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八章 抗战功臣民族骄傲

  吕林

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史上,云南各族人民在辛亥革命、护国运动和抗日战争三次伟大的革命斗争中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其中,抗日战争持续的时间最长,涉及的地域最广,参与的人数最多,取得的成就最大,距离现在的时间最近。60年前的抗战中,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云南各族人民为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包括云南的执政者——以龙云为首的云南地方实力派在内的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都发扬了云南人民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以民族大义为重,以抗击入侵者为重,摒弃前嫌,携手合作,共御外侮,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就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面光辉的旗帜下,八年抗战中,在中国西南边陲云南,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谱写了云南历史上最伟大、最壮丽的光辉篇章。当时主政云南的龙云将军充分利用了云南独特的地理优势,为当年的抗战大后方建立了特殊的功勋。

一、搞好农业生产,建立抗战基地

1928年,龙云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云南省政府主席。他利用云南相对稳定、远离中原战乱、相对独立的优势,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设“新云南”,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西安事变、“七七”事变相继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在南京召开的国防会议使龙云第一次与中共领导人坐在了一起。会议期间,龙云与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人会晤,对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民族大义坚定了他的抗日决心。在那次会议上,龙云慷慨陈词,表示要“尽地方所有之人力物力,贡献国家,牺牲一切,奋斗到底”。同时龙云也逐渐看清了蒋介石并非真心抗日,于是决心以己之力,举全云南之力,做好抗日的准备。

云南原是一个粮食不能自给的省份,粮食的供应大部分一直是靠进口越南的大米。“九一八”事变后,龙云预料到中日将会有大的战争爆发,到时粮食供给问题会非常突出。于是,他着手办理全省的积谷存粮。到抗战全面爆发时,云南全省的积谷已有相当的数量,而且每年继续增加。云南原来是一个出产鸦片的省份,烟税是云南地方财税的一项重要来源。但为了增加粮食产量,龙云在全省禁种鸦片,一些烟地被改种了粮食。龙云的这两项措施使云南的粮食储备保证了战时云南的自给。当滇越铁路中断,粮食无法进口时,由于龙云早做了准备,因而有充足的粮食供给,支持了全国的战事。

二、组建20万滇军开赴前线抗日

早在1937年的国防会议上,龙云就表示:要尽云南地方所有人力、财力贡献国家,以救危亡;拟先派出一个军出滇抗日。回到昆明后,立即将云南现有的6个旅及相关部队,组建为陆军第60军,以卢汉为军长,安恩溥、高荫槐、张冲分别为182师、183师、184师师长。10月5日,60军在昆明巫家坝举行隆重的出征誓师大会,昆明数万各族人民献旗欢送,场面十分热烈。在誓师大会上,参会群众高呼:“誓灭倭寇,保卫祖国!”卢汉军长在誓师大会上宣誓:“以牺牲的决心,作破釜沉舟的抗战!”誓师大会后,滇军首批第60军4万余官兵浩浩荡荡步行1000多公里奔赴抗日前线。台儿庄战役打响后,正在武汉整训的滇军第60军受命前去支援。此时的台儿庄战事非常紧急,守军伤亡甚重。滇军就是在这样的危急关头,昼夜兼程开赴前线,到达战场后旋即投入了激烈的战斗。英勇的滇军将士前仆后继,没有人后退,没有人逃跑,与日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连素以武士道精神着称的日军也为之胆寒。在陈瓦房一战中,滇军尹国华全营500名官兵,最后仅有一人生还。在禹王山战斗中,184师师长张冲把全师拉上阵地,自己也身先士卒,把指挥部设在禹王山上,发誓要与禹王山共存亡。他手下的一员虎将王秉璋,用刺刀挑死了十多个日军后,自己也前胸中弹,但是硬撑着走到张冲面前请师长检验子弹是不是从前面进去的。因为张冲曾在抗日誓师大会上说:“我们彝族老祖宗治军有个规矩,前面有刀剑伤者,奖;背后有刀剑伤者,刀砍其背。我们184师决不贪生怕死,做脊背挨子弹的逃兵。谁给老祖宗丢脸,军法不饶!”滇军就是这样誓不怕死,骁勇顽强。台儿庄战役胜利了,滇军威震敌寇,享誉华夏,但滇军的4万余官兵牺牲了1万余人。滇军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和牺牲,但在台儿庄抗战纪念馆却鲜有提及,这是对滇军的不公、对历史的不公。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云南作为中国抗战的大后方,云南出兵20多万奔赴前线,在徐州会战、中条山战役、武汉保卫战等重大战役中屡立战功,打出了滇军的军威,打出了云南各族人民的英雄气概,也付出了重大的牺牲,陈钟书、唐淮源、寸性奇等一大批滇军将领英勇牺牲。整个抗战时期云南在册征兵数就达381593人,如果加上自己投奔部队的云南子弟,将近40万人,而当时云南的人口仅为1200万。八年抗战中,龙云共向抗日前线派出20多万大军,滇军经历各种大战役20余次,动员和组织全省军民投入的滇西大抗战,伤亡官兵达10余万。这是龙云政治军事生涯中最为光彩的一笔。谢本书在《民国劲旅,滇军风云》中说:“滇军在八年抗战中,英勇抗战,为中华民族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尽管在战争过程中,也曾有过失利,但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从来没有出现过投敌叛变行为。滇军没有产生过伪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种高尚的民族情操,是滇军出征部队的光荣,也是云南各族人民的光荣。”

三、修筑滇缅公路,全力支援滇西抗战

考虑到战时港口会被日军封锁,重庆又地处内地,交通上必须保证国际通道的畅通。1937年,龙云主动向蒋介石请命修筑滇缅公路,打通抗日的国际交通线。1937年12月起,云南省政府开始组织修筑滇缅公路,由昆明、下关、保山、龙陵、畹町出境,连接缅甸腊戍。为尽早修通滇缅公路,云南省政府征调民工,每天投入民工达15万至20万人。经8个月的艰苦奋战,至1938年8月底滇缅公路中国段959.4公里全线通车。为修筑滇缅公路,民工伤亡13000余人。滇缅公路通车后,平均每月数千吨武器和其他物资运入,为全国抗日作出了极大贡献。

1942年5月2日,日军入侵畹町,4日占领龙陵,10日腾冲沦陷,至1943年初,日军占领了滇西3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龙云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全力支持中央军在滇西的对日作战,以省政府的名义号令全省人民和各级地方政府,支持滇西抗击日军的入侵。同时要求滇西各级政府组织自卫,展开游击,协助中央军打击敌人,并听从中央军指挥官的指挥。1945年1月20日收复畹町,日本侵略军被全部赶出滇西,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个将日军赶出国土的省份。同时,我们也不应忘记,在滇西反攻战中,每一个军人背后,几乎就有两个跋涉在硝烟中为他们背运粮草弹药的云南人民。

四、中国抗战大后方的工业、教育、科技、文化中心和着名的民主堡垒

八年抗战,云南人民努力发展交通、军工和机器制造业,而一批内地工矿企业、金融单位也同时迁到了云南,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建成了一批影响深远的云南骨干企业,促进了云南现代工业体系的建设,为以后云南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这一时期,沿海和内地的工商企业迁滇重新创业,以龙云为代表的云南地方当局鼓励本省私人投资兴办工商企业,争取海外侨胞来云南投资,尽力安置从东南亚各国辗转到云南的华侨,加之昆明作为国内外的交通枢纽,是盟国援华物资和中国出口物资的主要集散地,对全省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些因素使云南的经济社会环境比战前有较大改善,工农业生产走出了战前长期徘徊的局面。抗战期间在云南生产出我国第一炉电炉钢、第一部汽车发动机、第一根电线、第一架望远镜等新产品……

抗日战争期间,云南是最重要的战略基地,是大后方又是最前线,是陆空交通大动脉,是两大战场的战略结合部,是维持对外开放的门户和通道,是学者名流云集之地,是蜚声中外的教育、科技、文化中心和着名的民主堡垒。中国共产党对以龙云为代表的云南地方实力派的统一战线工作,以及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在云南积极开展的抗日救亡和爱国民主运动,推动了云南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云南,就出现了其他地区少有的局面,即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以龙云为代表的云南地方实力派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国民党顽固派在全国掀起的几次反共高潮,在云南都没能形成气候。在云南,特别是省会城市昆明,民主气氛更是日益浓厚,被誉为抗战后方的“民主堡垒”。出现的原因有多方面,“既有中国共产党党组织的领导和帮助,也有广大群众的觉醒和民主力量的发展,还有龙云与蒋介石矛盾的发展变化,以及龙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化之下,走上了抗日反蒋和支持民主运动的道路。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以贯彻的结果。”同时,云南的文教事业也获得长足发展。内地10多所大学、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1938~1939年迁滇,昆明一时学者云集,名家荟萃,成为全国的教育文化中心之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一批着名的高等院校迁到云南,迁滇各大学以西南联合大学入滇时间最早(1938年4月),驻滇时间最长(1938年4月~1946年5月),办学实力最强(西南联大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所着名大学联合组成),学科门类最全(设有文、理、工、法商、师范五个学院,二十七个系和五个专修科),办学规模最大(在校学生一般有3000人左右),对云南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产生的影响最大。许多一流的专家学者、着名教授荟萃云南,为云南高原送来了一股科学、民主、进步的清新空气,他们和云南的爱国民主力量相结合,形成云南少有的文化教育事业空前繁荣的局面,极大地促进了云南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抗战期间,龙云不仅使云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推进云南的建设,为云南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为全国的抗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后方保障和军事支持,使云南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抗日历史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是真正的抗战功臣、民族骄傲。

(作者单位: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