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中国首例中学生自演性事内幕

中国首例中学生自演性事内幕

文章来源: 周末报 于 2005-03-15 09:47:5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清晨的阳光透过卧室的玻璃窗,照射在熟睡中的高中生大江身上。不过他睡得似乎并不安稳,脸上显出一种奇怪的表情。突然,大江掀开被子坐了起来,神色慌张地冲进卫生间,迅速将自己的内裤脱下,扔进水池里,然后拧开水龙头……母亲见大江神色异常,就在卫生间门口关切地问道:“怎么了?”   听到母亲的声音,大江却紧张地胀红了脸,尴尬地在里面应了一声“没怎么”……   读到这一幕,男性读者会心一笑:这是青春期男孩的小秘密,任何一位男性在成长过程中都曾经历过类似的状况。   不过大江的尴尬遭遇却不再是他自己的小秘密了,而要走上大银幕,这在中国确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这一幕就是春节前刚刚开拍的《性,青春的颤音》(以下简称《青》)中的情景。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以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为主要内容的电影。与传统的科教片不同,这是一部用故事片的叙事性结构来讲述中学生自己的“性”事的影片。   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即使在今天,让国人公开谈“性”,仍然有色变之虞。一群在校的中学生却在每秒24格的胶片上公开演绎自己的“性”故事,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影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演员们又是如何来演绎它的呢?记者日前采访影片的制作方与主要演员,为大家揭开这部戏的神秘面纱。   等待:八年换了三任导演   性格内向的大江是南方某城市的高一学生,他正暗恋着同学小月,甚至看见小月就会举止失宜,小月对此却浑然不知。   一天,生理老师给同学们上了一堂有关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总结课。在课堂上,老师讲述了一些非常重要而平时又容易被忽视的现象和现象背后的科学,并让同学们自己列举了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告诉大家该如何应对。正为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麻烦事”苦恼的大江茅塞顿开。课后,他及时调整了心态,又恢复了和小月的正常交往。   当记者从制片人王丰那儿得知这个故事,很难相信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就是《青》中将要演绎的“性事”。   王丰则坦言,剧本出炉的背后其实并不像想像的那么简单。“八年磨一剑!”谈到影片的整个创作过程,王丰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其实早在1997年,我们就有了拍摄一部针对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片的设想。”王丰回忆,当年北京科教电影厂与国家教育部联合举办“全国中小学生优秀歌曲推荐比赛”的时候,与教育部主管德育的部门联系颇多。交流中,双方都感到中学生的性教育一直是薄弱问题。长久以来,中学生的性教育走的都是计划生育的路线,偏重人口生殖等枯燥的理论说教,而真正与中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紧密相关的青春期性教育则比较容易忽略,因此双方希望能从这个方面找到一个切入点。   “提出这个构想很简单,真正去做才发现困难比想像的要大得多!”王丰表示,虽然青春期性教育只是中学生性教育中的一块,但是对于一部影片来说,这个问题的范畴还是太大了,制作方很长时间都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突破口。“那个时候也有其他的制作单位向这个选题发起挑战,遗憾的是没有人能成功,而失败的案例倒摆在我们的面前。”   八年间,制作方拿出过各种类型的剧本。“纯科教型的搞过,纯案例型的也搞过!”王丰说,他们原本最擅长的是拍社会题材的纪录片,当年轰动全国的纪录片《东星轮大劫案》就是他们的作品。因此用案例来表现问题的方式最先进入制作方的视野。“很快我们就发现,拍社会题材的模式并不能简单地套用在这部戏上。过去我们拍些科教性质的纪录片,那都有比较鲜明独特的案例。而面对青春期性教育这个题材,我们发现很难找到一个特别的现实案例。这原本就属于比较私秘的东西,谁会拿出来说呢?”   本子被枪毙了一个又一个,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换了两任,影片导演换了三任,拍摄青春期性教育片的构想却从未终结。“很多人都在看着我们,等待这部影片的出炉。三任导演每人都有自己的创意,但是最后选择了刘方导演的创意,因为她的剧本更接近年轻人的思维与口味。”王丰透露说。 磨难:拍摄被多次拒绝   说学生们的性问题,自然首先要学生能够接受。而“教育片”这三个字通常是学生心中“无味”的代名词,常常令他们比较抵触。《青》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影片设置了一明两暗3条线索:明线是一堂生动的性教育课,课堂上有实验,有三维、二维动画,还有师生间生动的问答。暗线一条为大江、小月的不断闪回,用来佐证老师对青春期的描述;另一条则是老师讲的故事,为困惑的中学生提供一些处理问题的思路和启示。”编导刘方很有信心地表示,影片用平视角和中学生讨论他们关心的敏感问题,这符合学生想找一个朋友来探讨问题的心态。   而这个剧本的出炉,和刘方的儿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刘方告诉记者,为了使影片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易于接受,她在写作剧本的时候,多次将写好的本子让自己16岁的儿子看,听取他的建议,这样可以直接了解到未来的观众想看到什么不想看到什么。剧本完成后,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边拍摄边与片中的中学生演员进行交流,然后做出适当的修改。片中的一些台词就采用了中学生时下的流行时髦语言。   学生的接受问题解决了,可学校方面的态度就不那么乐观了。选择场地的问题就曾令制片方大伤脑筋。王丰说,原本剧组将拍摄地点定在广州,就是考虑到那里是南方的大城市,人们在思想上比较开放。在联系华师附中番禺学校拍摄前,却遭到了五六家中学的拒绝。有的中学校长一听“性”、“早恋”等字眼,脸色立刻就变了,他们表示自己的学校校风严明,绝对不会出现早恋的情况。如果让剧组在他们的校园内拍摄,将来影片播出后,大家会认为学校在这些方面有问题,影响学校的名声。   困惑:拿捏尺度   凡涉及“性”的影片,尺度的把握是最大的一个难题,《青》也不例外。“说得少了,观众觉得没劲;说得过了,电影审查部门那儿又过不去。”王丰说,这对剧组是个考验,影片要面对一群初二到高二的学生谈性,剧中的演员又都是在校的学生。   “别以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他信心满满地表示,影片有实质性的突破。“其实现在的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过去传统的中学生性教育影片对于尺度的控制比较严格,有些时候甚至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状况,学生普遍觉得没意思。”制片方避开了中学生实际已经知道的内容,将重点放在了青春期性发育引起的生理与心理、情感等问题上。“其实说穿了就是一些老师不便在课堂上公开讲解而学生又关心的问题。”   “相较于过去的中学生性教育片,《青春的颤音》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了比较大的突破。”王丰举了一个例子,影片中有这样一幕:   一个调皮的男生提问,引起一片嘘声,“老师,手淫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大家别笑,这个问题问得好!手淫其实就是性自慰。”   ……“性自慰”这个字眼比较中性,不含贬义。它其实与道德无关,只不过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行为。“研究表明,只要不过分频繁,性自慰对人体没有损害,相反,它是人在强烈的性冲动中比较安全,又不伤及他人的解决办法。”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刚才说的是男性自慰,女性因为性器大部分在体内,自慰不当会引发很多健康问题,而且婚前女性性自慰,能导致处女膜破坏,由于社会上还有相当多的成年男性有处女情结,很可能导致少女在未来婚姻中出现矛盾。”   “性自慰”这个现象在如今的学生中实际上已经存在,而在过去的影片中,“性自慰”这个词从来都是避而不谈的。《青》片通过一个调皮男生之口引出了关于学生手淫的问题,进而通过老师的口郑重地说出了“性自慰”这个概念,并且分析了它的安全性和可能带来的伤害,道出了以往想说而不敢说的一些东西。   不过,《青》对于“性”尺度的冲击也仅仅限于此。制作方认为更多的问题目前尚无法通过成人的方式来直接告诉学生,只有借助一些技术手段完成,例如课堂上大家谈到“男生每天产生多少精子”“女生每月产生多少卵子”的时候,一旁的投影仪就会投射出电脑三维动画:卵巢推近,有很多卵子,颜色代表性激素变化,上面的一个成熟、长大、透亮,挣脱大本营,进入输卵管,向右游走;大批精子进入阴道,向左奋力冲刺……   影片中还有一个女主角小月正在洗澡的大胆镜头,但是导演“朦胧”地处理了这个镜头:用浴帘遮挡住小月,然后通过投射在浴帘上的小月的剪影来表现人体。   制作方承认,这些都是在目前国情下,为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分”的刺激而做出的妥协之举,与国外同类影片中直接用真人裸体作为示范的方式相比,仍然还有很大的距离。 入戏:学生坦然演绎“性事”   《青》的主要演员基本上都是在校的中学生,可是影片描述的是非常私秘的事情,有多少学生愿意公开演绎这些日常生活中都感到尴尬的镜头呢?   出乎制作方意料的是,这部涉及“性”的影片,在选男女主角的时候,报名的人却特别地多。小月的扮演者宋苡嘉是学表演的初三学生。她得知自己能够参加拍摄这部电影,感到很高兴,而且她的家长和同学知道她拍摄这样一部性教育片,都表示支持。   大江的扮演者陈凯告诉记者,他是学舞蹈的初三学生。拍《青》之前,在青岛也参加过不少影视作品的拍摄,可以算得上“个中老手”,不过参加性教育片的拍摄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我以前演绎的都是一些武侠片之类的非现实题材作品中的人物,主要靠台词和动作来表现人物。而这次演的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中学生,又是有‘性’困扰的学生,只能通过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内心,确实比较难。尤其是一些比较敏感的词,也许私下里同学间说说没什么,可是真拿到台面上来一板一眼地说,还真有点尴尬。”陈凯表示,自己的学校并没有放映过这样的影片,只发过一本比较枯燥的书,而这次参加电影的拍摄,让他们了解到自己正在经历的成长发育中的一些知识,而这些正是他们学校生理教育中说得很含糊、与家长又不经常交流、但是又特别想知道的。“导演一再强调要选初三的学生来演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只有这个年龄的学生才能有本色的表演,如果年龄再大一点,可能什么都知道了,就无法准确把握青春期的那种特殊心态了。”陈凯向记者解释。   提到学生们在影片中的表现,王丰说:“在拍摄过程中,孩子们入戏很快,表现得也很随意,没什么压力。他们表现得比我们想像的更为开放。”   影片中有一位比较特殊的演员——老师的扮演者吴若梅,她是我国著名的青春期问题教育专家、《中学生报》主编。吴若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其实对于生理方面的困扰并不多,他们的烦恼更多地来自于自己身体变化引起的心理问题。对于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他们总担心是否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男孩比较关心自己的生殖器官,而女孩则比较关心自己的胸部。但是这些部位的变化又不能公开探讨,学生们通常会私下比较。在没有正确观念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对比较结果的理解就会产生偏差。除此之外,性心理方面的困惑也缠绕着不少学生,他们无法分辨同性依赖和同性恋的区别,这会让很多同性关系比较亲密的学生错误认为自己是同性恋。在以前的学生性教育片中,这些问题都被忽略或者回避了。”   “当然,《青》片也不是解决了所有的这些问题,实际上单纯地靠一部影片也无法来完成这样的任务。尽管《青》在尺度、表现方式等方面做出了一些突破,但是从专家的角度来看,影片仍然算得上比较保守,至于与国际同类影片的水平相比,更有不少差距。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非出自孩子本身,而是大人们在面对孩子的性困惑时无法保持一份应有的坦然。” (本报记者 张辰)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纽约时报:中国远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经终结
习近平冒着无人机袭击的危险来到莫斯科
这些事情放一起看,人心随着失望在凉却
近代最大规模缠斗!125架战机激战1小时 38人丧命
第一个中国人!他“捅”破了历史

24小时讨论排行

散播假消息?印驳斥“巴击落军机”:拿旧照发文
沈阳将举行纪念苏军“不朽军团”游行 中小学生也参加
川普对等关税第一国!美国与英国签署贸易协议
中又赢?巴基斯坦证实:使用J10战机击落印军“阵风”
印巴爆发近20年最严重冲突后,莫迪首次发声
习近平告诉普京 面对“霸权骚扰”他与俄罗斯站在一起
纽约时报:习近平访俄为中国拉拢欧洲的努力蒙上阴影
不减息!川普发文大骂鲍威尔:蠢材 什么都不懂
普京和习近平发表联合声明谴责美国,强调中俄互信
快讯!梵蒂冈冒白烟 新教皇当选
中国同意与美国谈判,但仍可能坚持强硬立场
中西医之争,到底是哪一个更厉害?
印度称摧毁巴防空系统 遭嘲讽:派几架阵风来查看
印巴之战,让人大吃一惊的背后...
印度空袭巴基斯坦后巴方报复是否无可避免?
被拜登怼急眼,白宫怒批:他是国家之耻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国首例中学生自演性事内幕

周末报 2005-03-15 09:47:59

清晨的阳光透过卧室的玻璃窗,照射在熟睡中的高中生大江身上。不过他睡得似乎并不安稳,脸上显出一种奇怪的表情。突然,大江掀开被子坐了起来,神色慌张地冲进卫生间,迅速将自己的内裤脱下,扔进水池里,然后拧开水龙头……母亲见大江神色异常,就在卫生间门口关切地问道:“怎么了?”   听到母亲的声音,大江却紧张地胀红了脸,尴尬地在里面应了一声“没怎么”……   读到这一幕,男性读者会心一笑:这是青春期男孩的小秘密,任何一位男性在成长过程中都曾经历过类似的状况。   不过大江的尴尬遭遇却不再是他自己的小秘密了,而要走上大银幕,这在中国确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这一幕就是春节前刚刚开拍的《性,青春的颤音》(以下简称《青》)中的情景。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以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为主要内容的电影。与传统的科教片不同,这是一部用故事片的叙事性结构来讲述中学生自己的“性”事的影片。   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即使在今天,让国人公开谈“性”,仍然有色变之虞。一群在校的中学生却在每秒24格的胶片上公开演绎自己的“性”故事,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影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演员们又是如何来演绎它的呢?记者日前采访影片的制作方与主要演员,为大家揭开这部戏的神秘面纱。   等待:八年换了三任导演   性格内向的大江是南方某城市的高一学生,他正暗恋着同学小月,甚至看见小月就会举止失宜,小月对此却浑然不知。   一天,生理老师给同学们上了一堂有关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总结课。在课堂上,老师讲述了一些非常重要而平时又容易被忽视的现象和现象背后的科学,并让同学们自己列举了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告诉大家该如何应对。正为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麻烦事”苦恼的大江茅塞顿开。课后,他及时调整了心态,又恢复了和小月的正常交往。   当记者从制片人王丰那儿得知这个故事,很难相信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就是《青》中将要演绎的“性事”。   王丰则坦言,剧本出炉的背后其实并不像想像的那么简单。“八年磨一剑!”谈到影片的整个创作过程,王丰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其实早在1997年,我们就有了拍摄一部针对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片的设想。”王丰回忆,当年北京科教电影厂与国家教育部联合举办“全国中小学生优秀歌曲推荐比赛”的时候,与教育部主管德育的部门联系颇多。交流中,双方都感到中学生的性教育一直是薄弱问题。长久以来,中学生的性教育走的都是计划生育的路线,偏重人口生殖等枯燥的理论说教,而真正与中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紧密相关的青春期性教育则比较容易忽略,因此双方希望能从这个方面找到一个切入点。   “提出这个构想很简单,真正去做才发现困难比想像的要大得多!”王丰表示,虽然青春期性教育只是中学生性教育中的一块,但是对于一部影片来说,这个问题的范畴还是太大了,制作方很长时间都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突破口。“那个时候也有其他的制作单位向这个选题发起挑战,遗憾的是没有人能成功,而失败的案例倒摆在我们的面前。”   八年间,制作方拿出过各种类型的剧本。“纯科教型的搞过,纯案例型的也搞过!”王丰说,他们原本最擅长的是拍社会题材的纪录片,当年轰动全国的纪录片《东星轮大劫案》就是他们的作品。因此用案例来表现问题的方式最先进入制作方的视野。“很快我们就发现,拍社会题材的模式并不能简单地套用在这部戏上。过去我们拍些科教性质的纪录片,那都有比较鲜明独特的案例。而面对青春期性教育这个题材,我们发现很难找到一个特别的现实案例。这原本就属于比较私秘的东西,谁会拿出来说呢?”   本子被枪毙了一个又一个,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换了两任,影片导演换了三任,拍摄青春期性教育片的构想却从未终结。“很多人都在看着我们,等待这部影片的出炉。三任导演每人都有自己的创意,但是最后选择了刘方导演的创意,因为她的剧本更接近年轻人的思维与口味。”王丰透露说。 磨难:拍摄被多次拒绝   说学生们的性问题,自然首先要学生能够接受。而“教育片”这三个字通常是学生心中“无味”的代名词,常常令他们比较抵触。《青》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影片设置了一明两暗3条线索:明线是一堂生动的性教育课,课堂上有实验,有三维、二维动画,还有师生间生动的问答。暗线一条为大江、小月的不断闪回,用来佐证老师对青春期的描述;另一条则是老师讲的故事,为困惑的中学生提供一些处理问题的思路和启示。”编导刘方很有信心地表示,影片用平视角和中学生讨论他们关心的敏感问题,这符合学生想找一个朋友来探讨问题的心态。   而这个剧本的出炉,和刘方的儿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刘方告诉记者,为了使影片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易于接受,她在写作剧本的时候,多次将写好的本子让自己16岁的儿子看,听取他的建议,这样可以直接了解到未来的观众想看到什么不想看到什么。剧本完成后,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边拍摄边与片中的中学生演员进行交流,然后做出适当的修改。片中的一些台词就采用了中学生时下的流行时髦语言。   学生的接受问题解决了,可学校方面的态度就不那么乐观了。选择场地的问题就曾令制片方大伤脑筋。王丰说,原本剧组将拍摄地点定在广州,就是考虑到那里是南方的大城市,人们在思想上比较开放。在联系华师附中番禺学校拍摄前,却遭到了五六家中学的拒绝。有的中学校长一听“性”、“早恋”等字眼,脸色立刻就变了,他们表示自己的学校校风严明,绝对不会出现早恋的情况。如果让剧组在他们的校园内拍摄,将来影片播出后,大家会认为学校在这些方面有问题,影响学校的名声。   困惑:拿捏尺度   凡涉及“性”的影片,尺度的把握是最大的一个难题,《青》也不例外。“说得少了,观众觉得没劲;说得过了,电影审查部门那儿又过不去。”王丰说,这对剧组是个考验,影片要面对一群初二到高二的学生谈性,剧中的演员又都是在校的学生。   “别以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他信心满满地表示,影片有实质性的突破。“其实现在的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过去传统的中学生性教育影片对于尺度的控制比较严格,有些时候甚至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状况,学生普遍觉得没意思。”制片方避开了中学生实际已经知道的内容,将重点放在了青春期性发育引起的生理与心理、情感等问题上。“其实说穿了就是一些老师不便在课堂上公开讲解而学生又关心的问题。”   “相较于过去的中学生性教育片,《青春的颤音》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了比较大的突破。”王丰举了一个例子,影片中有这样一幕:   一个调皮的男生提问,引起一片嘘声,“老师,手淫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大家别笑,这个问题问得好!手淫其实就是性自慰。”   ……“性自慰”这个字眼比较中性,不含贬义。它其实与道德无关,只不过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行为。“研究表明,只要不过分频繁,性自慰对人体没有损害,相反,它是人在强烈的性冲动中比较安全,又不伤及他人的解决办法。”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刚才说的是男性自慰,女性因为性器大部分在体内,自慰不当会引发很多健康问题,而且婚前女性性自慰,能导致处女膜破坏,由于社会上还有相当多的成年男性有处女情结,很可能导致少女在未来婚姻中出现矛盾。”   “性自慰”这个现象在如今的学生中实际上已经存在,而在过去的影片中,“性自慰”这个词从来都是避而不谈的。《青》片通过一个调皮男生之口引出了关于学生手淫的问题,进而通过老师的口郑重地说出了“性自慰”这个概念,并且分析了它的安全性和可能带来的伤害,道出了以往想说而不敢说的一些东西。   不过,《青》对于“性”尺度的冲击也仅仅限于此。制作方认为更多的问题目前尚无法通过成人的方式来直接告诉学生,只有借助一些技术手段完成,例如课堂上大家谈到“男生每天产生多少精子”“女生每月产生多少卵子”的时候,一旁的投影仪就会投射出电脑三维动画:卵巢推近,有很多卵子,颜色代表性激素变化,上面的一个成熟、长大、透亮,挣脱大本营,进入输卵管,向右游走;大批精子进入阴道,向左奋力冲刺……   影片中还有一个女主角小月正在洗澡的大胆镜头,但是导演“朦胧”地处理了这个镜头:用浴帘遮挡住小月,然后通过投射在浴帘上的小月的剪影来表现人体。   制作方承认,这些都是在目前国情下,为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分”的刺激而做出的妥协之举,与国外同类影片中直接用真人裸体作为示范的方式相比,仍然还有很大的距离。 入戏:学生坦然演绎“性事”   《青》的主要演员基本上都是在校的中学生,可是影片描述的是非常私秘的事情,有多少学生愿意公开演绎这些日常生活中都感到尴尬的镜头呢?   出乎制作方意料的是,这部涉及“性”的影片,在选男女主角的时候,报名的人却特别地多。小月的扮演者宋苡嘉是学表演的初三学生。她得知自己能够参加拍摄这部电影,感到很高兴,而且她的家长和同学知道她拍摄这样一部性教育片,都表示支持。   大江的扮演者陈凯告诉记者,他是学舞蹈的初三学生。拍《青》之前,在青岛也参加过不少影视作品的拍摄,可以算得上“个中老手”,不过参加性教育片的拍摄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我以前演绎的都是一些武侠片之类的非现实题材作品中的人物,主要靠台词和动作来表现人物。而这次演的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中学生,又是有‘性’困扰的学生,只能通过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内心,确实比较难。尤其是一些比较敏感的词,也许私下里同学间说说没什么,可是真拿到台面上来一板一眼地说,还真有点尴尬。”陈凯表示,自己的学校并没有放映过这样的影片,只发过一本比较枯燥的书,而这次参加电影的拍摄,让他们了解到自己正在经历的成长发育中的一些知识,而这些正是他们学校生理教育中说得很含糊、与家长又不经常交流、但是又特别想知道的。“导演一再强调要选初三的学生来演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只有这个年龄的学生才能有本色的表演,如果年龄再大一点,可能什么都知道了,就无法准确把握青春期的那种特殊心态了。”陈凯向记者解释。   提到学生们在影片中的表现,王丰说:“在拍摄过程中,孩子们入戏很快,表现得也很随意,没什么压力。他们表现得比我们想像的更为开放。”   影片中有一位比较特殊的演员——老师的扮演者吴若梅,她是我国著名的青春期问题教育专家、《中学生报》主编。吴若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其实对于生理方面的困扰并不多,他们的烦恼更多地来自于自己身体变化引起的心理问题。对于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他们总担心是否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男孩比较关心自己的生殖器官,而女孩则比较关心自己的胸部。但是这些部位的变化又不能公开探讨,学生们通常会私下比较。在没有正确观念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对比较结果的理解就会产生偏差。除此之外,性心理方面的困惑也缠绕着不少学生,他们无法分辨同性依赖和同性恋的区别,这会让很多同性关系比较亲密的学生错误认为自己是同性恋。在以前的学生性教育片中,这些问题都被忽略或者回避了。”   “当然,《青》片也不是解决了所有的这些问题,实际上单纯地靠一部影片也无法来完成这样的任务。尽管《青》在尺度、表现方式等方面做出了一些突破,但是从专家的角度来看,影片仍然算得上比较保守,至于与国际同类影片的水平相比,更有不少差距。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非出自孩子本身,而是大人们在面对孩子的性困惑时无法保持一份应有的坦然。” (本报记者 张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