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娱乐新闻 » 有其父 必有其女!李敖、李文父女剪影(图)

有其父 必有其女!李敖、李文父女剪影

文章来源: 风流人物 于 2004-03-04 13:32:3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因为时代的动荡,李敖李文这对父女,始终生活坎坷,聚少离多,如今李文新书《我和李敖一起骂》在大陆出版。字里行间充溢着浓浓的父女之情。作为这对父女的挚友,冯沪祥执笔为他们剪影。

三代奇缘

事实上,我与李敖的奇缘,可追溯李家三代。

就李敖本人而言,我与他同为东北人、同为台湾省立台中一中校友,同为新党正副“总统”候选人,已经是很有缘分。

另外,我也很荣幸有机会认识李敖的母亲。因为老太太正好在省立台中一中训导处工作过,凡学生要请假,要进出校门,都得经过她同意。平日她也经常拿着点名本,经过各教室巡查。当时我才上初中,经常看到她清瘦的面孔与严肃的神情,至今仍然深刻地印在脑海中。当时很多同学暗中指道:这就是李敖的母亲。由此可见,早在四十年前,李敖就已大大有名。

后来,在老太太晚年住院期间,李敖每日必定亲往探视,风雨无阻,我有很多次正好陪同,亲自看到李敖的另一面;我很吃惊地发现,他在母亲面前,竟是那样温顺、那样贴心、那样的嘘寒问暖、那样的充满不舍!

我除了认得李敖的母亲与夫人外,同样难得的是,还认得李敖远在北京的大女儿李文,这就更是奇上加奇了。

因为我在“立委”任内,从创办“两岸人民服务中心”后,便以服务两岸、促进交流、推动统一为生平大志;这个“中心”成为两岸沟通、帮助民众纾困救难的最重要渠道。李敖也经常在我艰难时候,给我很多精神勉励,这可说是我们共同的理念与使命。

有一次,当我率领一个参观访问团到大陆,行前李敖跟我说,她的女儿李文从美国得到博士学位,决心要到大陆定居工作,他对此很赞赏,并盼我能就近帮助。我除了惊佩其女儿的志向外,更感到多了一份荣幸。

李敖:给她这么少,又给她这么多

我当时就问过李敖,他对李文的父女情,心中感觉是什么?他回答:很少父亲像我这样,给她这么少,但又给她这么多!这话看似矛盾,但其中很有深情。若要了解,便需先探究李文的身世,那可说是既充满坎坷、艰险与曲折,却也充满奋斗、荣耀与活力;充满了泪水,但在泪水后面,却是永远亮丽的绚烂笑容;充满了乌云,但在乌云后面,却是永不消失的灿烂阳光!

此中的辛酸历程,诚如李敖所说,很多人只注意到政治受难者本人,但很少注意到“受难者家属”。李文,就是这种情形。从小就遭受极大的苦难与极多的折磨,外界却给予极少的关怀与帮助。

李文出生时候,李敖已经入狱了。因此在李文小时候,李敖一直没好好抱过她,也一直无法亲自陪同李文成长,无法给李文快乐的童年;甚至在李文十二岁以前,跟李敖住在一起的整个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一星期。所以李敖终其一生,心中一直觉得很愧疚,这就是他自觉给李文“很少”的部分。

尤其,当李文的母亲王尚勤,从台大毕业后,赴美留学到了纽约,才发现腹中怀了李文,而李敖因为政治诬陷,在台湾即将坐牢,两人相爱却无法结婚。此时李敖只能痛苦地作出决定,毅然坚持生下孩子,并向王尚勤说,若她在一年内另逢男友,即可自由改嫁,若仍没有对象,则由李敖接回婴儿李文。

后来,王尚勤因为专情痴心,不肯他嫁,便将婴儿李文由美国带回台湾,本来由外婆带,后来演出“孩儿失窃记”,被李敖幕后导演“偷回”,从此由李敖的母亲抚养长大,成为这段凄美又曲折的爱情见证。

所以,当李敖出狱后,第一次见到女儿,真正“恍如隔世”(李敖语)。重情重义的他,当下决定,尽其一切可能,给李文最大的补偿!这就形成李敖给李文“很多”的部分。

李敖后来回忆,当年他出狱后,立刻带李文到远东百货公司购物,他一面大笔大笔地掏钱,李文则一面狂买,一面还说“便宜,便宜”。看得李敖既心疼又好笑。他当时向李文开玩笑:“以后你到美国去,像这种买法,美国都会被你买垮!”隔三十年后,李敖想起这段,笑着对我说,美国如今没有被她买垮,可见美国还算富强。英国空军在二次大战对抗纳粹时,表现非常英勇,丘吉尔首相因而有句名言:“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少的人(指英国空军),对这么多的民众(指英国百姓),作出这么大的贡献。”丘吉尔讲这段话时,心中充满无限感激与感念;当李敖说出给女儿这么少,又给她这么多,想必心中也充满感慨与感叹吧。

冰河期的幸存者

有一次,我请李敖只用一句话,形容他对李文的看法,我听了后,活生生地同时看到了李敖的影子。因为李敖简明扼要、毫不犹豫地说,李文是“冰河期的幸存者”,他对“幸存者”加重语气,说了句英文:Survivor,意思就是,无论遭逢多大的打击磨难,甚至天崩地裂,李文都能愈挫愈勇、不屈不挠、力争生存、绝不低头!当所有其他动物、植物都被伤害殆尽时,只见她仍然昂然抬头地还幸存着,还活着!李文就是没有“那话儿”的李敖。

李敖曾经感叹:对李文最大的亏欠,是我一生的麻烦,她不能跟我住,我不能好好教育她。对此,李敖即使在狱中,仍不忘用家信的方式,进行“函授”,他每封信均以“亲爱的小文”开首,循循善诱,字字珠玑,在李敖第一次入狱的五年八个月中共写了八十封信,平均每个月一封。内容以英文教学的趣事为主,完全配合李文的兴趣,可说既充满爱心,也充满苦心。

尤其,很多内行人看完这八十封信后,很难相信李敖一生从未去过美国,居然能写出这么多隽永机智的英文趣闻,因而更加叹服李敖的才气与毅力。

李敖曾经形容这些家信:“世之有感于父女之情,忧患之书者,必将啼笑以视斯文。”以此看来,李敖、李文的父女情,也堪称一种笑情,泪中有笑,笑中有泪,令人辛酸,也令人心痛。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梅根终究没有抵挡诱惑,“独立女性”形象破碎成为笑话
荷兰国会大选:向世界证明战胜右翼浪潮并非不可能
习近平“巨字小抄”被拍到 川习会低头念稿 上面写着....
手机时代被抛弃的诺基亚,为何被黄仁勋重新捡起?
刷到一个又一个假视频后,我不敢相信互联网了




24小时讨论排行

1.8米的习近平与1.9米的川普一般高?外界议论纷纷
谷歌前CEO:当年李鸿章访美被震 如今外国人来华受惊
特朗普称将下令美航母改回蒸汽弹射,专家解析
又一位!顶级芯片和机器人专家从瑞典回到中国
5岁女童被砸身亡,为何找不出责任方?
大裤裆沟、擦屁股岭…为什么东北地名这么直白?
佛州叫停大学H-1B签证,全美移民圈哗然!
消息人士:无视美方施压,印度恢复采购俄石油
白酒信仰彻底崩了:五粮液利润下滑65%
美国或打击委内瑞拉境内军事目标,逼马杜罗下台
杨振宁:三四十年之后,大家一定会认为这是罗曼史
卫星拍下“土壤被染红”,苏丹为何又发生杀戮悲剧?
中纪委国家监委发布:这些公务员不得批准辞去公职
最懂松弛的北京中产,在内蒙玩得太“土”了
亚裔卡车司机被警察测试英语 对话全程错位 警察被整懵
厅官的奢靡人生:3480万现金给女友买别墅银行拒存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有其父 必有其女!李敖、李文父女剪影

风流人物 2004-03-04 13:32:36


因为时代的动荡,李敖李文这对父女,始终生活坎坷,聚少离多,如今李文新书《我和李敖一起骂》在大陆出版。字里行间充溢着浓浓的父女之情。作为这对父女的挚友,冯沪祥执笔为他们剪影。

三代奇缘

事实上,我与李敖的奇缘,可追溯李家三代。

就李敖本人而言,我与他同为东北人、同为台湾省立台中一中校友,同为新党正副“总统”候选人,已经是很有缘分。

另外,我也很荣幸有机会认识李敖的母亲。因为老太太正好在省立台中一中训导处工作过,凡学生要请假,要进出校门,都得经过她同意。平日她也经常拿着点名本,经过各教室巡查。当时我才上初中,经常看到她清瘦的面孔与严肃的神情,至今仍然深刻地印在脑海中。当时很多同学暗中指道:这就是李敖的母亲。由此可见,早在四十年前,李敖就已大大有名。

后来,在老太太晚年住院期间,李敖每日必定亲往探视,风雨无阻,我有很多次正好陪同,亲自看到李敖的另一面;我很吃惊地发现,他在母亲面前,竟是那样温顺、那样贴心、那样的嘘寒问暖、那样的充满不舍!

我除了认得李敖的母亲与夫人外,同样难得的是,还认得李敖远在北京的大女儿李文,这就更是奇上加奇了。

因为我在“立委”任内,从创办“两岸人民服务中心”后,便以服务两岸、促进交流、推动统一为生平大志;这个“中心”成为两岸沟通、帮助民众纾困救难的最重要渠道。李敖也经常在我艰难时候,给我很多精神勉励,这可说是我们共同的理念与使命。

有一次,当我率领一个参观访问团到大陆,行前李敖跟我说,她的女儿李文从美国得到博士学位,决心要到大陆定居工作,他对此很赞赏,并盼我能就近帮助。我除了惊佩其女儿的志向外,更感到多了一份荣幸。

李敖:给她这么少,又给她这么多

我当时就问过李敖,他对李文的父女情,心中感觉是什么?他回答:很少父亲像我这样,给她这么少,但又给她这么多!这话看似矛盾,但其中很有深情。若要了解,便需先探究李文的身世,那可说是既充满坎坷、艰险与曲折,却也充满奋斗、荣耀与活力;充满了泪水,但在泪水后面,却是永远亮丽的绚烂笑容;充满了乌云,但在乌云后面,却是永不消失的灿烂阳光!

此中的辛酸历程,诚如李敖所说,很多人只注意到政治受难者本人,但很少注意到“受难者家属”。李文,就是这种情形。从小就遭受极大的苦难与极多的折磨,外界却给予极少的关怀与帮助。

李文出生时候,李敖已经入狱了。因此在李文小时候,李敖一直没好好抱过她,也一直无法亲自陪同李文成长,无法给李文快乐的童年;甚至在李文十二岁以前,跟李敖住在一起的整个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一星期。所以李敖终其一生,心中一直觉得很愧疚,这就是他自觉给李文“很少”的部分。

尤其,当李文的母亲王尚勤,从台大毕业后,赴美留学到了纽约,才发现腹中怀了李文,而李敖因为政治诬陷,在台湾即将坐牢,两人相爱却无法结婚。此时李敖只能痛苦地作出决定,毅然坚持生下孩子,并向王尚勤说,若她在一年内另逢男友,即可自由改嫁,若仍没有对象,则由李敖接回婴儿李文。

后来,王尚勤因为专情痴心,不肯他嫁,便将婴儿李文由美国带回台湾,本来由外婆带,后来演出“孩儿失窃记”,被李敖幕后导演“偷回”,从此由李敖的母亲抚养长大,成为这段凄美又曲折的爱情见证。

所以,当李敖出狱后,第一次见到女儿,真正“恍如隔世”(李敖语)。重情重义的他,当下决定,尽其一切可能,给李文最大的补偿!这就形成李敖给李文“很多”的部分。

李敖后来回忆,当年他出狱后,立刻带李文到远东百货公司购物,他一面大笔大笔地掏钱,李文则一面狂买,一面还说“便宜,便宜”。看得李敖既心疼又好笑。他当时向李文开玩笑:“以后你到美国去,像这种买法,美国都会被你买垮!”隔三十年后,李敖想起这段,笑着对我说,美国如今没有被她买垮,可见美国还算富强。英国空军在二次大战对抗纳粹时,表现非常英勇,丘吉尔首相因而有句名言:“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少的人(指英国空军),对这么多的民众(指英国百姓),作出这么大的贡献。”丘吉尔讲这段话时,心中充满无限感激与感念;当李敖说出给女儿这么少,又给她这么多,想必心中也充满感慨与感叹吧。

冰河期的幸存者

有一次,我请李敖只用一句话,形容他对李文的看法,我听了后,活生生地同时看到了李敖的影子。因为李敖简明扼要、毫不犹豫地说,李文是“冰河期的幸存者”,他对“幸存者”加重语气,说了句英文:Survivor,意思就是,无论遭逢多大的打击磨难,甚至天崩地裂,李文都能愈挫愈勇、不屈不挠、力争生存、绝不低头!当所有其他动物、植物都被伤害殆尽时,只见她仍然昂然抬头地还幸存着,还活着!李文就是没有“那话儿”的李敖。

李敖曾经感叹:对李文最大的亏欠,是我一生的麻烦,她不能跟我住,我不能好好教育她。对此,李敖即使在狱中,仍不忘用家信的方式,进行“函授”,他每封信均以“亲爱的小文”开首,循循善诱,字字珠玑,在李敖第一次入狱的五年八个月中共写了八十封信,平均每个月一封。内容以英文教学的趣事为主,完全配合李文的兴趣,可说既充满爱心,也充满苦心。

尤其,很多内行人看完这八十封信后,很难相信李敖一生从未去过美国,居然能写出这么多隽永机智的英文趣闻,因而更加叹服李敖的才气与毅力。

李敖曾经形容这些家信:“世之有感于父女之情,忧患之书者,必将啼笑以视斯文。”以此看来,李敖、李文的父女情,也堪称一种笑情,泪中有笑,笑中有泪,令人辛酸,也令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