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喝茶,聊天,会友 - 壹嘉出版网上会客厅

美国独立中英文出版机构壹嘉出版网上会客厅,以发表壹嘉书摘、人文资讯为主
个人资料
博文

特别通告:壹嘉出版将在今年秋冬分别与温哥华公共图书馆、旧金山公共图书馆合作举办“壹嘉个人史”系列活动,德高望重的资中筠、茅于轼两位先生不顾年事已高,都已同意参加《李慎之与美国所》一书的活动!我们对二位先生表示诚挚的感谢,也希望读者朋友们珍惜这次与二位先生直接互动的机会,踊跃参加。 本文是茅于轼先生纪念李慎之的文章,原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本文由作者何丹蕾授权发布。 二战前后,美国中西部的许多老牌学校名声大起,人称“新常春藤”学校。加上它们学费和生活费用相对较低,也就自然成了大量亚裔精英才子来美国深造的优先选择。 本文作者何丹蕾的父母何国柱、刘豫琪都在战后留学美国中西部,归国后任职南开大学。他们的南开同事中,还有很多有着相同经历。为了追寻父辈的足迹,何丹蕾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战前后,美国中西部的许多老牌学校名声大起,人称“新常春藤”学校。加上它们学费和生活费用相对较低,也就自然成了大量亚裔精英才子来美国深造的优先选择。 本文作者何丹蕾的父母何国柱、刘豫琪都在战后留学美国中西部,归国后任职南开大学。他们的南开同事中,还有很多有着相同经历。为了追寻父辈的足迹,何丹蕾在今年夏天做了一次中西部之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本文係“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創辦者、“老兵回家”公益發起人孫春龍為《尋找塵封的記憶:抗戰時期民國空軍赴美培訓歷史及空難探秘》一書所作的序。原题为:“那些犧牲者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只有二十多嵗” 孫春龍 一 李安幫助犧牲在美國的中國空軍尋找親人的事情,我及供職的機構有較深度的參與。記得朋友介紹李安給我時,我第一個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李安張恩福,1921年出生于北平官宦人家,抗戰爆發后,還是個初中學生的他,與同學結伴逃往大後方,在國家危難、急需空軍飛行員之際,一起加入空軍,赴美進行了一年的培訓,隨即回國參戰。曾兩次擊落日軍“零式”戰鬥機,並數次在飛機被地面火炮擊中的情況下,靠過硬的技術駕駛著受傷的戰機返回。爲此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先後兩次獲得“傑出飛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王奔 [本文摘自壹嘉2020年末出版的“壹嘉个人史”系列之《李慎之与美国所》,原题为《点点滴滴,长留心头“。作者王奔原为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经济室助理研究员。1981年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毕业后,调入美国所;1987年至1995年在美国麻州波士顿NortheasternUniversity攻读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到BrandeisUniversity做博士后研究;1996年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北京,莎拉這“過來人”成了許多年輕傳教士傾吐心事的長者,熱衷于反纏足與禁鴉片運動,領外交界婦女贊助紅十字會,籌辦養老院,還和一位笃信佛教的王太太合作,募款建築亭子給人力車夫避風雨,曾說服梅蘭芳爲此義演。富路德的大姐葛麗絲比他大五歲,到美國讀完大學後回北京,以中國爲家。此時用美方庚子賠款余錢創建的清華大學已成立,她嫁了個年紀比她大到清華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陳毓賢本文摘自壹嘉版學術隨筆集《寫在漢學邊上》。作者陳毓賢是近年來相當活躍的一位學者。她為上世紀早期重要學人、歷史學家洪業所撰《洪業傳》,曾獲2013年度“中國好書獎”,并入選新浪網等多種媒體年度好書榜。她也曾與周質平合著記錄胡適與韋蓮司半世紀情緣的專著,并與白睿文合作翻譯王安憶長篇小說《長恨歌》。近日她和白先勇合作的英文版《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邱彰这是为美国华裔女性写史的邱彰(《Herstory:美国华人女性法律史》)所策划的Herstory展的一部分内容,简短的文字,难得一见的珍贵图片,展示出华人女性参与美国历史的一些片段。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中、英、美结为同盟国,美国因此废除所有与中国之间的不平等条约。1943年蒋宋美龄被邀至美国国会演讲,参议院借她来访之势,一举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资中筠 我晚年也在做点‘学术工作’,目的只有两个:一是‘破’,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其末流;一是‘立’,立民主、法治、人权、理性、科学的思想。”——李慎之 也许你对“李慎之”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对于二十年前那篇风靡海内外的雄文“风雨苍黄五十年——国庆夜独语”,你大概会有印象。那篇文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