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停73分钟湘女死而复生 动摇心脏死亡标准
中华网科技
2005-10-26 12:30:24
创造心脏猝停73分钟后复活的医学奇迹———
一名32岁躺在手术台上的女子被医护人员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在她心脏停止跳动73分钟后获救。而按医学常规,临床上心肺脑复苏30分钟未能复苏者终止救治。这起病例是否会引起人们对救治时间的重新认识呢?专家称,此病例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抢救争分夺秒,主治医生的回忆历历在目
指挥救治的潘道波医生向记者回忆时,一切历历在目。
9月底的一天,早上7时30分,湖南常德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被送进来一位等待手术的患者,她叫余仙红,今年32岁,患晚期风湿性心脏病。在入院初,医生做了全面诊断,决定在那一天对她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由于家境贫寒,余仙红从小患病无法医治,躺在手术台上的她显得十分瘦弱,而正是这样弱不经风的躯体却在此后的数十分钟经历了一次阴阳两重天。
入室时,病人178次/分的心率引起了主麻周爱国副主任医师的高度警惕,立即面罩给氧,静脉注射强心针,各项准备工作就绪。
8点17分,还没来得及注射麻醉药,余仙红突然呼吸急促,心跳陡然间停止了跳动,血压瞬时间降至“0”,心电监测仪上显示的是一条直线,一串刺耳的长音打破了手术室原本井井有条的平静。“气管插管,肾上腺素推注,报告请示主任……通知胸外科医生……”主麻周爱国急呼着。
奇迹没有出现,由于病情太重,心功能太差,长期使用了强心药和血管活性药物导致了余仙红对药物毫无反应,“胸外按压,苏打推注,电除颤……”一个中气充沛的声音响起,匆匆从另一手术间赶到的院长助理、麻醉科主任潘道波在短时间内判断病情,与之后赶来的胸外科主任参与到抢救工作中。所有医生轮番上阵在余仙红胸前反复按压。
等候在手术室外的余仙红的家人听到消息哭声一片,说:“请求大夫再救救她!再救救她!”
医生决定使用电除颤。就像电影中的急救场面一样,医生手握两个电击手柄,全场医护人员摒住呼吸,开始第1次电击。
第1次,心电图显示没有任何反应,实施第2次、第3次电除颤……直到第5次,医护人员似乎同时长舒一口气,余仙红短暂恢复了自主心律。
危险并没有过去,正当医生们商讨下一步的处理方案时,“不好,又有室颤了……”严密监测的护士大声报告,余仙红的病情又出现反复,她的心脏再次停止跳动。生存希望微乎其微,即使抢救回来,此病的后遗症也可能导致余仙红终身残疾,甚至成为植物人。
救治还要继续吗?复苏的几率究竟有多大?在场所有人把疑惑的目光投向了潘道波。
家属再次请求,只要还有一线希望,请务必抢救。“继续按压,头部降温!”在潘道波的指挥下,心肺脑复苏的措施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9点30分,又是两次电除颤,余仙红的心脏奇迹般复跳了。在历经了整整73分钟的持续按压和第7次电除颤后,余仙红死而复生,所有医护人员也经历他们职业生涯最不寻常的一次历险。
病人暂时稳定下来。“只有手术,病人才有生还的机会”,经过一个多小时和病人家属商谈、沟通,家属最终同意实施手术。11点46分,医生开始为余仙红实施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这是眼前帮助余仙红恢复正常心脏功能最为合适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