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专家提出新佐证:美洲土著人是华夏殷商后裔(图)

专家提出新佐证:美洲土著人是华夏殷商后裔

文章来源: anakin 于 2009-09-03 11:18:5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诗经的《商颂》记载:“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按照郭沫若的解释,相土是商代第十一代王,开拓疆土到了渤海,与海外发生了联系。这证明当时的航运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而在商代一个王妃“妇好”的墓里就发现了7000枚贝壳。 美洲土著是殷商人的后裔,这种说法像天方夜谭?

但近期,我省历史学专家又提出了新的佐证。虽然在学术界,“殷人东渡美洲论”尚无定论。但如今这些专家的解释,也许在若干年后能助推美洲土著之谜的揭晓。

再挑争议 美洲土著的祖先是殷商后裔

近期,在鹤壁淇县出席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分会成立大会时,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博士、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高凯被问到了“殷人东渡美洲论”的问题。他表示支持这种学说,并提出了一些新“证据”。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09/9/3/20090903142442a9b67.gif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美洲土著人与中国古人漫画/王伟宾

外国学者研究发现,在北美沿太平洋沿岸发现的石锚和商周时期的沿海石锚的形、质相似,出土的玛雅祭坛和玉器也和中国殷商时期的玉器有着类似的文化“血统”。

他详细分析了这种学说成立的可能性:

一、从人种学来讲,印第安人是黄皮肤黑头发,是亚洲人种。

二、先秦时期,殷商灭国后,殷商的国民被当做奴隶对待,这就提供了向外出逃的“动机”。

三、诗经的《商颂》记载:“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按照郭沫若的解释,相土是商代第十一代王,开拓疆土到了渤海,与海外发生了联系。这证明当时的航运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而在商代一个王妃“妇好”的墓里就发现了7000枚贝壳。

四、洋流为殷商人跨越大洋东渡,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高凯说,北太平洋及附近海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呈顺时针流动的大环流。该洋流自太平洋北赤道附近产生,经吕宋岛北部、台湾东部进入台湾海峡,在舟山群岛交汇,到对马东海,在日本九州南部,有一支分流北上,形成对马海流,该海流经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又经津轻海峡回到太平洋上。这个北上的大暖流也被称为“黑潮”。

殷商人的船只沿洋流到达北纬35°~42°之间时,进入西风带,即便不撑帆,也能顺势快速行至北美大陆西海岸。

高凯介绍,北太平洋环流规模巨大,平均宽度150公里,海水流速在每小时3~10公里之间,这对于顺流航行的船舶十分有利。

这股暖流,冬天20℃,夏天27℃,比流过的其他流域的水温高6℃~7℃,冷暖流交汇,能带来丰富的渔业资源,为远航提供了食物保障。

所以商纣灭亡后,对于早已掌握航海技术、即将成为奴隶的商代亡国者来说,完全有可能利用北太平洋大环流的优势,辗转到北美洲大陆、建立新的海外聚居地。“如果殷商人东渡北美的学说成立,出土文物和人种的相似等问题就容易解释了。”高凯说。

早前论证 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认同殷人赴美洲

关于殷人最早到达美洲一事,海内外学者早有人进行过研究。

最早提出殷人东渡美洲设想的是19世纪英国翻译家梅德赫斯特。美国学者迈克尔在1968年出版的《美洲的第一个文明》中提出,奥尔梅克文明可能来自殷商。

国学大师罗振玉和王国维也提出殷人东渡美洲的可能性。后来郭沫若也相信殷人东渡美洲。近年美国俄克拉荷马中央州立大学教授许辉的《奥尔梅克文明的起源》和中国学者王大有等的《图说美洲图腾》进一步阐明殷人东渡美洲论的根据。

1993年11月28日的《新民晚报》刊载《美洲印第安人祖籍在中国》一文,介绍了美国道格拉·华莱士教授的研究成果,华莱士认为现在的印第安人部分DNA与亚洲人是相同的。

1992年2月,王大有、宋宝中、王双在《华声报》撰文提出,今天居住在美洲的土著人是3000年前越海东渡的殷商后裔。

文章公布了考古学家在今天墨西哥中南部的奥尔梅克文化遗址拉文塔祭祀中心地下数英尺沙中发掘的16尊雕像和6块玉圭,认为玉圭铭文的刻写方法与甲骨文相同。文章提出,在一块玉圭上铭刻着殷商列祖列宗。文章并断言,今天居住在美洲广大地区的印第安人、玛雅人和拉文塔人等,实为3000年前越海东渡的殷商后裔。

质疑声音 基因分析并不可靠

如果美洲土著来自中原系殷商后裔,为什么二者的外貌差别很大呢?

有学者研究,这是因为人种的适应性。假定印第安人真的来自中原,那他的相貌特征会随着地区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廖世秀说,不同种族的基因都会有相同点,也会有不同点。但目前,通过基因来判断两个族群是否同源,只能是一种推断。因为这样的检测结果面临三个方面的考验:一是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二是样本数量是否足够,来源是什么;三是样本采集来自细胞的哪个组成部分。

廖世秀表示,基因也会因外部环境而发生突变,像文化、地理环境都对基因改变有一定的影响,比如高原地区的人群耐缺氧性就比较强,总之基因会向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变异,但这种变异,要跨过很多代人才能显现出来。

墨西哥出土文字 并非甲骨文

据悉,殷人东渡美洲论是近年在考古学、人类学界争论得十分激烈的课题之一,反对殷人东渡美洲论的有夏鼐、罗荣渠等学者。

罗荣渠曾以多方面的证据和严谨的考证,指出商朝人到美洲是一种“并无实现可能的航海假设”。罗先生认为《梁书·诸夷传》有关扶桑国的记载“疑点甚多”。

罗先生认为古代美洲文明是土生土长的印第安人长期辛勤劳动的独立创造物,绝不可能是外来物。在古代美洲文明中,的确可以找到与亚洲文明有某些相似和巧合的东西,但有更多不同的东西,这些不同带有本质性,是旧大陆文明所根本没有的。

此外, 1953年,美国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奥尔梅克遗址的祭祀中心发现了16尊雕像和6块玉圭,玉圭上刻有文字,王大有认为是殷商文字,并破译解读出来,是殷人祖先的名字:蚩尤、少昊、帝喾、简狄、多妇、契、相土、王亥、上甲等。对于这一点,一位名叫“子乔”的网友也在新浪网上提出质疑。

他说,按王先生的说法,“拉文塔玉圭”上的文字“介于大汶口文化陶文、殷墟甲骨文和三代吉金文之间”,如果玉圭的主人真的是殷人,疑问多多。

首先,为何玉圭上的文字与殷墟甲骨文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同样明显呢?除了一些笔画简单的字,大都无法与甲骨文直接对应,有些甚至连像都不像,如有个字被释为 “【隹亥】”即商先公“王亥”,只是因为上部像鸟形。其实,这只“鸟”的刻画风格和形状与甲骨文的“隹”全然不同。“隹”虽然也作鸟形,但却是用抽象的笔画来表示的,而玉圭的那个字则是画了一只鸟的轮廓,可见甲骨文要成熟得多。

表面上看,似乎这种年代的接近再加上文字的相似很能支持“殷人东渡”,但是问题恰恰在这里——是什么原因使得殷人的文字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甚至是倒退呢?玉圭是祖宗牌位,绝对不能乱写乱画。另外殷人非常迷信,其中也肯定有一些为贵族服务的“贞人”。这些知识分子、贞人的文化水平较高,他们会把殷商文字传授下去。

其二,盘庚迁殷后的200多年中,从殷墟卜辞看,并无祭祀炎帝、蚩尤、少昊、诹(娵)訾氏常仪等的记载,何以殷人到了美洲后却想起要祭祀这些“祖先”呢?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33名科技精英起诉川普:“非法中断”绿卡申请
这是美国现在最火热的话题,没有之一
电竞Zeus回应女学生被开除:我没结婚,她未提有男友
中华田园犬,为何被这些城市拒之门外?
北宋文人都赞叹!北韩金刚山"成功申遗",代表团兴奋跪谢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学者:寄望“二次西安事变”统一台湾
快讯:川普威胁将对俄罗斯征收100%关税
当一个女生被安上“有损国格”的罪名
特朗普:爱泼斯坦案"没完没了",马斯克:赶紧公布吧
黄奇帆真敢说:中国18家上市车企利润不如一家丰田
DeepSeek流量下滑,这半年梁文锋都干了啥?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6亿辆
“未来几天,美国武器或将大量涌入乌克兰”
我必须C位 永不下台!川普参与世俱杯决赛尴尬一幕
川普开呛普丁「令人失望」,宣布援乌爱国者飞弹
诈骗1000万!中国留学生"挑老人下手",全美50多人受害
墙内媒体:不能因乌克兰渣男陷入激烈内讧
如果是本国选手睡了外国女孩呢?有损国格?扬我国威?
东莞力挺夜经济:酒吧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应批尽批
白宫“重大宣布”终于曝光:特朗普政策“务实”一面
26岁河北小伙考上加拿大公务员:领导非常客气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专家提出新佐证:美洲土著人是华夏殷商后裔

anakin 2009-09-03 11:18:56


诗经的《商颂》记载:“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按照郭沫若的解释,相土是商代第十一代王,开拓疆土到了渤海,与海外发生了联系。这证明当时的航运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而在商代一个王妃“妇好”的墓里就发现了7000枚贝壳。 美洲土著是殷商人的后裔,这种说法像天方夜谭?

但近期,我省历史学专家又提出了新的佐证。虽然在学术界,“殷人东渡美洲论”尚无定论。但如今这些专家的解释,也许在若干年后能助推美洲土著之谜的揭晓。

再挑争议 美洲土著的祖先是殷商后裔

近期,在鹤壁淇县出席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分会成立大会时,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博士、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高凯被问到了“殷人东渡美洲论”的问题。他表示支持这种学说,并提出了一些新“证据”。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09/9/3/20090903142442a9b67.gif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美洲土著人与中国古人漫画/王伟宾

外国学者研究发现,在北美沿太平洋沿岸发现的石锚和商周时期的沿海石锚的形、质相似,出土的玛雅祭坛和玉器也和中国殷商时期的玉器有着类似的文化“血统”。

他详细分析了这种学说成立的可能性:

一、从人种学来讲,印第安人是黄皮肤黑头发,是亚洲人种。

二、先秦时期,殷商灭国后,殷商的国民被当做奴隶对待,这就提供了向外出逃的“动机”。

三、诗经的《商颂》记载:“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按照郭沫若的解释,相土是商代第十一代王,开拓疆土到了渤海,与海外发生了联系。这证明当时的航运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而在商代一个王妃“妇好”的墓里就发现了7000枚贝壳。

四、洋流为殷商人跨越大洋东渡,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高凯说,北太平洋及附近海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呈顺时针流动的大环流。该洋流自太平洋北赤道附近产生,经吕宋岛北部、台湾东部进入台湾海峡,在舟山群岛交汇,到对马东海,在日本九州南部,有一支分流北上,形成对马海流,该海流经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又经津轻海峡回到太平洋上。这个北上的大暖流也被称为“黑潮”。

殷商人的船只沿洋流到达北纬35°~42°之间时,进入西风带,即便不撑帆,也能顺势快速行至北美大陆西海岸。

高凯介绍,北太平洋环流规模巨大,平均宽度150公里,海水流速在每小时3~10公里之间,这对于顺流航行的船舶十分有利。

这股暖流,冬天20℃,夏天27℃,比流过的其他流域的水温高6℃~7℃,冷暖流交汇,能带来丰富的渔业资源,为远航提供了食物保障。

所以商纣灭亡后,对于早已掌握航海技术、即将成为奴隶的商代亡国者来说,完全有可能利用北太平洋大环流的优势,辗转到北美洲大陆、建立新的海外聚居地。“如果殷商人东渡北美的学说成立,出土文物和人种的相似等问题就容易解释了。”高凯说。

早前论证 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认同殷人赴美洲

关于殷人最早到达美洲一事,海内外学者早有人进行过研究。

最早提出殷人东渡美洲设想的是19世纪英国翻译家梅德赫斯特。美国学者迈克尔在1968年出版的《美洲的第一个文明》中提出,奥尔梅克文明可能来自殷商。

国学大师罗振玉和王国维也提出殷人东渡美洲的可能性。后来郭沫若也相信殷人东渡美洲。近年美国俄克拉荷马中央州立大学教授许辉的《奥尔梅克文明的起源》和中国学者王大有等的《图说美洲图腾》进一步阐明殷人东渡美洲论的根据。

1993年11月28日的《新民晚报》刊载《美洲印第安人祖籍在中国》一文,介绍了美国道格拉·华莱士教授的研究成果,华莱士认为现在的印第安人部分DNA与亚洲人是相同的。

1992年2月,王大有、宋宝中、王双在《华声报》撰文提出,今天居住在美洲的土著人是3000年前越海东渡的殷商后裔。

文章公布了考古学家在今天墨西哥中南部的奥尔梅克文化遗址拉文塔祭祀中心地下数英尺沙中发掘的16尊雕像和6块玉圭,认为玉圭铭文的刻写方法与甲骨文相同。文章提出,在一块玉圭上铭刻着殷商列祖列宗。文章并断言,今天居住在美洲广大地区的印第安人、玛雅人和拉文塔人等,实为3000年前越海东渡的殷商后裔。

质疑声音 基因分析并不可靠

如果美洲土著来自中原系殷商后裔,为什么二者的外貌差别很大呢?

有学者研究,这是因为人种的适应性。假定印第安人真的来自中原,那他的相貌特征会随着地区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廖世秀说,不同种族的基因都会有相同点,也会有不同点。但目前,通过基因来判断两个族群是否同源,只能是一种推断。因为这样的检测结果面临三个方面的考验:一是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二是样本数量是否足够,来源是什么;三是样本采集来自细胞的哪个组成部分。

廖世秀表示,基因也会因外部环境而发生突变,像文化、地理环境都对基因改变有一定的影响,比如高原地区的人群耐缺氧性就比较强,总之基因会向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变异,但这种变异,要跨过很多代人才能显现出来。

墨西哥出土文字 并非甲骨文

据悉,殷人东渡美洲论是近年在考古学、人类学界争论得十分激烈的课题之一,反对殷人东渡美洲论的有夏鼐、罗荣渠等学者。

罗荣渠曾以多方面的证据和严谨的考证,指出商朝人到美洲是一种“并无实现可能的航海假设”。罗先生认为《梁书·诸夷传》有关扶桑国的记载“疑点甚多”。

罗先生认为古代美洲文明是土生土长的印第安人长期辛勤劳动的独立创造物,绝不可能是外来物。在古代美洲文明中,的确可以找到与亚洲文明有某些相似和巧合的东西,但有更多不同的东西,这些不同带有本质性,是旧大陆文明所根本没有的。

此外, 1953年,美国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奥尔梅克遗址的祭祀中心发现了16尊雕像和6块玉圭,玉圭上刻有文字,王大有认为是殷商文字,并破译解读出来,是殷人祖先的名字:蚩尤、少昊、帝喾、简狄、多妇、契、相土、王亥、上甲等。对于这一点,一位名叫“子乔”的网友也在新浪网上提出质疑。

他说,按王先生的说法,“拉文塔玉圭”上的文字“介于大汶口文化陶文、殷墟甲骨文和三代吉金文之间”,如果玉圭的主人真的是殷人,疑问多多。

首先,为何玉圭上的文字与殷墟甲骨文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同样明显呢?除了一些笔画简单的字,大都无法与甲骨文直接对应,有些甚至连像都不像,如有个字被释为 “【隹亥】”即商先公“王亥”,只是因为上部像鸟形。其实,这只“鸟”的刻画风格和形状与甲骨文的“隹”全然不同。“隹”虽然也作鸟形,但却是用抽象的笔画来表示的,而玉圭的那个字则是画了一只鸟的轮廓,可见甲骨文要成熟得多。

表面上看,似乎这种年代的接近再加上文字的相似很能支持“殷人东渡”,但是问题恰恰在这里——是什么原因使得殷人的文字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甚至是倒退呢?玉圭是祖宗牌位,绝对不能乱写乱画。另外殷人非常迷信,其中也肯定有一些为贵族服务的“贞人”。这些知识分子、贞人的文化水平较高,他们会把殷商文字传授下去。

其二,盘庚迁殷后的200多年中,从殷墟卜辞看,并无祭祀炎帝、蚩尤、少昊、诹(娵)訾氏常仪等的记载,何以殷人到了美洲后却想起要祭祀这些“祖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