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五、德国的新形态

  战胜拿破仑以后,反法联盟各国的头面人物以及除土耳其以外的欧洲各国代表云集奥地利京城维也纳,举行了一次空前的国际会议。会议从 1814年10月延续到1815年6月,历时8个多月,其主要目的有三个:1.

  庆贺战胜拿破仑法国的胜利;2.恢复和巩固战后欧洲的封建秩序;3 瓜分从战败国手中得来的赃物。参加会议的代表有216人,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俄、英、奥、普四大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英国外交大臣卡斯尔雷、奥地利宰相梅特涅、普鲁士首相哈登堡,是会议的轴心人物。他们组成一个四国委员会,会议的一切重要问题都由四国代表在秘密状态研究进行。法国复辟后的外交大臣塔列朗也获准出席会议,这为他利用列强的矛盾维护法国利益提供了条件。

  作为一次庆贺会和恢复战前秩序的要求,会议不存在大的分歧,但是涉及到“分配赃物和奖金”会议立刻陷人漫无边际的争吵和冲突之中,以致会议一直拖延到第二年6月。因此有人说:会议不是在进行,而是在原地“跳舞”。这是一句双关语,一是说会议因矛盾和争执不能进展;二是说决定会议命运的是少数几个巨头,大多数代表除参加开、闭幕式外,一直沉浸在东道国所提供的歌舞饮宴之中。

  会议争执的焦点是波兰一萨克森问题。俄国自恃战胜拿破仑有功,坚持要把俄军占领的华沙大公国重新组建为一个新的波兰王国,由沙皇兼任国王,把波兰间接地变为俄国的一部分。这个拟议中的波兰王国大部分属普鲁士参与瓜分波兰所得部分,现在沙俄要兼并,普鲁士自然反对。为了安抚普鲁士,沙皇亚历山大建议把曾追随拿破仑的萨克森王国割让给普鲁士作为补偿。普鲁士虽对波兰十分垂涎,但不敢得罪沙皇,勉强接受了这个不算吃亏的安排。但是,奥地利和英国竭力反对沙俄吞并波兰,也反对普鲁士兼并萨克森。它们不愿俄国过分强大和向西扩张,而奥地利特别不愿普鲁士得到萨克森变得更为强大。

  法国外相塔列朗立即看出,在这个基础上挑起一场决斗,拆散反法同盟,改善法国处境是再好不过了。塔列朗结合法国的利益,针对会议的矛盾,提出所谓“正统主义原则”,主张在欧洲恢复一切被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破坏了的传统国家和正统君主。这个正统主义原则迎合了大部分与会者恢复旧秩序的要求,同时在客观上也为保证法国领土完整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这一原则在实践上不利于沙俄和普鲁士的扩张计划,因为根据正统主义,沙俄应放弃革命战争前不属于俄国的华沙大公国,普鲁士也不应吞并合法存在的萨克森王国。由于这一点,塔列朗深信这一原则必然会得到英奥的支持三国很快达成默契,并在1815年1月3日签订秘密协定,规定三国如遇他国进攻,将相互援助,法、奥各出兵巧万,由英国提供军火。秘密协定是塔列朗在外交上的一大成就。亚历山大虽不解内情,但三国之间的合作姿态已使俄国不得不有所顾忌。

  此后,塔列朗又竭力为萨克森王国的独立地位在会上辩解。他讲到:萨克森王已经像“父亲”一样统治其臣民达40年之久,在各方面都是贤德的。虽然曾盲目地属从拿破仑犯下过错,但是,那些以此来羞辱他的人们自己也犯有同样过错,而且更为严重。因此,大家都应按正统原则恢复自己的尊严,而不必单单加害于萨克森王。塔列朗的辩解不仅在为萨克森国王开脱罪责,而且也讽刺亚历山大和威廉三世在 1807 年同样怯懦地屈从于拿破仑由于塔列朗据理力争,加上三国之间明显的合作立场,亚历山大被迫作出让步。根据各方在1815年2月11日达成的妥协,波兰再次遭到瓜分:其大部分领土组成波兰王国,由沙皇任国王,成为俄国附属;普鲁士得到波兹南和但泽;奥地利占有加里西亚;剩余的克拉科夫及附近一千多平方公里土地组成独立共和国,由俄、奥、普三国派驻使节监管。根据普鲁士提出的补偿要求,萨克森王国被迫割让 2/5 的土地给普鲁士,此外它还获得莱茵河流域最发达的莱茵省以及原属瑞典的波麦拉尼亚。作为补偿,瑞典获得丹麦统治下的挪威,而丹麦则从德意志取得对什列斯维希和霍尔施坦因两个公国的统治权。

  随着会议最棘手的波兰一萨克森问题的解决,列强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制定会议最后总决议方面。正在这个时候,流放中的拿破仑悄悄离开厄尔巴岛,于3月1日在法国南部登陆。由于法国人民对波旁王朝的鄙视和反感,拿破仑在20天内未放一枪抵达巴黎,路易十八仓惶出逃,拿破仑重登帝位。这对维也纳会议的代表犹如晴天霹雳,万分震惊。英、俄、奥、普、撒丁五国以及荷兰、比利时和德意志一些小邦立即组成第七次反法联盟,以七、八十万的兵力向法国扑去。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兵败滑铁卢。至此,拿破仑战争这部英雄史诗最后落下帷幕。6 年后,他于流放地、大西洋上的圣赫勒那岛去世。

  拿破仑的“百日”事变,加速了维也纳会议的进程。在滑铁卢战役前数日(6月9日),会议举行了末次会议,签署了一个由121条条款和17条单独附带条约构成的《最后总决议案》。总决议案按“正统主义”原则在欧洲恢复了革命前的政治秩序(德意志例外),并确认了列强关于领土分割的协议。其中俄国除获得波兰外,还占有芬兰和比萨拉比亚;普鲁士的领土扩展到萨克森北部、莱茵河西岸和波罗的海南岸;奥地利恢复了对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和威尼斯的统治,并占有萨尔兹堡、蒂罗尔和达尔马提亚沿岸。英国的利益在海上,它迫使会议同意它占领马耳他、法属多巴哥、圣卢西亚(两者均在西印度群岛)、毛里求斯,以及从荷兰手中夺得的南非开普殖民地和锡兰岛(斯里兰卡),从而控制了通往东方的战略要地。

  法国根据1814年第一次巴黎和约,保持了1792年的疆界。拿破仑百日事变后,总决议案根据1815年月20日第二次巴黎和约,把法国限定在1790年疆界,赔款7亿法朗,交出军舰,东北部7个要塞由联军占领三年会议对德意志的处理比较特殊,它没有打算修复被打碎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没有理睬那些已经被合并的数百个小邦的呼吁,而是保留了经拿破仑减少的邦国的数量和调整的局面。巴伐利亚、符腾堡和萨克森的国王保住了拿破仑赐给他们的王冠,英国控制下的汉诺威也升格为王国而不再是“选侯”。依据6月8日专门制定的或德意志邦联条例》,包括普鲁士和奥地利两大邦在内的38个德意志政治实体,组成松散的“德意志邦联”。由于各邦之间保持着独立自主的地位,德意志仍然维持着政治分裂的局面。成立邦联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德意志外部和内部的安全,维护德意志各邦的独立和不受侵犯。但它并非创立了一个牢固结合的联邦国家,而是一个结构松弛的、近似于国际性联盟的统一体。它的惟一机构是设在法兰克福的邦联议会和奥地利人任主席的常设公使会议。奥地利和普鲁士只以它们以前的帝国领土加人这个邦联,附属于奥地利的非德语民族以及普鲁士的东、西普鲁士和波森均不在邦联的范围。另外有三个非德意志的君主却算作它的成员,即代表汉诺威的英国国王、代表卢森堡的尼德兰王室和代表霍尔施坦因的丹麦人。邦联的领导事务预定由邦联议会一个人数不多的委员会承担,在这个委员会中个较大的邦各有一席,其他诸小邦共同拥有 6 席。总共有 70 票的全体大会通过表决决定邦联的组织机构和对外宣战与s和,但必须有2/3的多数票才能通过,如果讨论修改宪法则必须全体一致同意。6月10日,由各全权代表签字的(德意志邦联条例》被收人前一天签订的会议最后总决议案,成为维也纳国际体系的构成部分,这样就为欧洲列强合法地干预德意志事务提供了可能。

  德意志邦联的建立没有满足渴望真正统一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者的愿望。他们十分气愤地评论这一干瘪可悲、不成体统、丑陋不堪的组织,开始以自由主义为武器,投身于争取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新形式的斗争之中,以耶拿大学为先导的学生运动的兴起,成为争取德意志统一与自由运动的先声。

  但是,必须承认,依照邦联条例所构成的德意志新形态,较之干法国革命冲击以前的旧帝国已经有了一些新的、本质性的变化。首先,延续近千年,长期影响德国统一的帝国形态已不复存在,帝国骑士和教会邦国已完全消失,拿破仑时期的教产还俗成果得以肯定,莱茵联邦的模式部分地为新的邦联所继承。此外,由于领土调整,德意志东西两边的边界得到更好的保护。由于奥地利的统治集中到东南部,普鲁士在东北部处于可以防御的优势地位,并在西部成为莱茵河的守卫者。莱茵河开始真正成为一种民族象征。最后,由于发达的莱茵地区并入普鲁士,就为这个邦国在德意志的内部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新的重要条件,它潜在地展示了德意志未来的统一前途。当然,维也纳会议的决议和它在德国确立的新秩序,在整体上是以复旧和倒退为前提的,它受到各国利益的支配和 18 世纪旧原则的影响,从而忽视了过去几十年来兴起的新政治潮流和民众的意愿。

  然而这种新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随着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维也纳会议所构筑的德意志形态,必将为新的民族形式所取代。现代化,为德意志的统一和复兴提供了新的动力。

  §§第三章 现代化的开端

  当法国革命和十多年的拿破仑战争震憾欧洲的时候,与大陆一水之隔的英伦三岛也正在进行着一场不动声色的“革命”,即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一场广泛的经济、技术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由于这场革命,从1780年起,不到三代人的时间里,已深刻地改变了英格兰的面貌。只在八代人的时间闯人世界,推倒了所有现存的人类社会结构。从那时起,世界己不再是以前的世界了。虽然直至 1815 年,这场革命同法国革命一样,都在彼此的范围内孤立地进行,但是它们犹如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注定要对整个世界产生爆炸性的影响。法国革命的暴风骤雨已摧垮了古老欧洲的旧社会结构,而工业革命的泪涓细流也已开始浸润这片古老的土地,使之不可逆转地进人前所未有的工业时代。经历了法国革命冲击的德意志,开始因其西部邻国所发生的两场革命的交叉影响,进人了工业化—现代化起步的新历史时期。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