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娱乐新闻 » 披露与爆料 比假唱更可怕的是什么?

披露与爆料 比假唱更可怕的是什么?

文章来源: 娱乐大搜捕 于 2005-05-27 11:26:3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歌星假唱是早就被人诟病的,崔健的“真唱运动”也着实让观众更有了擦亮双眼的意识,可当这个涉嫌演艺道德的问题成为一个媒体屡试不爽的关键词的时候,这事儿闹得多少有些变味儿。   《周璇》一剧的制作方式和表现手法有足够的理由让伊能静在音乐伴奏响起的时候不去用真声,因为我相信她的实力不足以支撑又唱、又说、又喊、又叫的良好表现。

而且舞台手法的多重使用的确给出了呈现技术上的难题。所以演员在此没有真唱并不具有欺蒙的性质。一切从剧情出发,这是舞台作品为观众服务时,所应具备的、起码的做戏宗旨。

  此外,如果我们在观剧的过程中,不去享受视听的效果,不去关注剧中人物的情感发展,而去较真演员到底真唱假唱,就成了吹毛求疵,到底看戏还是挑刺?

  显然,具有“批判意识”的媒体更愿意在这种事上再次体现自己的社会道德正义感。但是当“披露”成为一种职业手段、一种抓人眼球的伎俩的时候,“假唱”的帽子也许就该换主人了。

  娱记追求爆料作为职业需求来说是无可厚非的,而且爆料越多越显其敬业精神。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你真切明白舞台创作的规律和需求的时候,指出剧作本身的问题在哪的时候,才能够真正显示出媒体的杀伤力,否则永远是娱乐的附庸,正戏在台上演,小戏在台下演。

  媒体与创作投资方的共谋关系在当今商业社会里是极其合理的一种方式,当那些还心存道德理想和文化良知的人对此质疑的时候,多少会产生一些正面影响,因而,披露真相作为有力手段应当多多倡导。可是当牛刀指向文化产品的时候,还没搞懂其内部结构、性能品质的时候,只能是做些皮毛工作。庖丁解牛的时候,都是切其要害。否则,就得让人家拿着“音乐舞台剧”这本身就是自己想当然做出的概念给糊弄了。

  要知道,有个扰乱视听的概念是最好不过的撤退余地,什么叫制作需要呢?就骗你这“不懂行”的。说到这,都跟“假唱”没关系了,其实是媒体思路的问题。真要想让那些作品有真水平,拿出庖丁的技术,直解筋骨,到时候创作者就不是自负的“无奈”,而是放下狂妄的“无言”了。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第一批丁克夫妻离世,遗产留给谁?
全世界都发现,灰姑娘是一个恐怖故事
三个月裁员11000+人!CEO给全球70+万员工下最后通牒
24小时内美国发生两起伊拉克退伍军人枪击案,致7人死
跟投老板赚下大钱的纽约律所秘书,将巨额遗产捐作奖学金




24小时讨论排行

万斯:政府宁愿关门 绝不给非法移民免费医疗
清华大学爆重大丑闻!多名师生带游客入校牟利被逮
川普政策促人才流失 85位美国顶尖科学家转向中国
中国“世界最高桥”正式通车 悬空于625米
川普召集全球800位将领讲话 美媒:不能线上办吗
美抛“美台芯片五五分”震撼弹!台湾的时间到了
川普炫耀24K纯金装饰 网吐槽:根本平价卖场货喷漆
心态已经崩了!在中国,逆市房东不如狗
H-1B签证费暴涨,中国推出K字签证和美国抢人才
YouTube将支付特朗普2200万美元 了结法律纠纷
黄仁勋质疑“对中鹰派”不爱国!川普前国师怒批
1次是悲剧 4次是模式…于朦胧非首例 这人被反复提及
黄仁勋“中国只差美国几纳秒” 他是中共影响代理人?
中国留学生回国探亲期间被捕 疑涉“危害国家安全”
教堂枪案疑犯:入伍4年奖章拿手软 儿重病难负担
史上最大离职潮!美10万公务员明将集体辞职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披露与爆料 比假唱更可怕的是什么?

娱乐大搜捕 2005-05-27 11:26:37

歌星假唱是早就被人诟病的,崔健的“真唱运动”也着实让观众更有了擦亮双眼的意识,可当这个涉嫌演艺道德的问题成为一个媒体屡试不爽的关键词的时候,这事儿闹得多少有些变味儿。   《周璇》一剧的制作方式和表现手法有足够的理由让伊能静在音乐伴奏响起的时候不去用真声,因为我相信她的实力不足以支撑又唱、又说、又喊、又叫的良好表现。

而且舞台手法的多重使用的确给出了呈现技术上的难题。所以演员在此没有真唱并不具有欺蒙的性质。一切从剧情出发,这是舞台作品为观众服务时,所应具备的、起码的做戏宗旨。

  此外,如果我们在观剧的过程中,不去享受视听的效果,不去关注剧中人物的情感发展,而去较真演员到底真唱假唱,就成了吹毛求疵,到底看戏还是挑刺?

  显然,具有“批判意识”的媒体更愿意在这种事上再次体现自己的社会道德正义感。但是当“披露”成为一种职业手段、一种抓人眼球的伎俩的时候,“假唱”的帽子也许就该换主人了。

  娱记追求爆料作为职业需求来说是无可厚非的,而且爆料越多越显其敬业精神。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你真切明白舞台创作的规律和需求的时候,指出剧作本身的问题在哪的时候,才能够真正显示出媒体的杀伤力,否则永远是娱乐的附庸,正戏在台上演,小戏在台下演。

  媒体与创作投资方的共谋关系在当今商业社会里是极其合理的一种方式,当那些还心存道德理想和文化良知的人对此质疑的时候,多少会产生一些正面影响,因而,披露真相作为有力手段应当多多倡导。可是当牛刀指向文化产品的时候,还没搞懂其内部结构、性能品质的时候,只能是做些皮毛工作。庖丁解牛的时候,都是切其要害。否则,就得让人家拿着“音乐舞台剧”这本身就是自己想当然做出的概念给糊弄了。

  要知道,有个扰乱视听的概念是最好不过的撤退余地,什么叫制作需要呢?就骗你这“不懂行”的。说到这,都跟“假唱”没关系了,其实是媒体思路的问题。真要想让那些作品有真水平,拿出庖丁的技术,直解筋骨,到时候创作者就不是自负的“无奈”,而是放下狂妄的“无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