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专家专访:赵薇演木兰是一个笑话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王兆胜简介: 曾获首届冰心散文理论奖。现主要从事林语堂研究、中国散文研究和散文创作。出版多部关于林语堂的著作。 主持人说:访谈已经开始了,请大家踊跃提问 主持人说:各位网易的网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我们聊天室请到了著名的学者林语堂研究学会顾问、中国散文学学会会员王兆胜博士作客我们聊天室,我们先请王博士和大家打个招呼。 王兆胜说:各位网友你们好! 主持人说:因为前几天新版的电视剧《京华烟云》刚刚在央视一套播放,新版《京华烟云》一播放引起了社会各界很的关注, 这个争议也很大,我们今天特意请到王老师作客我们聊天室来谈谈相关方面的问题。 看两集新版《京华》就没兴趣了 主持人说:王老师,这个《京华烟云》上演之前央视以及各大媒体做了大量的宣传,在没有看到新版之前您有过怎样的期待? 嘉宾说:首先我感觉到能够播放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我很振奋,但是后来看了一些报道,就感觉到演员的选制上 有些问题,尤其他让赵薇演作品里的木兰我感觉差距很大,因为这个形象在林语堂笔下是一个很完美的典型。 王兆胜说:除了她的貌美之外有很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很独特的心里。但是赵薇的形象从长的和从她整个气质上来说差距很大。 所以既有期待,又感觉这个可能很难演好,所以我到后来看了两集以后就没有兴趣了。 主持人说:您前期有没有说会期待她比旧版《京华烟云》拍得更精彩一些? 主持人说:没有这个期待。因为赵雅芝我没看全,看了一部分,我感觉赵雅芝演的木兰可能她把她的优雅的古典美演出来了。 但是离这个形象还是有相当距离的,比如说她的个性、活泼她是演不出来的。那么赵薇这个好像演不出赵雅芝 典雅的性质,有一个地方采访我的时候我说相距千里,我觉得她很难超越赵雅芝的角色。 主持人说:您旧版《京华烟云》是全部都看了吗? 王兆胜说:我没看全,看了一部分。 主持人说:那新版的呢? 王兆胜说:新版的我看了三分之一吧。 主持人说:那给您总体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 王兆胜说:赵雅芝的电视剧里面有一些地方还是有优点的,刚才讲的一个是她的古典美表现出来了,另外电视剧里面把民国 的气息、情调演绎得是不错的,而且演员整体上还可以。但是这里面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多的,比如演员搭配上有点问题。 王兆胜说:赵雅芝的个子我觉得和木兰比较接近,但是他的配角察觉很大,比如适亚是要非常高的,要高出赵雅芝一头,这样就使赵雅芝变矮了,这个搭配适亚应该不是那么高的,这个电视剧里面包括金亚都很高,这个高离本身作品差距比较大。 王兆胜说:再一个作品里面好像很多演员演得比较木,像徐亚比较木,当然这个问题比较多了,但是现在赵薇演的电视剧里面 我觉得问题更大,问题非常非常多,改编的不好。 新版是个现代的闹剧 主持人说:有网友反映说改动太大。 王兆胜说:对,而且没有内在逻辑性,把整个作品的精神和血脉都改掉了,我觉得说得不客气一点是一个现代的闹剧,他和林语堂的原旨的精神主旨差别很大,基本上把他的很多东西都改掉了,可以说他是用现代人的观念,主要是用鲁迅、巴金这些人的观念来改变林语堂,实际上这二者的差别很大,林语堂的价值是在于对鲁迅、巴金这些作家观念的反驳,但是在这个作品里面是被他们用鲁迅的眼光改掉了。 王兆胜说:还有一个整个作品里面民国的情调没有,完全是现代的一个电视剧。 主持人说:有一个网友说《京华烟云》是以晚清的民国为背景,但是他说怎么看不到那时候的服装,还有网友说《京华烟云》给他一看是很耀目的感觉,这个差别比较大。 王兆胜说:对,比如木兰刚出场的时候没有一个大家闺秀的感觉,到后来她打扮是一个长长的项链,很俗,但是木兰这个形象本身是很有品位的。 主持人说:我当时很注意她的服装。 王兆胜说:很俗,另外演员的腔调说话的言词都没有民国味道,比如赵薇的木兰说话的时候太快,一下子就出来了, 就像现代小青年讲话一样。 主持人说:她的语言我听起来好像跟其他的电视剧台词演的是没有区别的那种。 王兆胜说:对,我们希望的是这样的表述方式——有文化、整个表述上非常雅质,林语堂的作品都是很优雅的。在这个中间有闲淡的感觉,平常心,从容不迫。但是赵薇演的这个木兰就是现在的小青年说话了,太快了,包括有时候叫爸、叫妈、叫爹,都很混乱,没有民国的气息。 改编有违原著精神 主持人说:我最近也看了很多网友的留言,大家比较关注的焦点是剧本改编的怎么样,另外是主要几个演员的表演上,其实我觉得这两方面也决定了一部戏基调的最主要方面了,那您觉得一个剧本的改编最基本的原则应该是什么? 王兆胜说:一个剧本如果和原著没有改变那就不是改编了,他可以有改动,可以按照改编者的意图来改,但是不能离开底本。 王兆胜说:也就是说不能和底本的主要观念相背,如果这样的话就不是在原著的基础上改编,我觉得这次新版《京华烟云》 的最大失误就是改编得不好,一个出入大,是背道而驰。原著主要表述道家、儒家文化的大综合,在林语堂作品里面主要倡导道家和儒家精神的融汇,林语堂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批注中国文章,他 希望把东方和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 王兆胜说:另一方面可以用自己的一颗心评说,他的观念就不是中国的或者西方的,他是融合 他的很多思想是希望把中外的思想融合在一起,他的精神主要是道家精神,所以一开篇就是道家女儿,但是这个道家女儿有儒家的精神。 所以在木兰是演绎得应该是温文尔雅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融洽的,除了个别的变调以外总体的夫子、妯娌、 姐妹关系是很融洽的。但是在这部戏里面的改编完全打碎了,他把这个家庭写得很异化,各个自私自利,而且把曾 家的人都写得用尽心机。 主持人说:而且感觉上矛盾重重。 王兆胜说:对,这个是有违林语堂写作的精神的。林语堂曾说过我最欣赏孔门弟子相互之间的畅谈,我恨不得成为 孔子门下弟子,他很宠信儒家文化和喜欢孔子思想的,这个作品里面写得是很和谐的,但是在改编里面把这一点改掉了。 王兆胜说:另外对莫愁,这个莫愁是儒家文化的典型,在木兰身上融合了儒家和道家的精神,但是在莫愁身上主要是儒家, 她比木兰更温文尔雅,但是这个作品改编成了现在很时髦的女青年,她还有反叛的精神出现。 王兆胜说:她是用西方的眼光反观林语堂的作品,实际上在作品里面林语堂是希望这个姐妹花一个是儒家、一个是道家两者相得益彰,但是在这个作品里面把一个写成儒家文化的反叛者,另一个把木兰也改成了一个救苦救难的菩萨,木兰的改编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握住著作的精神。林语堂的木兰是一个儒家文化上道家精神的传承者,她遇到任何事情都能超越它,身心都很自由,既有中国文化的美德,也有西方文化的活泼,但是在这个作品里面是一个没有个性的人物。 主持人说:感觉她从开始到后来感觉就像一个忍者一样。 王兆胜说:对,比如徐亚和木兰感觉是很好,这是木兰选择他的前提,还有救命之恩,但是在作者的改编里面孙亚 是一点也不喜欢木兰,而且在作品里面木兰是一个完美的典型,就是说这个人长得貌美到成了一个天仙了。 所以说她出嫁的时候没有见过她的人见之为之动容,是天地孕育出的精华,但是这个作品改编的徐亚就不喜欢她, 这个差距是和林语堂的作品差距很大的。 新剧没有把握好姚木兰的神 主持人说:看前一部《京华烟云》的时候我也是从中间看的,就是前面三十集几乎都是演孙亚和丽华的关系,木兰基本上就是隐忍的总体感觉就是这个剧很烦,与时下流行的言情剧没有什么区别,相比其他可能后面更好一些,不知道您是怎么想的。 王兆胜说:我觉得林语堂的作品主要不是演的矛盾复杂心,这个作品里面有冲突,但是这个冲突是主调,矛盾下面是和谐。 但是改编之后没有和谐,只是追求矛盾,矛盾下面是冲突,有一种迎合读者和观众的心,后来几集我没有看, 我信也不会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前面的对演来看,他离这个主题好像比较远, 王兆胜说:我看到后来有这么一种感觉,就是他想把这种矛盾慢慢理顺,让木兰有一种和谐的因素在里面,但是整个林语堂的剧表达的就是木兰是这样一个人,就是说整个的木兰不管是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会超越它,用顺势的方式超越它,但是电视剧里面理解顺势理解的是忍,但是林语堂笔下的顺势是一种知己的顺势,在理解了世界和人生的天地道心之后才进行的一个超越。 王兆胜说:这里面主要表现的是一种悲剧的喜剧人生观,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这个世界本身是悲剧的,比如木兰到后来发现他最爱的是孔令夫,但是她没有办法,她必须要嫁给徐亚,一个是他喜欢她,再一个是他救了她的命,再一个木兰信命,和很多人和命运搏斗不一样,林语堂讲的是顺应人生,有的东西达不到就要超越它。所以木兰这里面有一个超越,但是在这个电视剧里面是忍,让我们感觉没有个性,根本没有美感,这个我觉得她没有把握住这个精神。 主持人说:有网友说在电视剧刚刚开始播放的时候前面有一个是林语堂的诗,其中有一句是关于抗 日的, 他说他感觉这部戏很大意义上是在于纪念抗 日,但是整部剧演到40多集才看到关于抗 日的事情,那这部分占的 比例是不是和原著比起来少了一点? 王兆胜说:这个戏背景写的就是抗战,但是好像在整个的作品里面抗战只是一个背景,换言之是一个侧峰行笔,不是中峰行笔的, 他主要表现的是在抗战的背景下不同人的命运,每个人怎么把握自己的命运,尤其是木兰这个角色,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 如果表述出自己的性格。 赵薇演木兰是一个笑话 主持人说:可能姚木兰这个角色在作品里面争议是最大的,包括演员等等,有网友说他觉得赵薇这个演员的气质不符合演木兰, 他很喜欢扮演曼妮的演员,他说如果扮演曼妮的演员扮演木兰是比较适合的。 王兆胜说:他的第一个看法我是同意的,不客气地讲,赵薇演木兰是一个笑话,因为木兰这个角色是很难找的, 但是赵薇和这个角色就差很多,比如木兰这个角色和赵薇应该至少差五公分,木兰应该是1.65左右,另外赵薇没有神韵, 我觉得赵薇眼睛大,但是没有神韵,还有她精神气质上缺乏书卷气,木兰这个形象应该是很有涵养的人,但是在赵薇身上 我们看不到文化的深厚积淀。 王兆胜说:还有神采是不够的,林语堂笔下的女性很注重英气,就是眉宇之间英气逼人,像秋瑾一样,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赵薇没有英气, 感觉像是一个平平淡淡没有英气的角色,所以我想包括赵雅芝也没有这种英气,到了关键时刻拍案而起,有血性。 在这个作品里面我觉得木兰和赵薇之间的差距很大,这个演员没找好,而且整个林语堂的作品主要演的是木兰, 别的角色都可以忽略。 王兆胜说:另外一方面他谈到让曼妮来演木兰我觉得也不合适,因为曼妮这个角色我看上去一个长的……我说的不客气啊, 我觉得长得尚可,但是和木兰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的,木兰应该是一个长得看了以后还想再看的,这个不光是靠外在的貌美, 还有这个神采,我觉得韩国的电视剧如果能找这么一个角色来演木兰应该会好一点,就是说我看韩国剧的时候长得气质都很好。 王兆胜说: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演曼妮这个角色貌美不合适,另外气质上也达不到,刚才讲曼妮这个决策太柔了,没有英气和才气, 因为木兰是很有才华的,才气横溢、英气逼人,就像我们看到一个舞蹈者一样,能够把沉重的肉身划为轻盈的舞蹈。 在这些演员里面我觉得差距很大,不可同日而语。 赫本类型的演员适合演姚木兰 主持人说:您现在看过的演员您觉得有比较适合演木兰这个角色的吗? 王兆胜说:因为我平常看电视剧看得很少,看了电视剧以后我就摇头(说实话),很少看到有看了让人感觉好的, 我们的电视剧一个是剧本写得不好,另外没有品位,演员也不投入,缺乏那种全身心的投入,这一点我觉得为什么韩国电视剧 大家喜欢看呢?他们演的投入,我们的演员就在背台词,这是我们演员最大的差距就是没有涵养, 王兆胜说:演员读书少, 读书也不是读真正的书,读那些杂志、流行书,你读流行书以后这个人的气质、精神没有光泽,所以我们今天的演员即使说 读了很多书都是流行杂志,不是经典的东西,另外我们现在的演员可能缺乏精神的修炼,比如有一个叫赫本的演员, 那样的演员一看面部很清气,但是现在的演员一看面部有浊气,我说不好现在的演员,总体上我对他们不是太喜欢, 这些我也不知道哪个演员能适合,但是我觉得至少演木兰的角色要精心来选,一个要貌美,要有文化,精神气质上要有儒家的 精神,有道家的逍遥,精神品位也要有很高境界的,有灵气。 王兆胜说:有一个研究者曾经讲林语堂笔下的木兰集汇了林黛玉的智慧、宝钗的美貌和风姿, 现在我们的演员长得不错,但是没有内涵,让人一看没有个性,个性是什么呢?就是韵味,林语堂经常说一个女性没有丰姿 就像旗偃旗息鼓一样,不会飘扬。 没必要把爱情拔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主持人说:有人说这部戏里面的爱情好像有一个四角关系,使本来很有包容心的作品一下子变成了现代时尚的言情戏, 网友问原著体现的关于爱情和婚姻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呢? 王兆胜说:在这个电视剧里面揭示了没有爱情就没有好的生活,没有爱情的冲突就没有好的戏,这个和林语堂的差别很大。 在林语堂的原著里面主要强调的不是爱情的冲突,而是爱情的协调,他曾经讲过“我们现代人的毛病就在于把爱情 当饭吃,把婚姻当点心吃”,他主要阐述了爱情和婚姻的关系,他希望的爱情和婚姻不是我们现代人所冲突的观念, 比如说自五四以来我们的新文学,中国现代文学,鲁迅也好、巴金也好,他们倡导的是爱情至上,也就是说无爱情宁可死, 王兆胜说:巴金笔下的《家》作品里面的角色也是这样,不管他后来找的妻子怎么好他都感觉人生没有味道,民凤因为得不到爱而自杀, 在我们现代作家的观念里面好像习惯地把爱情推到极端,别的东西都可以退出舞台,也就是在这样的关系引导下 今天我们处理爱情的时候有很多角的关系,到后来变成了相互争斗和残杀,我觉得这是对爱情理解的误区,爱情 作用婚姻的基础是无可厚非的,没有爱情就没有婚姻,但是把这个扩大到无以附加的程度,甚至把爱情大于人生 和人类是很可怕的,林语堂的观念正好纠偏了这个观念。 王兆胜说:比如刚才讲如果一个人结婚后以爱情为基础那是很好的, 另外他强调爱情和婚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爱情是婚姻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并不等于说我没有爱情我这个婚姻就没有希望和乐趣了。 王兆胜说:比如作品里面的木兰就是这么一个形象,她一面晴天的时候念的是徐亚,阴天想的是立夫, 一面她接受现实的婚姻,另外一方面又憧憬美好的东西。 王兆胜说:林语堂本身也是这样,他年轻的时候喜欢一个女孩,他爸爸不同意,他回家就哭,后来有人给介绍了一个他邻居的女儿, 这时候林语堂没有做挣扎和努力,就同意了后来的婚事,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他是没有个性和追求的,没有抗争精神。 但是林语堂不是这么认为,他说一个是农民的孩子,一个是富家女,二者不可同日而语,他就顺应了人生,在这个关系 里面,林语堂说过一句话,他说他最感到自豪的是把一个没有爱情的婚姻变成了美好的婚姻,他们的婚姻变得非常好。 王兆胜说:但是他女儿对他的评价说在我爸爸最深处还是为他的第一个喜欢的女人留着的。也就是说爱情固然重要,但是爱情 并不大于人生,我们得不到爱情的时候我们也不悲观,也没有丧失人生的意义,而是超越了这一点,在更多的事情上 发挥他的光芒,后来到作品的后面木兰就是这样,是超越了爱情的,很有品位的人,在林语堂作品里面红牡丹也是这样, 她一直追求很完满的男性,但是后来发现根本就没有,后来最后就很心满意足地和一个农民结为夫妇。 王兆胜说:所以林语堂整个婚姻观、价值观是这样的,爱情固然重要,但是它不能大于人生,也不能成为超越一切的东西, 我们要尽一切努力获得幸福之快乐,他曾经讲过,我最佩服的是一个人受了不白之冤,被投进监狱,没有任何希望, 但是他能在心中其乐熔融,不被任何东西打倒,这样的人很了不起。 王兆胜说:现在这部戏就和林语堂的原意背道而驰。 喜欢新版《京华》是对原著不了解 主持人说:最近我们网易也做了一个新、旧版的《京华烟云》的调查,发现超过调查人数73.1%的人喜欢新版《京华烟云》的, 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兆胜说:这个是很自然的,因为现代人看现代剧是很亲近的,但是里面我有两个问题要谈,一个很多现在的观众可能对原著不了解, 一个他可能没有看,另一个即使看了以后他对林语堂的原旨没有把握,有一个作家叫徐徐,他对他的好友讲过, 林语堂是中国20世纪最容易书写的一章,林语堂自己也说过一方面我是现实主义者,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梦想家, 他对西方文学很着迷,他行动上是儒家,思想上是道家,所以他说他做人要严谨,他说我倡导革命,但是反对革命家。 王兆胜说:所以林语堂是很矛盾的,我们现在很多人对林语堂的了解是很表面化的,主要是用鲁迅的眼光解读林语堂,这是很大的误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读者喜欢新版《京华烟云》是有请可原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审美眼光变了,比如我们现在很多人看流行歌曲的演唱会,在我看来很多歌手打扮得一点儿也不好看,不舒服,但是台下看的人摇手里的东西,摇得我都晕了,我觉得有距离感, 王兆胜说:比如我们听一个古典音乐,是相当有内涵的, 现在的流行歌曲也有很好的,但是我觉得在这个台子上,很多人的台风不好,没有修养,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 疯了一样追星、着迷,这里面就有误区,人要追求有品位和境界的东西,对世俗的东西要保持距离,但是我们现在很多听众和观众可能不能保持距离,没有距离就没有审美,久而久之他们的审美眼光就低了,这个我也能理解。 主持人说:还有网友说我在看《京华烟云》之前并不知道作者为了把《红楼梦》翻译给外国人看结合当时的背景写的作品, 但是我在看新版《京华烟云》的时候,有几天我突然间心里想怎么这个电视剧感觉有点像《红楼梦》啊,后来他才知道 《京华烟云》的作者是以这样的原因写出来的,他说可能这个作品也是以几家人的生活为主线,主要描写了一些小姐、少爷们的人物, 他说从这一点看来这个新版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王兆胜说:这个网友还是比较了解,林语堂最初是在国外,他想英译《红楼梦》但是后来想了一下,外国人和《红楼梦》有一定距离, 可能翻译出来外国人不喜欢,于是他打消了这个念头,或来有一次他听外国教授说有一个外国作家40多岁才开始写小说。 这时候他就突发其想我为什么不开始写一个仿《红楼梦》来写一部小说呢? 王兆胜说:在这里面他讲了一个话,他讲的是哪个人物仿哪个人物的话,这里面不展开来讲了,但是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和《红楼梦》 既有相同的类似地方,但是有很多地方也有不一样的,比如在《红楼梦》里面是一个女儿崇拜,对刘姥姥,对很多结婚的觉得就有了浊气了,宝玉就不太喜欢,但是在林语堂里面不是这样,不光是没有结婚的,结婚的也是美的, 包括电视剧的改编里面也要考虑到家庭关系和《红楼梦》的感觉,我想这里面的成功之处,一个就是《红楼梦》以后的 作家几乎没有不受《红楼梦》影响的,我也写过类似的评论的文章, 王兆胜说:但是我们现在的读者很少有没读过《红楼梦》的, 所以现在观众心理上就有一个期待,观众也有一个潜理解,这是二者契合的原因。 还有这个作品本身就是仿《红楼梦》的,所以不管怎么改包括家庭的内容以及很多信息都不可能不带进来,比如作品里面写木兰的家庭是有古董、收藏的大家庭,这个改编里面也有这种体现,那这种关系和大家庭的文化内涵在新版的 《京华烟云》里面也有表现,这也是我们今天读者看着比较亲近的原因。 作品缺乏道家精神的灌注 主持人说:我们知道肴嘉在林语堂原著中是道家的代表,您觉得电视剧里面表现得到位吗? 王兆胜说:我觉得表现得很不到位,作品里面基本上没有表现这个主题,尽管在演员和改编上有这个努力,比如 姚思安是陈宝国扮的,在这个作品里面他一直在讲道家话,讲道家的观念,怎么样要从容不迫,有这种努力, 但是整个作品缺乏道家精神的灌注,如果把道家精神比作一条水,那整个《京华烟云》就是一条道家河, 但是实际上它缺乏了道家体系,成了一条道家的空河,所以整个作品看起来没有精神,另外这个演员的选择很有问题, 比如陈宝国这个形象是比较刚性的,让他演比较温和的人物,就比较缺乏道家的精神。 王兆胜说:还有在整个改编的情节里面表述得不够,比如一个细节说莫愁出嫁,在这个细节上发生一些冲突,一方面曾家都在等着 姚家的莫愁嫁过去,另一方面莫愁跑了,失踪了,这时候姚家,尤其是要表现姚三的状态,姚家表现的是热锅上的蚂蚁, 姚三也变成了没有任何主意的角色了,这是属于改编者加上的,但是原著上是不存在的, 王兆胜说:作品里面不存在莫愁的四角关系,作品里面即使加上这段戏也没有表现道家的精神,比如姚三为了这么一个小事就是无所适从,那我们怎么看出他的道家精神呢? 道家精神是一切东西都可以化解的,在这个作品里面姚三这里就是最好地反驳了道家精神。 道家对林语堂影响最大 主持人说:林语堂最后定居国外,中间还留学,受西方文化影响比较深,父亲是一个传教士,母亲是一个基督徒, 那您觉得中西文化影响哪一个对他更深一些呢? 王兆胜说:这个问题很好,这确实是林语堂精神、思想、文化和他的信仰是他写作的关键,如果要说哪一个影响最大很难讲, 有非常复杂,林语堂在这中间非常复杂,但是一定要说的话,林语堂曾经自己讲“如果在一个地方让我谈影响我最大的宗教信仰无疑我会说道家” 王兆胜说:林语堂还有一点就是说他的家庭是一个有基督教背景的,他爸爸是乡村传教士,妈妈是基督教徒,他也是一直信任基督教, 但是晚年的时候有一个变化,在中年的时候他妻子曾经做过一个手术,他妻子也是一个基督徒,他就说你能不能说治好病以后咱们到教堂去信教去, 在这个关键时刻林语堂就没有保证,但是晚年的时候他陪着他妻子到教堂去,有一天他突然听到传教士讲圣经之言, 这时候他感觉眼前突然一亮,他就说我感觉我又回归了基督教。 王兆胜说:所以我觉得不管怎么说基督教对林语堂的影响非常到,还有一个儒家,儒家他自己讲我最希望成为孔子的弟子, 所以这个儒家也不能忽略,在林语堂身上应该是一个儒家、道家和基督教的互补。 主持人说:网友也很关心说王老师最近在忙什么,有没有做什么新的东西出来? 王兆胜说:我博士论文做了林语堂研究,我读博士的时候是研究鲁迅的,我到写论文的时候是转向了做林语堂研究,做了这个博士论文以后就开始写了林语堂,后来出了《林语堂文化选择》等等一些书,最近有一个《林语堂大传》很快就要出了,还有一本是《林语堂与中外名人》现在在写《林语堂与中国文化》也就是说在林语堂研究这方面我一直在做,70%精力都在做林语堂研究这块,下一步我想我想把《林语堂与中国文化》这本书先写出来,一步步在做。 主持人说:我们大家也都期待您的新作问世,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访谈接近尾声,我们今天非常感谢王老师作客我们聊天室,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谢谢大家,再见。 王兆胜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