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3-04-11 20:32:54)
兴隆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江南山村,座落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中;两岸青山,一道碧水,那风景绝对是“画图难足”。在我儿时记忆中,从码头坐船过河,沿着一条小溪,蜿蜒曲折的一条石板道,未及三里,眼前是群山叠翠,前面似乎已无去路。可沿着山脚往左一拐,两山挤压,仅只留下一条小径一道清溪的小“胡同”,“胡同”前进近一里,竟然来到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4-11 19:33:49)
人们总爱说:“世上没有永远的冠军,也没有永远的输家”,其实就是一句馊鸡汤。上句“世上没有永远的冠军”是对的,下句“没有永远的输家”是错的;世上有的是“永远的输家”,我和我的朋友身边就有这样一些“永远的输家”;兹举三例,以见一斑。名人章某居东北某村庄,朋友之近邻也。章某之父之祖父,三代均是村庄的“名人&rdquo[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4-11 19:26:35)
这是上世纪中叶发生在我故乡一件真实的事。距离我家大约10公里的地方,有一刘姓富户,刘家只有一个独生子(以下称刘先生),天性聪颖,父母送其出外求学;学成毕业时正值全国解放,于是留在省城工作。土地改革,刘家划为地主,土地房产全部充了公;刘先生力劝父母,放弃所分的房子与田地,彻底抛弃了祖祖辈辈居住的乡村,去了城里,最终也死在了城里。时间到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时下有些马屁盛行,除了没有如给魏公公盖生祠外,什么花式马屁都见多了,人们也早已习以为常了;但一位部级高官被如此地遭拍,似乎还不多见。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领导本意,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下面作妖,乃上必喜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人作呕的拍马屁风气不可能是在短时间之内形成的。一个大型国企,天天让员工干这些乌烟瘴气的事,还有什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去年11月,在某个大型央企下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召开的2023年一季度启动会上,其上级央企集团总公司董事长罗某莅临致辞。下级公司开大会,上级领导光临,发表个“重要讲话”很正常;没想到的是,这“重要讲话”太重要了。会后,该公司专门发布通知,要求所有职工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背诵打卡等方式,学习、熟读并背诵集团董事长在该活动上讲话的&ldq[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4-08 07:36:12)
我的故乡在衡山脚下,山冲田垅,全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梯田;所以,故乡父老,世世代代以种植水稻为生。也正是这块富饶的土地和这样勤劳的乡亲,养育了我的祖祖辈辈。水稻收获之后,必须及时把谷子晒干,否则,刚刚收割下来的谷子极易发芽与霉坏。所以,在故乡江南,几千年的小农经济,使得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晒谷坪。江南丘陵地区的农家房子,几乎都是依山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4-08 00:13:50)
什么是“双抢”?所谓的双抢,抢收抢插(种)之谓也,这恐怕也是典型的中国“特色”。南方普遍性种双季稻,要在夏秋两季完成双季稻的成熟过程,必须抢插抢收。当年大集体的口号是“插完早稻过五一,插完晚稻过八一”,也就是在立夏立秋前必须把早稻晚稻的秧苗插下去,否则几乎是颗粒无收。早稻要到七月下旬才能开镰收割,短短10天左右,收好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4-07 19:27:36)
在湖南,人们称常德话叫“德语”,因为常德与湖北隔江而居,据说常德有一大片土地过去是江北的。三十年河东,长江改道,就变成了江南。所以,在湘语系中,只有常德话具有浓厚的北方方言味道,也最接近普通话,故人们戏称为“德语”,甚至称常德人叫德国鬼子。当然,这丝毫没有贬低常德的意思,有的只是佩服。曾经在常德生活了一年,一个最大的收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4-05 22:27:24)
中国关于怎样做人的话题很多,这做人的话题实际上是回答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算合格的人。古代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孔圣提倡的“君子”,而现代做人的最高境界,当然是伟人倡导的“五种人”,即“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非常明显,凡夫俗子,绝大多数的人是达不到这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3-04-04 16:21:17)
最近,读了一首题为《闲》的小诗,其诗曰:“半山深处藏人家,依山傍水远繁华。无为不做俗尘事,轻煮岁月慢煮茶。”也不知诗作者是谁;但有人赞赏,还有二首仿作曰:“闲庭独坐对闲花,轻煮时光慢煮茶。不问人间烟火事,任凭岁月染霜华”;“伴山伴竹伴云霞,轻煮岁月慢煮茶。无为不恋俗尘事,一缕炊烟度年华”。无疑,上面三首小诗都是闲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