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龙乡儿女战洪图——黄陵县抗击“8·26”“8·29”特大洪灾纪实

张兴源

上篇

8月24日至8月30日,黄陵县境内连续普降大雨,局部地区骤降暴雨,从而形成“8·26”“8·29”两次罕见的洪峰。黄陵县10个乡镇、1个办事处、192个行政村370个村民小组10686户49074人普遍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8亿元,并有两人在这次洪灾中死亡。

“8·26”“8·29”洪灾是黄陵县近30年来遭受的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黄陵人民不气馁,不退缩,精诚团结,密切协作,以他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曲曲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的壮歌,令人感慨,更令人振奋。

洪水肆虐,灾害无情,曾经美丽的城镇、村庄,曾经丰饶的土地、田园,曾经坚固的道路、桥梁,一夜之间竟成狼藉一片,令人触目惊心。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侠在黄陵县视察灾情时,对黄陵县领导干部说:“大自然给我们敲起了警钟!今后的生产与建设,必须把水的因素考虑进去。”

翻开新编《黄陵县志·灾害志》,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

“1979年8月26日,太贤乡下暴雨,平地积水深达1米。姜林沟饲养员被洪水冲走,程村、备村、安子头等村损失夏粮70%以上、羊60余只。”

“1979年8月26日,黄陵日降雨量达106.8毫米,加之宜君县老虎沟水库垮坝后,当日13时左右洪峰流经黄陵(县城),沮河水流量从174立方米/秒猛增到606立方米/秒。洪水冲毁各类水利工程54处,淹没农田1.2万亩,冲毁农田2000亩,河岸坍塌20多公里,河流改道10多处,县城沮河大桥被冲垮,西延公路交通中断,通信线路受损,造成经济损失达100万元以上,粮食损失约320万公斤。”

这是关于黄陵县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水灾的记载。但从《黄陵县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水灾在黄陵县并不是最主要的灾害,相反,旱灾给这里的生产、生活造成的损失,倒是不绝于书的。正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侠在黄陵县视察灾情时所说:“陕北历来是十年九旱,人们普遍缺乏水患意识。”

然而,大自然的脾气也并非一成不变的。今年8月26日,也就是1976年“8·26”洪灾正好27周年的这一天,黄陵县又经历了一场极为罕见的滔天洪灾。今年这场洪灾造成的损失,百倍于27年前: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腰坪下芋子二矿井口崩塌,1人死亡;太贤乡太贤村村民窑洞倒塌,1人死亡。另据不完全统计,全县10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0686户49074人受灾,3480间(孔)房屋倒塌;村民的粮食、衣物、家用电器、日常用品等不同程度受损,直接财产损失4748.42万元以上。

——农作物受灾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33264亩,其中粮食作物19499亩,经济作物1376亩,主要集中在川道地区,受灾作物主要为玉米、水稻、蔬菜、西瓜、果园等。作为全县蔬菜专业村的城区办北坡底、店头镇河腰村、桥山镇龙首村蔬菜大棚及中小弓棚基本被毁。受灾最严重的沮河、葫芦河、洛河沿岸低洼地带的农作物全部绝收,绝收面积占到受灾面积的80%,直接经济损失2236.42万元。

——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县境内沮河、葫芦河、洛河区域66条生产路及县乡公路,57座桥梁被冲垮,双五路、铜店路及葫芦河川新修路基全部被冲毁,交通彻底中断。尤其是双五路的中断,不仅使得上畛子监狱断水、断电,干警及在押犯人的生活遇到极大困难,而且也直接影响到监狱的安全与稳定。210国道呼家湾、狄家川区段发生泥石流,泥石流涌向公路,致使路面泥污积水达1米以上,连接铜黄高速公路和210国道的主要桥梁张寨桥部分垮塌,车辆无法通行,致使铜黄高速公路关闭,210国道中断;腰坪乡山岔口桥梁被冲断,造成附近3个村组与外界联系中断。洪水冲毁水利设施58处,其中拦河坝4座,稻田养鱼680亩,冲毁灌溉渠道27公里,人畜饮水工程12处,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县自来水公司大面积进水,已严重影响到城区正常供水。桥山镇官庄坝坝体出现缺口,致使官庄煤气站和官庄村大面积进水,煤气站无法正常供气,官庄村村民被迫迁到附近山上的安全地带。新建黄陵中学建设工地周围河堤严重垮塌,工地大量进水,学校无法按时开学。城区天然气管道被冲断,造成县城供气中断,给全县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外事接待工作带来严重影响。电力、电信、广电等基础设施毁坏严重,造成部分村组用电和电视信号中断,通信不畅。以上基础设施直接经济损失3102.8万元。

——厂矿企业不同程度受损。沮河沿岸7个煤矿、1个洗煤厂严重受灾;店头电厂大坝排洪渠被冲毁;第二水泥厂大面积进水,造成断电停产,至今仍未恢复生产;店头煤厂、陶瓷厂、轩辕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多数企业均不同程度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74.77万元。

——林业系统严重受灾。7个国营林场及消防队、木材检查站房屋进水,倒塌231间(孔),围墙1413米,冲毁苗圃933亩、鱼池17亩、温室大棚800平方米、防火道路328公里,冲塌水坝、护坡等多处,直接经济损失268.86万元。

——数十年一遇的洪灾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黄陵县本来就是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之地,今年的这场强降雨,水量大,持续时间长,从而进一步诱发了各种地质灾害的接连发生。210国道呼家湾段、狄家川段以及店头七里坡多处发生土质崩塌和滑坡现象,城区印台山地带滑坡严重,运动加剧,居民生活道路及房屋均出现下陷和裂缝现象,15间(孔)房屋倒塌;店头镇曹家峪河床发生断流,洪水泻入附近红石崖煤矿等11个矿井,致使矿井进水量达220万立方米,对附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且直接影响到红石崖煤矿的正常生产和在押犯人的安全。县城水文站河堤严重垮塌,仓村乡杨岭、仓村、联庄分别出现土地塌陷等严重地质灾害。

据有关部门测算,以上各类灾情给黄陵县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共计1.08亿元以上,使“非典”以后刚刚恢复了的县域经济遭到重创。

灾害发生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社年,副市长刘广全及时赶到黄陵县灾区,检查灾情,慰问受灾群众。并要求黄陵县委、县政府一定要千方百计保证受灾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9月5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侠带领市委办、市水利局、民政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察看了黄陵县龙首乡农作物受灾和县城印台山山体滑坡情况。看到灾情如此严重,王侠十分痛心地说:“陕北历来都是十年九旱,群众普遍缺乏水患意识,在修路、建房和进行其他建设时,对水害的防范措施考虑不够。如今大自然给我们敲起了警钟!今后的生产与建设,必须把水的因素考虑进去。”

中篇(之一)

“桥垮了,堤垮了,黄陵人的精神没有垮;电断了,路断了,党与群众的联系没有断。”这是黄陵人民抗击洪魔的精神写照。

“8·26”洪灾发生后,黄陵县委、县政府在家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连夜召开防汛抢险紧急会议,全面安排部署了抗洪抢险工作。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姜文华总值班,县委副书记白桉定,县委常委令秀莲、姜润虎,武装部长张纪源,政府副县长王喜莲、张清泉、赵和平、冯有国、马存平分别带领相关部门组成9个工作组,分赴受灾最严重的店头镇、桥山镇、城区街道办,连夜组织低洼地区群众搬离,认真巡查危险地段,正出席市第二届党代会的市委常委、县委书记高合元,市委委员、县长赵辉远多次电话询问灾情,并对抗洪抢险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如今距离“8·26”“8·29”已经有些日子了,但那些“8·26”“8·29”抗洪抢险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却仍然叫人记忆犹新。正因为有了他们,洪灾所带来的损失才被降到最低。以下这组镜头,就是记者从黄陵县“8·26”“8·29”抗洪抢险中剪辑的几个珍贵镜头。他们也许不能完全代表英雄的黄陵人民,但他们仍然是黄陵人民中最值得颂扬的一群。

——关键时刻,他们是一支拉得出去的队伍。提起黄陵县武装部在这次抗洪中的表现,黄陵县人民无不交口称赞。黄陵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说:“这是一支拉得出的队伍,不愧为人民的子弟兵。8月26日晚11时30分,刚刚参加完县上抗洪抢险紧急会议的人武部长张纪源一回到部里,即刻组织召开了人武部抗洪抢险动员会。不到12点,一个由人民武装机关干部、民兵应急分队等组成的108人的抗洪抢险队伍开赴抗洪一线。谁也说不清他们背了多少个沙袋,谁也说不清他们堵住了多少处险堤,他们就这样大气也未来得及喘一口,从8月26日晚上12点一直干到8月27日早上7点多,连炊事员也与大家一同出工了。疲惫不堪的人们胡乱躺了一会儿,连口早饭也没来得及吃,不到10点钟又奔向了大堤。直到27日下午3点多,水位开始回落时,战士们才回到部里,吃上了两天来的第一顿早餐。”

8月30日,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邹庚壬中将、陕西省军区参谋长王怀明来黄陵检查工作。看到黄陵县人武部部长和政委都是满身泥土,邹副司令充满敬意地两次给他俩举杯敬酒。当邹副司令员的第二杯酒刚刚端起时,张纪源部长的手机响了,原来河堤又一次出现险情,需要他赶回现场指挥救灾。于是,邹副司令举起自己的杯子,与两位抗洪英雄碰过杯后说,“你们立刻出发,不要陪我们了!”邹副司令员一行原计划要在黄陵休息一下,但是为了不影响黄陵县人武部的抗洪救灾工作,匆匆吃过午饭就悄悄离开了。

——只要群众多一分安全,我们就多一分幸福。黄陵县公安局是这次抗洪抢险的又一支生力军。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公安战士的身影。8月24日到8月25日,洪水越过位于沮河岸边的正大石化加油城围墙,冲开了地下的汽油、柴油罐,致使罐内的汽油、柴油外泄,院内外水面上漂起了厚厚的油层。此时,院内还有100吨库存汽油,紧挨这100吨汽油的就是210国道收费站,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公司老总想到了县消防大队和武警中队。正在河西抢险的消防大队和武警中队闻讯后,立即调兵遣将赶到正大加油城。30多名战士不顾一切地跳进1米多深的水中,将围墙打开一个缺口排放积水,有的战士用脸盆将漂浮在水上的油倒入洪水中,有的战士为抢救没有被冲开的油罐,长时间浸泡在油污中,皮肤被腐蚀得发红发肿和溃烂了,仍然忍着疼痛坚持不下火线。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排除了险情,保住了油罐。加油城老总为感谢公安武警战士们,第二天便冒雨给他们送上了大红的锦旗。

8月28日,麻湾水库告急。倘若麻湾水库被冲垮,那么下游就要多出214立方米/秒的流量,处在下游的黄陵县城就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消息传来,店头公安分局除一人留守值班外,其他同志迅速开赴现场。他们与黄陵县民兵应急分队及当地群众,一天一夜,将300多万石块填入将垮塌的大坝护堤。这一天一夜,暴雨如注,狂风怒吼,上游不断有险情传来,已被悬空的防护大堤随时都有塌陷的危险,走在这被悬空的大堤上,就无异于与死神订下了契约。然而,这支铁打的队伍硬是没有一个掉队。

当得知相柳村预制厂内有一老人被洪水围困在房中时,店头镇公安分局刑警中队队长杨益亭立刻带领民警向进红、寇小龙、杨文学赶赴现场救援。时值子夜,该房周围200米以内全是一人多深的洪水,他们只好沿村后洪水较浅的地方探路。不想就在民警们游到距该房约20米时,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围墙倒塌。民警们冒着生命危险,奋力向前游去。在距老人约七八米时,又是一条水深两米多的壕沟,民警们急中生智,将此前备好的一条绳子扔到老人跟前,让他把绳子绑在树上,民警与老人同时接着绳子往前走。老人刚被救出的一刻,这间房子倒在一片汪洋之中。采访中记者问杨益亭中队长:“当时秋湾水库护堤已经被旋空,一旦护堤塌陷,你们就被卷入滔天的洪水中,相柳村预制厂救那位老人时,稍有不慎也就会与死神打交道。面对这一切完全可能危及生存的危险,难道你们真不害怕吗?”记者满以为这位中队长会有一番“豪言壮语”,没想到他却十分平淡地说:“那时候谁也顾不上多想什么,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群众多一分安全,我们就多一分幸福。要不然,‘人民警察为人民’这话又该作何解释呢?”

——向电力大军致敬!从8月26日至9月2日,整整8天,对黄陵县电力局来说是锻炼队伍、凝聚人心的8天。局长郭宏伟从汛情一开始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哪里有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儿子上大学报到,他顾不上送,老母亲脚部受伤无法动弹,他也没时间照应;一名副局长妻子在西安临产要动手术,他只匆匆赶回去将这件家庭大事托付给父母,连夜又出现在抗洪第一线;110千伏桥山变电站进水,请示求支援,张军副局长立即带领人员拉上防汛沙袋,赶往工地,冒雨堵截;牛兴海同志已是年过半百,又有病在身,但当洪水到来时,他立即主动担当起腰坪、店头两个所的现场救灾总指挥,连续作战,无怨无悔;张海涛、费明骐、王明明等同志连续5天都只能和衣睡觉,多日的疲劳,人的体能消耗已达到极限,随便蹲在哪里,不到两分钟就会鼾声如雷,但只要抢修电话一响,他们又都投入了紧张有序的战斗。在整个抗洪抢救过程中,黄陵县电力局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始终冲锋陷阵,一往无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党旗添了光彩。正是凭着这样一支战无不胜的铁军,凭着顽强的过硬的本领,凭着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黄陵县电力局向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赢得了群众的衷心尊敬和信赖。

中篇(之二)

——“这里危险,你们撤离,我来干!”不光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也不光是城镇干部和职工,就是农民,当洪水到来时,也表现了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的协作与奉献精神。“8·26”“8·29”洪峰到来时,双龙乡香房行政村已成一片泽国,周围村民要想接近这个村,至少要翻越几十里、上百里的山路。与香房村毗邻的索洛湾行政村的几位党员干部得知香房村困住两位老人和一个孩子,便不顾一切翻山越岭,赶去救人。为了及时将村上的情况报告给乡党委、政府,索洛湾村村支书柯小海不知绕了多少弯路,经历了多少险情,才十分艰难地到达了乡上。记者采访时正好遇上这位年轻的村干部,他给记者递上了两份特殊的“报告”,一份是索洛湾行政村崖头庄村民小组给村党支部的信,一份是村党支部给乡党委、政府的信。其中崖头庄村民小组给索洛湾村党支部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下午3时40分,因水太大,我村大桥因(排)流量不够终于被冲毁,大水进了村公路,村民用土袋堵,才使水没有进村。”

“下午5时左右,居住在深水尾的王小强一家三口被水围困,打来求救电话。我们因水困不能前往救援,就用电话叫雨家湾村民胜全带领雨家湾村民翻山前去救援,并向香房行政村村主任拨出求救电话,请他们火速增援。香房行政村村主任世宾带领村民也前来增援。晚7时50分,雨家湾打来电话,王小强一家三口被平安接到了雨家湾。”

“8月29日上午12时又开始下雨,到下午4时下降的河水因下雨再度上涨。抢险领导小组把责任明确落实到每个党员干部,每个人分管几户,全部党员夜晚不睡觉,轮流到河边观察水情。29日一夜没事,30日清晨7时左右,村民陈天宝前来告急,他家砖窑快要倒塌。抢险队经过1个多小时的苦战才将陈天宝财产全部搬到院子里。刚搬完一会儿,其窑掌就倒塌了。其后,把人也安全地撤到学校暂住。”

“这次洪水造成我村三座生产桥被冲塌,三座生产大坝被冲毁,淹没水稻79.9亩,玉米79亩,大豆13亩,蔬菜16亩,共计188亩。造成40亩粮(食)田被冲毁,再不能耕种。村民陈安平四孔砖窑被水冲得不能再住,村民陈天宝四孔砖窑被水把地基冲毁,砖窑已破裂,也不能再住人。”

到现在为止,我村电话不通,没电,也和外界失去联系,有很多村民没粮吃,请求支部和上级政府尽快给予援助,解决村民的生活和住宿问题。

看着这些饱含着人民群众对党组织、对上级政府充满信任的燃烧着的字句,记者的眼睛也不由得湿润了起来。

在城区塌陷最严重的印台山一带,村支书郑秦忠、村主任王天宝带领干部群众坚持抗洪一线,4天4夜未曾合眼。靠近河沿的几排房子地基下陷,吱吱作响,眼看就要倒了,郑秦忠让村民撤离到安全地带,自己只身下到已经垮塌的河堤下填沙袋。“这里危险,你们撤离,我来干!”关键时刻老郑的这些话,至今仍被黄陵县城区办事处的同志们传诵着。

为抗击“8·26”“8·29”洪灾,黄陵县到底多少人是带病坚持抢险,有多少人孩子到外地上学没顾上送,有多少人为劝导危险地段的居民撤离而磨破了嘴,跑断了腿,有多少人不顾生命危险,与死神擦肩而过,有多少人舍自己之小家而为公众之大家……这已是任谁也说不清的一个谜了。但有一点,“桥垮了,堤垮了,黄陵人的精神没有垮;电断了,路断了,党与群众的联系没有断。”双龙乡党委书记张浩云的这两句话,就是对黄陵人民勇斗洪魔的战斗精神的极好概括。

下篇

“我们希望能有外援,能够争取到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但我们首先要靠自己。我相信黄陵人民一定能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最短的时间内再建一个土地肥沃、山川秀美、设施完备,人民富足的新黄陵!”——高合元、赵辉远如是说。

面对这场空前巨大的洪灾,黄陵县委、县政府一不等、二不靠,科学决策,紧急抢险,带领黄陵人民勇敢地与洪魔作战,用行动又一次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黄陵县的广大干部职工也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纷纷向灾区群众捐款捐物。黄陵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姜润虎说:“黄陵县的干部职工以及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这次抗洪救灾中的表现,说明这些年的‘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学习,的确是有成效的。”

记者带病在黄陵县城乡采访的那些天,感触最深的就是,尽管遭受了数十年不遇的这场大灾,但你在黄陵却看不到人们想象中的那种“受灾相”。不管是受损的单位,还是遭灾的农家,人们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没有变,重建家园的劲头没有减。双龙乡一户农民的窑掌被泥石流冲垮了,眼下他们只能用彩条布搭起个简易帐篷,住在院子里。当记者前去采访时,这家的女主人笑着将记者一行迎回“家”。记者问她,“遭了这么大灾,看你好像一点儿也不慌啊?”“慌啥哩嘛!村上、乡上、县上都关心着咱嘛——这要在过去,可就不得了啦!”

黄陵县委书记高合元、县长赵辉远对记者说,洪灾发生时,尽管我们尽最大努力做了较为充分的防、抢、撤预案和防备工作,基本保持了灾区的稳定,但毕竟损失惨重,抗灾救灾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灾区的生产发展和群众生活都面临很大困难。目前我们已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扎实搞好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工作。一是进一步核实灾害损失,千方百计筹措救灾款物,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确保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确保灾区学生能够按时入学,不发生因灾失学、辍学现象,稳定群众情绪。二是按照先通后畅的原则,抓紧抢修因灾损毁的道路、通信、电力、水利设施,确保防汛、人畜饮水和灾区恢复生产的需要。三是做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和食品卫生工作,确保灾后不发生疫情。四是积极恢复生产,及时修复水毁农田,加强对水毁田块的大田管理,最大限度弥补灾害损失。五是深入开展防汛隐患的普查工作,加强对天气、水情变化和病险库坝、地质灾害地段的监测,尤其是对黄花沟、高石崖砭和印台山等高危地段,县上已落实专人,严密监测,随时掌握,随时报告。与此同时,县上还及时健全预警预报网络,规范运作程序,完善预防方案,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六是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储备充足的抗灾救灾物资,并发动群众自备自储各种抗灾应急物资,提高自救能力。七是加强防汛值班,坚持实行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并建立6小时零报告制度,保证防汛通信的畅通。组建强有力的抗灾抢险队伍,保证一旦发生险情,立即投入战斗。

高合元、赵辉远说,今年以来,我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改善、工农业发展及城市发展和灾害治理。由于今年前季“非典”疫情的影响,我县旅游业受到重创,财政收入减少1000多万元;苹果产业受病虫害和雹灾的影响,使县财政少收500余万元;再加上增支因素,财政缺口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希望能有外援,希望我们能够争取到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力支持。但我们首先要靠自己,要充分挖掘内在的抗灾自救潜力。我相信黄陵人民一定能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最短的时间内再建一个土地肥沃、山川秀美、设施完备、人民富足的新黄陵!

县上领导的话落地有声。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所描绘的美丽远景,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变成更加美丽的现实!

选自2003年9月16日《延安日报》

作者简介:

张兴源,1959年出生,安塞人。《延安日报》社记者,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岁月的浮雕》《土地·凤凰和人》《走在冬天的雪地里》《杏雨村随笔》等5部著作。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