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实地取证 称孟姜女哭倒齐长城非秦长城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ul/news/2008/09-06/U120P4T8D1373326F107DT2008090615471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小珠山西峰脚下的西峰关段齐长城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ul/news/2008/09-06/U120P4T8D1373326F116DT2008090615471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胶南六旺山周村北的齐长城遗址标志碑

  与闻名世界的秦万里长城相比,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长城名气稍逊,但千里齐长城却是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道长城,而它的终点就在青岛。昨天,“山东省志 齐长城志”编纂工作会议在胶南市召开,与会的30位文物专家就“当年孟姜女哭倒的长城是齐长城”等议题进行了探讨,并将为胶南50公里长的齐长城“立传”,组织专家团继续深入挖掘,并进一步确定保护措施。

  齐长城保存比较完整

  昨天上午,专家们首先探讨了《齐长城志》的编纂办法。据胶南市博物馆的纪馆长介绍,齐长城在胶南六汪山周北岭段、铁山金猪坑段、隐珠孟家洼子段、灵山卫勃鸽山段保存最为完整,胶南背陆临海的地理环境异于别处,这里的筑城材料也因地势不同分为三种,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与会专家认为,胶南对齐长城的保存方法得体,对《齐长城志》编纂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将组织专家团深入挖掘。

  老专家三次考察齐长城

  “为了考察齐长城,我曾经先后三次来到胶南,这里村民保护文物的意识非常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70岁的齐长城学会会长李继生介绍说,1996他开始和其他四位文物专家研究齐长城,他们行程2万里,仅在胶南就爬了百座山头。

  “一年下来,我们共拍摄齐长城图片8000幅,其中在胶南拍了500幅。”李继生介绍说,他们还沿途收集了很多民间传说,比如“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应该发生在齐鲁大地,而不是秦万里长城脚下。李继生介绍说,孟姜女的老家在山东长清县万德镇,孟姜女哭倒齐长城的故事在那里代代相传,镇上曾有一座祭祀孟姜女的姜女庙,香火盛极一时,可惜文革期间被毁掉了。

  村民当起长城看护员

  昨天上午11时,记者赶到胶南市六旺镇山周村北岭,这里的一处齐长城夯土层十分高大,前方还立着一块它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碑。这处夯土层长约500米,底宽18米,顶宽2.5米,高4米,上面长满了树木和青草。

  看到记者拍照,在附近种地的山周村村民老周凑了过来。“我们管这个叫‘长城岭’,俺村北共有九个山头,就有九道这样的‘长城岭’。别看这岭是沙质的,不知被夯了多少遍,可结实了。”老周说完,抄起锄头朝夯土层铲去,结果锄头被弹起老高。“我小时候,村民们还在岭上种庄稼,后来这岭成了保护文物,村里就种上树和草皮,防止水土流失。”老周介绍说,56岁的他是村里的文物看护员,每天都要抽时间来守护“长城岭”。

  小山村因齐长城改名

  “我们这里还有一个村,专门因齐长城改了名。”胶南市博物馆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记者随后驱车赶到胶南市隐珠街道办长城村,该村东西两面环山,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有六七位老人正坐在街头乘凉。

  78岁的王老汉面对记者打开了话匣子:“你站的地方原来就是长城,我小时候还有一米多高,都是三合土砸实的夯土层,很结实,后来修路慢慢就没了。”记者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到,西山上一条突兀的黄色土层顺着山势一直通到记者脚下。

  “以前俺村修路时还挖出过一个瓷碗,被人拿回家喂兔子打碎了,事后才听人家说,那是个古代文物。”该村的王书记介绍说,长城村在清代乾隆年间立村,原名大沟村,上世纪七十年代,因该村坐落的位置是齐长城遗址,更名为长城村。(赵玉勋 刘海龙 曲海祥 摄影报道)

  名词解释

  齐长城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所筑,它西起山东省长清古济水河畔,途经莱芜、诸城、胶南等18个市(县、区),在青岛市开发区长江路街道东于家河入海,全长500余公里,史称千里齐长城,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齐长城经过山东的高山、丘陵,在地理上是山东的脊梁,是我国现存于地面上修建最早的军事性防御工程,对于研究春秋时期的军事、建筑具有极高的参考和学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