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印象之一:初识厦门

好想回到江南,做回那山水中的女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一生中走过很多的地方,少年的乡村,青春的厦门,青年的江南,中年的卡城。印象中最美好的记忆应该是厦门。作家张曼菱的小说《青春祭》就是写对青春的一种刻骨的纪念,也许是因为对青春时代的怀念,人到中年,特别想念那段时光。

考大学时,正值青春年少,一心想远离父母,到远方去闯荡,于是就选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厦门大学。那时的火车还没有提速,坐火车到厦门要36个小时。第一次出远门,父母不放心,那时也没有家长送子女上学的做法,于是和高中同班的两个同学约好从上海一起走。

因为学校要建宿舍楼,那年新生9月10日才报到。我们在上海通宵排队才买上了火车票。第一次做火车,我们都很兴奋,一路青山绿水,心情飞扬。车到江西鹰潭火车倒轨换车头,我们就进入了福建山区,只见火车在丛山之中穿行,山峦起伏,溪水潺潺,地貌迥然不同于江南的水乡,给我流下了很深的印象,到现在我仍然衷爱有山有水的地方。

经过两天的奔波,火车在晚上8点多到了厦门站。我们搭上了学校的接送车,八十年代中期的厦门,只是一个小城,街道简朴,房屋古旧。凤凰木正当盛花期,道路两旁开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热烈奔放,夏大一条街上有着三三两两的学子,右边的南普陀静穆安详,望着隐在凤凰花中的校名,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这就是我要度过五年时光的地方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