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国内社会婚介瞄准高校 校园女生很抢手(图)

国内社会婚介瞄准高校 校园女生很抢手

文章来源: 信息时报 于 2006-10-21 11:41:3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小谢说,现在她已经度过刚毕业时找不到工作的难关,那段在网上征婚的经历在她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她来自西北,是广州某知名高校哲学系的研究生。眼看就要毕业了,为了在广州有个稳妥的落脚之地,她毅然通过社会征婚机构的介绍,嫁给了一个她并不很爱的男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征婚广告出现在大学校园内,包括婚介公司、交友中心、社会商业人士等社会元素的面向大学生征婚的市场机构成倍增加,江苏省更出现了全国首家高校婚恋联盟。“社会征婚进高校”正成为一个新趋势。近日,时报对广州10所高校的200名大学生展开相关调查,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学生能接受社会人士校园征婚现象,一成半学生表示会主动尝试征婚,只有不到三成学生表示反对。

  征婚广告贴满校园角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婚介公司、交友中心将眼光瞄向了高校校园,在校园内开拓高校征婚市场,各种征婚广告贴满了大学校园的每个角落。记者调查发现,广州高校的征婚现象从无到有,如今已经是成倍增加。仅今年1~10月,就先后出现三四起校园征婚广告。有婚介机构人士表示,平均每天有三四名大学生到他们那里登记征婚。

  华南师范大学  白领俱乐部为男士征婚

  “十一”黄金周刚刚结束,华南师范大学就出现这样一张告示:“广州越秀区公务员,广商学士,觅本科以上高年级女生、研究生或高校教师。”这些“求婚者”有分别来自外企、政府、电力系统的白领男士。

  记者看到,这3名男士均在上世纪70年代末出生,学历均在本科以上,身份分别是日资企业高级翻译、越秀区公务员、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白领觅友”、“公务员征婚”等消息在华师大校园内传得沸沸扬扬,同学们议论纷纷。同学们都认为,这种征婚方式的目标很明显,就是瞄准了华师大的漂亮MM,而且征婚者条件不错,不是大企业员工就是政府公务员,很能吸引女生,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好的征婚方式。然而记者调查最终发现,贴告示者乃附近一家高级单身白领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因为女大学生能吸引更多白领,所以他们就把“征婚广告”贴进校园。

  中山大学  单身青年贴广告“聘妻”

  前往高校征婚的还不仅仅是婚介公司或是白领俱乐部,一些社会单身青年也将目光投向了高校学生。2004年12月,中山大学各大饭堂门口,一名声称愿做“管家丈夫”的男子在校园内张贴“招聘妻子”的广告,还要求“应聘”者必须以硕士、博士等事业有成的高知女性为主,并表示在获得爱情的同时,还表示女方“我愿意将自己神圣的爱情商品化、礼品化,送给优秀的你……妻子一经聘任将得到100个吻、30声我爱你,做饭20次”。除此之外,还特别要求“女性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最好是硕士博士毕业的,而且要有房子有车事业有成!”该男子还提到,自己多年在外打工,如今已35岁,在广州大道南购买了住房,希望各行业的女性能够大胆示爱。

  当这一荒诞的广告出现在中大校园时,引起了诸多大学生的非议。但一些研究生却颇感兴趣,认为有一个如此贴心的“管家丈夫”是众多女性的心愿。

  高校征婚成功率几为零

  上述现象可看出,高校征婚现象不仅反映出一种社会现象,更具有浓厚的商业味道。婚介公司、俱乐部为何将眼光瞄准高校?对此,从事高校征婚的某俱乐部负责人表示,他们希望能为许多高级单身贵族寻觅另一半,“寻觅”成功后向男方收取不少的“谢媒钱”。他们可以保证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保障所有会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并可为包括大学单身教师在内的高知白领提供“觅友”服务。另外,一名举办校园征婚活动的信息中介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学生也要走入社会,需要就业和步入婚姻,通过活动提前将大学生的简历托管到中介公司,为更多的知识白领提供交流的平台,这并无不妥。

  记者采访发现,比起面向社会上的征婚现象而言,征婚公司普遍认为,面向大学生征婚的确能够“挖掘”到不少优秀“婚源”,大学女生青春靓丽又清纯可人,比起社会上的应征者,没有太多的功利目的。同时,大学生除了文化修养高,同时具备较高的道德标准,种种原因说明,不可否认高校是高素质女性最为集中的地方。

  征婚公司如此兴师动众,大学生们也应者有之,高校征婚的成功率又有多少呢?遗憾的是,记者采访时,众多婚介公司坦承“面向大学生的征婚成功率几乎为零。”某婚介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学生因为没有走出校门,单纯往往让他们对任何事都心怀戒虑。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学生因为学历高,往往有一种天之骄子的感觉,十分自傲,这让一些自尊心较强的成功人士产生矛盾心理。特别是“80后”出生的大学生,往往自尊、自负,缺少对别人的关爱,以自我为中心,也成为不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征婚故事   女大学生征婚只为落户广州

  赵燕,几个月前还是中山大学哲学系的一名研究生。几个月后的今天,她已经通过朋友的征婚介绍,顺利地成为一名广州媳妇,落户广州。回想起半年前的艰难抉择,赵燕神色黯然:“事实上我现在的生活过得并不是很好,丈夫很大男人主义,我甚至有些为当时的决定后悔。”

  无独有偶,今年7月毕业的广州某高校本科生小谢也曾经以一名在校生的身份走上征婚之路。小谢不算是美女,但干净利索,文静大方,如今在一家私营企业做文职工作。谈到临毕业那会的烦恼与痛苦,小谢似乎不愿再去回顾,在记者多次交流下,才勉强有了下面的对话。

  信息时报:你毕业那阵子怎么会想到在网上征婚呢?

  小谢:因为没找到工作,身边也没什么可以提供帮助的人,所以希望找个人依靠一下。毕业那段时间,忙着找工作,忙着毕业,忙着找住处。到了7月离校的时候,学校宿舍已经不能住了,连毕业证也没拿到,因为还欠学校学费。

  信息时报:你觉得在网上能找到你想要的对象吗?

  小谢:现实中,我从心底有点自卑,所以在学校也没谈男朋友。我征婚主要是想改变境遇,不要浪费时间和感情,这也是一种机会吧。

  信息时报:有人和你联系吗?

  小谢:有几个,都是通过网络联系,也和其中两个见过面,可要我一见面就决定嫁给他,我还是没有这个勇气,或许那两个人还不是我想要找的类型吧。如果自己心里完全不愿意就嫁人,又在这种情形下,我觉得那是出卖自己了。

  信息时报:你觉得这个经历对你影响大吗?

  谢:影响还是有的,它代表了我那时候的心理历程,虽然通过网络征婚我还没找到自己合适的对象,不过我还是希望我能在今年找到满意的归宿。

  当代大学生对于频频“闯进”校园的征婚到底持什么样的态度?连日来,信息时报向广州10所高校的200名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学生能够接受社会人士在校园的征婚现象,一成半学生表示会主动尝试征婚。总的来说,大学生们认为这种现象“存在即合理”,可以接受。

  不同年代大学生对校园征婚看法不同:不支持也不反对VS只要慎重也不是坏事

  当代大学生对于校园里的征婚现象见惯不怪,但对于毕业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他们虽然也表示可以理解,但很显然,他们也有保留意见。

  80年代大学生:“我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1987年大学毕业,现就职广东某学院的王教授说:“我们当年别说征婚了,那时谈恋爱都是违反校规被严格禁止的。”

  王教授指出:现在的校园征婚是一种价值取向的转变,以前的人谈到婚姻,是以感情、以责任为基础的,而现在人的思想越来越开放,追求物质享受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现在的青年人,思想比较浮躁,经常缺乏把持力,当然,大学生校内校外征婚,只要不是骗局,并不是什么大事,我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

  90年代大学生:“通过婚姻改变现状,可以理解”

  1997年大学毕业,就职广州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财务部经理的李小姐对于大学校园出现的征婚广告是这样认为的:“这需要多方面去看待,如果纯粹是为了通过婚姻来改变现状,是不可取的,这其实是他(她)们的无奈,也是可悲的”,同时“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的,得到了一部分也必然会失去另一部分,既然我们不能强求每个人想法一样,我们就应该给予理解,如果能有相关的引导与规范那会更好”。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上海女孩介绍海归博士前男友给闺蜜 一年后收到请柬
国际著名统计学家刘军从美“海归” 全职加盟清华大学
不带手机的伊朗总统被以色列定位 被贴身保镖“出卖”
“苦情”首相白了头 首相夫人碧占莫妮走向台前
习近平和彭丽媛为上合组织峰会贵宾举行欢迎宴会




24小时讨论排行

拿到全额奖学金,中国留学生遭拘36小时"5年不得入境"
中国食品安全又爆雷 知名“零添加”酱油验出“致癌物”
改变选举规则!川普要签令"投票必须出示身分证明"
印度曾是"中国制造"的替代方案,特朗普改变了一切
特朗普儿子:不排除竞选美国总统的可能性
BBC:正以惊人速度扩张的中国海军会主宰海洋吗?
马斯克:星舰第十次试飞最终溅落点与目标仅差3米
美印交恶!川普宣布"取消出席"印度主办QUAD峰会
普京莫迪抵达北京参加上合峰会,但美中印贸易战使峰会蒙上阴影
白宫改造工程惊现豆腐渣?特朗普真的是气坏了
特朗普取消特勤局对哈里斯保护 加州公路巡警接管
以资深外交官:马克龙早就做出决定 承认巴勒斯坦
蜜月期玩完?墨西哥快扛不住美国了
马斯克证实xAI代码库被盗 涉案前员工跳槽OpenAI
美离奇致命游戏 两男子戴头盔拿枪互射 一死一被捕
2025年度“香港小姐”诞生,陈咏诗夺冠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国内社会婚介瞄准高校 校园女生很抢手

信息时报 2006-10-21 11:41:32

小谢说,现在她已经度过刚毕业时找不到工作的难关,那段在网上征婚的经历在她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她来自西北,是广州某知名高校哲学系的研究生。眼看就要毕业了,为了在广州有个稳妥的落脚之地,她毅然通过社会征婚机构的介绍,嫁给了一个她并不很爱的男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征婚广告出现在大学校园内,包括婚介公司、交友中心、社会商业人士等社会元素的面向大学生征婚的市场机构成倍增加,江苏省更出现了全国首家高校婚恋联盟。“社会征婚进高校”正成为一个新趋势。近日,时报对广州10所高校的200名大学生展开相关调查,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学生能接受社会人士校园征婚现象,一成半学生表示会主动尝试征婚,只有不到三成学生表示反对。

  征婚广告贴满校园角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婚介公司、交友中心将眼光瞄向了高校校园,在校园内开拓高校征婚市场,各种征婚广告贴满了大学校园的每个角落。记者调查发现,广州高校的征婚现象从无到有,如今已经是成倍增加。仅今年1~10月,就先后出现三四起校园征婚广告。有婚介机构人士表示,平均每天有三四名大学生到他们那里登记征婚。

  华南师范大学  白领俱乐部为男士征婚

  “十一”黄金周刚刚结束,华南师范大学就出现这样一张告示:“广州越秀区公务员,广商学士,觅本科以上高年级女生、研究生或高校教师。”这些“求婚者”有分别来自外企、政府、电力系统的白领男士。

  记者看到,这3名男士均在上世纪70年代末出生,学历均在本科以上,身份分别是日资企业高级翻译、越秀区公务员、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白领觅友”、“公务员征婚”等消息在华师大校园内传得沸沸扬扬,同学们议论纷纷。同学们都认为,这种征婚方式的目标很明显,就是瞄准了华师大的漂亮MM,而且征婚者条件不错,不是大企业员工就是政府公务员,很能吸引女生,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好的征婚方式。然而记者调查最终发现,贴告示者乃附近一家高级单身白领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因为女大学生能吸引更多白领,所以他们就把“征婚广告”贴进校园。

  中山大学  单身青年贴广告“聘妻”

  前往高校征婚的还不仅仅是婚介公司或是白领俱乐部,一些社会单身青年也将目光投向了高校学生。2004年12月,中山大学各大饭堂门口,一名声称愿做“管家丈夫”的男子在校园内张贴“招聘妻子”的广告,还要求“应聘”者必须以硕士、博士等事业有成的高知女性为主,并表示在获得爱情的同时,还表示女方“我愿意将自己神圣的爱情商品化、礼品化,送给优秀的你……妻子一经聘任将得到100个吻、30声我爱你,做饭20次”。除此之外,还特别要求“女性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最好是硕士博士毕业的,而且要有房子有车事业有成!”该男子还提到,自己多年在外打工,如今已35岁,在广州大道南购买了住房,希望各行业的女性能够大胆示爱。

  当这一荒诞的广告出现在中大校园时,引起了诸多大学生的非议。但一些研究生却颇感兴趣,认为有一个如此贴心的“管家丈夫”是众多女性的心愿。

  高校征婚成功率几为零

  上述现象可看出,高校征婚现象不仅反映出一种社会现象,更具有浓厚的商业味道。婚介公司、俱乐部为何将眼光瞄准高校?对此,从事高校征婚的某俱乐部负责人表示,他们希望能为许多高级单身贵族寻觅另一半,“寻觅”成功后向男方收取不少的“谢媒钱”。他们可以保证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保障所有会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并可为包括大学单身教师在内的高知白领提供“觅友”服务。另外,一名举办校园征婚活动的信息中介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学生也要走入社会,需要就业和步入婚姻,通过活动提前将大学生的简历托管到中介公司,为更多的知识白领提供交流的平台,这并无不妥。

  记者采访发现,比起面向社会上的征婚现象而言,征婚公司普遍认为,面向大学生征婚的确能够“挖掘”到不少优秀“婚源”,大学女生青春靓丽又清纯可人,比起社会上的应征者,没有太多的功利目的。同时,大学生除了文化修养高,同时具备较高的道德标准,种种原因说明,不可否认高校是高素质女性最为集中的地方。

  征婚公司如此兴师动众,大学生们也应者有之,高校征婚的成功率又有多少呢?遗憾的是,记者采访时,众多婚介公司坦承“面向大学生的征婚成功率几乎为零。”某婚介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学生因为没有走出校门,单纯往往让他们对任何事都心怀戒虑。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学生因为学历高,往往有一种天之骄子的感觉,十分自傲,这让一些自尊心较强的成功人士产生矛盾心理。特别是“80后”出生的大学生,往往自尊、自负,缺少对别人的关爱,以自我为中心,也成为不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征婚故事   女大学生征婚只为落户广州

  赵燕,几个月前还是中山大学哲学系的一名研究生。几个月后的今天,她已经通过朋友的征婚介绍,顺利地成为一名广州媳妇,落户广州。回想起半年前的艰难抉择,赵燕神色黯然:“事实上我现在的生活过得并不是很好,丈夫很大男人主义,我甚至有些为当时的决定后悔。”

  无独有偶,今年7月毕业的广州某高校本科生小谢也曾经以一名在校生的身份走上征婚之路。小谢不算是美女,但干净利索,文静大方,如今在一家私营企业做文职工作。谈到临毕业那会的烦恼与痛苦,小谢似乎不愿再去回顾,在记者多次交流下,才勉强有了下面的对话。

  信息时报:你毕业那阵子怎么会想到在网上征婚呢?

  小谢:因为没找到工作,身边也没什么可以提供帮助的人,所以希望找个人依靠一下。毕业那段时间,忙着找工作,忙着毕业,忙着找住处。到了7月离校的时候,学校宿舍已经不能住了,连毕业证也没拿到,因为还欠学校学费。

  信息时报:你觉得在网上能找到你想要的对象吗?

  小谢:现实中,我从心底有点自卑,所以在学校也没谈男朋友。我征婚主要是想改变境遇,不要浪费时间和感情,这也是一种机会吧。

  信息时报:有人和你联系吗?

  小谢:有几个,都是通过网络联系,也和其中两个见过面,可要我一见面就决定嫁给他,我还是没有这个勇气,或许那两个人还不是我想要找的类型吧。如果自己心里完全不愿意就嫁人,又在这种情形下,我觉得那是出卖自己了。

  信息时报:你觉得这个经历对你影响大吗?

  谢:影响还是有的,它代表了我那时候的心理历程,虽然通过网络征婚我还没找到自己合适的对象,不过我还是希望我能在今年找到满意的归宿。

  当代大学生对于频频“闯进”校园的征婚到底持什么样的态度?连日来,信息时报向广州10所高校的200名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学生能够接受社会人士在校园的征婚现象,一成半学生表示会主动尝试征婚。总的来说,大学生们认为这种现象“存在即合理”,可以接受。

  不同年代大学生对校园征婚看法不同:不支持也不反对VS只要慎重也不是坏事

  当代大学生对于校园里的征婚现象见惯不怪,但对于毕业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他们虽然也表示可以理解,但很显然,他们也有保留意见。

  80年代大学生:“我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1987年大学毕业,现就职广东某学院的王教授说:“我们当年别说征婚了,那时谈恋爱都是违反校规被严格禁止的。”

  王教授指出:现在的校园征婚是一种价值取向的转变,以前的人谈到婚姻,是以感情、以责任为基础的,而现在人的思想越来越开放,追求物质享受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现在的青年人,思想比较浮躁,经常缺乏把持力,当然,大学生校内校外征婚,只要不是骗局,并不是什么大事,我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

  90年代大学生:“通过婚姻改变现状,可以理解”

  1997年大学毕业,就职广州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财务部经理的李小姐对于大学校园出现的征婚广告是这样认为的:“这需要多方面去看待,如果纯粹是为了通过婚姻来改变现状,是不可取的,这其实是他(她)们的无奈,也是可悲的”,同时“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的,得到了一部分也必然会失去另一部分,既然我们不能强求每个人想法一样,我们就应该给予理解,如果能有相关的引导与规范那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