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浙大海归博士涂序新跳楼之死,为何让人唏嘘?(图)

浙大海归博士涂序新跳楼之死,为何让人唏嘘?

文章来源: 结诚晶 于 2009-10-22 23:43:0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没有人知道,涂博士是怎么从3楼走到顶楼11层,然后纵身跃下的。这位32岁的海归,今年6月才从美国芝加哥市返回中国。回国之前,他的悲剧毫无征兆,似锦前程在等待着他。然而9月17日凌晨2点,在留下了6页遗书后,他走上了他所居住的浙大综合楼顶楼。就在跳楼前6天,他还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相关材料。(10月22日《华商报》)

  一个青年才俊选择这样极端的方式离开尘世,于他自己而言,也许是一种解脱,但留给他人的必然是绵绵心痛。尤其让人足堪痛惜的是,涂博士正值当打之年,从今天6月返国,到他弃世,不过3个月时间,在3个月究竟发生了多么惊心动魄的事情,导致他忍心抛开幼女奔向天国?我们不得而知。

  拘泥于信息的不完整,我们无法猜定涂博士的死因。报道称,跳楼疑与评职称有关,即,他的死可能和他提前知道了评选结果有关——或许他得知自己没有被评上副教授。尽管这只是猜测,并未得到证实,但我们无需讳言职称之恶,日前,中青报报道,职称已成中国之“累”,多数人赞成取消职称评审,调查发现,职称评审造成寻租、作假、腐败现象严重;名额分配中潜规则重重,拉关系等现象层出不穷。凡是洞悉现实语境中的人都知道,这些病灶绝非虚言。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cimg2.163.com/catchimg/20091022/8789738_0.jpg">

涂序新回国,可看做浙江大学“1311计划”的一部分。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cimg2.163.com/catchimg/20091022/8789738_1.jpg">

浙江大学位于玉泉校区的综合楼,9月17日凌晨,涂序新在11楼顶层跃下轻生。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cimg2.163.com/catchimg/20091022/8789738_2.jpg">

涂序新生前居住的公寓,大门已蒙尘多时。

  在职称原因之外,其实最该关注的是涂博士的遗书,而遗书中的几句话更让人心惊肉跳、感喟不已。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这几个字,可谓字字如刀,让人不寒而栗之余,备感悲哀。在大家的印象里,学术圈相对单纯,干净,人事斗争少,生存压力相对不大,由于都是学人,都是高智识阶层,彼此之间应该保持尊严,温文尔雅,再不济,也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不会那么赤裸裸,更不会撕破脸皮,穷凶极恶。由于大家素质较高,也很少存在坑蒙拐骗,所谓的“性、知识分子和谎言”之类的剧情,很难发生。

  但现实告诉我们,如今的学术圈已经不是当年的学术圈,或者说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学术圈,那种干净、单纯的学术圈只是一相情愿的幻觉而已。涂博士所感叹的残酷、无信和无情,想必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亲身体会的,非有切肤之痛,难有如此痛切的判断。事实上,就近年来,我们通过媒体公开报道的信息看,学术圈也早非净土了,我们所能想象到的恶,几乎学术圈都有。学术不端,比如抄袭还算等而下之的,学术腐败也让人见怪不怪了,学霸林立,互相倾轧,骗取国家科研经费,欺世盗名。屡屡有人感叹,学术圈已异化成名利场,此话不假,看看一个个学人,为了一点名与利,不惜撕破脸皮打破头,就足以知道名利具有的杀伤力了。还有人感叹,学术圈只有利益,没有学术,不管此说是否夸张,但就我们的观感而言,确实失望。

  著名学者丁东谈到当今中国的学术生态环境,颇为激愤,他称,当今学术体制有如此基本特征:一是以官治学,权力本位。二是量化管理,这是以官治学的技术管理模式。三是设租寻租,权钱交易。这是以官治学的直接后果。四是压制创新,劣胜优汰。以胡萝卜为主,并不是不用杀威棒。当然,这只是丁东的一家之言,但我们不得不叹息,在许多时候,丁先生所总结的富有针对性和真实性。在这样的学术生态环境下,不谙世事的人确实很难适应,也难以很好地生存下去。

  总之,一个海归博士的非正常死亡,让人唏嘘不已,在唏嘘之余我们不能不关注一下当下的学术生态环境。不管涂博士的死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当下的学术生态环境都堪忧,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到了非整饬不可的地步了。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高层起火向上跑还是向下跑?记住这些危急时刻能救命!
美国白宫枪击凶嫌是阿富汗移民!川普怒:绝不容忍
大埔火警已致55死:63年来最严重,警拘三工程人员
钱志敏带走的400亿比特币,能归还中国吗?
美俄代表密谈录音泄露,谁干的?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电话教导”高市早苗内容被披露 日本尬极了
华盛顿枪击案嫌疑人曾在阿富汗与美军合作 在等绿卡
川普要高市"别刺激北京"?日本当局火速驳斥:不实报导
谁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中国吗?
欧盟外长:应限制俄军规模和军费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创新高 专家:2026年或回6字头
纽约时报:中日外交争端让高市早苗获得政治优势
普京:若乌撤离其目前控制地区 俄将停止武装行动
美媒曝德秘密对俄作战计划 长达1200页 涉80万士兵
竹棚架:香港标志性符号及其背后的安全隐忧
衡水中学的神话崩塌,揭露了一个简单的道理
香港大埔火灾55条人命的血泪教训和启示
农村老人一次性缴纳十几万的保险,靠谱吗?
解放军明年换发《预备役人员证》 建构军事“秒级动员”
特朗普:不邀请南非参加明年G20峰会
香港大埔惨烈火灾,为什么警方觉得“不寻常”?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浙大海归博士涂序新跳楼之死,为何让人唏嘘?

结诚晶 2009-10-22 23:43:05

 没有人知道,涂博士是怎么从3楼走到顶楼11层,然后纵身跃下的。这位32岁的海归,今年6月才从美国芝加哥市返回中国。回国之前,他的悲剧毫无征兆,似锦前程在等待着他。然而9月17日凌晨2点,在留下了6页遗书后,他走上了他所居住的浙大综合楼顶楼。就在跳楼前6天,他还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相关材料。(10月22日《华商报》)

  一个青年才俊选择这样极端的方式离开尘世,于他自己而言,也许是一种解脱,但留给他人的必然是绵绵心痛。尤其让人足堪痛惜的是,涂博士正值当打之年,从今天6月返国,到他弃世,不过3个月时间,在3个月究竟发生了多么惊心动魄的事情,导致他忍心抛开幼女奔向天国?我们不得而知。

  拘泥于信息的不完整,我们无法猜定涂博士的死因。报道称,跳楼疑与评职称有关,即,他的死可能和他提前知道了评选结果有关——或许他得知自己没有被评上副教授。尽管这只是猜测,并未得到证实,但我们无需讳言职称之恶,日前,中青报报道,职称已成中国之“累”,多数人赞成取消职称评审,调查发现,职称评审造成寻租、作假、腐败现象严重;名额分配中潜规则重重,拉关系等现象层出不穷。凡是洞悉现实语境中的人都知道,这些病灶绝非虚言。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cimg2.163.com/catchimg/20091022/8789738_0.jpg">

涂序新回国,可看做浙江大学“1311计划”的一部分。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cimg2.163.com/catchimg/20091022/8789738_1.jpg">

浙江大学位于玉泉校区的综合楼,9月17日凌晨,涂序新在11楼顶层跃下轻生。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cimg2.163.com/catchimg/20091022/8789738_2.jpg">

涂序新生前居住的公寓,大门已蒙尘多时。

  在职称原因之外,其实最该关注的是涂博士的遗书,而遗书中的几句话更让人心惊肉跳、感喟不已。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这几个字,可谓字字如刀,让人不寒而栗之余,备感悲哀。在大家的印象里,学术圈相对单纯,干净,人事斗争少,生存压力相对不大,由于都是学人,都是高智识阶层,彼此之间应该保持尊严,温文尔雅,再不济,也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不会那么赤裸裸,更不会撕破脸皮,穷凶极恶。由于大家素质较高,也很少存在坑蒙拐骗,所谓的“性、知识分子和谎言”之类的剧情,很难发生。

  但现实告诉我们,如今的学术圈已经不是当年的学术圈,或者说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学术圈,那种干净、单纯的学术圈只是一相情愿的幻觉而已。涂博士所感叹的残酷、无信和无情,想必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亲身体会的,非有切肤之痛,难有如此痛切的判断。事实上,就近年来,我们通过媒体公开报道的信息看,学术圈也早非净土了,我们所能想象到的恶,几乎学术圈都有。学术不端,比如抄袭还算等而下之的,学术腐败也让人见怪不怪了,学霸林立,互相倾轧,骗取国家科研经费,欺世盗名。屡屡有人感叹,学术圈已异化成名利场,此话不假,看看一个个学人,为了一点名与利,不惜撕破脸皮打破头,就足以知道名利具有的杀伤力了。还有人感叹,学术圈只有利益,没有学术,不管此说是否夸张,但就我们的观感而言,确实失望。

  著名学者丁东谈到当今中国的学术生态环境,颇为激愤,他称,当今学术体制有如此基本特征:一是以官治学,权力本位。二是量化管理,这是以官治学的技术管理模式。三是设租寻租,权钱交易。这是以官治学的直接后果。四是压制创新,劣胜优汰。以胡萝卜为主,并不是不用杀威棒。当然,这只是丁东的一家之言,但我们不得不叹息,在许多时候,丁先生所总结的富有针对性和真实性。在这样的学术生态环境下,不谙世事的人确实很难适应,也难以很好地生存下去。

  总之,一个海归博士的非正常死亡,让人唏嘘不已,在唏嘘之余我们不能不关注一下当下的学术生态环境。不管涂博士的死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当下的学术生态环境都堪忧,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到了非整饬不可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