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首现疑似“青蛙化石” 身长6厘米头长牙齿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90329/Img26306899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放大镜下,可看到“青蛙”头部两侧有梳状牙齿。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90329/Img26306899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两块罕见的“青蛙化石”。

  青蛙化石?


昨天,记者从地质与古生物专家张显球处得知,日前他和儿子张晓军在三水盆地中部一处距今约5000万年的化石群中,发现了不少珍稀化石,其中有极为罕见的“青蛙化石”。

  张显球称这是国内首次在华南地区发现青蛙化石,对科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不过相关专家则对此采取审慎态度,强调所有发现的化石都得有专业研究机构鉴定才能做定论。

  华南首次发现“青蛙化石”

  昨天在张显球的家里,记者看到了他提供的两块“青蛙化石”。

  那两块化石上各有一只“青蛙”,两只“青蛙”体长6厘米,头部清晰可见,约占体长一半,其中一只青蛙左前爪和左后爪很清晰,另外一只则是右前爪和右后爪很清楚。在放大镜下,还能看到“青蛙”头部两侧各有一排整齐的梳状牙齿。

  “这次发现了很多新物种。”张显球说,“其中青蛙化石还是在华南地区第一次发现。”

  “化石”上的“青蛙”有牙

  据张显球介绍,在《华东地区古生物图册(三)中新代分册》中,记载了我国曾于上世纪在山东临朐发现过距今约1600万年的玄武蛙的化石;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热河生物群》中,也记载了我国在辽西、河北北部、内蒙古等交界处曾发现距今1.25亿年的三燕丽蟾化石。

  张显球认为,他的此次发现是“华南地区第一次发现青蛙化石,对科学研究具有巨大意义”。张显球称,据他所知,除上述记载外,北京也发现过距今几十万年到一百万年的青蛙化石,这次应该是中国境内第四次发现青蛙化石,而且是第一次在南方发现。

  张显球介绍说,从世界范围来看,青蛙等两栖类生物由于骨头小而脆,其化石很少能保存下来。他表示,两栖动物是水生与陆生生物之间的过渡态生物,比如在他发现的“青蛙化石”上的“青蛙”有牙齿,而现在的青蛙就没有,这对研究生物的变化具有重大意义。

  专家:是否青蛙化石要经专业机构鉴定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江永告诉记者,他曾受张显球之托,向研究青蛙的同事打听全国各地发现青蛙化石的情况,目前在中国南方确实还没有发现青蛙化石,如果张显球发现的确实是青蛙化石,那将填补南方在这方面的空白,具有巨大的科研意义。

  他同时强调,所有发现的化石都得经过专业研究机构的鉴定才能做出定论。

  中山大学地质系教授刘春莲得知三水盆地发现“青蛙化石”后,第一反应是:“不可能,青蛙化石非常稀缺。”她随后表示,还不能确定张显球发现的到底是不是“青蛙化石”,要验证后自己才能相信。

  不过,刘春莲也认为,如果真的是青蛙化石,这将对华南青蛙历史的研究起到弥补空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