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5章 李锐和三峡工程

  汤耀国

  在三峡工程筹建过程中,李锐称得上是最大的“反对者”。他曾当面向毛泽东陈述自己的反对意见,并在一切可发表意见的场所,表述对这一工程的不满。《瞭望》杂志在刊登介绍三峡工程的文章中,提及了他的一些情况,现摘登如下一一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十年后,二〇〇二年五月十六日,三峡总公司请来三峡工程最大的“反对者”——中组部原副部长李锐到建设现场考察,当时一团和气,事后却引起一段“公案”。三峡总公司主办的《中国三峡工程报》和香港《文汇报》其后刊出报道称,李锐对三峡工程不无赞许,“能搞成这样很不容易,修好了将是一个天大的好事。”

  看到报道,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李鹏,同年六月二十一日写下日记,认为李锐“对三峡工程的认识有了一些变化”。(引自《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下称《日记》)

  “毫无变化。”九十三岁的李锐对此予以否认,他是在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这番表示的。但他也证实,曾对枢纽工程质量表示满意,“从技术上看,能修这样一个大工程,了不起。”

  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副组长兼技术总负责人、八十三岁的两院院士潘家铮回忆起李锐的那次考察,他记得李锐当时是这样说的:“我对三峡工程的态度是明确的,也难改变了。但看了工地的建设后还是很高兴、放心的,希望尽量建好。”李锐和潘家铮曾是水电系统的上下级同事,后来成为三峡论战的重量级“对手”。“他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反三峡派的骨干和统帅,”潘家铮在《我所知道的李锐》一文中这样写道,“没有他,三峡之争绝难如此‘波澜壮阔’。”

  一九八〇年,在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的领导下,三峡工程的论证开始。李锐称,那次论证比较客观,各种反对的意见都能够表达出来,所以也就迟迟定不下来。一九八一年,长江水利委员会提出高坝低坝等四个候选方案,最终,国务院确定一百五十米低坝方案。

  该方案原拟一九八六年正式开工,开工在即却遭遇两面夹击。重庆市政府向国务院提出:一百五十米方案的回水末端在重庆主城区以下,万吨级船队难以直达重庆,建议将正常蓄水位提高到一百八十米。许多“反对派”则认为,一百五十米方案都不应该搞。他们或单独发力,或联合出击,或诉诸媒体,或直呈中央。一九八五年,李锐更是将其个人反对文章,编成《论三峡工程》一书。同年三月,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一百六十七位委员或联名或单独提案,对三峡工程的投资、移民、生态、防洪等问题发表意见,建议三峡工程“慎重审议”,“不要匆忙上马”。

  各执一端的反对意见蜂拥而至,最终导致重新论证。著名水利专家黄万里未能获邀参与论证,被许多“反对派”视为缺陷。李锐回忆道,黄万里生前告诉他,一位论证工作的重要组织者与其有姻亲关系,春节还到黄家拜年,但论证就是不让黄参加。

  黄万里以反对三门峡工程闻名。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与三门峡“主上派”对垒,孤身舌战,未能收效。几年后,他所预言库尾潼关泥沙淤积并导致西安水患等灾难一一“兑现”。三门峡工程后来被迫改建。对于三峡工程,黄万里也坚决反对,主要理由也是淤积问题。这位留美归国博士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对长江上游和四川境内主要支流,都实地踏勘过。他认为,三峡工程将造成比三门峡工程更大的灾难,黄河的悬沙淤积在库中尚可设法冲走,但长江三峡以上的河床则有冲不走的砾卵石,修坝后卵石将淤塞重庆,造成水患。

  黄万里未能入选论证专家组,李锐认为与论证主导权转移有关。他说,三峡论证原由国家计委、科委领导,一九八六年改由水电部一家领导后,整个论证组织“是一个清一色赞成上马的领导班子”,所聘四百一十二位专家,持异议者屈指可数,没有一个综合可行方案同主导方案作过比较,“孤证而已”。

  一九九二年四月三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李鹏在二〇〇三年出版的《日记》中写道:“决定三峡工程命运是在一九八五年一月十九日,这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邓小平在参加建设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有关合同签字仪式后,听取李鹏(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对三峡工程的汇报,指出:“低坝方案不好,中坝方案是好方案,从现在即可着手筹备。中坝可以多发电,万吨船队可以开到重庆”,“看来电有希望,翻两番就有希望”。《日记》记录,十几天后,一九八五年二月二日,“李锐给我传过话来,他对三峡工程建设感到悲观,认为三峡工程上马将铸成大错。”

  直到一九九二年全国人大会议召开前,李锐也没有放弃一搏。是年元旦,他上书中央常委:“三峡工程现在不能上马。”此前的一九八九年一月和四月,国务院姚依林两度对外表示,三峡工程“五年内上不去”,这让李锐看到缓行迹象。但三年后,上马之声又紧锣密鼓地在媒体上传开。在写给中央常委的意见中,李锐重申投资太大、移民太多、泥沙淤积、上游洪灾等问题,建议“还是到二十一世纪各方面条件成熟时再决定为好”。

  但此时的形势已难逆转。

  在一九九二年四月三日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赞成一千七百六十七票,反对一百七十七票,弃权六百六十四票,未按表决器的二十五票,投赞成票的共占出席人数的百分之六十七,超过三分之二。“比需要的过半数还多四百五十一票。”李鹏在《日记》中写道。“三分之一的人反对、不投票,人代会上通过的决议,没有这样的历史。”李锐后来对媒体如此感叹。

  在这次会议上,台湾代表黄顺新向中外新闻界散发动议材料:“我们认为表决这样一个重大议案,应特别慎重,应将本案作重大议案处理,应有三分之二以上代表赞成才可通过。”在会议即将表决前,黄顺新突然要求发言,因未安排这一程序,黄未被允许,旋即退席。

  论战并未因全国人大表决通过而结束。一九九三年、一九九四年,李锐三次单独或领衔上书中央领导:“建议听一次反面意见”,“建议暂缓上马”,“建议继续论证”。

  “我最后一次上书,是在三峡开工(一九九四年十二月正式开工)一年后,要它停工,那时停工还来得及。”李锐说,后来他被要求“服从大局”。李鹏在《日记》中写道,一九九六年四月十四日,“朱镕基对我说,李锐给他打电话,要求中央停建三峡工程。他已报告江泽民同志,并对李锐作了工作,劝他不要搞串联”,“江泽民同志在电话里向我谈了几点:李锐上书要求停建三峡工程已被制止,要他从大局出发。”

  二〇〇一年八月二十七日,黄万里在清华大学校医院一间简朴的病房离世,享年九十岁。据其家属和知情人记录,黄万里在全国人大表决三峡工程前三次上书,表决通过后,一年内又三次上书,他反复强调砾卵石之危害,三峡高坝“若修成,终将被迫炸掉”。这个观点很震惊,据一位知情者透露,三峡总公司曾托人邀请黄万里实地考察,但黄已身患癌症,未能出行。弥留之际,黄万里留下遗嘱:“治江原是国家大事,‘蓄’、‘拦’、‘疏’及‘抗’四策中,各段仍应以堤防‘拦’为主。盼注意注意。”

  次年五月,李锐应邀考察三峡工地。“他们请我去,想我讲些好话,我就写了三首诗。”诗中,李锐以“弥留时节梦魂牵”悼黄万里。诗曰:横空出世史超前,高峡平湖现眼边。但愿无忧更无恙,巫山神女总开颜。南宁四十四年前,木已成舟独自怜。黄老曾经调侃甚,弥留时节梦魂牵。

  三旧地重来二十年,分明非梦亦非烟。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忠与奸。

  李锐说,这三首诗的中心意思,就是“处理后事”,“要预见到后面的麻烦,怎么来处理?”

  二〇〇八年,三峡工程即将完工之际,中国工程院受国务院三峡建委委托,组织院士和专家对三峡工程原论证进行阶段性评估,结论为“效益显著”、“利多弊少”,也有一些估计不足的问题,集中在移民安置、生态环境、地质灾害等方面。国务院三峡建委还在规划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大纲指出,“随着三峡工程建成运行,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逐步暴露,亟待解决。”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