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布鼓雷门说“辟谷”(上)

(2024-01-10 08:03:34) 下一个

 

有朋友问“辟谷”事,我当即坦言,对此一无所知;因为不懂装懂是人生最恶劣的品质之一,吾再不济,亦不敢作门外乱谈之丑态。但朋友还是希望我说几句,所以在这里说说自己对于辟谷的一些粗略的认识;所见肤浅,故曰布鼓雷门说“辟谷”也。

什么是“辟谷”?辟者,屏除,去除也;谷,五谷也。辟谷就是“不食五谷”,故称却谷、去谷、绝谷、绝粒、却粒、休粮等。辟谷属于道家文化的范畴,因为事涉养生,所以传统中医学也多有涉及;但辟谷是道家文化。

古代方仙家的养生方式,主张不吃五谷杂粮,而以药食等其他之物充腹;还主张在一定时间内断食。当然,后来的佛家也讲避食,主张素食,过午不食,但不是辟谷,不食荤是慈悲不杀生,不吃晚餐节食。道家是中国的土产,佛家是泊来品;二者在宗教修行上,思想本质完全不同。佛家认为人生是苦海,修禅是为了断绝烦恼,并空天地达到寂灭的境地,求得来世有个好的报应而道家则根本不相信有来世,更不相信有因果报应,修道的目的是修身远祸,消除人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顺应天命,合乎自然,为了求得今生的健康长寿和精神上的自在逍遥,甚至飞升入仙长生不老所以,辟谷的目的是养生是修仙,而不是人们误认为辟谷是为了减肥;减肥只是辟谷时所产生的一个附加效果,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辟谷不是什么都不“吃”,什么都不吃叫绝食一两天不吃叫断食。辟谷只是五谷,不吃饭食,但必须“吃”气“吃”药;所以,传统辟谷,分为服气辟谷和服药辟谷二种。服气就是“食气”,通过运气调节身体,维持机能。服药则是在不食五谷时,通过摄入一些特定的中草药来对身体机能进行调节。

辟谷,大抵起于先秦,《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肉者勇敢而,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是为食气术最早的理论根据。先秦著作中,关于辟谷的文字相当多,如《山海经》《庄子》《淮南子》等等;两汉以后,记录辟谷的文献更多,如《史记》记述张良体多病,采用导引、辟谷等术疗疾并习练轻身之功。《汉武帝外传》方士王真“断谷二百余年,肉色光美,徐行及马,力兼数人”《后汉书》“()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旧唐书》载潘师正居嵩山,“但服松叶饮水而已”《宋史》居武当山,“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等等;不一而述

关于辟谷之法,道家与中医二家的典籍中都有非常详细的记载,诸如《抱朴子内篇》《云笈七签》《魏书·释老志》《太丹隐书》《五符经》《真人周君内传》《诸病源候论》等等,有兴趣可以去阅读。只不过可以明确奉告诸君,古人对于辟谷,争议颇多,有主张辟谷的,也有反对辟谷的;实际上是两种养生哲学思想对立的反映。亦如今天,有主张动的,“生命在于运动”;但也有主张静,“动不如静”。在辟谷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有主张只服气,有主张服松石,有主张服药物,不一而论。葛洪曾对汉魏西晋人的辟谷方法进行过归纳总结,《抱朴子•杂应》中,说辟谷“近有一百许法:或服守中石药数十丸,便辟四五十日不饥。练松柏及术,亦可以守中,但不及大药,久不过十年以还,或辟一百二百日,或须日日服之,乃不饥者。或先作美食极饱,乃服药以养所食之物,令不消化,可辟三年。欲还食谷,当以葵子猪膏下之,则所作美食皆下,不坏如故也又曰:“或用干枣,日九枚,酒一二升者。或食十二时气”“又,符水断谷,虽先令人,然宜兼知者,倘卒()遇荒年,不及合作药物,则符水为上矣”。明人高濂《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录有“辟谷住食方”及“辟谷避荒方”,是辟谷服药的代表方。前方由秫米斗,麻油六两炒,盐末川姜各等分十两);蔓菁子三升干大枣五升组成。上六味,为细末。每服一大匙,新水调下,日进三服。后方由黑豆、大火麻子、黄豆,蒸晒,捣,用糯米粉拳为而服

近年来,辟谷热悄然兴起,还出现了许多辟谷大师,开班授徒,传授辟谷“秘法”;在当下大师麕集的时代,加之自己也从未接触过这些大师,不敢妄议其是非曲直。这里只是根据个人思考,对辟谷谈点未必正确的意见。

首先,对于辟谷的理论,我是相信的;因为停止进食五谷杂蔬,让胃肠功能可以得到暂时的休息,排出肠内宿便,达到排除毒素清理优化血液系统的目的。同时,由于静修,远离尘嚣,大脑得到静养,思想得以沉默,生理机能得到改善,对改善睡眠,瘦身减肥乃至美容有一定的帮助;长期坚持,应该可以达到修心养性,强身健体的目的。但是,对于今天热衷辟谷的实践者,我是持反对意见的;为什么会有如此截然相反的态度?无他,时代使然,人生使然也。今天的时代是空前伟大的,但却又是空前浮躁的;而浮躁的时代是根本不适宜辟谷的,因为辟谷是绝排斥尘嚣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