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章 王子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的出生

腓力二世征服波斯的计划是由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完成的。

亚历山大(Alexander公元前356~前323年)这位被历史学家称为大帝的人物,这位被拿破仑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亚历山大帝国的创立者,是腓力二世的长子,他的出生,和许多伟大人物一样,充满神秘色彩。

据说,亚历山大的母亲奥林匹娅斯在和腓力结婚前,梦见一个雷霆落到她身上,燃起一股火焰,很久才熄灭。这预示她和腓力结合后所生的儿子,不是凡胎,而是宙斯的儿子,因为宙斯正是雷神。中国的汉武帝也有类似的传说,汉武帝的母亲怀他时也梦见太阳投怀。奥林匹娅斯怀孕后,有一晚,腓力做了一梦,梦中看见了他好长时间没同房共寝的奥林匹娅斯的美妙的胴体,看见了她子宫里的一团包裹严密的封蜡,封蜡上有一头狮子的图形。梦醒后,腓力立即把大占卜师阿底曼图斯叫来解梦。阿底曼图斯听了腓力的叙述后,神色庄严地宣称:鉴于封蜡只能放在实处,加之王后已身怀六甲,故若生子,其禀性必猛若雄狮。

关于亚历山大的出生还有这样一种传说,亚历山大出世的那天夜里,小亚细亚吕底亚王国的工商业中心以弗所城的阿耳忒弥斯神庙,突然被一场大火焚毁。阿耳忒弥斯是古希腊最重要的神之一,是阿波罗的孪生姐姐,也是丰产女神、分娩女神。以弗所人被大火吓坏了,四散奔逃,全城一片混乱,好像世界末日降临了。这时,有一位到以弗所游历的希腊历史学家不急于救火,也不急于逃命,他不慌不忙地发表了一通议论,他说:神灵不再庇护以弗所了,整个世界也将受到威胁,因为,此时此刻,在马其顿王国的首都,女神正忙着让亚历山大降临人世,无暇顾及她的庙宇了,所有的神灵都将庇护马其顿了。以弗所城的巴比伦祭司们(袄教僧人),也把神庙毁于天火这件事看成是大难临头的先兆。他们四处奔跑,一边打自己的耳光一边高喊,亚细亚的大难临头了。

公元前356年,亚历山大降生之日,正是腓力远离故土、攻陷希腊城市安菲波利斯之时,他在接到儿子降生的喜讯的同时,还收到另外两个喜讯。一是他的老将帕米尼欧率领骑兵大队在同伊利里亚人的交战中,首战告捷;二是他的骑士在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竞技会上,一举夺魁,赢得了大会的最高荣誉之一。腓力的占卜师们说:亚历山大降世和马其顿人取得三项胜利同时,说明他日后必将战无不胜。腓力听后非常高兴,他相信占卜师的解释,他的儿子与众不同,各种征兆都显示,他可能真的就是神灵的化身,他有这样一位接班人,马其顿的未来一定光辉灿烂,他统一希腊、征服波斯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腓力知道,要使亚历山大真的成为自己的合格的接班人和好帮手,就必须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腓力在儿子的教育安排上,显示出他过人的才能和非凡的创造力。他在希腊卡尔息狄斯半岛的战场,为儿子的教育发出了第一道命令,由安提柯公布于全国:所有与亚历山大同日出生的男孩,必须送到王宫,由国家负责培养教育,他们的父母家人的生活也将由国家安置。这是非常高明和富有创造性的一着,使亚历山大可以和一群同龄的小伙伴生活在一起,同时接受教育,既可互相交流,彼此竞争,取长补短,又可享受集体生活的乐趣。同时,这样做也可避免养成王家子弟所固有的孤僻性格,而有利于形成团结和领导群众的领袖品质。

腓力从卡尔息狄斯返回培拉后,见到了儿子,高兴中又为儿子的教育作了一个安排。腓力决定让亚历山大离开他母亲奥林匹娅斯,交给奶妈南尼丝抚养。腓力这样做可能有他和妻子之间有了隔阂、不愿孩子和她太亲近的原因,不过,最重要的原因是腓力害怕,妻子泼辣任性、浮燥嫉妒的性格会给儿子不良的影响。腓力的决定是对的,后来人们都认为,亚历山大性格上的不良因素可能都源自他母亲。奥林匹娅斯已尝够了生养孩子的苦头,也同意了腓力的安排。亚历山大离开母亲并没感到不快,他在乳母南尼丝的抚养下,并不缺少母爱,亚历山大懂事后,把南尼丝当作自己的第二个母亲。

腓力给亚历山大找的第一个教师,是自己的情人、品学超群的底比斯的才女杜波菲娅。杜波菲娅不仅有很高的希腊文化的修养,而且性格恬静温柔,是位很好的启蒙教师。她不负腓力的重托,尽心尽力地教育亚历山大,使他从小就受到希腊文化的良好熏陶,养成健康的心智和追求知识的兴趣。

亚历山大的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而又充满乐趣的,不足的是父亲长年征战在外,不能经常在一起,母亲和父亲不和,两人在一起时常常吵架,这可能给幼年的亚历山大心灵留下了阴影。

亚历山大成长过程中,他的父母给了他很大的影响。他既继承了他们的优点,也继承了他们的一些缺点。他的母亲奥林匹娅斯性如烈火、耽于幻想,亚历山大从母亲身上继承了丰富的想象力、神秘色彩和坏脾气。他的父亲腓力既是个天才的军事统帅,又是个有雄才大略的、治国有方的君主。亚历山大从他父亲身上继承了军事才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奥林匹娅斯对宗教神秘有着一种狂热,她一定也把这种狂热向她儿子表述,给他讲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故事,告诉他出生的“秘密”,暗示他是神的儿子,要无愧于自己的本原。亚历山大不一定相信自己真的是神的儿子,不过却养成了狂妄自大和惟我独尊的禀性。他崇拜他母亲的祖先阿基里斯,阿基里斯是特洛亚战争中的英雄,是海中女神的儿子。但是,亚历山大心中最崇拜的英雄是父亲的祖先赫拉克勒斯,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神话传说中最伟大的英雄,是宙斯和底比斯国王安菲特律翁之妻阿尔克墨涅所生,从小就无所畏惧力大无穷,天后赫拉出于嫉妒,曾在他刚出生时就派两条大蛇来杀害他,结果大蛇反被他杀死了,长大后一生为人民造福,完成了12件大功绩,后被人当神崇拜。亚历山大显然以有这样的祖先而自豪。这样的祖先既使亚历山大从小就有与众不同的优越感,也会给他一种激励,促使他立志去像祖先那样完成丰功伟业。

亚历山大就这样一天一天长大了,从孩提时代起他就野心勃勃,甚至目空一切。因为他长得身材适中,相貌英俊,有着竞技者的体型,而且腿脚敏捷,善于奔跑,有人问他是否打算在奥林匹克竞技场上与人较量一番。他回答说:“是的,假如我的对手都是国王的话。”他这时还不是国王,只是一个年幼的王子,却认为只有国王才有资格和他同场较技,不可一世的傲气显露无遗。不知他和他的那些小伙伴是如何相处的。他的一些小伙伴后来成了他的得力助手,从这一点推测,他对待他们应当还是友好的和较为平等的。

少年亚历山大也常显示他勇敢的一面。公元前345年,有一天,有人给腓力送来了一匹叫布斯法鲁斯的骏马,索价13泰伦特(马其顿货币,约23000美元)。腓力带上家眷、大臣和卫队到郊外看试马,这匹叫布斯法鲁斯的马很烈、很野,很难驾驭。卫队长尼阿丘斯和卫士们一个接一个地被掀下马背。年仅12岁的亚历山大要求父王让他试试,腓力觉得他儿子是在逞能,年少不知深浅,没有理睬他,命人将马牵走。亚历山大大喊起来:“多好的一匹马!得不到它是因为没有人有本事驾驭它。”腓力问儿子是否他认为他比大人更有能耐,亚历山大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是的!”他甚至表示愿意以马价一赌输赢。腓力无奈,只好让他去试试。

亚历山大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没有丝毫胆怯地奔向布斯法鲁斯,把它的头扭向太阳,因为他已注意到这匹马非常害怕自己的影子。当马安静下来的一刹那,他立即迅速跃上马背,身体紧贴马身,双手紧握缰绳,任由狂怒的烈马飞奔而去。

一开始,腓力、奥林匹娅斯和随从们都吓得张口结舌、不知所措,但当他们看见烈马完全被驯服,亚历山大姿式优雅地在平川上驰骋,继而兴高采烈地驰到众人面前时,大家齐声喝起彩来。腓力高兴得流下了眼泪,他亲吻着儿子说:“我的孩子,去寻找一个配得上你的王国吧,马其顿这个小池盛不下你啊!”腓力这时已看出亚历山大将来一定会超过自己。为了培养儿子的实际能力,他开始让儿子参与处理政务、接待外宾等工作,当然,这时还只是让他学习学习,并没有让他独立去承担什么任务。腓力希望亚历山大在参与国事活动中,逐渐学会操持国事。

亚历山大13岁时,他所崇拜和热爱的启蒙老师杜波菲娅却向腓力提出,她已为教导亚历山大王子尽了全力,她已不能教王子更多的知识了,为了王子的未来,她建议腓力给王子请一个更高明的、学问更渊博的老师。腓力对杜波菲娅的意见十分赞赏,决定给儿子请一个新老师。

腓力对儿子的教育是深谋远虑的,杜波菲娅作为启蒙老师是称职的,她不仅给了孩提时期的亚历山大良好的文化教育,在品德上也给他于良好的熏陶。亚历山大酷爱希腊文化,喜爱《荷马史诗》,不能说,和杜波菲娅的教育无关。现在要给亚历山大找个新老师,这个新老师当然不应该是个一般的学者,腓力认为只有希腊的知识最渊博的人,才配给亚历山大当老师。他选中了希腊最富盛名的学者、最博学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家族和腓力家族有很深远的关系。他生于卡尔息狄斯半岛上的希腊城市斯塔吉罗斯,父亲尼科马霍斯是腓力的父亲阿明塔斯二世的侍医。他比腓力年长两岁,两人幼年就在阿明塔斯的王宫中相识。亚里士多德幼年丧父,17岁时,到雅典,就读于柏拉图开办的“学园”,刻苦钻研各科知识达20年之久,成为同侪中之出类拔萃者,柏拉图称赞他是“学园的精英”。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到小亚的阿索斯城,在城主赫尔麦伊阿斯宫廷作客。赫尔麦伊阿斯爱好哲学,政治上也较开明,他为亚里士多德的学术活动提供了很多方便。他和马其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希望借助马其顿的力量摆脱波斯的控制,实行独立。亚里士多德在阿索斯住了3年,后因赫尔麦伊阿斯被波斯国王杀害,移居列斯博斯岛的米提列涅城。

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应腓力二世之聘,来到马其顿王国的首都培拉,担任时年13岁的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之所以来马其顿,一是他考虑到自己父亲曾是马其顿宫廷的御医,与马其顿的先王有很深的情谊;二是考虑到腓力答应为他提供进行学术研究工作所需的一切条件。他信任腓力,就像雅典的伊索格拉底一样,把腓力看成是惟一可依赖的人。他的这一决定不仅是对的,而且是意义重大的。这不仅因为一位古希腊的最伟大的学者成了一位最伟大的军事天才的老师;而且因为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学术研究工作都是在亚历山大和他父亲的帮助关怀下完成的。

对于腓力来说,请来亚里士多德作儿子的老师,也是意义重大的。腓力喜爱并尊重希腊文化,而希腊人却一直把马其顿看成是文化落后的蛮夷之邦,现在马其顿在国力上、特别是在军事力量上已超过希腊各邦,但在文化上仍无法和希腊相比。腓力请来亚里士多德,不只是要使自己的儿子成为有很高文化修养的人,他还希望,亚里士多德的到来,会吸引更多的学者到培拉来,使培拉成为一个文化中心。

当然,受益最大的是年幼的亚历山大。亚里士多德这时正当壮年,精力充沛,他不仅学识渊博,是当时最有学问的人,而且富有教学经验,是当时最好的教师。他不但继承和发扬了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的学术研究传统,也继承了他们卓有成效地教人、育人的传统。事实上,当时的学者也都是教师。他们都把教育人作为他们学术研究的重要目的,苏格拉底认为,哲学的目的主要是教导人认识自己和追求真理,教导人们过道德的生活。他认为人的知识主要是道德方面的知识,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苏格拉底是通过问答的形式来教导人们接受他的观点、传授知识的。柏拉图接受了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并把它与对人生、人类的认识联系起来,建立一个以“善”为最高理想的模式。在柏拉图所设想的理想国里,公民应有四种德性(品质),即智慧、勇武、节制和正义。有三部分人:一是护国者,有智慧之德,担当统治者;二是卫国者,有勇武之德,负责保卫,三是供养者,有节制之德,从事生产。这三种人各安其位,各从其事,就达到了正义。柏拉图开办学校,他一边教学,一边著作,终其一生都是名教师,他是按他的政治哲学来培养各方面的从政人士的,所以有人说柏拉图的学园好像是一所“政治训练班”。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强调要培养人的理性,要抑制人的欲念,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人不仅有理性,也有欲望,不应因理性而使感情受到压抑,也不应因感情的宣泄而牺牲理性,人的德性在于使理性、感情和欲望保持正当的关系,使人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就可以达到至善。他说:“一个有德性的人往往为他的朋友和国家的利益而采取行动,必要时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他宁愿捐弃士人所争夺的金钱、荣誉和一切财物,只追求自己的高尚。”比起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特别是教育思想要进步得多,实际得多。

亚历山大能有亚里士多德这样一位在当时几乎是无所不知而又精于教导之术的老师,真是他的大幸。一连三年,亚历山大有幸和这位历史上最伟大的贤哲朝夕相处,所获得的教益之多,影响之大,是无与伦比的。亚历山大常说,他最尊崇的是亚里士多德,他爱亚里士多德甚于爱他的父亲,因为他父亲仅仅生育了他,而亚里士多德教会了他怎样做高尚的人。

亚里士多德到培拉来,受教的并不只亚历山大一人,王宫几乎成了皇家学苑,有许多和亚历山大同龄的孩子在这里一起学习各种有益的知识、接受军事训练和嬉戏玩耍。这些孩子中有帕米尼欧的小儿子菲洛塔斯、占卜师阿底曼图斯的长子阿里斯坦德、财政总管安提柯的侄子哈帕鲁斯。除了这些权贵的子弟外,也还有来自上马其顿的穷苦人家的孩子赫斐斯申和亚历山大奶妈的儿子克雷图斯。亚里士多德还给他们带来一个新伙伴、他的侄子卡利斯瑟尼。亚里士多德父亲早死,由叔父抚养长大,为报叔父养育之恩,他把侄子带在身边,精心加以培养。亚历山大能和这些孩子一起受教于亚里士多德,更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竞争性。亚里士多德的这些学子中,亚历山大得到了他的特别钟爱,这不仅因为亚历山大是王子,地位显赫,非其他孩子可比,而且因为亚历山大天资极高,超凡出众,有异乎寻常的好奇心和求索精神。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等学子讨论哲学、政治、伦理等诸方面的问题,也讨论文学和史学方面的问题。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等也是讲授的内容。亚里士多德传授给亚历山大的知识是多方面的,这从亚历山大后来对诸如医学、自然现象、地理学以及珍稀植物等方面都有浓厚的兴趣可以看出来。亚历山大对亚细亚的广泛兴趣肯定也是亚里士多德的熏陶的结果。

亚历山大酷爱读书的习惯肯定也是受亚里士多德长期教诲的结果。亚历山大后来在远征东方期间,在长途行军和激烈战斗之交,他还命人返回希腊,为他运来很多书籍。这些书籍中包括幼里庇底斯、索福克利斯和爱斯奇里斯的悲剧作品。

亚历山大最爱读的书是荷马史诗,这当然也是和老师的教诲分不开的。据说,亚里士多德曾为他的这个弟子编纂过一部特版的《伊利亚特》,这部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就是传说中亚历山大的远祖阿基里斯。亚历山大十分珍惜老师编纂的这本书,远征东方时仍把这本书带在身边,睡觉时,和短剑一起放在枕头下面。

当然,亚历山大在政治和伦理方面也受老师影响,尽管师生的政治观点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小国寡民的城邦制是最好的政体,而亚历山大则主张君主制。但两人也有一致的地方,亚历山大显然接受了老师的这样一种信念:只有希腊人才能享有自由,其他民族,特别是亚细亚人,都是天生的野蛮人,只能当奴隶,都必须受西方文明人的统治。亚历山大后来立志称霸世界、统治所有的野蛮人,不能说和亚里士多德的教导没有关系。亚里士多德可能还给年轻的王子灌输这样一种思想:“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统治……战争的艺术是一门关于获取的自然艺术,因为它包括狩猎;是一门用来对付野兽和那些生来应该受统治、却不愿服从的人的意思。这种战争当然是正义的。”

亚历山大和他父亲腓力二世一样,都是扩张主义者,都想凭借武力征服希腊、波斯和全世界。但目的有点不同。腓力的目的只是为夺取更多的土地和财富,取得更大的权力,称霸世界;亚历山大当然也有强烈的称霸世界的欲望,但驱使他不断征战的很重要的动力,是对于传说中的祖先阿基里斯和赫拉克勒斯的英雄业绩的荣誉感和光大祖先业绩的使命感,他要使自己和祖先一样,成为后世永远敬仰的英雄。他的另一目的是要通过征战强行推广希腊文明,建立统一的文明世界。他的这些思想显然有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的痕迹,可能还有伊索格拉底的影响。(他的求知欲是惊人的,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下,他一定大量阅读了希腊名人的各种著作。)为了实现理想,他才不断征战,并在战斗中,身先士卒,不畏生死,百折不挠。为了实现理想,他放弃了一个帝王的享乐生活,他不近女色,不醉心酒宴,两次结婚都出于政治目的,举行宴会也大都是为犒劳部下,振作士气。为了实现理想,他显示出惊人的勇敢和超凡的自制力。他的这种理想,他为实现理想而展现的牺牲精神,应当说是和亚里士多德的教导有密切关系的。

亚历山大16岁时,腓力认为儿子已长大了,学习应告一段落了,是为他的王国担负一定的责任的时候了。他停止了儿子在亚里士多德身边的求学生活,任命儿子为地方长官,让他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学习和锻炼。

其实,腓力在培养儿子中一直很重视实际能力的培养,注意让儿子在一些公开活动中、在具体的工作中锻炼和学习。早在亚历山大10岁时,腓力就让他在外事活动中亮相,在接待一个雅典使团时,在竖琴伴奏下唱歌。亚历山大的表演还遭到了马其顿的死敌德莫斯梯尼的嘲笑,说什么腓力的这个宝贝儿子没有什么值得希腊人害怕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腓力让儿子参加的活动也越来越多,亚历山大的知识和能力都在与日俱增。16岁了,腓力认为儿子已经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了。知子莫若父,亚历山大不仅有能力,而且有强烈的建功立业欲望。这里举一个例证,在一次远征中,腓力曾多次不亲自理事。有一次,他让亚历山大负责接待波斯使臣,接见中,亚历山大的友善态度和有节制的提问,使来访的使臣心悦诚服。他没有讯问诸如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或波斯国王的服饰等问题,而是讯问该国道路的长度和波斯国王的用兵才能和胆略等等。还没问完,一位使臣便惊叹道:“这个孩子才真是一个伟大的君主,而我们的国王只不过徒有钱财而已。”

亚历山大登基

腓力对亚历山大的培养是成功的,16岁的亚历山大在思想和能力方面、在体力和精神方面都成为出类拔萃的,不仅得到宫廷上下的一片赞美,甚至引起了见过他的外国人的惊叹。腓力有子如此,当然十分高兴,他花在儿子身上的功夫没有白费,亚历山大成了他的得力助手和可靠的接班人。这正是腓力所希望的,从16岁起,亚历山大就常随父征战。18岁时,在凯洛尼亚战役中,他负责指挥马其顿军队的右翼。迎战著名的底比斯神圣兵团。亚历山大身先士卒,带领士兵击溃了敌军主力,为马其顿人取得这次战役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亚历山大这时已显露出军事统帅的非凡才能。

但是,父子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日益尖锐起来。这中间有一山不容二虎的原因,也有性格上的原因和利益上的冲突,但起因,或者说根本原因是亚历山大的母亲、腓力的妻子奥林匹娅斯。奥林匹娅斯是个浮躁而又邪恶的女人,腓力父子两人的一生都深受她的影响。

对于腓力来说,妻子的惟一功劳就是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他本来就不爱她,娶她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两人之间的关系由于性格和观念上的差异而更加恶化了。奥林匹娅斯对宗教神秘狂热。当时,有许多秘密的、古老的宗教崇拜在各地流行,这些当地的原有的崇拜举行秘密入教和狂欢的庆祝,经常还有残忍的Y荡的仪式。从这些宗教中产生了奥菲士(竖琴手神)、狄俄尼索斯(酒神)以及得墨忒耳(谷神)等崇拜。奥林匹娅斯既热衷于这种崇拜,也是个中里手。据普鲁塔克说,她因为在这些敬神活动中使用了豢养的蛇而声名大振。她的住房里也常有蛇侵入。腓力对妻子的行为十分厌恶,而且,对于腓力的正在发展的事业来说,狂热的宗教信仰和不受控制的妻子都是麻烦的制造者、前进路上的不利因素。

造成夫妻不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奥林匹娅斯的嫉妒心态。奥林匹娅斯的想压倒一切的好强心,使她对腓力的成功、他的声望、他出征所获得的每一次胜利,都心怀嫉妒。由妒生恨,她对丈夫的敌意越来越强烈。可怕的是她把这种嫉妒也灌输给了儿子。普鲁塔克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每当腓力夺取了一个城市或打了一次大胜仗的消息传来时,儿子听了似乎从来没有十分高兴过;相反,他经常对他的小伙伴们说:‘哥儿们,父亲会把一切都抢先搞完,他不会留下什么重大的事让我同你们一起去搞的。’”虽然亚历山大从小就心怀大志,但一个小孩,如果没有人教唆,是说不出这种话来的。

当然,夫妻不和使两人都别求新欢,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加深了两人的不和。奥林匹娅斯是不甘寂寞的,王宫里早就流传关于她的风流韵事,并因而甚至有人怀疑亚历山大王子的合法身份,这使腓力十分不快,夫妇间的对立更加严重了,父子间的矛盾也变得严重了。作为国王的腓力二世,也是风流成性,不过,后宫美女如云,是帝王家的惯例,公元前337年,腓力在准备出兵小亚细亚时,宣布要娶“他热恋着的”克里奥帕特拉为妻,这引起了奥林匹娅斯和亚历山大的极度不满。在腓力和克里奥帕特拉的婚宴上,不满变成了一场公开的冲突。

据普鲁塔克记述,婚宴上大家都喝了很多酒,新娘克里奥帕特拉的父亲阿塔罗斯“喝醉了”,流露出马其顿人对奥林匹娅斯和伊庇鲁斯的敌意。他借酒吐真言,说什么他希望这个婚姻将产生一个孩子,使他们能有一个真正马其顿血统的继承人。这等于说亚历山大不是腓力的亲生骨肉,奥林匹娅斯和亚历山大母子哪里受得了这样的侮辱,亚历山大跳了起来,大喊道:“那么我算什么人呢?”说着就把酒杯向阿塔罗斯掷去。腓力大怒,拔出宝剑,直指亚历山大,但由于酒醉,踉跄地摔倒了。亚历山大在愤怒和忌恨中,竟公然侮辱和嘲笑起父亲来了。

他指着他的父亲说:“看啦,马其顿人,看这个想从欧洲到亚洲去的将军!怎么啦,他连从一张桌子到另一张桌子也走不到!”

矛盾激化到如此程度是双方都没有预料到的。第二天,奥林匹娅斯回了伊庇鲁斯娘家,亚历山大见母亲出走,父亲迷恋克里奥帕特拉,自己遭父亲忌恨,地位不稳,便也出走,去伊里利亚谋取发展,等待父亲态度的转变。腓力对二人的离他而去,似乎无动于衷,并没进行挽留。但事后不久,作为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君主和一个对儿子怀有深厚感情的父亲,看到家庭不和破坏了父子关系,影响了马其顿事业的发展,腓力后悔了,感到自己对亚历山大的确过于粗暴了。他主动向亚历山大母子提出和解,为了安抚母子俩,他提议把自己与嫔妃所生的女儿格罗蒂嫁给奥林匹娅斯的侄子、伊庇鲁斯的在位国王亚历山大,同时也确定儿子亚历山大为自己的继承人,亚历山大母子也趁机下台,返回培拉。

随后,亚历山大随父参加了凯洛尼亚战役,并立了大功。但是,腓力和亚历山大母子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完全解决。在凯洛尼亚之战以后的两年里,腓力好像被家庭不和搞得有些意志消沉,不是狂欢滥饮,就是同奥林匹娅斯和亚历山大龃龉抵牾,以致把东征波斯的事也拖延下来了。

腓力显然十分疼爱亚历山大,但由于别人、特别是奥林匹娅斯的挑拨,父子二人无法沟通,亚历山大根本听不进父亲的话。有这样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

亚历山大有个异母兄弟,叫阿里迪乌斯,是个生性愚钝的人,卡里亚的波斯总督想招他为婿。亚历山大的朋友们和他的母亲便因此而无中生有地对他说什么,腓力缔结这样高贵的婚姻,是为了得到有力的支持,以便把王位传给阿里迪乌斯。亚历山大听了这些话,十分不安,决定设法阻止这一婚姻,他派了一个叫塞萨路斯的演员到卡里亚去,劝说那位总督放弃与阿里迪乌斯联姻的计划,说阿里迪乌斯是庶出的,智力上有缺陷,请他和马其顿的合法继承人结盟。卡里亚的总督对这一建议非常满意。但腓力一听说这事便火冒三丈,立即带了他一个最亲密的朋友和伙伴、帕米尼欧的儿子菲洛塔斯冲入亚历山大的房里,当着菲洛塔斯的面,斥责亚历山大居然堕落和下贱到想当一个卡里亚人的女婿,当一个蛮族国王的奴隶的女婿。腓力骂了儿子一顿,还不解气,又给科林斯人写信,要他们把塞萨路斯戴上铁链给他送来。他驱逐了珀耳、尼阿卡斯、弗里吉乌斯、托勒密以及王子的另外几个伙伴。但是,后来亚历山大又把他们都召了回来,并更加优厚地对待他们。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发现亚历山大性格的另一个特点,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为了破坏弟弟的婚姻,可以以自己的婚姻作筹码。在他母亲和他周围的伙伴的挑拨下,他对父亲的疑虑和敌意没能消解,反而加深了。

由于父子感情不和,腓力把父爱倾注在女儿身上。他的女儿格罗蒂比亚历山大年轻3岁,这时只有17岁,和哥哥不同,她不仅长得花容月貌,对父王也温顺体贴,甚得腓力喜爱。亚历山大虽已到了成婚之年龄,但由于他本人想的全是如何去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对自己的婚姻大事,并不放在心上。腓力则由于儿子不断冒犯自己,对儿子态度冷淡,对他的婚事也置之不理,而一心一意操办女儿的婚事。他不惜把宝贵的时间和大量的金钱用在为女儿准备一个大肆铺张的隆重的婚礼上。

这一婚姻本是一皆大欢喜的事,谁也不会想到婚礼上会发生流血惨剧。格罗蒂是嫁给奥林匹娅斯的弟弟、伊庇鲁斯国王亚历山大,这其实是腓力对妻子的让步,照理说,奥林匹娅斯应力促其成,不会反对。当然,按照中国风俗,这是乱伦,外甥女是不能嫁舅舅的,但在西方,在马其顿,却没有这样的伦理障碍,格罗蒂和伊庇鲁斯国王亚历山大也没有血缘关系。

公元前336年夏天,在马其顿的古都埃加,腓力为爱女格罗蒂和伊庇鲁斯国王亚历山大举办了盛大的婚礼。王宫里云集着全希腊的王胄贵族的代表,广场上挤满了参加和观看婚礼的人群,鼓乐齐鸣,万人空巷。庆祝活动持续了好几天,大家纵饮狂欢。庆祝活动的高潮是在体育场竖立神像,从清晨开始,长长的仪仗队吹着号开道,后面是高擎着神像的队伍,一共有13座神像,12座是奥林匹斯山的神的,还有一座是腓力的。在场的希腊人都感到这太过分了,腓力怎能把自己和奥林匹斯的众神并列!这表明腓力要成为全希腊的专制统治者。事后,有人把这说成是不祥之兆。当身着白色外衣、毫无戒备的腓力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趾高气扬地大步向前走时,突然,他的一个护卫、马其顿的青年贵族保萨尼阿斯向他冲来,拔出匕首,插进腓力心窝。腓力立即倒地身亡。这位堪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君主之一的人物,这位已经改变了希腊政治面貌,并正要进一步去改变一个更大的世界的面貌的人物,就这样在他46岁的壮年时死于非命。腓力之死,在当时引起非常大的震动,有人悲痛,有人高兴。腓力的宿敌、雅典的德摩斯梯尼得知这一消息后,欣喜异常,尽管自己的独生女病死才6天,他仍身着节日的盛装,头戴以前雅典人奖给他的花环,出席雅典的500人会议。但不管是他的敌人,还是他的朋友,对他的评价都是很高的。正如当时的历史学家瑟奥庞波斯所说:“总而言之,欧洲还从未出现过像腓力这样的伟人。”

保萨尼阿斯刺死腓力,立即跳上一匹早就准备好的马,策马而逃,但没有跑多远,马脚被野藤绊住了,他从马背上摔下来,被追赶的人赶上杀死了。

凶手被杀,凶手的刺杀行动是凶手的个人的自发行为,还是另有人指使,就成了千古之谜。当时谣言四起,有人说,这是保萨尼阿斯的个人的复仇行动。他曾是腓力的情人,那个时代,男人之间的情爱是非常普遍的事,但后来他失宠了,被赶出了王宫,又被腓力的侍从强奸了。亚里士多德、狄奥多罗斯等古代学者也认为保萨尼阿斯的行动是自发的。但也有人认为保萨尼阿斯是受人指使,是个被收买的刺客。主使者不外乎奥林匹娅斯、亚历山大或波斯阿契美尼德王室。

波斯人主使,从逻辑上说是完全可能的,因为腓力的下一步行动就是亲自带兵出征波斯。但一个马其顿贵族被外国人收买,肯定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而在这方面却一点证据也找不到。

亚历山大主使,亚历山大虽和父亲不和,但腓力一直把他作自己的继承人,亚历山大似乎也用不着采取如此手段谋杀父亲。

最有可能是奥林匹娅斯主使。她对丈夫的嫉恨,对自己儿子王位的担心,她的喜弄权、好激动的性格都可能促使她采取这样的非常手段。腓力死后她的一些举动也说明这一推测不是空穴来风。她和凶手的关系非同一般,因为她没给腓力、而是给保萨尼阿斯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坟墓。她还坚持给凶手以和腓力相同的葬礼。她毫无顾忌地赞颂凶手竟到如此程度!她像中国汉朝的吕后一样,丈夫死后,对丈夫心爱的女人进行残酷的迫害。她叫人把腓力的第二个妻子克里奥帕特拉和她的婴儿投进燃着火的铜镬里烧死。也有人说克里奥帕特拉的新生婴儿是在母亲的怀里被害死的,而克里奥帕特拉在被侮辱嘲笑一番后,也被勒死了。不管哪种说法是真的,克里奥帕特拉母子被奥林匹娅斯残酷害死是毫无异议的。就像汉惠帝被他母亲吕后残害戚夫人的血腥场面吓住了一样,亚历山大听了他母亲对克里奥帕特拉母子所做的一切也大吃一惊。也有人认为亚历山大是他母亲的同谋,因为他们怀疑亚历山大和奥林匹娅斯有乱伦行为。

总之,这次谋杀中隐藏了一些秘密,因为这些秘密关系到亚历山大母子,所以成了不解的。腓力的突然去世,为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登基创造了条件。

腓力突然死亡,由谁来继承王位就成了马其顿王国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由亚历山大继位似乎是不成问题的。但事情并不这样简单,腓力的几个握有重兵或大权的旧臣老将有很大的发言权,亚历山大并不是惟一的选择。这些重臣中有和腓力一起创业的老臣安提柯、尼阿丘斯,有掌管文牍的哲学家卡利斯瑟尼、方阵军将领托勒密、军师阿底曼图斯,有首都培拉的行政长官西塔尔、老将阿塔罗斯等。还有老将帕米尼欧,因他出征在外,没有参加讨论由谁来继承王位的问题。这些重臣对由谁来继承王位,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安提柯和尼阿丘斯认为亚历山大是太子,是合法的继承人,由他继承王位是理所当然的。阿塔罗斯却以国内外形势严峻、亚历山大年少幼稚不能担负国王重任为借口,反对亚历山大继位,想让克里奥帕特拉的新生婴儿继位,由自己辅佐。西塔尔态度暧昧,没有明确表态,但却极力恭维阿塔罗斯,认为他的安排也可考虑。双方争执不下时,青年将领、在凯洛尼亚战役中立了大功的托勒密站出来表示拥护亚历山大。接着卡利斯瑟尼和阿底曼图斯也表示赞同安提柯、尼阿丘斯的意见。西塔尔见势不妙,改变了态度,转而表示支持亚历山大。就这样,在腓力的重臣大将的一致拥戴下,亚历山大的国王位置被确定下来了。20岁的亚历山大从此便以一国之君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开始了他13年的马不停蹄的征战生活和他创建亚历山大帝国的历程。

反对亚历山大继位的阿塔罗斯很快就被处死了,因为他在奥林匹娅斯派人烧死克里奥帕特拉母子时,狂怒中拔剑刺伤了奥林匹娅斯,而被判犯有勾结雅典图谋叛国罪。有两个部族的王子也因煽动部族谋反而被处死了。西塔尔则因过去的功劳,而被亚历山大宽大,仅仅调离首都,改任上马其顿古都萨洛尼卡的行政长官。亚历山大此举既处罚了西塔尔,削减了他的权力,又使他心怀感激。

身在小亚细亚前线、手握重兵的帕米尼欧得知亚历山大继位的消息后,立即派信使送来了他的亲笔信,表示效忠亚历山大。得到这位老将的拥护,亚历山大放心了,他的地位稳固了。帕米尼欧如果有谋反之意,后果不堪设想。

亚历山大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典礼,正式成为马其顿国王,称亚历山大三世,历史学家称其为亚历山大大帝。随后,他把他父亲腓力二世的遗体埋葬在萨洛尼卡。这是腓力生前最喜欢的地方,青山绿水,山花烂漫,腓力曾把这块地方称为“明珠”。这里也是腓力的霸业的发祥地。腓力就是从这里走上复国并称霸全希腊之路的。腓力的巨大陵墓高12米、深约9米、周长99米,竖立在萨洛尼卡城西北弗吉纳村旁的一处山腰平地上。当安放腓力遗体的金棺送入墓穴中时,站立在父亲墓前的亚历山大一定感慨万千,既为自己年幼无知、不理解父亲、时常和父亲争吵而悔恨,也在回想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和父亲一生的丰功伟绩中,激发起更大的雄心壮志,决心把父亲开创的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腓力地下有知,也会对有亚历山大这样一个儿子感到欣慰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