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结石--基本常识 | |||||||||||||||||||||||||||||||||||||||||||||
尿路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男性多于女性,约3∶1。近30多年来, 结石发病率明显提高。结石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与代谢以及感染因素有关。 泌尿道的大体结构及生理功能 输尿管:长约30厘米,自肾盂起始后,首先沿腹后壁下行,再沿盆腔侧壁至盆底向内下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输尿管分三段,即上段,中段和下段。输尿管有三个狭窄,即起始部、与髂血管交叉处、壁内段。结石常在这三个狭窄部位停留。 功能: 肾是产生尿的主要器官,输尿管输送尿液到膀胱暂存。膀胱可储存约400至500cc左右的尿液,最后,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人体感受膀胱的尿意感,而进行协调的排尿动作,经尿道排出体外。一般而言,一天正常的排尿次数不超过7次,当然这数字会因饮水的多寡而增减。 尿路结石的表现 根据结石的大小、外形、移动度、所在部位及有无合并感染情况,引起的表现不尽相同,现将典型的尿路结石表现叙述如下: 2.感染,结石易并发感染,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常规可见红细胞、白细胞。 3.其它:因结石所致急性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或结石长期存在所致尿路梗阻久之损害肾脏以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4.有部分患者结石不引起梗阻,病人可长期无症状,或仅有泌尿系感染的症状。 结石的形成和外型及颜色 结石成分常代表各该成分在人体内的代谢紊乱,尿pH变化,核心成分与外层成分的分析,对防治均有帮助。 结石的物理化学性质
结石的分及易生结石的危险因子 答案肯定的,至于伤害程度,则须视结石的位置,造成泌尿道阻塞与否,与阻塞的时间与程度有关,及石头本身所引发的局部组织发炎反应而定,所以发现结石时,一定要找泌尿专科医师来评估及及治疗。一般专科医师都会为病患安排尿液检查、腹部X光检查、超音波检查与静脉肾盂摄影检查,以上检查除静脉肾盂摄影,偶尔因个人体质问题,可能会有过敏现象发生,如脸部潮红、心悸、呕吐外,一般都非常安全。 那些人易患结石? 易流汗又喝水少者。 长时间于热天下工作又喝水少者。 摄食过量动物性食物者。 反覆性泌尿道感染者。 接受过肠道手术者或有肠道发炎疾患者。 有副甲状腺疾患者。 长期卧床不活动者。 有某些遗传代谢疾病患者。 若能针对如上的危险因子,加以饮食与饮水的预防,应当可有效减少与预防结石发生的可能。 诊断 如何预防结石再发呢? 治疗: | |||||||||||||||||||||||||||||||||||||||||||||
|
泌尿道结石--基本常识
(2007-09-30 18:39:57) 评论 (0)泌尿道结石--基本常识 | |||||||||||||||||||||||||||||||||||||||||||||
尿路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男性多于女性,约3∶1。近30多年来, 结石发病率明显提高。结石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与代谢以及感染因素有关。 泌尿道的大体结构及生理功能 输尿管:长约30厘米,自肾盂起始后,首先沿腹后壁下行,再沿盆腔侧壁至盆底向内下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输尿管分三段,即上段,中段和下段。输尿管有三个狭窄,即起始部、与髂血管交叉处、壁内段。结石常在这三个狭窄部位停留。 功能: 肾是产生尿的主要器官,输尿管输送尿液到膀胱暂存。膀胱可储存约400至500cc左右的尿液,最后,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人体感受膀胱的尿意感,而进行协调的排尿动作,经尿道排出体外。一般而言,一天正常的排尿次数不超过7次,当然这数字会因饮水的多寡而增减。 尿路结石的表现 根据结石的大小、外形、移动度、所在部位及有无合并感染情况,引起的表现不尽相同,现将典型的尿路结石表现叙述如下: 2.感染,结石易并发感染,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常规可见红细胞、白细胞。 3.其它:因结石所致急性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或结石长期存在所致尿路梗阻久之损害肾脏以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4.有部分患者结石不引起梗阻,病人可长期无症状,或仅有泌尿系感染的症状。 结石的形成和外型及颜色 结石成分常代表各该成分在人体内的代谢紊乱,尿pH变化,核心成分与外层成分的分析,对防治均有帮助。 结石的物理化学性质
结石的分及易生结石的危险因子 答案肯定的,至于伤害程度,则须视结石的位置,造成泌尿道阻塞与否,与阻塞的时间与程度有关,及石头本身所引发的局部组织发炎反应而定,所以发现结石时,一定要找泌尿专科医师来评估及及治疗。一般专科医师都会为病患安排尿液检查、腹部X光检查、超音波检查与静脉肾盂摄影检查,以上检查除静脉肾盂摄影,偶尔因个人体质问题,可能会有过敏现象发生,如脸部潮红、心悸、呕吐外,一般都非常安全。 那些人易患结石? 易流汗又喝水少者。 长时间于热天下工作又喝水少者。 摄食过量动物性食物者。 反覆性泌尿道感染者。 接受过肠道手术者或有肠道发炎疾患者。 有副甲状腺疾患者。 长期卧床不活动者。 有某些遗传代谢疾病患者。 若能针对如上的危险因子,加以饮食与饮水的预防,应当可有效减少与预防结石发生的可能。 诊断 如何预防结石再发呢? 治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