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念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已是几经起落,但至今却仍然有许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在这诸多问题的背后,起支配作用的是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念问题,既影响着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方向,也制约着社会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认同和热情。研究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模式和改革,就必须研究并确立新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和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知识和技术由教育方向受教育方传播并被最终应用的过程;二是农民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和技术,提高了学知识用知识和改善生活的能力,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的过程。相比较而言,前者用时短、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后者用时长、见效慢、更多的体现为社会效益。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环境中,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被片面的理解为发展经济的手段,见物不见人,短期行为严重,最终导致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民的需要严重脱节,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社会的主体是人,再先进的技术,如果不能为人所掌握,那么它就不可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如果只满足于让农民重复简单的动作模仿,它的作用将只能局限在小的范围内。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应当充分看到农民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紧密围绕农民的需要来进行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为农民进行知识技术的掌握、创新提供宽广的平台,真正实现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

  就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现状来说,研究农民的需要,应当是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首要课题。一直以来,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不了解农民真正的需要,不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这种状况与农民的主体地位极不相称。罗吉斯曾在《乡村社会的变迁》中写道:“对农民缺乏了解造成了很多发展规划的失败,规划者把失败的原因归于农民的不合作,他们对农民很失望……尽管从概念上我们很容易区分农民,但我们缺乏对农民整体的,科学的,可靠的理解。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研究农民……”在充分了解农民需要的基础上,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才能摆脱见物不见人的怪圈。

  应该看到,重视个性化教育和完整人格的教育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农业的复杂性和农民需要的多样性为实现这种教育提供了动力,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形成和教学手段的发展,为以人为本的教育提供了可能。特别是远程教育的发展和网络教育的诞生,越来越为满足农民的各种需要提供了现实可能。但这种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要真正落实到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实践中,还需要相当长的过程,这不仅因为我们长期缺乏人文主义的教育传统,也因为缺乏相应的物质基础。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实践中的许多做法正在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如怀化市对农民实施的不同层次的教育,就是针对农民的不同需要进行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变化的规律,对农民科技教育来说,这种需求的变化不仅反映在教育内容上,也反映在教育的形式上。怀化市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把农民科技教育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在普教中渗透职教因素。怀化市炉亭坳中学自1983年就开始进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的实验,在全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炉亭坳中学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21.3公顷教学实验基地,把技术培训内容融入初中三年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在教育内容上,他们坚持了地方性、实用性、普及性和效益性,帮助学生了解农业科技的基本原理并掌握1~2门实用技术这种做法的重要意义在于培养了学生学习、利用农业科技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回乡毕业生厌农、怕苦和没有一技之长的问题。许多毕业生回乡后发展为科技致富带头人,炉亭坳中学也被当地誉为“致富的摇篮”,他们的做法已经在怀化市的普通中学得到普及。

  第二个层次是以一般农民为对象的示范模仿。模仿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也是农业科技传播的有效渠道。怀化市在发展高效农业示范区的同时还大力发展农民示范户,示范户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让农民真切的感受到农业科技在生产中所发挥的力量,在农民中间就容易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使农业科技得到迅速的传播。

  第三个层次是绿色证书教育。主要对象是45岁以下有知识的农民骨干,他们不满足于停留在简单地“怎么办”的模仿阶段,而是要求弄懂“为什么”。针对这部分农民的需要怀化市开展了系统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在怀化市13个县的260个乡镇中,自农科教结合组织成立以来,绿色证书培训已达33196人,对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个层次是农民精英教育。农民精英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他们可能是农业生产企业的投资者和管理者,可能是农业科技的研究、组合和传播者,也可能是各类专业协会的领导者。从他们的人格特点来看,一般具有文化水平高,组织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具有开拓、进取和不满足现状的创新意识,具有强烈的创业激情。怀化市创办了“农民科技大户培训中心”,对他们开展更高层次的教育。教育内容不仅包括了农业科技的系统理论培训,也包括企业、经济管理、市场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括了政治理论等方面的教育,为他们在农村中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奠定了素质基础。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不少基层干部和农民都提出希望高等教育能够向农民开放,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培养农民自己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社会应该为农民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包括教育条件,也包括教育内容,使农民的素质获得全面的提高。

  (二)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需要不断的社会化,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社会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增长和更新,要求社会成员必须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使得教育的时间界限越来越宽。中国古代的圣人孔子曾发出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感慨,意在人需学而终身。但在漫长的传统社会中,教育学习只是少数人的专利,农民大多鲜有受教育的机会。毛泽东曾发出“活到老,学到老”的号召;在国外,终身教育被明确提出是在1919年的英国;终身教育的理念逐渐形成世界性潮流则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对人力的取代作用越来越大,社会的职业变动和失业现象越来越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劳动者需要不断的接受知识和科技的挑战,把接受教育作为生活中必须的一部分,才能找到工作和从事新的工作。在这种环境下,终身教育的思潮应运而生: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Longrand)大力提倡了终身教育,他认为,几个世纪以来的把人生分为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的观点是毫无根据的。现时代的教育应当能够在任何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给个体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术。他的提案得到了各成员国的广泛赞同,法国甚至在1971年最早以立法形式对终身教育进行了规定。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终身教育的理念引人后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赞同,并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重视。江泽民同志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学校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等多种功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要加强相互间的衔接和沟通,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多次受教育的机会。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我国也在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以法律形式确立了终身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

  终身教育指的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从时间上看它包括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从形式上看它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从途径上看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理念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有着某些内在的一致性。在陶行知那里,教育是紧密围绕生活来进行并融入在生活里的,有一定的生活就有一定的教育,教育的内涵非常广泛。不仅如此,陶行知更是把生活教育同时代的发展结合起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教育的涵义似乎更为深远,这当然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

  我国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是知识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的生命周期缩短,农民需要不断的接受新的知识和技术。传统社会中生产发展的缓慢,主要在于知识和科技发展的缓慢,农民仅靠经验的积累便可满足生产的需要,农业生产主要靠物资和劳力的投人。进人知识经济社会,科技成果成为农业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并且,科学知识和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着,客观上要求农民能够与新的农业科技进行紧密的持续不断的结合。

  2.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农民不断的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农村中单一的经济结构已经改变,形成了各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将继续调整,从而带来农民的职业结构变动和技术结构调整。在农村中从事新的职业和学习新的技术,都需要有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持续供给。

  3.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求农民不断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要从土地上转移出去、在城市中寻找工作需要进行职业培训。并且,在城市中农民工处于不断的职业流动中,他们要适应新的工作也需要不断的学习。

  4.农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要求农民不断的通过教育来完善自己。现代科技的发展不仅给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促进了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中的生活方式对农民的生活产生了持续的影响,促成了农村生活方式向现代的转型。它必然会带来农民完善自己、完善生活的愿望。在这个过程中,持续的接受教育是一个有效途径。

  (三)树立社会,经济、教育一体化的理念

  分析中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时,人们发现社会、经济、教育一体化的理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一方面农村的发展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有强烈的内在需求,而另一方面,这种需要又受到传统的和现实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制度的和观念的制约,使得社会的这种需求没有转化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现实。长期以来,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真正按照中央的要求,转移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落后的职业教育观念、僵化的职业技术教育方式,没有能形成具有特色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模式,是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的原因之一。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铸就了中国人特殊的社会心理,这种社会心理反映到教育上,常常表现为:重心智锻炼,轻动手能力;重“劳心”而轻“劳力”;重研习而轻劳作;重悟性而轻体验;重思辩而轻实验;把劳作技能视为“奇技淫巧”,曰“君子耻于器”。封建官本位的思想反映在人才观和职业观上,便是根深蒂固的轻视农民和农业的观念。这就使得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在树立为农村发展服务的思想时,受列了传统社会心理和旧观念的阻碍。要克服这一障碍,消除一系列落后的、陈腐的观念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思想的革命。

  要使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获得健康地发展,首先要确立社会、经济、教育一体化的改革思想,在教育与农村社会的发展联系中寻找运行机制,围绕着这种机制的构建来考虑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各项工作。特别要突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服务农村的功能。职业教育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有服务社会的本性,无论其服务的具体领域如何不同,一定的教育总是为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这一点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当然要坚定不移地树立为农村发展服务的思想,以农民现代化为本,为农村发展培育人才,帮助农民致富,是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为农服务的具体体现。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在指导思想、办学形式、教学内容与方法上,都要适合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需要;所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类型、规格等要符合农村产业结构和发展的要求;要逐步打破教育部门独家办职教的局面,实行政府统筹,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合理科学地利用教育资源,共同办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让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中形成调节、选择、适应和健全自身发展的良性机制。在竞争中职业技术教育要达到两个效益:一是人才培养效益,即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最优化的方式培养出能够得到社会承认、在市场中具有就业竞争力的劳动者;二是办学单位的经济效益,即利用办学主体的智力、技术和试验场地等优势,重视发挥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多功能的作用,在培养人才的同时,通过科研示范、咨询、提供技术服务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

  (四)树立构建学习化农村社区的理念

  与终身教育理念紧密联系的,是学习化社会的理念。知识经济社会属于社会范畴,而学习化社会则属于教育范畴。学习化社会的概念来源于美国著名学者、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R。M。Hutchins)。他在1968年发表了《学习社会》一书,在对以往的教育进行批判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社会应当努力实现学习社会,在学习社会中,任何时候不只是提供定时制的成人教育,而且以学习、成就、人格形成为目的来成功实现着价值的转换,从而实现一切制度所追求的目标。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设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把学习化社会作为主要而明确的概念提出,得到了各成员国的赞同,学习化社会也发展成为国际性的教育思潮。

  台湾学者胡梦鲸在综合考察了国外对学习化社会的研究后提出:“学习化社会是指一个人人均能终身学习的理想社会。在此社会中,学习的基本权利能够获得基本保障,教育机会能够公平的提供,学习障碍能够合理的去除,终身教育体系能够适当的建立。学习化社会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实现每一个人的自我天赋潜能,使其做一个自己想要做的人。”

  我国学者认为学习化社会有下列7个特征:①学习将成为一种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②学习将成为社会一切成员整个生命期的活动;③学习和教育将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完整的社会体系;④学习和教育要成为一个社会的责任;⑤学习和教育与社会形成互动,密切交织;⑥社会以及社会中的组织和机构也要行使学习和教育职能;⑦社区教育是迈向学习化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学习化社会的形成要以学习化社区的形成为基础。在我国,由于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以及在同一地区内部,城市与农村的发展水平不平衡,统一谁进学习化社会的形成不具有现实性。但是在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农村地区,可以在构建学习化农村社区的理念指导下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事业,以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促进学习化社区的形成,进而向周边社区辐射,推进学习化社会的形成。

  在学习化社区理念的指导下,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要充分挖掘社区内的教育资源,为社区成员服务。在社区内,教育对象不仅仅限于适龄的青少年,它包括所有有着教育需求的成年男女和老年人。教育资源包括有形教育资源和无形教育资源两种:有形教育资源包括社区内的信息、人力、物力、财力、组织等等;无形资源包括社区规范、社区意识、社区传统等等。通过对社区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逐步形成社区内的终身教育网络,对社区成员提供持续的教育服务。社区的终身教育网络主要由三种类型的合作来连接,包括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合作网络、社区与社区内组织的合作网络以及社区内组织与组织的合作网络。此外,电视、广播和因特网等网络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它们是社区与外界发生信息交换的便捷途径。

  社区教育网络的形成只是为学习化社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它也要求主观条件的具备,就是社区成员要有持续的学习需求和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区成员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获得发展,就必须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同时也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了解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如果说改革开放前农民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广泛参与主要是受政治驱动的话,那么21世纪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中学习化农村社区的形成,主要是出于经济利益驱动和完善自己、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在学习成为社区成员的内在需求后,一个个的学习型组织就会建立起来,它们最终构成了学习化社区的基础。学习型组织是包括社区内的各种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构等学习型单位的总称,如近些年涌现出的农民技术协会、乡镇农校、村农民教育中心等,有农民自发形成的,也有政府组织号召成立的。它们的共同特点在于,学习是组织内每个成员的需要和实际行动,并且这种需要和行动是持续终身的,组织中的团体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目前我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优秀典型的一个普遍特征。

  学习化农村社区的理念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资源、教育形式、教育内容等各个方面都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农民职业技术教育通过推动一个个学习化农村社区的建立,有利于其功能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实现其目标。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