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死了,要不要告诉她

打印 (被阅读 次)

周末看了一部 2019年的美国片子【The farewell】(别告诉她), 之前咱听说这是一个有关中西文化冲突的故事,多少有些好奇。首先其英文片名与中文翻译名些许感觉有点不搭,看完后才明白两者从不同的角度赋予其名,实际上就是中西方对于死的态度之不同解读。

故事挺简单,一个国内老太癌症晚期,医院判定最多只能挨到三个月左右。身在日本和美国的两儿子举家返回中国借着给外孙办喜事由头想着最后陪一陪老人家,其中来自美国的孙女作为影片的主角十分不解为何全家要对老人家瞒着病情,如中文片名所言“别告诉她”, 由此激发家庭成员内部的不同立场和态度,且借着来自不同国度家人的言谈话语彰显了中西文化冲突。

影片色调灰暗颇具时代感,地点选在北方一个不算发达的城市,非常写实也十分生活化,它截取了事情发生(病情恶化)至结尾(老人离世)中间的一段,简练而不面面俱到,巧妙地突出了故事要展示的内涵。影片借着一个婚礼将所有家人聚在一起围绕老太最后的一段时光展示各自的态度,多少有点红白喜事之“以喜冲悲”的中式手笔。

对于人即将面临死应不应该告诉本人,片子里借各主人公阐述了来自不同国度之人的做法,代表来自美国的外孙女坚持应该让当事者直面,这样人临走前可以有个交代,而国内人则说善意的谎言是对本人负责,至少离世之前愉快而不至恐惧猝死,个人的生死是家这个集体之事需一起承担,若告诉本人,是将责任推出去而轻松了自己。孰是孰非,影片没有直接交代,但事情发生在中国,只能听之任之,即使来自美国的一家不解,也只能屈从入乡随俗。

对于人离世的态度,咱来到海外多年有些不同的感悟,这里关键是个信仰问题,中国文化倡导的“人死如灯灭”,  强调人在世的重要性,死是一切的结束,惧死怕死则是必然。而有基督信仰的西方,死是从此岸渡到彼岸的旅程是生命的升华,因而视死如归。故事本身没有点明这一点,但其英文片名 [The farewell](再见)很好诠释了人离开此世未来将于天堂再见 -:)

Y自然流露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眸影摇红' 的评论 : 所以片名有两个,意义完全不同 -:)
眸影摇红 发表评论于
看过这个片子,拍的不错。在美国,这不是一个难题,因为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都需要知情权;但是放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这可能就变成了一个难题,有待探讨
Y自然流露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开明做法,彼此心安 -:)
Y自然流露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liffhan' 的评论 : 人的第六感很准-:)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我们是把父亲的真实病情都告诉他的,这样他就能提前做好自己的后事安排,了却各种心愿,结果还多活了好多年:)
cliffhan 发表评论于

人对要死的直觉,往往很准。彼此心里知道,而不能沟通,就疏远了很多。让人走地很孤独。我母亲多年前得癌症去世,大概是这种感觉。
Y自然流露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hniu' 的评论 : 一针见血 -:)
ahniu 发表评论于
有信仰和没信仰的分别
Y自然流露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iaozhi' 的评论 : 翻译的准确,但若直翻影片名字,国内人未必会强烈关注或去欣赏 -:)
diaozhi 发表评论于
也说翻译:

The Farewell - 告别(程序/仪式/聚会)

Fare well/farewell - 珍重/一路走好
Y自然流露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您亲身体会,也点明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对我们的影响 -:)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我爸爸去世时,我哥不让他知道自己的病情。我很难说是什么心情,到现在也说不清是不是对。不过,如果是我,我希望知道自己的时间,跟亲爱的人道个别。这个电影我看了,有点沉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