢艺术感强一点的名字,这样显得有个性。”陶亦然向记者强调说,这个名字是自己取的,来源古代诗人陶渊明和白居易,其中的“亦”与白居易的“易”是谐音。

  他还向记者解释了取名的灵感,是因为在南京四处闲逛时他发现很多小店用“陶然居”这几个字,很有中国风的味道。

  说到取中国名,他还讲起一个笑话。他改名时,在南京走了三个相关部门用了两天时间就审批下来。可是他一个在北京的美国朋友,改中文名字竟用了8年时间,因为那个朋友想改的中文名是“朱古莉亚丽丽”,“可能有关部门不喜欢这么长的名字吧,而我这个名字‘很中国’,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读中国书】

  读名著最爱《西游记》

  在中国的老外,在汉语学习上障碍重重,但是陶亦然在来中国之前就学了不少,普通话讲得已经很流利了,不过他不满足于此,他对汉字很感兴趣,还特地去南京大学的古代汉语课堂上“蹭课”。

  在这些基础上,他爱上了读中国的四大名著,这也是了解中国文化最直接的方式,目前陶亦然已经读了三本,即《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有意思的是,他对这三大名著也有自己的偏好——喜欢《西游记》,觉得《红楼梦》太“女人”不适合男人读,《水浒传》太暴力。记者还听到陶亦然诠释他所理解的名著。《西游记》里的几个主角是虔诚的佛教徒,有精神需求,加上陶亦然自己是素食者,所以对《西游记》中清规戒律很是响应。“猪八戒有时会受到外界的诱惑,设置这个角色是为让我们看到鼓励的身影,经过努力没成功也有自己的地位。”

  【翻译作品】

  因为翻译接触更多中国文化

  去年年底,陶亦然翻译出版了余秋雨《寻觅中华三十年》,今年翻译完南京小说家黄梵的《第十一戒》,平时也为地铁公司、杂志社翻译些小作品。

  翻译余秋雨的《寻觅中华三十年》,给他的时间只有6个月。其中的《河畔吃鱼》篇,最令大家满意。因为陶亦然是素食者,对于书中描写吃鱼的感受很恶心,翻译时融进了的情感使其读来倍感真实。

  真是因为翻译中国作品,让陶亦然接触了更多的中国文化,也读了不少现当代中国作家作品,比如巴金的《家》《春》《秋》、鲁迅全集等。他说,对钱钟书《围城》印象最深,因为大胆地说出了,“我们要重新考虑婚姻”。

  【兴趣爱好】

  用毛笔书写“扬子晚报”四字

  采访中记者发现,他竟也喜欢晦涩难懂的《周易》,而且已经自学了五六年。除了专职做翻译,翻译文学作品,翻译电影外,陶亦然一周还有3天时间免费给学生讲授世界语,闲时会去鸡鸣寺唱经,偶尔在白鹭洲公园与老人们一起唱歌,《十五的月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些歌他都会唱,他甚至还向记者展示了歌词本。

  他还喜欢用毛笔写中国字,这不,采访中他兴致盎然地写起了“扬子晚报”四个字。“我还办了公园年卡,常去总统府,里面的小公园很安静。我要学陶渊明的生活方式,我喜欢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