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g/up4/31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lub.'> 这些就是“荔枝冻”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一组十二方被叫做“荔枝冻”的印石,其光洁如玉的“肌肤”,真的很像刚刚被采摘的新鲜荔枝肉,很透光,好像会滴水。
但样貌虽惊人,还不如其背后的故事惊险。工作人员介绍,这几方印石是萧山石雕艺术馆的馆长徐尧林去年花了1000多万元从福建寿山“赌”来的。
据说,这组印方的原石在1987年便已采得了,但当地农民一直没敢开切。一直到2007年年初,徐尧林三下福建,多次在这户石农家里逗留,最后,终于购下这块原石。
据说,开切原石的那一天,徐尧林、农户还有请来的技工,每个人都很紧张。早上,还按当地的仪式“祭了祭”石头。他们烧了豆腐干,很难吃,现场紧张的气氛更是记得很牢。
这是记者第一次听到关于“赌石”的现实版本。在石头玩家中间,“赌石”是最刺激,也最戏剧性的环节。玩家会通过各种迹象判断原石的价值,然后下单购买,但原石被切开之后,会不会真的切出预料中的宝石,却很像一次赌。原石被切开之后,会发生各种意外。比如,一刀下去,正中内里的石头主体,那么,好好的一块宝石,会因这一刀则价值大大受损。再比如,原石外面看着光洁,但一切开之后,居然有一大片瑕疵,甚至是石色混杂,等等。据说,“赌石”常常有险情,比如,一块花了几百万元买来的原石,切开后,发现里面的宝贝居然只值几十万元,甚至更低。
所以,虽然徐尧林对这块原石出来的山洞多次勘探,但那天也对开切时举起的刀,紧张得浑身冒汗。
当然,昨天徐尧林把这组石头给印石界的那些专家陈振濂、赵宗藻、钱大礼、何加林等看后,心就安定很多了。钱大礼说,“这组石头难得的,‘荔枝冻’很少有这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