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的景色很美,应该是汇集江南水乡各处精华。至于江南水乡,留在附录里再稍加介绍。
《早春二月》里的人,跟现在名利场上相比,并不算坏,除了爱嚼舌根、流言蜚语害死文嫂之外。但名利场上也常常有人莫名其妙就死了。
文嫂是黄埔军官的遗孀,她丈夫在1925年黄埔军东征惠州时阵亡。故事发生在下一年,她寻找革命党求抚恤,但找不到。带着一对幼小的子女,很困苦。
男主人公肖涧秋和女主人公陶岚的哥哥陶慕侃都是她丈夫在师范学校的学弟。肖涧秋去陶慕侃任校长的水乡中学任教,跟陶岚情趣相投,又同情文嫂而去帮助她,引发“左手抱着小寡妇,右手想把芙蓉采”的中伤。文嫂则因幼儿患病得不到良医治疗而逝、连累肖涧秋名声、生活难以维持而自尽。
她一死,给了其他人解脱的机会。但肖涧秋对文嫂之死及在水乡受到的屈辱无以解怀,离开而去、投身时代洪流。从他丢下陶岚一个人走了看,他是不肯为陶岚忍耐、着想的。
当地一位富家子钱先生也是那所中学教师。他对陶岚倒很诚恳、真挚,虽然处境尴尬,仍坦诚对陶岚爱恋。我说的情圣是指他。虽然他有时炫耀服装的质地、背后讥讽肖涧秋没吃过名贵的菜,但大致上还比较老实、本分。
陶岚曾放言谁资助她留学,回来她就嫁给谁,是开玩笑。钱先生则信仰资本主义,曾提出要资助陶岚留学,但要她先嫁给自己。陶岚不肯。
肖涧秋看文嫂走投无路,就义薄云天,嚷嚷要娶文嫂。钱先生知道后赶忙去向肖涧秋诚恳地说要出1000元大洋资助肖涧秋娶文嫂。肖涧秋觉得人格受到侮辱,摔脸而去。
其实文嫂虽然困难,但仍有肖涧秋、陶岚在帮助她,没到非死不可的地步。帮她找份力所能及的工作等等也是可能的。
肖涧秋说要娶文嫂,就不能跟陶岚成伴侣了。我是替他捏把汗,以后怎么办?其实还有个更好的办法:
让钱先生把1000元大洋给文嫂,肖涧秋离开、不再跟陶岚来往。或者先给500元,如果五年内钱先生能娶到陶岚,再给另外500元。这样,肖涧秋就不用英勇就义似地去娶文嫂。钱先生助了人,跟陶岚也还有机会。陶岚说不定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也说不定浮躁过后跟钱先生能磨合到一起,也可能五年后跟肖涧秋仍有缘。
面对陶岚跟肖涧秋的干柴烈火,钱先生没有出言伤人、气急败坏,人还不错,跟邰正宵相比如何:
附录、江南水乡
南京、杭州、上海之间,太湖以东,有一片肥沃的冲积平原,水网密布。
我有清晰记忆时,已在一个普通小乡镇,只有一、两条街,零星几家商店。
本县第三大镇干窑,比普通乡镇大些,有一条商业街,两边都是商店。其实是夹小河平行的两条街,靠河没店,另一边有店。把河想象成高速通道,把街想象成人行道,这两条街就像一条街了。
我出生的家乡是本县第二大镇,除了一条主要商业街,另外两条街也有些成片的商店。人口比干窑多几倍。改革、开放前几十年人口保持在八千多。国家人口翻倍,所以本镇应该有很多人外流。
有个江南名镇乌镇,现在开互联网大会,以前不如我家乡,但比干窑繁荣。
最大的一等水乡,如江苏的震泽、盛泽,浙江的南浔、硤石,当时都有数万人,人口跟普通县城差不多。《早春二月》结尾陶岚奔跑追赶肖涧秋的镜头,在盛泽拍的;里面的商店门面也比我家乡气派。有没有注意到电影里没有官府?那几个一等水镇全靠自己的商业和丝绸等等手工业发展起来,实际上比官府支撑起来的县城更繁荣、富有。当时日子比日本电影《野麦岭》里好。有钱,文教也很昌盛。徐志摩、蒋百里、许国璋是硖石人。
《早春二月》里有个方先生,很是风流倜傥,而且通达、坦荡,有胡适、徐志摩之风。我们那种小地方是没有如此风采的。文嫂死后,方先生说她是个节妇,肖涧秋帮助她是义举,大家错怪他们了。但肖涧秋没给他好脸色看。方先生还曾夸文嫂的女儿小翠莲清秀,说她以后会是镇上又一只孔雀;周围人大概觉得他说得有点不入调。
又见情圣——流言蜚语害死人之《早春二月》
ScottGu (2025-09-18 03:57:52) 评论 (0)电影里的景色很美,应该是汇集江南水乡各处精华。至于江南水乡,留在附录里再稍加介绍。
《早春二月》里的人,跟现在名利场上相比,并不算坏,除了爱嚼舌根、流言蜚语害死文嫂之外。但名利场上也常常有人莫名其妙就死了。
文嫂是黄埔军官的遗孀,她丈夫在1925年黄埔军东征惠州时阵亡。故事发生在下一年,她寻找革命党求抚恤,但找不到。带着一对幼小的子女,很困苦。
男主人公肖涧秋和女主人公陶岚的哥哥陶慕侃都是她丈夫在师范学校的学弟。肖涧秋去陶慕侃任校长的水乡中学任教,跟陶岚情趣相投,又同情文嫂而去帮助她,引发“左手抱着小寡妇,右手想把芙蓉采”的中伤。文嫂则因幼儿患病得不到良医治疗而逝、连累肖涧秋名声、生活难以维持而自尽。
她一死,给了其他人解脱的机会。但肖涧秋对文嫂之死及在水乡受到的屈辱无以解怀,离开而去、投身时代洪流。从他丢下陶岚一个人走了看,他是不肯为陶岚忍耐、着想的。
当地一位富家子钱先生也是那所中学教师。他对陶岚倒很诚恳、真挚,虽然处境尴尬,仍坦诚对陶岚爱恋。我说的情圣是指他。虽然他有时炫耀服装的质地、背后讥讽肖涧秋没吃过名贵的菜,但大致上还比较老实、本分。
陶岚曾放言谁资助她留学,回来她就嫁给谁,是开玩笑。钱先生则信仰资本主义,曾提出要资助陶岚留学,但要她先嫁给自己。陶岚不肯。
肖涧秋看文嫂走投无路,就义薄云天,嚷嚷要娶文嫂。钱先生知道后赶忙去向肖涧秋诚恳地说要出1000元大洋资助肖涧秋娶文嫂。肖涧秋觉得人格受到侮辱,摔脸而去。
其实文嫂虽然困难,但仍有肖涧秋、陶岚在帮助她,没到非死不可的地步。帮她找份力所能及的工作等等也是可能的。
肖涧秋说要娶文嫂,就不能跟陶岚成伴侣了。我是替他捏把汗,以后怎么办?其实还有个更好的办法:
让钱先生把1000元大洋给文嫂,肖涧秋离开、不再跟陶岚来往。或者先给500元,如果五年内钱先生能娶到陶岚,再给另外500元。这样,肖涧秋就不用英勇就义似地去娶文嫂。钱先生助了人,跟陶岚也还有机会。陶岚说不定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也说不定浮躁过后跟钱先生能磨合到一起,也可能五年后跟肖涧秋仍有缘。
面对陶岚跟肖涧秋的干柴烈火,钱先生没有出言伤人、气急败坏,人还不错,跟邰正宵相比如何:
附录、江南水乡
南京、杭州、上海之间,太湖以东,有一片肥沃的冲积平原,水网密布。
我有清晰记忆时,已在一个普通小乡镇,只有一、两条街,零星几家商店。
本县第三大镇干窑,比普通乡镇大些,有一条商业街,两边都是商店。其实是夹小河平行的两条街,靠河没店,另一边有店。把河想象成高速通道,把街想象成人行道,这两条街就像一条街了。
我出生的家乡是本县第二大镇,除了一条主要商业街,另外两条街也有些成片的商店。人口比干窑多几倍。改革、开放前几十年人口保持在八千多。国家人口翻倍,所以本镇应该有很多人外流。
有个江南名镇乌镇,现在开互联网大会,以前不如我家乡,但比干窑繁荣。
最大的一等水乡,如江苏的震泽、盛泽,浙江的南浔、硤石,当时都有数万人,人口跟普通县城差不多。《早春二月》结尾陶岚奔跑追赶肖涧秋的镜头,在盛泽拍的;里面的商店门面也比我家乡气派。有没有注意到电影里没有官府?那几个一等水镇全靠自己的商业和丝绸等等手工业发展起来,实际上比官府支撑起来的县城更繁荣、富有。当时日子比日本电影《野麦岭》里好。有钱,文教也很昌盛。徐志摩、蒋百里、许国璋是硖石人。
《早春二月》里有个方先生,很是风流倜傥,而且通达、坦荡,有胡适、徐志摩之风。我们那种小地方是没有如此风采的。文嫂死后,方先生说她是个节妇,肖涧秋帮助她是义举,大家错怪他们了。但肖涧秋没给他好脸色看。方先生还曾夸文嫂的女儿小翠莲清秀,说她以后会是镇上又一只孔雀;周围人大概觉得他说得有点不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