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0406/2040645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19日对外发出讣告,老作家舒芜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以下为讣告全文。
讣 告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退休干部、原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文学编辑室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舒芜同志,因病于2009年8月18日23时许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定于2009年8月24日(星期一)上午 10时,在北京复兴医院告别厅(木樨地,住院部,大门左边)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联系电话:010-64024597 010-64019869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舒芜同志治丧小组
2009年8月19日
舒芜,本名方管,学名方珪德,1922年7月2日生于安徽省桐城县。著有《红楼说梦》、《周作人的是非功过》、《回归五四》等。
生前曾向国学热猛烈开火
老作家舒芜先生18日11点在北京复兴医院因病辞世,享年87岁。舒芜是安徽桐城人,本名方管,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西文联研究部部长,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等。著有杂文集《挂剑集》、专著《周作人概观》等。1955年,舒芜在胡风事件中主动
“反戈一击”成为其最大的历史尴尬。他曾表示,对于胡风所受苦难,“有我应负的一份沉重的责任”。对于近几年掀起的国学热,舒芜曾撰文《“国学”质疑》,向国学热猛烈开火。
舒芜说他看不惯一些人在电视上大言不惭地谈“国学”,“有的一张口就错误百出。”他指出:“有些所谓
‘国学大师’,我是看着他们混过来的,根本就不是做学问的人,坑蒙拐骗,说起谎来脸都不红。”他认为,“所谓‘国学’,实质上是清朝末年、一直到‘五四’
以来,有些保守的人抵制西方‘科学’与‘民主’文化的一种借口,是一个保守、笼统、含糊而且顽固透顶的口号,于是就提出一个含糊其辞的概念:‘国学’。”
他又说,“现在居然搞出一大堆所谓的‘国学名人’,真是荒谬”。
之所以对“国学”这种说法比较反感,舒芜说自有他的道理。“因为,所谓‘国学’,并不是传统文化的概念。如果‘国学’指的是传统文化,那么中国的传统文化都应该是‘国学’,墨子是不是‘国学’啊?还有诸子百家,好像又不包括在内。”舒芜强调说,“我是最反对一些人提出所谓‘尊孔读经’这些东西的,这些人根本就不明白中国历史上究竟发生过什么,尤其是近现代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他认为,“搞噱头、吸引眼球,也不能这么个搞法,不能开历史的玩笑。”
对现在要求小孩子背诵四书五经,舒芜说:“简直莫名其妙。”“有什么效果啊?我们小时候就靠背四书五经背出来的,顶多养成一点看文言文的习惯。”以他的经验,真正能够看文言文,是从文言小说看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