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娱乐新闻 » 今年恰好“海岩剧”十年 细数其创作10年 (图)

今年恰好“海岩剧”十年 细数其创作10年

文章来源: 今日早报 于 2006-08-10 11:58:0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算一算,今年恰好是“海岩剧”十年。   1985年的《便衣警察》之后,海岩差不多有10年的时间没有创作。1997年,他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犹如投向中国电视偶像剧的一颗炸弹。之后,他一发不可收拾:《永不瞑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海岩创造了一批新言情剧风格的作品,也捧红了一大批明星。   今年,海岩又有《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河流如血》、《五星饭店》等3部新电视剧要与观众见面。   为了纪念这10年,海岩即将于今年10月,在杭州西湖边的江南文学会馆,举办自己的首次手稿展。届时,将有一批从海岩剧中走红的明星,前来捧场。   他经历了怎样的创作10年?他怎样总结自己?纪念这10年,他为什么选择了手稿展的方式?昨天,记者电话专访了海岩——“作家”这个身份之外,他更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董事长。   他用手稿来证明自己的   一聊起“十年”的话题,海岩就告诉记者,他的首次10年手稿展今年秋天将在杭州举行。   记者:我很好奇,你为什么要用手稿展的方式来纪念自己的10年?   海岩:我曾经是中国平均每年小说、剧本产量首屈一指的作家,每年要写八九十万字,而且都是手写。有人就问我:“你背后肯定有个‘枪手’班子吧?”所以,我这次要把手稿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杭州?   海岩:我以前来过杭州,印象不错——这个城市的文化氛围特别好。所以,我想把这次手稿展放到杭州。   随后,记者从负责操办此事的江南文学会馆了解到,这次展览除了手稿外,还包括剧本、影视图片等等。目前,具体方案还没有成型。主办方初步计划,想借着金鸡百花电影节10月份在杭州召开的契机,邀请一批由海岩剧捧红的明星出席展览。   他怀念 前的《便衣警察》   当年使刘欢一炮走红的《少年壮志不言愁》,唱的就是为电视剧《便衣警察》唱的。著作颇丰的海岩始终认为,他写作生涯的第一本小说《便衣警察》,是他最成功的小说。   记者:还记得《便衣警察》吗?   海岩:那是(二十世纪)80年代写的书,我刚好28岁。当时,写本书在人们看来很不容易的,一些老同志、老同事,每天都有人要我请吃饭,到处庆祝。大家吃饭也是很严肃、很理性的——当时,文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不像现在——如果人家问:“你又出书了?”,那几乎成了一种讽刺。   记者:那时候创作状态怎样?   海岩:1997年写《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后,就以每年一本书的速度写,停不下来,那时候,当个作家挺光荣的,我有很长一阵子充满成就感。   记者:现在呢?   海岩:现在,谁还看文学啊?我公司手下1万多人,他们一般都知道我以前是写小说的,但没人真的看。平时工作上要培训,竞聘,培训不合格还要丢饭碗,生存压力那么大,谁有时间来跟你讨论文学?   记者:你不在意?   海岩:文学现在搞多样化了。有些不够水平的书也能上排行榜。作家的创作冲动,来自读者的呼应。现在,大量庸俗的书照样得到共鸣。我要的呼应没了,也就不追求这个舞台了。所以,你说起《便衣警察》,我还是有一点怀念的。   他对再写 没有期待   海岩笔耕了10年,10年中有许多作品通过电视剧的方式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一个作家有几个10年?这个问号回答起来很复杂,这与作家的心态,还有创作的环境都有关。   记者:海岩剧还有10年吗?   海岩:我看着不太像。这是个娱乐至死的年代,这些文化产品都是盯着钱去的,我无话可说了。   记者:你无话可说了?   海岩:谁请我说啊?说什么啊?有什么用啊?   记者:你很不适应?   海岩:是。但像我这个年纪,很难对某件事有太强烈的反应。   记者:你有多久没有写了?   海岩:一年零八个月,绝对停顿状态。   记者:有人说你快过气了?   海岩:体力不行了。你想想,10年中,我每年平均要写80-90万字,全都是手写。这是多么劳神耗命的事,我起码老了10岁。   记者:不怕自己才思枯竭?   海岩:写《玉观音》的时候,我就才思枯竭了,后来写《平淡生活》就拧干了。写《五星饭店》,我又挤出来一滴。(笑)   记者:徐静蕾、陆毅都是从海岩剧中走出来的明星。但从去年的《平淡生活》开始,海岩剧的造星功能好像不行了?   海岩:海岩老了、不行了,才是话题,才有关注度。要是海岩还能红,那就没人关心了。   记者:海岩剧是不是走到终点了?   海岩:那不能这样说。我只是现在没精打采,懒得写。但现在还有很多海岩剧的忠实观众,从电视台反馈来的收视率都可以说明这一点。这个事实和我的创作态度没有关系。再说,我也没说我要封笔啊!   记者:自己怎么评价这10年?   海岩:曾经有一个在那个年代,创造过一种有阅读价值的价值观的作家。(1012901)   套子里的人   方力   接通海岩的手机,他的彩铃很有意思。先是一阵高山流水般的民乐,紧接着迸出来一串儿童吟诵的“无名诗”。记者笑他挺赶时髦的,他淡淡地说,自己只是喜欢孩子说话的腔调,“挺真的。现在很多东西都太假,变化太快”。   采访的时候,海岩的嘴里经常出现“文化产品”、“人生价值观”、“社会变迁”这样的词语,这大概和他偶尔会怀念的《便衣警察》那个年代有关。他说,那时,文学通常要载道——很多人看他的小说,是寻找人生的意义,特有成就感。   10年过去了,现在,他会带着一种轻快的语气说:“我老早就写不出东西了。”记者对他的回答感到惊讶,他却十分轻巧地说:“现在谁还看文学?”   采访过程中,海岩至少应酬了3个公务电话,他显得很忙碌。在这样的工作氛围里谈及自己这十年,他的心态是矛盾的——他会骄傲地强调,他曾是中国平均每年创作小说、剧本数量首屈一指的作家;他又说他一点都想不起来、也不愿意回忆在这写作10年中,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   他说,他家的窗帘比别人家的厚,一道一道的。有朋友说他这人挺封闭的,喜欢藏在套子里,“年纪大了,对很多东西都觉得无力。于是,我会更多地保护自己”。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心态已经崩了!在中国,逆市房东不如狗
中国留学生回国探亲期间被捕 疑涉“危害国家安全”
美抛“美台芯片五五分”震撼弹!台湾的时间到了
1次是悲剧 4次是模式…于朦胧非首例 这人被反复提及
川普政策促人才流失 85位美国顶尖科学家转向中国




24小时讨论排行

万斯:政府宁愿关门 绝不给非法移民免费医疗
清华大学爆重大丑闻!多名师生带游客入校牟利被逮
中国“世界最高桥”正式通车 悬空于625米
川普召集全球800位将领讲话 美媒:不能线上办吗
川普炫耀24K纯金装饰 网吐槽:根本平价卖场货喷漆
24小时内美国发生两起伊拉克退伍军人枪击案,致7人死
YouTube将支付特朗普2200万美元 了结法律纠纷
H-1B签证费暴涨,中国推出K字签证和美国抢人才
黄仁勋质疑“对中鹰派”不爱国!川普前国师怒批
黄仁勋“中国只差美国几纳秒” 他是中共影响代理人?
全世界都发现,灰姑娘是一个恐怖故事
第一批丁克夫妻离世,遗产留给谁?
教堂枪案疑犯:入伍4年奖章拿手软 儿重病难负担
台积电内部掀赴美工作潮 员工打工为名实另有所图
伊朗400公斤浓缩铀被发现了 以总理:我知道在哪
川普次子大喊:“快抄底加密资产!” 专家警告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今年恰好“海岩剧”十年 细数其创作10年

今日早报 2006-08-10 11:58:04


算一算,今年恰好是“海岩剧”十年。   1985年的《便衣警察》之后,海岩差不多有10年的时间没有创作。1997年,他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犹如投向中国电视偶像剧的一颗炸弹。之后,他一发不可收拾:《永不瞑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海岩创造了一批新言情剧风格的作品,也捧红了一大批明星。   今年,海岩又有《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河流如血》、《五星饭店》等3部新电视剧要与观众见面。   为了纪念这10年,海岩即将于今年10月,在杭州西湖边的江南文学会馆,举办自己的首次手稿展。届时,将有一批从海岩剧中走红的明星,前来捧场。   他经历了怎样的创作10年?他怎样总结自己?纪念这10年,他为什么选择了手稿展的方式?昨天,记者电话专访了海岩——“作家”这个身份之外,他更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董事长。   他用手稿来证明自己的   一聊起“十年”的话题,海岩就告诉记者,他的首次10年手稿展今年秋天将在杭州举行。   记者:我很好奇,你为什么要用手稿展的方式来纪念自己的10年?   海岩:我曾经是中国平均每年小说、剧本产量首屈一指的作家,每年要写八九十万字,而且都是手写。有人就问我:“你背后肯定有个‘枪手’班子吧?”所以,我这次要把手稿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杭州?   海岩:我以前来过杭州,印象不错——这个城市的文化氛围特别好。所以,我想把这次手稿展放到杭州。   随后,记者从负责操办此事的江南文学会馆了解到,这次展览除了手稿外,还包括剧本、影视图片等等。目前,具体方案还没有成型。主办方初步计划,想借着金鸡百花电影节10月份在杭州召开的契机,邀请一批由海岩剧捧红的明星出席展览。   他怀念 前的《便衣警察》   当年使刘欢一炮走红的《少年壮志不言愁》,唱的就是为电视剧《便衣警察》唱的。著作颇丰的海岩始终认为,他写作生涯的第一本小说《便衣警察》,是他最成功的小说。   记者:还记得《便衣警察》吗?   海岩:那是(二十世纪)80年代写的书,我刚好28岁。当时,写本书在人们看来很不容易的,一些老同志、老同事,每天都有人要我请吃饭,到处庆祝。大家吃饭也是很严肃、很理性的——当时,文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不像现在——如果人家问:“你又出书了?”,那几乎成了一种讽刺。   记者:那时候创作状态怎样?   海岩:1997年写《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后,就以每年一本书的速度写,停不下来,那时候,当个作家挺光荣的,我有很长一阵子充满成就感。   记者:现在呢?   海岩:现在,谁还看文学啊?我公司手下1万多人,他们一般都知道我以前是写小说的,但没人真的看。平时工作上要培训,竞聘,培训不合格还要丢饭碗,生存压力那么大,谁有时间来跟你讨论文学?   记者:你不在意?   海岩:文学现在搞多样化了。有些不够水平的书也能上排行榜。作家的创作冲动,来自读者的呼应。现在,大量庸俗的书照样得到共鸣。我要的呼应没了,也就不追求这个舞台了。所以,你说起《便衣警察》,我还是有一点怀念的。   他对再写 没有期待   海岩笔耕了10年,10年中有许多作品通过电视剧的方式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一个作家有几个10年?这个问号回答起来很复杂,这与作家的心态,还有创作的环境都有关。   记者:海岩剧还有10年吗?   海岩:我看着不太像。这是个娱乐至死的年代,这些文化产品都是盯着钱去的,我无话可说了。   记者:你无话可说了?   海岩:谁请我说啊?说什么啊?有什么用啊?   记者:你很不适应?   海岩:是。但像我这个年纪,很难对某件事有太强烈的反应。   记者:你有多久没有写了?   海岩:一年零八个月,绝对停顿状态。   记者:有人说你快过气了?   海岩:体力不行了。你想想,10年中,我每年平均要写80-90万字,全都是手写。这是多么劳神耗命的事,我起码老了10岁。   记者:不怕自己才思枯竭?   海岩:写《玉观音》的时候,我就才思枯竭了,后来写《平淡生活》就拧干了。写《五星饭店》,我又挤出来一滴。(笑)   记者:徐静蕾、陆毅都是从海岩剧中走出来的明星。但从去年的《平淡生活》开始,海岩剧的造星功能好像不行了?   海岩:海岩老了、不行了,才是话题,才有关注度。要是海岩还能红,那就没人关心了。   记者:海岩剧是不是走到终点了?   海岩:那不能这样说。我只是现在没精打采,懒得写。但现在还有很多海岩剧的忠实观众,从电视台反馈来的收视率都可以说明这一点。这个事实和我的创作态度没有关系。再说,我也没说我要封笔啊!   记者:自己怎么评价这10年?   海岩:曾经有一个在那个年代,创造过一种有阅读价值的价值观的作家。(1012901)   套子里的人   方力   接通海岩的手机,他的彩铃很有意思。先是一阵高山流水般的民乐,紧接着迸出来一串儿童吟诵的“无名诗”。记者笑他挺赶时髦的,他淡淡地说,自己只是喜欢孩子说话的腔调,“挺真的。现在很多东西都太假,变化太快”。   采访的时候,海岩的嘴里经常出现“文化产品”、“人生价值观”、“社会变迁”这样的词语,这大概和他偶尔会怀念的《便衣警察》那个年代有关。他说,那时,文学通常要载道——很多人看他的小说,是寻找人生的意义,特有成就感。   10年过去了,现在,他会带着一种轻快的语气说:“我老早就写不出东西了。”记者对他的回答感到惊讶,他却十分轻巧地说:“现在谁还看文学?”   采访过程中,海岩至少应酬了3个公务电话,他显得很忙碌。在这样的工作氛围里谈及自己这十年,他的心态是矛盾的——他会骄傲地强调,他曾是中国平均每年创作小说、剧本数量首屈一指的作家;他又说他一点都想不起来、也不愿意回忆在这写作10年中,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   他说,他家的窗帘比别人家的厚,一道一道的。有朋友说他这人挺封闭的,喜欢藏在套子里,“年纪大了,对很多东西都觉得无力。于是,我会更多地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