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1)--鹿特丹的建筑

5忧 (2012-05-28 02:52:12) 评论 (18)

        2012.05.04. 阴天,鬼冷鬼冷的。

       半夜的飞机,提前20分钟,在早晨6点就到了阿姆斯特丹机场,去机场旅游信息中心拿了一些资料,买了阿姆斯特丹72小时的通票,和去霍肯豪富郁金香花园的车票,就坐火车去找预定在赞河堡的酒店。

        到达酒店才8:10am,居然马上有房间入住,运气真不错。 很快办完入住酒店手续后,决定当天去网上推荐的鹿特丹和海牙两地。

        酒店离火车站走路就2分钟,晚上却并没听到火车进出站的声音,不知是我们太累睡得太沉听不见,还是隔音效果太好的缘故。

        赞河堡 → 卢特丹 → 海牙 18.20 x 2 = 37.60 欧 
        海牙 → 赞河堡 11.20 x 2 = 22.40欧

        从赞河堡到鹿特丹约1.5个小时,看你乘的是快车慢车,时间上略有差异。

        天气阴沉沉的,鬼冷鬼冷的,扎条围巾,还缩着脖子,按路标走到旅游中心,拿了一张免费的步行图,开始看图找路。

        鹿特丹主要是看各种奇形怪状的建筑,步行地图上有简介,有标号,有图片,挺不错的。

    图1:鹿特丹的地标,伊拉斯谟桥(Erasmus Bridge),1996年建造,是一座790米的斜拉桥,连接鹿特丹北部和南部。它由一个138米高的带一特有弯曲的桥塔支撑,桥塔从某个角度看象天鹅头部,因而有昵称“天鹅桥”(“De Zwaan”, “the Swan”)。我们拍照的方向不对,但懒得走到对岸去了。
   

    图2:方房子(Cube House,1978~1984)Architect Piet Blom was commissioned to build an unusual bridge over the busy arterial road between Blaak and Oude Haven. Each of the cube houses in the “Blaakse Bosforest” is three floors high,with the staircase in the supporting pole. The Kijk-Kubus is a fully decorated museum house that shows what it’s like to live between slanted walls.
   

    图3:方房子。
   

    图4:方房子的主体。
  

    图5:鹿特丹图书馆(1983年)。
   

    图6:红苹果(Red Apple, 2006 ~ 2009)。
   

    图7:红苹果的另一面。
   

    图8:WITTE HUIS (1897 ~ 1898).
   

    图9:City Hall (1912 ~1 920)。
   

    图10:DE BIJENKORF (1955 ~ 1957).
   

    图11:GROOT HANDELSGEBOUW (1947 ~1953).
   

    图12:在小河边的一些饭店饭馆。
   

    图13:看完了就忘了。
   

    图14:这个也忘了。
   

    图15:建筑工地上的安全挡板,抠了洞,满足行人和游客的好奇心。(正在修建 MARKTHAL,2009 ~2014)。
   

网上资料:

        荷兰:  荷兰的正式名称为“het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荷兰语,中文译为“尼德兰王国”,原意为“低洼之国”),但通常称为“Holland”(荷兰)。国土面积41,864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荷兰国土海拔很低,很多地方的地势接近甚至低于海平面,因此又常称低低国。首都阿姆斯特丹,但政府,女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

        鹿特丹(Rotterdam):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现为世界第七大海港,是欧洲最大的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