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章 雄威初展

  威震色雷斯

在腓力被刺身亡后,马其顿内乱外患四起,大有土崩瓦解之势,对于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来说,幸运的是,他得到了腓力的一批才能出众、有权势、有威望的旧臣的拥戴和扶持,顺利地登上并巩固了王位,并逐一迫使反对他的人就范。他在马其顿内部进行了清洗,他的潜在的竞争对手都被一一处决或谋杀了,他的同父异母的兄弟,不管是新生婴儿,还是智力不全者都不能幸免,有一些贵族逃亡到亚洲为波斯国王效力去了。亚历山大的登基之路,和许多君王一样,是一条血腥之路。

亚历山大在巩固了自己的国王地位之后,立即着手确立自己在希腊的霸主地位。他知道,希腊人从骨子里瞧不起马其顿,他们是在自己父亲的强大的军事压力下,被迫拥立自己的父亲为希腊的霸主、希腊联军的统帅的。父亲死后,自己年轻,希腊人正蠢蠢欲动,那些一贯反对马其顿的人,把腓力之死,看成是天赐良机,交相庆祝,策动反叛。帖萨利已开始叛乱了,如果亚历山大不能立即率兵南下,镇压反叛,示威希腊,后果不堪设想。

亚历山大显示了他作为一个伟大统帅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特点,行动起来快如闪电。公元前335年初春,亚历山大率大军出人意料地、神速地沿南部海岸进入帖萨利。亚历山大没有冲向敌人设防的阵地,而是绕过有重兵把守的南下必经的隘道,让部下在俄萨山临海的一面攀登,在敌人毫无防范的地方越过这座山。在帖萨利人还在隘道把守,严阵以待亚历山大南下之兵时,亚历山大的大军却神奇地出现在隘道之南,出现在隘道守军的后面。帖萨利人以为是神兵天降,放弃了任何抵抗,拥戴亚历山大为帖萨利联邦的领袖,交给他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帖萨利人的反叛就这样兵不血刃地平定了。亚历山大乘势率大军南下希腊,直至佛提俄提斯、波俄提亚,大军前锋距雅典只有40里。正在参加安费托克尼会议、商讨摆脱马其顿控制和要投票表决感谢腓力的谋杀者的各邦代表,被亚历山大大军的突然而来吓坏了,立即休会,承认这个他们过去认为年幼可欺的、犹如天降的大军的统帅为盟主,想反叛的雅典也吓坏了,急忙派代表向亚历山大求和。亚历山大的主要攻击目标是波斯,因此对希腊不为己甚,并没有过分地惩罚希腊各城邦,只是把各邦的首脑人物召集到科林斯,续订了公元前338年的盟约,亚历山大被推举为反波斯战争的希腊联军的统帅。斯巴达人和过去一样,拒不参加这样一个同盟,他们的理由是:“他们的国家的习惯不容许他们服从别人,他们的习惯是领导别人。”亚历山大这时完全有力量征服斯巴达,但他要把他的兵力用在征服波斯上,不愿把兵力和时间花费在斯巴达身上,他只是派部将驻守科林斯海峡,监视斯巴达。

亚历山大就这样兵不血刃地、迅速地平定了希腊的叛乱,把希腊控制在自己手中,既显示了一个伟大统帅的指挥才能,又展露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的灵活手段。

但是,亚历山大在当上希腊联军的统帅后,和他父亲腓力一样,并没立即进军亚洲,不过,腓力似乎是被家事和新婚耽误了,而亚历山大则是因为,他认为在进军亚洲以前,必须扫荡北部和西部,清除前进路上的障碍,以便他在真正开始远征亚洲时,他的后方基地马其顿及其侧翼能确保无虞。

他的第一步是征服色雷斯人。色雷斯在当时还是一个国家,占有卡尔息狄斯半岛以东、海岸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如同对待希腊一样,亚历山大的目的并不是要把整个色雷斯都并入马其顿,而只是要使这一地区臣服马其顿,听从自己的指挥,从而在进行东征波斯时有个稳固的后方。不把一个有进行反马其顿活动的迹象的邻国降服,就贸然远离本土去远征是危险的。

亚历山大首先命令一支马其顿的海军舰队,从拜占庭出发,驶入黑海,沿多瑙河溯流而上,会合也将来那里的亚历山大亲自率领的陆军部队。然后,亚历山大率领陆军,从安菲波利斯出发,侵入色雷斯境内。在深山老林中穿行,十天后到达希马斯山,和色雷斯的小股部队发生了遭遇战。在今天的保加利亚的希普卡关隘,亚历山大指挥他的部队,进行了他登基以来第一次战役。

这是一次考验亚历山大的勇气和指挥才能的战斗。许多武装商人和色雷斯士兵占领了山的制高点,控制了亚历山大大军过山的必经之路。他们集中了许多车辆在阵前,一方面可以用这些车辆作防守屏障,另一方面,他们想在马其顿方阵部队爬到半山最陡处时把车辆作为一种特殊的武器推下去,他们认为对方方阵越密集,翻滚下山的车辆的猛力冲撞就越容易把它冲散。亚历山大十分清楚敌人的计谋,但在认真观察地形后,决定冲过敌人的防线过山,因为除了通过这一关隘外,无路可走。他为顺利过关作了精密的布置,命令全军:方阵军要看情况灵活运动,在平地上碰到滚下的车辆,队伍可左右分开,给车辆让开一条路;在峡谷碰到冲下的车辆,队伍无法躲闪,就要紧缩卧倒,把盾牌在身体的上方紧紧地连成一片,让车辆从上面滚下去。结果正如亚历山大所料,翻滚而下的车辆并没给亚历山大的部队带来多大的伤害,一部分部队让开了,而另一部分部队则让车辆从盾牌上滚过去,受害也不大,无一人死在车下。这使马其顿士兵勇气大增,大声呼喊着向色雷斯人冲去。亚历山大把弓箭手从一个方阵的右翼调到另一方阵的前方,这样,在色雷斯人出击时,可更准确地向他们射箭。亚历山大自己则率领突击队、卫队和由山地人组成的轻装部队转到左翼,在弓箭手的配合下,亚历山大身先士卒,向敌阵冲去。色雷斯人慌忙丢下武器,狼狈地逃下山去。有1500人被消灭,由于地形熟悉、跑得快,被生擒的很少,但他们带来的妇女、小孩和各种物品却都被马其顿人俘获了。亚历山大登基以来的第一仗就这样以全胜而告终,他本人也仍和过去一样,在混战中一马当先。

亚历山大率军越过山脊,穿过希马斯山地,向特巴利亚人处进军,再由这里去多瑙河。特巴利亚国王得知亚历山大进军的消息,携带妇孺躲到多瑙河中的庇斯岛上,而其主力部队则转移到一个森林密布的峡谷中,准备在这里抵抗亚历山大。亚历山大根据地形的需要,把方阵改成纵深队形,同时命令弓箭手和投石兵上前射箭、投石,把敌人引出峡谷来。特巴利亚人遭到箭石的攻击,误以为亚历山大的军队不过如此,他们认为弓箭手和投石兵身边无利器,便冲上来和他们肉搏。当特巴利亚人被引诱到开阔地带时,亚历山大率领骑兵和排成密集队形的方阵兵,排山倒海般地向他们冲杀过来。特巴利亚人招架不住,四处溃逃。在方阵兵的正面攻击和骑兵的两翼包抄下,有3000多特巴利亚人被杀死了,有一些在夜色掩护下沿峡谷逃跑了。据说,亚历山大方面只牺牲了11名骑兵和40来名步兵。

亚历山大乘胜前进,经3天行军,到达欧洲第一大河多瑙河。那个时候它被称为伊斯特河。在这里,亚历山大令人难以置信地会合了他的一支舰队,这支舰队是奉他之命从拜占庭驶来的。亚历山大想用这支舰队强攻登陆特巴利亚国王避难的庇斯岛,结果登陆失败。亚历山大便放弃了强攻庇斯岛的计划,决定渡河攻击河对岸的吉塔人。吉塔人是色雷斯人的一支,他们在河对岸集结了一支很大的队伍,约有4000骑兵和10000多步兵,准备阻击渡河的亚历山大队伍,支援特巴利亚人。

亚历山大为渡河作了精心的准备,他派人从民间搜罗了许多小船(独木舟),并令人把兽皮做的行军帐篷做成皮筏。他利用这些工具一夜间就把大约1500骑兵和4000步兵渡过了多瑙河。过河后,部队在麦田的掩护下,神不知鬼不觉地紧靠河岸行进,快天亮时,他令部队走出麦田,骑兵列在右翼,步兵列成横宽、纵深的长方形方阵。吉塔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吓得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亚历山大在一夜之间不用桥就渡过了这条最大的河。他们也没想到,亚历山大的方阵如此坚强可怕,骑兵如此迅速凶猛。亚历山大骑兵的第一次冲锋就把他们打得溃不成军了。他们先是逃到村落里,在亚历山大队伍的追击下,他们又弃村而逃,一直逃到遥远的北部草原上去了。亚历山大把吉塔人的村落夷为平地,夺取了吉塔人未能带走的一切。

亚历山大并不是要夺取这个不开化的蛮荒地区,他只是要使这里的部落居民能感觉到他的威力,害怕他,从而在他离开时,不敢兴风作浪。因此,他在多瑙河河边向保护神宙斯、赫拉克勒斯和容许他过河的河神献祭后,便渡河返回南岸的营地。

多瑙河之役使亚历山大威名大振,多瑙河沿岸的部落都在亚历山大的强大武力面前,屈服了,再不敢和马其顿对抗了,特巴利亚国王派特使来致意,其他部落也派大员来谒见,傲慢的凯尔特人也派来使团,要与马其顿修好。亚历山大和他们之间互相都作了适当的保证。有这样一个故事:亚历山大在会见凯尔特人时,曾问他们,他们最怕什么,他心想,他的威名肯定已传遍了这一带,他希望他们回答最怕他。但凯尔特人却回答说,他们最怕天塌下来砸死他们,这一回答大出他的所料,不过,亚历山大仍跟他们结了盟,宣布他们是他的朋友。同时,他自我解嘲地说:“这些凯尔特人真会吹牛。”

亚历山大对多瑙河地区的色雷斯诸部落的策略是有战略眼光的。这里是一片没开化的蛮荒之地,马其顿占领它,并无多大的好处,却势必要使大量兵力陷入其中,这会影响亚历山大的远征波斯的计划。亚历山大也无意改变这里的现状,要对这样一大块地区进行整顿是不容易的,也是得不偿失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产生畏惧之心,和他们结盟。这样做既可保证边境的安全,又可在远征中得到他们的一定的人力和财力的支援。其实,腓力和亚历山大父子对希腊诸城邦也是采取结盟的方式,这也是希腊的传统方式,所谓雅典帝国就是如此。亚历山大在远征波斯之前,基本上都是采取结盟方式扩大马其顿的势力,当然,这种结盟是以武力为后盾的,前提是盟邦都必须服从马其顿,听命于亚历山大。对于那些背叛他的盟邦,他的惩罚将会是令人害怕的,甚至是令人发指的。

血洗底比斯

亚历山大成功地降服了多瑙河地区的诸部落后,率军返回,途中得知伊利里亚人反叛。伊利里亚人在巴尔干西北部,曾是马其顿的宿敌,亚历山大就是在马其顿大败伊利里亚人的胜利之日诞生的,他们虽被降服了,但时刻都在寻找机会反叛,他们认为马其顿王位更迭、亚历山大正与色雷斯人作战,这正是他们向马其顿报复的大好机会。但他们失算了。亚历山大很快就平定了伊利里亚人的叛乱,打得他们完全丧失了斗志,再也不敢和马其顿对抗了。这时,传来了底比斯人发动反马其顿暴乱的消息。

应当说,亚历山大对希腊是很尊重的,对希腊的高度发达的文明是从心里敬佩的。他对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的热爱和敬仰,就是这种心态的反映。他把老师为他注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视为最心爱之物,藏在金盒中,放在枕头下;他把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作为自己的榜样。他把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当作自己的祖先。他是以希腊人自居的。他继位后,对希腊表现出很大的善意。腓力突然死于非命,希腊人奔走相告,大肆庆贺。许多城邦互相串联,图谋进行反马其顿的叛乱。亚历山大虽率军南下,却对阴谋造反的希腊诸城邦极为宽大,除了重申科林斯盟约、确立亚历山大的希腊联军的统帅地位外,没有提出别的什么要求。为了塑造自己的感人的有修养的形象,他在科林斯甚至放下君主的架子,屈尊去拜访了著名的哲学家第欧根尼,一位国王和一位犬儒学派代表人物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会晤。

第欧根尼过着极端反常的生活,他以“毁坏货币”作为自身的任务,他力图暴露大多数传统的标准和信条的虚伪性,号召人们回复简朴的自然的生活。他所鼓吹的自然生活意味着,不仅无视奢侈的享受,而且无视有组织的、因而是“常规的”社会之法律和风习。为了表达对世俗物品的鄙视,他常年住在一只大桶中。亚历山大竟去见这样一个人是令人惊奇的,而他们的对话却成了流传千古的名言。

亚历山大以一个国王的身份居高临下地告诉第欧根尼,可以满足他的一个要求,只要他说出来。第欧根尼回答说:“你不要遮住我的太阳。”亚历山大没有被这样的回答所激怒,他的回答同样意味深长:“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愿做第欧根尼。”

亚历山大这样做,虽有做秀之嫌,却也反映出他对希腊、对希腊的智者的尊重,从内心深处他是想和希腊人友好相处的,当然,前提是服从他的统治。

但是,底比斯人的反叛给了他重重的一击,如果底比斯反叛成功,后果不堪设想,他的远征波斯的计划就会落空。底比斯人的叛乱使他清醒了,大多数希腊人是看不起马其顿的,如果不给希腊人一个很难忘记的教训,他的后方就不会是安全的、巩固的。

促使底比斯人起义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当时在希腊盛传亚历山大已死于伊利里亚;二是底比斯作为希腊的一个大城邦,一个可以和雅典、斯巴达平起平坐的强大城邦,是不甘心受马其顿统治的,他们渴望恢复过去的日子。因此当被腓力流放的一些底比斯人秘密返回,鼓动底比斯人起来造亚历山大的反时,他们心动了,他们被流放者的诸如“解放”、“自由”等口号所引诱,被要把马其顿多年来强加在底比斯人身上的沉重的枷锁甩掉的话语所迷惑,不顾一切起义了。他们杀害了两名马其顿官员,围攻马其顿驻军,宣布底比斯获得自由了,并要为凯洛尼亚的惨败雪耻。他们和波斯人勾结,派人到希腊各地煽动:谁想获得解放,谁想推翻暴君统治,谁就应当加入波斯和底比斯的行列。在底比斯人的煽动下,有好几个城邦准备支援底比斯人,雅典也跃跃欲试。希腊人大有联合起来反对马其顿之势。

但是,亚历山大的神速行动,摧毁了希腊人谋求“解放”的一切梦想。亚历山大听到底比斯起义的消息时,尚在距底比斯有300里之遥的皮仑城。这在今人看来没有多远的距离,在当时却是很远的。亚历山大不顾部队连续作战的疲劳,率领大军以每天20英里的速度持续行军两周,越过不知名的蛮荒地区,来到底比斯。底比斯人大吃一惊,但他们仍然相信亚历山大已死,认为这支突然而来的马其顿大军是由安提柯率领的。

开始,亚历山大还想给底比斯人一个悔过的机会,他没有立即下令攻城,而是在底比斯城下扎营,等待底比斯改悔,派使节来见他。底比斯人在亚历山大大军压境下,仍不屈服,他们没有派来求降的使节,而是派出了一队骑兵和轻装步兵冲向亚历山大的营地,从远距离向营地外围投石射箭,杀伤了一些马其顿士兵。亚历山大立即派出一支轻装步兵和弓箭手,把已经冲到营地跟前的底比斯人逐回城内。第二天,亚历山大率领全军,前进到距卫城不远处扎营。他仍没有令人攻城,在这里扎营,只是为了便于支援被底比斯人围困的、驻守在卫城的马其顿部队。底比斯人在卫城四周修起了双重栅栏,使外边的人无法支援被困在里边的人,里边的人也无法冲出来和外边支援的人里应外合。在这种情况下,亚历山大仍然希望能和平解决,仍在等待,没有下攻城令,而是在卫城附近的营地里按兵不动。亚历山大这种态度和他一贯的果断迅速的作风大不一样,这要么是亚历山大对希腊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不愿造成大的流血事件;要么是他认为这样做可以兵不血刃解决问题,效果更好。

亚历山大的等待有了一定的效果,有一些底比斯人动摇了,从城内出来了几位公民,要见亚历山大,替全体底比斯市民请罪,请求他饶恕他们这次造反。但那些反马其顿的人却拒不接受亚历山大任何宽恕,坚决要与亚历山大对抗到底。

亚历山大仍在等待,仍然不进攻。但是,他的部下却没有亚历山大这样的耐心,他们被底比斯人的态度激怒了,他的警卫部队的指挥官赫斐斯申不等亚历山大下达进攻的命令,就率领部下捣毁栅栏,冲了进去,直扑底比斯的前卫部队。攻城战就这样开始了。亚历山大表现了他作为一个伟大统帅的当机立断,战斗虽不是在他的命令下开始的,但既已开始,就要把战斗引向胜利,而不能听任攻城的部下陷入困境,他立即下令全军攻城,并亲自率领军队攻了上去。底比斯人根本无法抵抗马其顿人的进攻,亚历山大很快就攻进城内。这时,亚历山大一改宽厚仁慈的态度,露出了一副凶神恶煞的面目,下令对不投降者,一律格杀勿论。底比斯城内成了屠宰场,马其顿军队四处追杀溃败的敌人,屠杀停止抵抗的底比斯人,家里、寺庙里都成了马其顿士兵杀人的场所,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妇女、小孩也不能幸免。逃到城外平原地带的底比斯人,也难逃一死,先后被追杀。总共有6000多底比斯人被杀。随后,亚历山大在科林斯召开了一次同盟的理事会来决定底比斯的命运。按照会议的决定,30000多名幸存者都被卖到亚历山大军中当奴隶,起义的领导者被绞死枭首示众,底比斯全城被烧毁,夷为平地,由各盟邦瓜分。但在亚历山大的特别关照下,寺庙被保存下来,大诗人品达的家宅也安然无恙。亚历山大在大肆屠杀中,仍然显示他政治家的圆通,没有忘记表示他对希腊文化的尊重,对神的敬仰。普卢塔克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明亚历山大在疯狂中仍保持着清醒。有一个马其顿军官闯进了一个底比斯妇女的屋里,使她遭受了无法形容的侮辱和伤害,最后还问她是否藏有金银。她告诉他说,她的全部珍宝都藏在一口井里,她把他领到井边,在他俯身向井中凝视时,她突然把他推了下去,并投下大块石头,把他砸死了。恰巧被几个马其顿士兵看见了,他们立即把她抓起来送给亚历山大去审判。这个妇女面对亚历山大昂然不惧,亚历山大不仅宽恕了她,而且还把她的家人、财产和自由一齐归还了她。当然,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对整个底比斯进行侮辱、掳掠和奴役的正是亚历山大。

底比斯,这个希腊文明的代表城市之一,这个令人骄傲的古城,狄奥尼修斯(酒神)和亚历山大的祖先赫拉克勒斯(大力神)的诞生地,就这样只剩下了令人叹息的残壁断垣。

全希腊都在这种暴行下颤栗。他们把底比斯的毁灭看成是神谴天罚,因为在希腊人与波斯人的战争中,底比斯曾一再背叛希腊;他们在公元前429年侵占普拉太后,把普拉太人全部贬为奴隶,对归顺斯巴达而不归顺底比斯的人实行了大屠杀;他们还曾企图毁灭雅典。当然,说底比斯的毁灭是神罚天谴,也是亚历山大的拥护者为他的这一滔天罪行制造的开脱之辞,不过当时的人都相信这是真的。

屠城这样的罪行是战争中常有的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亚历山大以后还会不断犯下这类罪行,但纵观亚历山大的征战一生,总的来看,他对于被他侵占的城池及其居民还是比较人道的。

亚历山大毁灭底比斯的惟一目的,就是杀一儆百,警告希腊各邦,不得违背科林斯同盟之约。亚历山大的目的达到了,警告起了很大作用。亚历山大东征期间,希腊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动乱。

雅典曾在暗中支持底比斯人,但亚历山大对雅典却十分宽容,雅典派了10名使者来见亚历山大,祝贺他从伊利里亚安全归来和镇压底比斯叛乱的成功。亚历山大还算友好地接见了使者,但给雅典城邦写了一封信,要求雅典交出德摩斯梯尼等9名反马其顿分子。他认为这些人应该对公元前338年凯洛尼亚流血事件负责,也应对腓力逝世时反对腓力和亚历山大本人的罪行负责。这些人的罪行并不比底比斯叛乱分子轻。雅典没有把这些人交出来,而是另派了一个代表团去求亚历山大饶恕这些人。亚历山大又一次表现出政治家的风度,答应了雅典人的请求。他这样做,和毁灭底比斯的手段虽完全相反,目的却一样,都是为了稳定希腊局势,为了在他东征时,有个稳固的安全的后方。当然,他如此善待雅典,也是想在东征时利用雅典的强大的海军力量,同时又可在希腊人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仁君形象,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正在雅典办学,他不愿因他的过激行动而影响自己的名声。雅典的反马其顿分子只有卡里德莫斯一人被流放,后来他逃到波斯宫廷去了。

随后,亚历山大来到科林斯,召开并主持了同盟理事会,决定了各邦在远征时应出的兵力。接着他又赶往特尔斐神庙,祈求神灵保佑他远征时一切顺利。

公元前335年初冬,亚历山大回到马其顿,做出师波斯的最后准备工作。他举行了传统的祭典,祭祀奥林匹斯山主神宙斯;又在故都埃加举行了奥林匹亚运动会,同时,有人说,还举行了文艺竞赛大会,向掌管音乐、绘画、文艺的诸女神致敬。出征前夕举行的这一系列活动,其实是在做战前的动员。祭神可以使远征涂上神意的色彩,这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文艺演出是为亚历山大歌功颂德,传说有一希腊神话中的竖琴手的雕像在流汗,就有人解释说,这预示史诗、合唱诗、颂歌等作者将为亚历山大和他的功绩而辛劳流汗。运动会可激发人们的勇气和斗志。同时这些活动还可以营造一种快乐、团结、奋进的良好气氛,这种气氛可以使即将远离家乡出征的士兵产生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和精良的装备同样重要。

一切准备就绪,亚历山大即将踏上征途,欧洲和亚洲的两大势力将进行空前的决战,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