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照门”有四重逻辑。第一重叫做“事实逻辑”。那就是:谁是元凶?我们应该如何找到这个凶手?这理应是大家对该事件应该采取的最主流的质问态度。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是什么呢?我们看到的是:在香港地区,有杂志忙着把几千张自己PS过的女星图片集结成册;有电台DJ提醒人们如何传播“艳照”的同时规避法律;在台湾地区,电视台请来嘉宾模仿陈冠希道歉逗乐;在网络,人们忙着发送各种和陈冠希、阿娇相关的春联、横批……但是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事实”被冷在一边,质问的声音微弱到听不见。
和“事实逻辑”对应的,我称之为“电视剧逻辑”,也可以叫做“港媒逻辑”。比如最近传出的一些“消息”:陈冠希割腕自杀、陈冠希在北美被当地华人扁得满地找牙、张柏芝和谢霆锋协议分居等等。这就是典型的“电视剧逻辑”。现实是什么?现实是陈冠希一直没有露面,但是,“王孙归来兮”多无趣啊,使用该逻辑,能够迅速满足一些人潜意识的快感(多少男人在潜意识里希望他被扁成猪头)。事实缺位,故事就泛滥。而且你相信不,即使元凶找到了,“电视剧逻辑”还能像毒蛇一样向未来蔓延———直到谢霆锋的孩子长大成人。
第三重结构,叫做“大众逻辑”,也叫做“办公室逻辑”。香港媒体编“剧本”是他们的需要,但是当大家在办公室里聊天的时候,心里想的可能是另外一回事。不信,我问你一个问题:办公室里谈话最近最关心的话题是什么?A、元凶被捕(按照事实逻辑)、B、陈冠希交代(按照剧本逻辑)。我相信不少读者会选择A或B,但是,你心里清楚,你的内心其实还有第三个逻辑———C、下一批照片什么时候出来?
事实上,如今是资讯泛滥的年代,无论你是否主动,都会受到信息大浪的冲击,“艳照门”也不例外。你可能看了,也可能传了,然后在茶余饭后取笑他们。但是,我相信在面对“艳照门”的时候,我们都需要第四层逻辑,那就是———“自我逻辑”。
所谓的“自我逻辑”是这样的:在信息大浪面前,我们仍然可以掌握自我。我们一不受“剧本”的支配,把自己的大脑变成各种庸俗剧本的跑马地;二不让自己完全受好奇心的摆布,不让“龙门阵”左右我们对事实的独立判断。在我们的内心,能够给人性、宽容和理智留下一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