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调整

  从新中国成立前的“教育救国”、“乡村改造”与“乡村建设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革命”、“科教兴国”,中国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尽管今天的中国的国情已完全不同于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也不同于五六十年代,但人们探索农民教育的目的是相联的,即都是通过提高农民的素质实现农村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富强。历史上对农民教育的各种尝试以及今天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各种改革探索,为我们制定新世纪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战略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财富。

  我们知道,教育的改革必须遵守两个规律,一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二是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相应地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来说,我们必须研究这样两个事实:一是农业、农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二是农业、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众所周知,我国农村发展极不平衡,少数高新农业技术与大量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并存,少数地区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和市场化,然而大部分地区仍然停留在一家一户手工操作的自然农业阶段。众多人口的压力、落后的生产力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体的农业经营方式,决定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以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主。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选择必须考虑这一现实。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是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工业、服务业等非农职业技术教育相比,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法、途径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决不能照搬其他部门的职业教育模式,原因在于农业技术、农业生产中的绝大部分不能在课堂或实验室重复,课堂学到的理论、技能与农业生产实践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中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考虑这两个方面的特点。

  我们认为,21世纪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应当在现有基础上,树立新的职业技术教育目标,融入新的发展理念,构建适合中国农村和农民特点的新体系,挖掘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功能。

  教育的目的无疑是培养人才,但是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却是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表述上,存在两个突出问题:其一是见物不见人,认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农民掌握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增效、增收的目的,而忽视了人的发展;其二是把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局限为农业技术教育,认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就是要教育人“学农、务农、爱农”,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的人才。我们认为这样定位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对科学健康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是不利的,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目标进行调整。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要以农村现代化为目标

  农村是个地域概念,人们常用“农业”代替“农村”,甚至用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代替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这是小农经济的思维模式。农村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农业的现代化,它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含义。

  1.农村现代化的含义。农村现代化至少包含了四层意思。

  一是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一般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过程。在我国,农业人口仍然在全国总人口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农业的手工劳动还占主体地位,农业生产率低,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农业发展比较缓慢。经济学家M。P。托达罗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绝对必要条件。没有这种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工业增长或者是毫无意义,或者,即使获得成功,也会使普遍贫困、不平等和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从而造成国内经济的严重不平衡。”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只有在经济、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等方面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才算实现了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也是如此。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发展趋势来看,农业现代化至少要包括: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用现代农业科技代替传统生产技术和传统经验;具有掌握了现代科技和现代观念的劳动者;在充分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代的经营管理体系,实规了农业生产和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二是农村产业结构的现代化。现代的农村不再是传统农业一统天下,而是正朝着多元化产业结构的格局发展,农业也不再是粗放式的耕作和单纯的种植业、养殖业,而是与现代科技、国际市场对接后出现的大农业,是以追求生态效益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高效农业。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将迅速增长,农民所从事的活动也不再限于农副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而是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多种经营,营销的对象也超出了农村的狭小天地而走向世界。

  三是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和劳动智能化。受小农意识的影响,我们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上,曾一度重蹈小农经济格局的覆辙。乡镇企业分散化、乡土化、缺乏规模经营意识和市场意识;小城镇发展无序化,缺乏城市意识和大中小城市的整体布局;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强调“就地安置”,“离土不离乡”的“两栖化”,为农村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消极后果。

  四是农民素质的现代化。“素质”的心理学含义是指人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特点。从社会学角度而言,“素质”与人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有关,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农民来说,我们认为现代化的农民素质应该包括农民的生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能力素质和思想观念素质等,农村的现代化只有建立在农民素质现代化的基础上才是坚实可靠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在于促进农民素质的现代化。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下面我们将专门讨论。

  2.关于农民素质的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早在乡村教育运动时期,教育家们就逐渐认识到,物质生活的改善只是乡村改造的一个方面,要使乡村获得发展最终仍要靠提高人的素质,正如陶行知所主张的,要培养人的向上的“生活力”。我国的扶贫工作也证明了这一点。起初的扶贫主要是输血式扶贫,在贫困地区,政府和组织直接向贫困人口投放物资和资金。但这种扶贫方式只能保证贫困人口维持生活现状,不能保证他们能够获得发展,久而久之,还使他们产生了依赖习惯。后来发展为文化扶贫,通过提高贫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来使他们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通过传播技术使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发展,它更应当追求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追求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生活能力获得提高,不断的推动农民自身的现代化,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对新世纪农民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归纳,认为现代农民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素质。首先应该具有较强的法治道德观念及社会责任感。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合作精神和与人共同创新的愿望;科学技术、经济迅速发展需要现代农民有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心,在采用科技和从事经营活动中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社会、他人和环境负责。其次,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的社会,它需要人们具有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完整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以及独立获得新知识的能力。现代农民应学会如何学习,具备对新知识的理解力、消化力和运用能力。除了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适应世界贸易一体化的趋势,具备农业产品的经营能力,掌握必要的贸易、金融知识。再次,要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如包容的品质、竞争意识、抗挫折的心理素质等,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缺少的。

  在我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问题上,把提高中国农民的综合素质质和现代化水平作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是有着两千年封建传统的国家,在传统社会里,广大民众处于社会的底层,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统治阶级还利用一套完善的伦理道德规范来控制人们的思想,以深层次的巩固传统秩序。五四运动的发生,使民主自由的精神第一次在我国历史上产少了深刻的影响。然而,这一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很快便因民族危机而终止,救亡图存成为压倒一切的任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第一次翻身作了主人,但只是使中国农民获得了实现现代的政治条件。在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里,过于强大的政治权力控制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的精神领域。人民群众狂热的政治热情并没有体现出理性的色彩,而是个人崇拜等非理性因素占了上风。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的发展是片面和畸形的,特别是以政治身份划分阶级,对所谓的“敌对阶级”进行残酷打击,更是严重扭曲了人性。197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的转轨,我们用沉痛的教训才换来了实现人的现代化的经济条件。但是市场经济的确立并没有立即铲除人们一系列封闭、落后、愚昧、陈腐的意识,尚未实现农民现代化的文化环境。只有通过文化的革命,洗涤不良的文化环境,将民主和科学真正移植到中国的国民性中,我们的社会才能发生本质的飞跃。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是为农民注人现代性的有效载体,它决不能简单为了生产的目的而进行教育,也不是单纯的为了传播技术而传播技术。乡村建设运动者尚懂得“四大教育连锁进行”,我们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也必须考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都要为农民素质提高服务。

  (二)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双重性

  现代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必须摆脱小农经济模式下单一为种养业服务的格局,逐步转变为适应农村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需要,构建为农村一、二、三产业提供全面服务的教育体系。它既是农村城市化、现代化、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面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近些年的农村教育改革中,众多学者和实践工作者无不批判农村教育脱离农村实际,呼吁农村、农民教育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甚至强调农村学校要为农村培养能够“下地”的人才,而对农民及其子女“跳农门”感到忧虑。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是围着传统小农经济的单一种植业打转转,还是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全面繁荣服务?是在一亩地上做文章,还是在广阔天地找出路?它反映出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上的现代化程度。

  在我们的调查实践中发现,农民及其子女寄托在教育上的最大的乃至惟一的愿望,就是借助于学校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这是中国历史与现实造就的中国农民的悲剧。户籍制度和不合理的“二元社会制度”是导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社会根源。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应该肩负起这样两个任务:一是提高以农业为职业的人们的综合素质,为农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源泉,为农民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二是为农民跳出农门提供素质教育支持,为农民在非农领域就业提供教育服务。

  1.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据估计,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多达2亿,劳动力剩余率高达40%,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资源性剩余、技术剩余和政策性剩余。

  我国人均耕地0.1公顷,林地0.13公顷,天然草原0.34公顷,而世界平均人均分别为0.37公顷、0.37公顷和0.76公顷,我国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为0.23公顷,美国为79.73公顷,澳大利亚为117.2公顷,印度也有1公顷。按20世纪80年代的农业生产力水平,我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可负担1公顷(南方水田为0.53公顷),人力资源对土地资源的相对丰富,不可避免地产生劳动力过剩。现代科技在农业上的应用,使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生产手段的进步,意味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科技进步从农业中排挤出来。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也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原因,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极其有限的土地上,形成“人口过剩一土地不足一生产力落后一人口膨胀”的恶性循环。

  要实现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就必须大量地转移农村劳动力,这是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如果不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仍然狭隘地把“为农服务”理解为“为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为留农下地服务”,就会与农村现代化需要相脱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也就极易被轻视。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所具有的“非农性”,对现有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尖锐的课题。要为农民及其子女开辟广泛的就业途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就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目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对人才的需要,调整专业结构,使现在农民的出路与社会多元劳动就业需要有机衔接。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要从封闭传统的观念转变为开放的现代教育观念,充分认识职业技术教育的产业性和经济功能,变教育的“知识中心”为“能力中心”,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合格人才。

  2.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一个尖锐的矛盾就是对农村较高素质劳动力的“两头分争”。在近十几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中,转向非农领域的往往不是“剩余劳动力”,而是农村建设的主力,以致于不少地方呼吁要改变老弱病残搞农业的状况。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显然只有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门类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满足社会不同方面的需要。如果没有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充分准备,劳动力的转移不仅不会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还会使第一产业这个基础遭到破坏。

  我们在强调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分流功能的同时,也必须防止另一个极端,就是认为农业是个简单工作,不需要高深的知识和技能。这种轻视农业科技教育的做法同样是十分有害的。农业同样需要各类优秀人才,不仅需要各类农业劳动技术能手,成为农村的科技骨干,率领农民依靠科技发展生产,走科技致富的道路,也需要大批的农村农业科技人才,他们是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的研究者、引进者和实际操作者,同时需要各类管理人才和农业贸易人才。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农业活动越来越智能化,对人的素质也就越来越高。日本《东洋经济周刊》1986年7月发表日本国民经济协会理事长叶芳和的文章,指出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有40%~80%是出口的,“没有比农业更需要头脑、需要人才的产业了”。在美国,一个农户如果有两个儿子,就会让优秀的那个去学农,较差的一个去学经济,当银行职员。非优秀人才不能成为农业的接班人,这是美国的现状。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认为,“农民只有学会科学种田,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有强大的农业。这才是农业的破题所在。”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业和农民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无疑是一条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最佳途径。针对现有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不能适应农民需要的现状,加快其改革步伐,迅速提高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便成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从数量上来看,当前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相对于庞大的农民群体来说还远远不够;从质量上来看,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都不能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因此,在近期一段时间,一大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机构要建立起来,一大批农民科技人员和教师要充实到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中,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改革。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