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西班牙科学家: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源于视觉误差(图)

西班牙科学家: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源于视觉误差

文章来源: 鬼雨 于 2009-10-23 17:58:3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iv/main/todaynews/200910/23/W02009102329987540937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蒙娜丽莎
北京时间10月23日消息,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西班牙两位科学家通过神经学和光学分析,对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进行了新的解读。两位科学家最新研究认为,蒙娜丽莎的微笑系视觉误差所致。她的笑容之所以时有时无,是因为我们在注视她的时候,眼睛会向大脑输送不同的信息。

  意大利著名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肖像画杰作。画中蒙娜丽莎的妩媚笑容具有一种如梦似幻的千古奇韵,被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为什么刚刚还容光焕发,转瞬间就神情严肃?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令无数欣赏者和研究者感到困惑。

  西班牙阿利坎特神经科学院科学家路易斯-马丁内斯-奥特洛与迭戈-阿隆索-帕布罗斯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认为,视网膜上不同的细胞在向大脑传递不同类别的信息或“频道”。这些频道会将视觉范围内物体的大小、清晰度、亮度和位置进行编码。奥特洛说:“有时一个频道会覆盖另一个频道,那么你就会看到微笑;有时其他频道占优势,那么你就看不到笑容了。”

  为了详尽分析蒙娜丽莎若隐若现的微笑,马丁内斯-奥特洛和阿隆索-帕布罗斯让志愿者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欣赏蒙娜丽莎,并了解他们所看到的笑容变化,来研究不同的视觉频道。

  一开始,二人要求志愿者在不断变化的距离观赏画像。在距离很远时,看到的图像很微小,志愿者很难分清其面部表情。随着距离接近,画面变大,他们开始看到笑容——画像越大,笑容越容易看到。这表明中央视觉细胞与外围视觉细胞一样能够传递出笑容信息。

  接着,他们比较了光线是否会对观察蒙娜丽莎的笑容产生影响。两种细胞会决定物体在环境中的亮度:一种是“集中细胞”,只有在物体中心明亮时才会受到刺激,它让我们看到夜空中的明星;另一种是“分散细胞”,当物体中心黯淡时才会被激活,让我们能够分辨出书本上的文字。

  马丁内斯-奥特洛让志愿者分别注视30秒钟的白色屏幕和黑色屏幕,然后再让他们观赏蒙娜丽莎画像。志愿者在注视白色屏幕后更容易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白屏减弱了“分散细胞”,因此奥特洛得出结论:“集中细胞”能够感知蒙娜丽莎的微笑。

  眼睛长时间注视也会影响志愿者观察到笑容,奥特洛说。他们利用软件跟踪20名志愿者注视画像的位置,同时分析他们眼中蒙娜丽莎的笑容变化。在注视了一分钟后,志愿者倾向于集中到蒙娜丽莎嘴巴的左侧,并判断出她在微笑,这进一步证明中央视觉细胞在解读笑容。

  这当然也不是此次研究的全部结论,因为当志愿者在瞬间分辨出微笑时,他们的眼睛会不由自主转向她的左脸颊,这说明外围视觉也在发挥作用。

  难道说达芬奇试图给观赏者增加困扰,而不是为科学家提供灵感?奥特洛说:“这是确定无疑的。他曾在笔记中写道,他要画下丰富变化的表情,因为那才是他眼中的芸芸众生。”

  这当然不是科学家第一次试图解读莱昂纳多-达芬奇的名作了。1993年,加拿大美术史家苏珊-吉鲁公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她说蒙娜丽莎那倾倒无数观赏者的口唇,是一个男子裸露的脊背。美国马里兰州的约瑟夫-鲍考夫斯基博士则认为:“蒙娜丽莎压根就没笑,她的面部表情很清楚地说明她想掩饰自己没长门牙。” 法国里昂的脑外科专家让-雅克-孔代特博士认为蒙娜丽莎刚得过一次中风,半个脸的肌肉是松弛的,脸歪着所以才显得微笑。

  2000年,对艺术史有着浓厚兴趣的哈佛医学院神经科学家玛格丽特-利文斯顿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时隐时现,是与人体视觉系统有关,而不是因为画中人表情神秘莫测。她将人们的视觉分为中央视觉和外围视觉,而蒙娜丽莎的微笑在外围视觉区域会比中央视觉区域更加清晰。利文斯通说:“如果看着她的嘴巴,便永远无法捕捉她的笑容。”

  2005年,一个美国研究小组表示,从视网膜至视觉皮质间路径上的干扰因素会决定我们看到的是笑容还是其他的表情。(唐宁)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大埔火警已致55死:63年来最严重,警拘三工程人员
美俄代表密谈录音泄露,谁干的?
特朗普“电话教导”高市早苗内容被披露 日本尬极了
川普要高市"别刺激北京"?日本当局火速驳斥:不实报导
AI时代的迷失:可怕的不是跟不上,而是用旧思维赶路




24小时讨论排行

华盛顿枪击案嫌疑人曾在阿富汗与美军合作 在等绿卡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创新高 专家:2026年或回6字头
欧盟外长:应限制俄军规模和军费
美国白宫枪击凶嫌是阿富汗移民!川普怒:绝不容忍
谁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中国吗?
普京:若乌撤离其目前控制地区 俄将停止武装行动
香港大埔火灾55条人命的血泪教训和启示
纽约时报:中日外交争端让高市早苗获得政治优势
美媒曝德秘密对俄作战计划 长达1200页 涉80万士兵
衡水中学的神话崩塌,揭露了一个简单的道理
竹棚架:香港标志性符号及其背后的安全隐忧
农村老人一次性缴纳十几万的保险,靠谱吗?
钱志敏带走的400亿比特币,能归还中国吗?
解放军明年换发《预备役人员证》 建构军事“秒级动员”
香港大埔惨烈火灾,为什么警方觉得“不寻常”?
特斯拉前高管:我们拆解中国电动汽车后...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西班牙科学家: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源于视觉误差

鬼雨 2009-10-23 17:58:38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iv/main/todaynews/200910/23/W02009102329987540937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蒙娜丽莎
北京时间10月23日消息,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西班牙两位科学家通过神经学和光学分析,对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进行了新的解读。两位科学家最新研究认为,蒙娜丽莎的微笑系视觉误差所致。她的笑容之所以时有时无,是因为我们在注视她的时候,眼睛会向大脑输送不同的信息。

  意大利著名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肖像画杰作。画中蒙娜丽莎的妩媚笑容具有一种如梦似幻的千古奇韵,被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为什么刚刚还容光焕发,转瞬间就神情严肃?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令无数欣赏者和研究者感到困惑。

  西班牙阿利坎特神经科学院科学家路易斯-马丁内斯-奥特洛与迭戈-阿隆索-帕布罗斯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认为,视网膜上不同的细胞在向大脑传递不同类别的信息或“频道”。这些频道会将视觉范围内物体的大小、清晰度、亮度和位置进行编码。奥特洛说:“有时一个频道会覆盖另一个频道,那么你就会看到微笑;有时其他频道占优势,那么你就看不到笑容了。”

  为了详尽分析蒙娜丽莎若隐若现的微笑,马丁内斯-奥特洛和阿隆索-帕布罗斯让志愿者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欣赏蒙娜丽莎,并了解他们所看到的笑容变化,来研究不同的视觉频道。

  一开始,二人要求志愿者在不断变化的距离观赏画像。在距离很远时,看到的图像很微小,志愿者很难分清其面部表情。随着距离接近,画面变大,他们开始看到笑容——画像越大,笑容越容易看到。这表明中央视觉细胞与外围视觉细胞一样能够传递出笑容信息。

  接着,他们比较了光线是否会对观察蒙娜丽莎的笑容产生影响。两种细胞会决定物体在环境中的亮度:一种是“集中细胞”,只有在物体中心明亮时才会受到刺激,它让我们看到夜空中的明星;另一种是“分散细胞”,当物体中心黯淡时才会被激活,让我们能够分辨出书本上的文字。

  马丁内斯-奥特洛让志愿者分别注视30秒钟的白色屏幕和黑色屏幕,然后再让他们观赏蒙娜丽莎画像。志愿者在注视白色屏幕后更容易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白屏减弱了“分散细胞”,因此奥特洛得出结论:“集中细胞”能够感知蒙娜丽莎的微笑。

  眼睛长时间注视也会影响志愿者观察到笑容,奥特洛说。他们利用软件跟踪20名志愿者注视画像的位置,同时分析他们眼中蒙娜丽莎的笑容变化。在注视了一分钟后,志愿者倾向于集中到蒙娜丽莎嘴巴的左侧,并判断出她在微笑,这进一步证明中央视觉细胞在解读笑容。

  这当然也不是此次研究的全部结论,因为当志愿者在瞬间分辨出微笑时,他们的眼睛会不由自主转向她的左脸颊,这说明外围视觉也在发挥作用。

  难道说达芬奇试图给观赏者增加困扰,而不是为科学家提供灵感?奥特洛说:“这是确定无疑的。他曾在笔记中写道,他要画下丰富变化的表情,因为那才是他眼中的芸芸众生。”

  这当然不是科学家第一次试图解读莱昂纳多-达芬奇的名作了。1993年,加拿大美术史家苏珊-吉鲁公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她说蒙娜丽莎那倾倒无数观赏者的口唇,是一个男子裸露的脊背。美国马里兰州的约瑟夫-鲍考夫斯基博士则认为:“蒙娜丽莎压根就没笑,她的面部表情很清楚地说明她想掩饰自己没长门牙。” 法国里昂的脑外科专家让-雅克-孔代特博士认为蒙娜丽莎刚得过一次中风,半个脸的肌肉是松弛的,脸歪着所以才显得微笑。

  2000年,对艺术史有着浓厚兴趣的哈佛医学院神经科学家玛格丽特-利文斯顿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时隐时现,是与人体视觉系统有关,而不是因为画中人表情神秘莫测。她将人们的视觉分为中央视觉和外围视觉,而蒙娜丽莎的微笑在外围视觉区域会比中央视觉区域更加清晰。利文斯通说:“如果看着她的嘴巴,便永远无法捕捉她的笑容。”

  2005年,一个美国研究小组表示,从视网膜至视觉皮质间路径上的干扰因素会决定我们看到的是笑容还是其他的表情。(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