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胡江之争」江泽民占上风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传「胡江之争」江泽民占上风

胡锦涛七月一日将在中共八十二周年党庆上,发表他就任中共总书记以来的首份七一讲话。据北京消息人士透露,在党内拥江(泽民)派的压力下,他将以较大篇幅、反覆宣传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并将原先强调的党内民主低调化。消息人士指出,一日的讲话内容,将显示出胡(锦涛)江(泽民)之争,江占上风。

中共中央主办的权威理论刊物《求是》杂志,在上月十六日刊登了一篇文章指出:「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和一些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执政地位的教训看,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是死路一条;不改革政治体制、不实行人民民主同样是死路一条。」 这篇文章被视为替胡锦涛党内民主改革鸣锣开道。文章发表后,海外传媒议论纷纷,认为胡锦涛将藉七一讲话,大胆地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不过,《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军方的《解放军报》等官方喉舌,随即不断重提学习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新高潮,并以铺天盖地的版面和篇幅作报道,企图淡化政治改革的传闻。

据接近中共高层的消息透露,北京最近有人放风,在巨大压力下,胡锦涛将被迫在七一讲话中,重点提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以突出江泽民的地位。消息指,在江泽民掌握大权下,胡锦涛将不得不以大篇幅阐述「三个代表」的重要性,同时会在「三个代表」的思想上,略为提出自己的「党内民主」主张,包括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在「民主」与「集中」之间,稍稍突出民主,并进一步提出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化。

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的智囊吴国光三十日对法新社说:「我早已准备好今天听一大堆无聊话,比如『三个代表』、爱国精神和成功抗击非典这些党八股。」他指出如果胡锦涛能提到政治改革,则显示江泽民亲信、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将在政治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反,如果胡锦涛不提政治改革的话,这就意味胡锦涛的政策受到阻挠和反对。而胡锦涛的讲稿是由曾庆红主导的小组负责起草的。除此之外,胡锦涛会否在讲话中强调「三个代表」之余,还提到自己的「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思想,亦将是窥探胡、江权力斗争的端倪和风向的指标。

「路透社」的报导亦称,中共新领袖胡锦涛,正在挑战其前任江泽民的权威,江泽民则努力捍卫自己的权力。报导引述一名消息来源说,中共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的斗争,「斗争不是公开的,而是秘密的」。

「路透社」还引述三个消息来源说,五月底,当胡锦涛首次以中国国家元首身分前往俄罗斯和法国访问之际,在萨斯危机期间一直在上海休养的江泽民秘密返回北京。江回北京后见的第一个人便是因隐瞒萨斯疫情被撤职的前卫生部长张文康。张曾是江的私人医生。两人此次会面显然是为了洗清张的罪名。

于是,就有了五月三十日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电视转播的新闻发布会上否认张文康隐瞒疫情的一幕。但高的言论遭到官方媒体的批评,上级也对其进行批评。两周后,高强改口批评张文康对萨斯反应过慢。

另有两个消息来源对「路透社」说,在胡锦涛出国访问之际,江泽民曾试图让其最亲密的助手曾庆红主持一次既定的政治局会议。而且此一建议由江的一位亲信提出,但遭到其他政治局成员的反对未果。曾庆红虽被认为是实权人物,其党内排名位居第五。一旦他这次成功主持政治局会议,势将开创一次先例。

而华盛顿邮报则报导,原本各方认为新领导胡锦涛将难脱前任领导人江泽民的阴影,但没想到萨斯危机和上海周正毅贪渎案让胡锦涛在政治上受益,同时在外交、国内和军事议题方面,也凸显其作风的不同并摆脱旧官僚。此外,他在五月成为第一个参加八大工业国高峰议的中国领导人。过去江泽民曾批评这项聚是富人俱乐部,并说大陆要跟□发中国家站在一起。

对于胡锦涛接任七个多月的表现,北京政论家也给予相当正面的评价。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时殷弘说:「我们原本担心胡锦涛不搞政治,现在倒不担心了。」而且,胡锦涛避免重蹈两名前共产党总书记所犯的错误。他在巩固自己权位的同时,并未轻待江泽民。

时殷弘说:「人们在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和外交政策改革方面,对胡锦涛都寄予厚望。」不过,时殷弘和其他分析家都认为,有很多期望都是过高、一厢情愿的想法。时殷弘一语道破说,胡锦涛想要做的是「提升政府的效能」,而不是建立民主制度。

分析家则认为,生性谨慎的胡锦涛可能只会采取小步骤行动,特别是江泽民的影响力还在的时候。一名党报编辑说,在现在的情况下,胡锦涛不得不小心。他不会讲出太多新东西。而在华盛顿智库威尔逊中心的学者林刚指出,中共领导层的力量处于微妙平衡的状态,一时间无人能够轻易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