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百姓安居比天大——黄陵县农村灾后房屋重建工作纪实

潘振洲 苏玉鹏

公元2003年秋,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和连绵秋雨使黄陵农村98%的房屋遭袭,群众损失惨重。面对巨大灾情,在各级组织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全力帮助下,黄陵县委、县政府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满腔热情,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展开了一场大规模、史无前例的农村房屋维修、重建大决战,谱写了一曲亲民、爱民、为民的动人乐章。

万事民为先 责任重如山

住房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一般家庭最重要的固定财产,而去年的灾情对黄陵农村不少家庭来说,是一次伤元气的劫难。自古以来,黄陵民居习惯以窑洞为主。其优点是冬暖夏凉,就地取材,实用经济;缺点是砖土组合,跨度大,极易遭自然灾害影响,失衡,拱顶大面积坍塌,形成脆性破坏,危害性大。在这次大灾中,全县倒塌房屋3756间(孔),溜帮、垮背、坠顶、裂缝等危房27275间(孔),损失达9748万元。加之农业连续5年受灾,农民收入锐减,遭受房倒屋塌的毁灭性损失对农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生产生活陷入困境。要迅速恢复灾害创伤,单靠群众的力量无疑是杯水车薪。在群众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关键时刻,黄陵县委、县政府义不容辞地挑起了重建的重担,把农村灾后房屋重建工作作为全县今年10件大事之首。他们紧紧抓住春季雨水少的有利时机,连续4次下发文件,对灾后重建专题安排部署,并于2月21日召开了全县灾后重建动员大会。县委副书记、县长赵辉远在动员会上动情地说:万事民为先,如果没有百姓的安居,就谈不上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我们干什么,心里也不踏实。随后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白桉定任组长、副县长王喜莲任副组长的灾后房屋重建领导小组,成立了两个督察组,深入乡镇村组,督察灾后重建进展情况。抽调100多个部门的300多名干部奔赴灾区一线,帮助群众监测危窑,指导重建。民政、财政、城建等有关部门组成鉴定组,进村入户对全县危窑(房)进行摸底排查,鉴定分级。针对每户窑洞受灾情况的不同,对全县30000余孔倒塌、危漏窑(房)分别制定出了详细、科学的重建方案。对鉴定为重建对象的房屋登记造册,定出了统一的补助标准。倒塌窑(房)的每孔补助500元,危窑每孔补助200元。在补助金的发放上,采取先建后补的办法,加固重建一个,兑现补助一个,注销一个。为了加快重建进度,县上对乡镇和群众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在5月底之前完成重建任务的予以奖励。各乡镇将重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都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农村能工巧匠组成工作队,挨家挨户帮群众加固窑帮窑背,落实重建方案。

为了确保各项重建措施落到实处,县委副书记、县长赵辉远不打招呼,不定期深入农村一线检查重建进展情况。县委副书记、县救济重建领导小组组长白桉定,副县长、县救灾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喜莲几乎每天都要深入重建现场,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县人大、政协先后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深入救灾现场巡视检查重建工作。4月中旬县政府又召开了有关乡镇一把手、包建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灾后重建现场推进会,交流经验,查找问题,加快进度。为了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窑,县重建小组实行严格的销号制,重建一户由户主签名,乡镇验收盖章,报重建小组备案销号。每10天通报一次乡镇进展情况,对工作不力的乡镇和包建单位及时给予通报批评。同时,县上把灾后重建作为乡镇、部门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可以这样说,修窑建房自古以来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引导农民建房还是第一次,而这次政府出面为群众建房也是黄陵县近年来单项工作做得最细致、最深入、最到位的一次。

集多方之力 帮群众渡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巨大灾情面前,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给予了大力支持。省委副书记张保庆于2004年春节前深入灾区慰问受灾群众。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王侠先后两次到黄陵县受灾最为严重的田庄镇刘家沟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就灾后重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市人大主任刘兆年、市长张社年、副书记王建军、市政协主席韩烨等领导也多次到灾区慰问,安抚受灾群众,指导救灾重建。去年12月,市人大专门安排在延的省市人大代表到黄陵视察灾情,争取省市财政支持;市民政局局长袁春合多次深入黄陵,调研灾情和灾后重建工作,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市直部门抽调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人劳局等16个部门的48名干部深入灾区一线,与受灾群众同吃同住,协调落实救灾资金,恢复基础设施,帮助群众灾后重建。延炼集团、黄陵矿业公司等企业积极捐资捐物,极大地鼓舞了黄陵人民战胜灾魔的斗志和恢复重建的信心。

在争取各级扶持的同时,黄陵县不等不靠,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为主,包建部门扶持,多方支援”的思路,采取“政府补一点,群众拿一点,银行贷一点,上面筹一点,亲邻帮一点”的措施,大打灾后重建攻坚战。由城建、土地等有关部门牵头,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农村灾后房屋重建工作服务队,走村串户为群众鉴定危窑、制定重建方案、指导重建工作。各乡镇也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争取救灾项目和救灾资金,自力更生,组织乡村能人、窑匠,带领群众加固维修。县上各包建部门均派出骨干力量,驻村帮助群众协调资金,加固危窑,修路架桥,恢复生产,解决群众在灾后重建中的具体问题,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社保中心包建的双龙镇大院子村,地处川道,群众住房和基础毁坏严重。接到包扶任务后,该中心立刻派出驻村干部,以“防灾保安全”为第一目标,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危房。成立了巡护队,以防部分受灾群众重返危房居住,协同镇上积极组织施工队,多方筹集建筑材料,带领群众加固危房。仅用20多天时间,就新修房屋5间,加固危房12间,春节前,村上6户危房群众已全部搬回。今春解冻后,采取群众上劳、出机械,包扶单位出资的办法,搭建便桥两座,加固桥梁一座,修复道路7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生产、生活难的问题;县抗旱服务队雇佣机械为所包村平整了庄基地,还投资6000元为受灾户解决重建资金;县交管站出资4000元为所包村组困难户解决重建资金不足的难题……

政府灾后重建补助资金发放是否到位、公平,是群众最为关注的事,也是调动群众重建积极性的关键环节。为此,黄陵县专门制定了一套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方案。在建房资金的使用上,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由包村干部和督察组监督使用。同时,要求乡镇在补贴资金的使用上,也落实专人专账管理,决不允许乱支挪用;在资金的发放上,严格按照危窑的等级和补助标准执行,发放前将情况向群众张榜公布,待无异议后实施,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真正为群众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截至目前,全县已发放建房资金291万元。县上还组织审计、财政、民政、纪检等部门,对建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一旦发现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问题,将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群策群力 加快重建步伐

安居是群众生存的前提。只有安居,才能乐业。作为政府引导群众建房,不能只救急,还要为群众长远生计着想。更重要的是改变农村传统的居住习惯,修建适合农村高标准住房,让群众居住有安全感,不再重蹈覆辙。为此,县上在这次灾后重建中,把房屋重建与新村开发、旧庄基地改造、产业开发、改变传统居住模式结合起来,群策群力创造多种办法,建设高标准新村。要在汛期来临之前完成重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投资大,为此县上对灾后重建工作统一安排、统一时间(必须于5月底完成重建任务)、突出重点,首先着力抓好危房加固,其他分轻重缓急、分类排队,全面展开灾后重建。

在危窑(房)加固维修上,各乡镇按照县上的统一安排部署,实行一村一策、一窑一策的办法,对砖土结构的危窑,采取水泥灌浆、换顶、增设防水层等技术措施处理,增强其安全性。对于倒塌房屋,提倡建设平房,一次到位,由乡镇或村组聘请乡村能人、窑匠或专业技术人员逐村逐户进行修复。田庄、阿党、太贤、仓村等乡镇还从澄城、富平等地联系来专业施工队,统一工价,统一标准,因地制宜,分类确定方案,由乡镇干部带队,挨家挨户维修加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农民负担。太贤乡奎张村针对原材料涨价,单家独户备料难、运输难、施工难的实际问题,村上采取统一备料、统一施工、统一价格、统一质量和时限的办法,既减轻了农民负担,又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进度;太贤乡备村在村上耕地少,为受灾重建户划新庄基地有困难的实际情况下,将老庄基地统一进行平整,为8户重建户解决了重建庄基地问题;双龙镇西峪村将灾后重建与发展三产结合起来,利用双(龙)五(里墩)路建设的有利机遇,优先为受灾户划地基,解决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田庄镇刘家沟村、韦家河村,针对灾情严重、加固维修难度大的实际情况,将原来的老地基进行平整,分期分批重新修建标准高、安全可靠的平房,目前刘家沟已新建平房54间,5月底19户群众可入住新居。

在这次大规模的灾后重建工作中,黄陵县委、县政府时刻不忘关注弱势群众的危窑修复,对贫困受灾户优先扶持。阿党镇唐呼村刘印奎家5孔窑洞全垮塌,所有家产被埋,县乡各级协调资金6000余元,在原地基上建起了4间平房;隆坊镇隆坊街杨喜仙一家孤儿寡母,4孔窑洞全部倒塌,得知这一情况后,镇上出资,为其建起了3间平房;田庄镇强河村贫困户田粉霞、田河村贫困户苏云辉窑洞出现险情后,镇干部捐款4000余元,并协调施工队,为这两户加固维修了危窑……像这样的动人事迹几乎村村都有。县乡两级党委、政府正是以“关心群众疾苦,为民排忧解难”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帮助每一户受灾户恢复重建家园,渡过难关。

浓浓党恩润黎民,百姓安居比天大。黄陵县委、县政府在灾后重建这场攻坚战中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攻坚,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截至5月10日,全县已完成危窑加固4977孔,重建房屋1531间(孔),规划建设高标准新农村5个村近200户,灾后重建完成总任务的83%。如今,全县上下正以极大的工作热情、高昂的工作斗志,决战五月份,在汛期来临之前,可完成全部重建任务,给8万农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选自2004年5月25日《延安日报》

作者简介:

潘振洲,1978年出生,陕西省吴起县人。中共党员。现为延安市检察院干部。

苏玉鹏,1960年出生,陕西省黄陵县仓村人。中共党员。现任黄陵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通讯组组长。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