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我50岁时碰到善良的他 终于告别处女之身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倾诉女主角:晨曦(化名),52岁,职员 ●当年,出于爱国之心,身为企业家的父亲只身去了内地,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饱尝离别之苦。 ●称得上“职场精英”的母亲为了孩子辞了职,从此没了工资,没了节假日,整日操劳。 ●当她回沪后,母亲已疾病缠身。为了照顾母亲,她差点耽搁了终身大事,别人很不理解…… 不久前,快人快语的晨曦伴着清淡的茶香 ,向我讲述起一段段难忘的家史,重点讲述了慈母多年来独自育儿理家的苦辛,以及她和家人对耄耋老母的护理心得,呼唤全社会重视对子女们进行感恩教育。 第一次发现妈妈老了 听母亲讲,她生下我最小的哥哥后已37岁,不想再要孩子了,但不小心怀孕,父亲听说是个女孩,就说,不都说女儿是贴心“小棉袄”么!就这样,我降临了人世。 父亲是上海知名的企业家,业务精通,还非常爱国。在我9个月大时,为让一家内迁纱厂摆脱破产的命运,应政府之邀,父亲告别妻儿去了内地。那家企业很快进入了有序运营,父亲原想功成返沪,但有关领导盛情挽留,一句“到哪里都是给共产党做事啊”,让他留了下来。 父母一向恩爱无比,有谁能真正懂得他们的相思之苦呢?此外,为弥补父爱的欠缺,父亲在家书中总叮嘱母亲让我们多做户外运动,还买了一架手风琴和一把小提琴托人带回上海,希望我们的课余生活变得灵动。每年父亲回沪探亲,都成了全家的Happytime。父亲会带着家里最小的几个孩子去买书,还会带全家去国际饭店或红房子吃西餐。我记得,自己那时最喜欢贴着国际饭店的玻璃窗俯视南京路,看汽车如甲壳虫般爬行。 那些年,父亲过得清苦,母亲过得更辛苦。母亲出身书香门第,聪明娟秀,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做得很出色,放在当下,称得上是位“职场精英”。但为了我们兄妹七人,母亲在父亲的建议下辞了职,整日奔波在育婴室、厨房、儿童游乐场之间。她忍受着与爱侣别离的痛苦,日复一日地张罗全家人的一粥一饭、一针一线,压力再大,也从没当着孩子落过泪。文革期间,父亲工资停发接受隔离审查,家里先后被抄了四次,小康之家只剩下一座空房子;个别子女为了和家庭划清界限,在家门口贴大字报,还向母亲身上泼了一盆冷水……即使如此,母亲依然在人前保持着一贯的优雅和沉静,支撑着风雨飘摇的家。 时光流转,到了上世纪80年代,奔波一生的父亲面临人生的谢幕,69岁的他瘫痪在床,失语又失禁。母亲为节省开支,亲自照料父亲,除了喂饭擦身,每隔几天还要把父亲抱起来坐在特制的椅子上排便。同时她要照料患病的长女和残疾的三子,为全家做一日三餐。两年后,父亲辞世,我从外地赶回。当我从悲痛中清醒过来,陪母亲说话时,我第一次发现母亲老了。从那一刻起,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她度过一个温馨祥和的晚年。 晨曦一口气讲了许多和父母有关的往事,眼眶早就湿润了。 50岁,遇到善良的他 上世纪60年代末,我插队到了安徽,然后几经努力,调到父亲工作的那座城市。后来我读了四年夜大,调回上海后在机关工作。这时,我的同龄人大都组织了家庭,“荣升”为人父人母。虽然有不少热心人帮我牵线搭桥,可我的心思却不在这上面。 按说美满的婚姻谁不向往,我也很想像父母一样,与相爱的人幸福地过一辈子。但我回上海后发现,年迈的母亲已疾病缠身,床前缺不了人手。而比我大22岁的大姐原先在新疆支边,因病返沪,几年内她的丈夫和孩子都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留下她孤零零一个人,精神状况不大好。快80岁的母亲、快60岁的大姐都需要照顾,我急得很,哪有心情去花前月下呢?于是我横下一条心,婚姻之事免谈,把工作之余所有的时间都给了母亲和大姐。那时我年轻,精力充沛,虽然个子小,但每周替大姐洗一次澡,每次陪母亲去看病或是输液,无论回到家有多晚,我总要给她擦身,从里到外地换衣服。老人容易便秘,每隔两三天我都协助母亲排便。因常常陪母亲看病,我还同医院的医生和护工建立起不错的关系,一遇到护理难题就给他们打电话…… 随着年龄增高,母亲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十年来患过6次大病,88岁时骨折过两次,近几年有轻微失忆,走失过两次。母亲每次“出状况”,我都如同到了世界末日。熟悉我的亲友和同事们知道这些年来我的生活一直以母亲为中心,都善意地劝我,不要过于焦虑,不要太求完美。一位老领导得知我的情况,率直地“教训”我:“晨曦啊,人都不是铁打的,你岁数也不小了,像这样没日没夜地照顾两位老人,你还能撑多久?你一份孝心很让我敬佩,但总不能把你自己也搭进去吧?”我听后,想想自己已迈进了50岁的门槛,血压、胆固醇等指标都高上去了,体检时被医生称为“亚健康”……我该怎么办? 我这个人做事比较干脆,很快决定征婚。对方只要人品好,无不良嗜好,能够接受我的个性,能够接受我对母亲和大姐的照料就可以了。征婚广告登出后,我收到了几百个电话,亲朋好友们也帮我安排了不少相亲。我和人家见面,总是没谈几句就开门见山地介绍起家里的情况,表示结婚后我还是要像现在这样照顾两位老人。冲我这几句话,许多人都掉头而去。介绍人事后总是又急又气地“敲打”我:“晨曦,你该改改自己的性格了,非得一上来就实话实说吗?”我感谢他们的好心,但我觉得如果对方不能接 受我的母亲和大姐,今后怎么可能共同生活呢?就在我对征婚几乎失去信心时,我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他离异多年,孩子今年已大学毕业,既懂事又能干。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我还是实话实说,但他表示人皆有父母,敬老爱老是每个人份内的事,如果成了家,他会尽力帮我照顾她们的。我被他的善良所打动,开始认真和他交往。爱情姗姗来迟,两年前我终于与他成了一家人。 用年轻时的照片哄妈妈 成家后,本来我可以与丈夫住在他的房子里,也找好了照顾母亲的保姆,但我总觉得我最熟悉母亲和大姐的生活习惯,她俩也最信任我,如果我不能每天回来,她俩的情绪会产生波动。于是我同丈夫商量,请他委屈一下,和我一起与两位老人同住。丈夫很通情达理,为了缓解我的压力,他还辞去了退休后找的一份技术指导的工作,白天买汰烧,变着法子做可口的饭菜,晚上还跟我轮流替老母每逢整点翻身,上起了“长夜班”。久而久之,小区的居民都纷纷对他这位新女婿翘起大拇指。保姆有感于我和丈夫的孝心,在日常起居方面也对她俩格外精心。 晨曦顺手递给我一篇她以前发表的文章,文章中她谈了不少在着装、营养调配和卫生护理等方面照顾老母的心得。 母亲去年中风,双腿无法站立,活动范围小了许多,我们特意买了张多功能康复床。对于我们所做的一切,母亲经常说“谢谢”。但有时受病魔的缠绕,母亲也会变得有点“作”,常常给我们出难题,不是不吃就是吃了又吐,有时喂水喂饭,一喂就是一个多小时。我和丈夫想尽办法,有时还得使用激将法,方能奏效。这不禁让我暗自感叹:“孝顺两字好辛苦啊!” 时间长了,我惊奇地发现,人岁数越大,对情感的需求越迫切。有次母亲大病初愈,我开玩笑地问她,现在最想吃好吃的,还是让我香香面孔,母亲立刻让我亲亲她。我心里一热,知道她最想得到的是亲人的爱。有次母亲要做大手术,手术前我很紧张,但为了安慰母亲,我特意找出她年轻时的照片,问她:“妈妈,你还想像相片上那样漂亮么?如果想的话,一定要好好配合医生,早点把病养好喔。”医生见我使出这一招,非常支持,还说我是“无师自通”,学会了心理疗法。 如今母亲已是90多岁,还听得懂我们的话,还时时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我颇为欣慰。为了让母亲成为长寿老人,我和家人还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她和患病的大姐。朋友对于我的孝心,一般都比较肯定,但也有人笑话我,说我对老人的好有点过头了,“变态”了,甚至认为母亲已经高寿了,我不必这么费心。虽然只是少数派的声音,我还是有些不解。在我心里,报答养育之恩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