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章 生命的秘密

  生活是美丽的,生命是绚烂的,但健康,是这一切的基础和保证,我们要对自己的健康悉心守护,百般珍惜。人来到这世上不是为了来受苦的,而是为了创造和享受人生一切最美好的东西。

  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这一切便都成了一纸空文。

  在风云变幻的21世纪,亚健康、环境污染、高速发展和运转的社会,都给我们的健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警示,面对这一切,我们的身心准备好了么?

  生活是美丽的,生命是绚烂的,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守护。我们的一生不是受苦的一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享受人生一切最美好的东西,即使不能享受,我们也会尽力去追求。

  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用尽一生,也未必追求得到自己心中的梦幻生活。是不够努力,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我想,可能更多的人会认为,是因为人生太短暂,经常还来不及去做那些自己早已想做,甚至都做好了很详细的准备的事。

  我同意这一点。我更同意可能多少时间都不会够用。但是,我愿意看看,我们的生命到底有多长,我们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创造我们的理想人生?

  第一节 我们有多少时间可以美丽

  一个人可以活多久呢?

  传说中,彭祖活了八百年。当然,我们没有人会相信真的有这样一个八百岁的彭祖。毕竟,我们很少会有成年人把一个传说当真。

  还有一个人活了四百多岁。这个人在地方县志中是有记载的。他叫陈俊,福建人,据说唐朝时候出生,整整活过了整个五代十国时期和两宋时期,一直到元朝才去世。民国版的《永泰县志》记载,因为他活得时间实在太久,他的身体萎缩到跟小孩差不多。村里人为了照顾无儿无女的陈俊,就把他放在一个大号的菜篮里,每天去哪里就把他挑到哪里。

  陈俊的故事,我们当然也不可能相信。县志中把传说当真事的记载很多。更何况,有关陈俊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的,是清朝时候的县志。就好像我们今天忽然写了一个明朝的名人,这个人却在明清两朝的记载中找不到。

  我们不相信彭祖和陈俊,主要是因为这两个人的寿命超出了我们的认知,和我们知道的常识是相悖的。最主要的,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两个人活了那么久。

  一个上个世纪才去世的人,可能会更让人信服一点。李清云,据说清朝初年出生,活了256岁,到1933年才去世。有关李清云的记载很多,连美国的报纸杂志都报道过他的事。《时代》周刊报道,李清云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长寿秘诀: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坐如龟,行如雀,睡如狗。

  1928年的时候,尚在人世的李清云自己写了一本叫做《长生不老诀》的书,自述自己长寿的秘诀在于练气功,并总结出自己长寿的三个原因:长期吃素,内心保持平静、开朗,常年将枸杞煮水当茶饮。

  根据各种报道、记载来看,李清云应该确实很长寿,他虽然是一个普通人,只是练过武术,懂点医药,但是因为他二百多岁的年龄而成为当地名人。不过,他的长寿秘诀似乎并不吸引人。

  1927年,李清云曾经受军阀杨森的邀请做客,并留下了一张肖像照。因为李清云没有说清楚一个人怎么样才能够长寿,也可能是杨森对于李清云自己说的长寿秘诀不满意,就又送走了李清云。

  李清云到底活了多少岁,可能是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谜。这个谜就像现在我们的很多长寿老人究竟多少岁一样。因为,李清云的出生时间,是他自己说的,没有任何可以佐证的人和物。他后来生活了大概百年之久的开县,没有确切证据表明那是他的家乡,只有证据证明他是搬迁到了开县。这样,他就成了一个没有人知道他的底细的“外乡人”,他的年龄也只能由他自己说。

  自己的出生时间,李清云倒不一定是有意编造的。很多老人都不是很清楚自己的出生时间,只能大概想一个时间,然后就相信这个时间确实是自己的出生时间。

  经过确认的,毫无争议的世界最长寿的人,是一个法国女性,雅娜·卡尔芒。她出生于1875年2月21日,1997年8月4日去世,去世时122岁。雅娜一生过着不需要工作的富裕悠闲的生活。

  除了雅娜·卡尔芒之外,世界上再也没有经过确认的活到一百二十岁以上的人。是有不少人声称自己比雅娜·卡尔芒长寿,但是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的年龄是没有争议的。一直到现在,雅娜·卡尔芒仍然是人类长寿纪录保持者。而且,至少五年之内,她的这个纪录不会有人打破。现在还活着的最长寿的纪录保持者是美国女性贝斯·库珀,曾经是一名老师,她出生于1896年,要到2018年她的年龄才能与雅娜·卡尔芒持平。

  其实,我们还有一位很熟悉的人,也是一个很长寿的人,张学良。1901年出生的张学良,2001年去世,生命完整地走过了一个世纪。

  这些排在人类长寿榜上的人可能会让我们感到迷茫,因为他们除了长寿之外,几乎再没有其他相同的地方。也就是说,谁能更长寿,和他是谁没有关系。虽然会迷茫,但是这也给了我们一个信号:你、我、他,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是身份高贵还是地位低下,都是可能活过一百岁的,因为大自然没有因为这些原因给予我们不同长度的生命。

  那么,如何开始我们的长寿之旅呢?

  我们是改变不了环境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那些长寿的人,是不是有一些生活方式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呢?

  我觉得,好像没有。

  一般来说,像抽烟、喝酒这种恶习我们是绝对不能沾染的,不仅医生会这么告诉我们,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也会告诉我们这些。少量的低度酒可能还好些,至少有医生建议有些人群可以适量饮酒。香烟我们是绝对不能碰的。几乎所有对香烟的危害有认识的人都会告诉我们,一支烟会让我们少活多长时间。香烟中的尼古丁是人的身体的大敌。

  张学良是抽烟的。不仅抽烟,酗酒、吸毒等等身体的大敌,他几乎一样都没有落下过。会有医生告诉我们,如果张学良没有过那些影响身体健康的恶习,他会更加长寿。

  真的吗?

  雅娜·卡尔芒,那位至今仍然位居世界长寿名人榜第一位的长寿老人,她也曾有过一系列的有损健康的生活习惯。她长期饮酒,每周都会吃掉差不多一公斤的巧克力。更夸张的是,她21岁开始抽烟,一直到117岁的时候才停止抽烟。她倒不是意识到吸烟有害健康,而是因为她眼睛不好使,当时已经近乎双目失明,自己点不了烟,不得已之下不得不改掉了这个持续了将近一百年的习惯。

  即使有张学良和雅娜·卡尔芒做例子,我也绝对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我不会给抽烟酗酒做辩护。我很坚定地反对酗酒和抽烟,我也坚信科学的解释,认为无论是抽烟还是酗酒都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不可逆的损害。

  在长寿的人中,不抽烟的人才是多数。特例永远不能代表普遍情况。而且,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体质,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抽烟对严重有害于我们的健康。

  雅娜·卡尔芒长寿的原因,曾有人总结过,她舒适的生活是一个重要原因,她的基因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她的家族,她的兄弟活到97岁,父亲寿命长达99岁,母亲也活到了86岁。雅娜·卡尔芒自己认为,她的长寿秘诀是橄榄油,她不但在食物里添加大量地橄榄油,还把橄榄油涂抹在皮肤上。

  其实,我觉得,即使一个人完全照搬雅娜·卡尔芒的生活,也不会有她那么长寿,至少有一点是别人学不了的,就是雅娜·卡尔芒的基因和由她的基因决定的她的独特的体质。

  虽然有一些生活上的好习惯有益于几乎所有人,但是每一个人都会有更适合他的独特的生活习惯。而且,即使那些公认的生活上的好习惯,也会对有些人产生不良的影响。我们的身体是每一个人和别人都不一样的,我们中有一些人会对我们都认为最有营养的食物过敏。一个人的美食也许是另一个人的毒药。有人甚至对小麦过敏,有人对大米过敏。如果一个生活在大米产区的人对大米过敏,所有他周围的人的对于如何做好吃的米饭的生活经验对他来说一下子变得毫无用处,甚至还变得有害。这种事情是存在的。

  既然这样,还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做的呢?

  搬到那些公认的长寿之乡去?

  有一些地方,是被我们这个时代的媒体称为长寿之乡的,因为据媒体的报道,这些被称为长寿之乡的地方,当地几乎所有人都很长寿。根据联合国的标准,如果每一百万人口中有75位以上的百岁老人,一个地方就可以被认定为长寿之乡。现在,全世界总共有五个这样的长寿之乡:中国的巴马、和田,巴基斯坦的罕萨,外高加索地区和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广西盆地和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时候,巴马100岁以上的老人有74人,而在前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时候,这个数字还分别是44人和66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和田市是我们国家又一个著名的长寿地区。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时候,和田的百岁老人共有114人。这是一个有些惊人的数字。

  巴基斯坦的罕萨被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称为“香格里拉”。香格里拉是藏语,“心中的日月”的意思,常被用来形容人世间最美丽的地方。罕萨距离我们的新疆只有三十多公里。1933年,詹姆斯在领略过当地的风土人情后,写出著名的《失落的地平线》一书。

  外高加索地区不是属于哪一个国家独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都属于外高加索地区。在这两个国家,都有很多的长寿老人。所以,整个外高加索地区成为世界的一个长寿之乡。

  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厄瓜多尔南部山区的比尔卡班巴是西半球唯一的一处长寿之乡。据当地政府的介绍,这个村子有五千余人,其中百岁以上老人就有二十多位。因为这里比较落后,没有细致完整的人口档案,所以当地政府介绍的数字很难证实。不过,实地看一下这里的老人就知道,这个村庄成为世界级的长寿之乡是实至名归的。

  既然地球上有这样的长寿之乡,我们是不是只要搬过去住就可以一样长寿呢?

  首先不考虑我们的工作,我们只是就那么搬过去定居,按照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我们有可能会比住在现在的地方更长寿,但只是有这种可能。

  巴马、和田、罕萨、外高加索、比尔卡班巴的长寿原因中,有一个是自然环境好,尤其是巴马。其次,这几个长寿之乡还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地理位置偏僻,受现代工业文明的“污染”比较轻。有这些共同点的地方,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还有很多很多,多到数不胜数。不过,只有这五个地方成为了世界级的长寿之乡。也就是说,以上的这两个原因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只是锦上添花的因素。

  在这五大长寿地区生活的人们,都有良好的劳动、饮食习惯。我们常说一句话,叫做“病从口入”,好像吃的合适会有益于我们的健康。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也并非决定性的因素。而且,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饮食结构是必须做适应性地调整的。在这些长寿之乡里,有点地方吃素的多,有的地方吃肉的多。虽然很多人,包括一些医生建议多吃素食,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很多人为了延年益寿甚至仅吃素食,但是我们都知道,我们人体所需的动物性蛋白质,是吃多少素食都补充不了的。当年段祺瑞为了表示自己对于五四运动中学生之死的忏悔,后半生以素食度日。在弥留之际,医生的建议就是吃点肉食,提高身体的基本素质。段祺瑞拒绝了,不久病逝。吃素,至少在这个观点上,属于一种苦修,属于一种对于自己身体的惩罚。如果想对我们的身体好一些,科学的做法不是拒绝肉食,而是调整饮食结构。

  最重要的一点,生活于长寿之乡的长寿老人们,都有乐观的生活心态。

  当然,还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长寿“基因”。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寿命有15%取决于遗传的因素。巴马县的老龄工作委员会对当地的144位长寿老人进行的调查表明,他们祖父母的寿命,有29%和38%超过了70岁,他们父母的寿命,更是有41%和37%超过了70岁。

  对于急切间希望自己长寿的人来说,搬到长寿之乡去,地理环境的因素解决了,饮食结构可以调整,可是,基因是不可改变的,甚至,自己的心态也很难改变。而且,经受过现代文明洗礼的人们,有多少人能够适应长寿之乡的那种简单到“简陋”的生活方式?今天,连长寿之乡的人也开始进入现代文明,开始改变自己古老的生活方式,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只是为了多活几年就毅然决然地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当我们年老了之后,我们似乎可以无牵无挂地去那里养老。只是,如果这样,长寿之乡的益处我们还能享受到多少呢?如果我们大量的去定居到长寿之乡,甚至不用说定居,只是去看看,我们对那里的“破坏”,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得到呢?

  今天,除了巴马,所有的其他四个世界级长寿之乡的长寿老人人数都在减少。一些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就在于现代文明对这些古老地区的“侵袭”。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是以“长寿”为招牌的旅游圣地。当地人原本的淳朴生活方式,早已经随着外来人口的涌入而发生了改变。他们已经很少有人再保持自己最本初的传统。

  我们想要的世外桃源,我觉得还是自己创造一个,从改变我们自身周围的环境开始,把我们所处的环境改变为我们心中的世外桃源比较好。至少,要比去毁掉一个原本的世外桃源要好。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世外桃源,或者说原生态的生态环境,并不是我们最需要的。我们之所以向往世外桃源式的生活,只是因为我们距离那样的生活太远,心中对那种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如果真的让我们一生都生活在我们心中的“世外桃源”,我相信,没有几个人能忍受得了那种平凡到乏味的生活。喜欢和爱的区别,终究是很大的。

  虽然我们今天的生活环境好像很糟糕,事实上,这种环境对我们健康的损害应该没那么大。我们人体是具有超强的适应能力的。我们可以生活在平原,我们可以生活在高山,我们可以生活在沙漠,我们也可以生活在大江大河的岸边。我们生活在哪里,我们的身体就会适应哪里的环境。在生理上,我们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是不一样的。生活在平原的人,到了高原之后,很多都会产生高原反应,因为高原的氧气含量比平原要低很多。生活在高原的人,乍一进入平原,也会有平原反应。呼吸含氧量“过多”的空气,会让他们有“醉氧”的反应。

  生活在工业时代的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比起农业时代的古人来说,是很可怜的。可是,有证据表明,呼吸着污浊空气的我们的平均寿命比呼吸着新鲜空气的古人们要高得多。不仅仅是平均寿命,因为古代大量夭折的人会拉低古人的平均寿命,这样对比不公平,即使看人群中的高龄人的比例,今天也比古代要高得多。“人到七十古来稀”这句话可能我们都听过,说的是古人很难活到七十岁以上。今天的人们活到七十岁以上的比比皆是。大量的老人到了八十岁以上仍然精神矍铄。

  我们这个时代之所以比古代要更有利于我们创造人生的价值,给我们创造价值提供更多的时间,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现代的医疗水平比古代高很多,更重要的是,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已经不再挨饿,我们中的很多人在饮食上已经到了可以随心所欲的程度,这对于科学饮食结构的调整,对于我们生命长度的增加,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所以,我们不需要羡慕古人的新鲜空气和四季鲜花,今天的我们其实更容易实现这个条件。我们掌握着比古人更充沛的物质资源,我们还有比古人更强大的人力资源。我们有什么理由会做得比他们差?

  写到这里,好像有一个问题横在面前,那就是,我们到底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绽放更长的时间?

  从客观上来说,我们只能遵循一些既有的规律,比如科学饮食,不要过于劳累,不要有什么不良的嗜好,心情平和等等。如果有条件,我们还可以请一位保健助理,为我们的身体提出更具体,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意见。除此之外,我们现在能做的大概只有希望自己有一份好运气。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用在我们对于寿命的追求上一样成立。我们可以去追求,可以按一切正确的方法去争取。但是,最终我们是不是能收获到超乎寻常的结果,很难说。

  这并不是说,我们为了身体的长久健康的所作所为是没有意义的,就像无论我们如何锻炼身体,如何讲究个人卫生仍然不能完全避免生病一样。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会对我们的未来产生影响,或大或小。如果我们只做那些对我们身体有利的事,即使我们不能突破人类的生存极限,至少我们可以突破自己的,可以把我们自己的生命发挥到极致,可以在我们的身体受到各种各样比如说基因的限制的同时,活到我们自己可以到达的最远端。

  我们是要和自己赛跑,而不是别人。

  我想,这样就足够了吧。

  第二节 像钻石那样光华四射

  我们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呢?

  这是一个哲学上的问题,我们完全不用考虑。偶尔想一想,也不会有什么坏处。

  有可能,在我们的历史还没有文字记载的时候,我们的祖先们就有人开始孜孜不倦地寻找长生不老的秘方了。这种传统几乎“延续”到了一切有“能力”的人身上。这个能力,可以是帝王那种拥有数不清的资源的人,也可以是方士那种拥有独到的养生技术的人。他们都在为了让自己,让身边的人活得更久而努力奋进。

  不过,我有一个疑问,他们那么追求长生不老,为的是什么?

  对于成吉思汗铁木真来说,他的事业还远未成功,他想有足够的时间至少把统一天下这件事做完。对于秦始皇呢?他已经统一了全国。政事上,有中国最能干的宰相之一李斯为他打点,他几乎完全不用考虑。他所要做的,似乎只剩下求仙问道,寻找不死秘诀了。至于找到之后怎么办,做什么,好像不但是他,很多后来者也没有想过。他们想的似乎只是要在自己的位子上坐得够久,一直坐到地老天荒。

  然后呢?

  在坐着的时候,他们想要做些什么呢?

  像一些热衷于享受生活的人一样每天歌舞升平?

  日子一天一天就那么地过去,连我们也会替他们感到厌倦吧。

  还有更多的人,他们的人生意义似乎就是寻找能够长生不老的仙丹。东方有炼丹修道的人,西方有炼金术士。他们在工作的同时确实给早期的化学事业做出过不小的贡献。可是,活着就是为了活得更久不是一个问题吗?

  不少早期的“化学家们”是身体力行的,炼好丹药后会亲自服用测试效果。因为这种危险的行为而中毒早死的人不在少数。为了长生,却只得到了短寿,是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我想,很多热衷于长生不老的人,可能只是不想死而已。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并没有那么多他们放不下的事,他们也没有太多的遗憾,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没有能够活着看到自己长生不老的那一天。

  也有很多人,他们有很多事还来不及做。据传,阿基米德在被罗马士兵杀死之前,正在家里进行计算。一个问题还正在解决中,生命却已经被剥夺,这是不是一种遗憾。可是,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他们对于很长很长的生命并没有多少期待,他们中似乎也没有多少人热衷于把自己宝贵的时间抠出一部分来关注一下永生的事情。

  钻石,打磨到极致的钻石,八心八箭的光芒璀璨夺目。不过,直到今天,我也没有找到这样的钻石在艺术价值之外,除了装饰、炫耀之外,还有什么实际用途。

  钻石之所以价格高到极点,成为今天的一种极其贵重的宝石,不过是因为它稀有,具有充分的炫耀的价值。但是,就像金银一样,作为一种可能的可以保值的贵重品,钻石的保值价值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的钻石矿不要发现太多,开采量不要太大。这种希望从现实上来说是已经破灭了。俄罗斯上个世纪70年代发现一个钻石矿,钻石的储量估计超过了万亿克拉,能够满足全球宝石市场三千年的需求。直到2012年,俄罗斯才公布了发现这个钻石矿的消息。钻石的价格,还能够坚挺多久?上个世纪初期的时候,白银也是一种贵重品,不过短短不到百年的时间,今天的白银已经远不能和当时相比。

  我们的人生,是要做一颗这样的钻石吗?

  我们的生命很长,一般会到八十年以上,除去年幼无知的那几年,还有很长的时间可以让我们理性的使用。只是,几十年的时间,不用说相对于宇宙,仅仅相对于人类文明的几千年历史来说,也算是短暂到几乎可以忽略。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使用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像钻石一样光华灿烂,实现它最大的价值,还是仅仅作为一个炫耀品,一件摆设?

  生命有很多种使用方式。就像《人体使用手册》一样,生命,也有使用手册。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师长,我们的前辈,甚至我们身边的普通人,都会在这本手册上写下不可缺少的一笔。

  周海婴,一个不能算是名人的名人。他基本没什么名气,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是做什么的,他没有在任何领域做出过什么哪怕是震惊国人的成就,所以他不能算是名人。同时,他确实是一位名人,2011年,他去世的消息被刊登在各大媒体。这一切,只因为他是鲁迅的儿子,一个名人的儿子。

  据媒体报道,周海婴没有辜负鲁迅的期望,做到了鲁迅遗嘱的要求。鲁迅对儿子的要求是,希望他长大以后,不要做一个空头的文学家。

  周海婴确实是那么做的。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周海婴成为了一名工程师,业余爱好是无线电和摄影。他没有因为有一个著名的文学家作为父亲而走上文学之路。他写过一些文章,除了专业和爱好方向的,是关于父亲的回忆文章。

  可以说,周海婴的一生过得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工作做得实实在在。他从来没有追求过虚名,没有利用父亲的身份为自己谋过任何不应得的好处。

  所以,尽管周海婴没有什么在别人看来拿得出手的成绩,他依然被无数人尊重、敬重,就像一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技术精湛的老生产工人得到的那份尊敬。

  一个人并不是一定要在一生中做出一项震惊世界的举动才会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即使有能力也不是有机会做出世界级的成就的。

  1900年出生的物理学家泡利是一位天才科学家。1945年的时候,他被爱因斯坦提名,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却很少发表什么论文,也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就。他因为太聪明,所以有很多想法。他经常把他的想法和别人在书信中进行交流。他的信一般都会写得很长。有不少人受益于他的想法,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世界级的成果。在理论物理学界,想法,通常意味着成果。泡利就这样把他的大量成果几乎是送给了别的科学家。

  就是这样一个人,从来没有人认为他不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即使他没有像牛顿那样有力学三大定律,也不像爱因斯坦一样有相对论。

  泡利不是没有能力做出世界级的成就,也不是没有机会做出世界级的成就,他只是提出一个又一个想法,这些想法几乎一一在别人手中转化为了世界级的成就。可是,他依然在科学史上光辉夺目。

  一个人,即使有一些成就,拥有一些造福无数人的成就,他就一定会被人认可吗?

  隋炀帝杨广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皇帝。在一般的评论中,他被认为是一个穷奢极欲、好大喜功的昏庸帝王。就是这样一位皇帝,他主持修建的大运河直到近七百年后的元朝的时候才被元世祖所修的京杭运河所取代,他开创的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完结——清朝末年,时间长达一千三百年。

  和其他一些皇帝对比,比如说汉武帝刘彻,杨广的所作所为甚至还算是“收敛”的,他对国家的破坏程度远远比不上刘彻。只不过,刘彻时候的汉朝已经有了三代的积蓄,可以让他挥霍一下。结果,刘彻成了明君,一位备受称颂的好皇帝。

  一个人的人生是不是灿烂,是不能仅仅依凭他做了什么去评判。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话,“百行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对于贫穷家庭的人来说,无论他多么有孝心,可是实际情况限制,他无法对父母付出更多,甚至无法做到让父母吃饱饭,穿暖衣。是不是这样就表示他是一个对父母不孝十恶不赦的人?

  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是那么地千篇一律,对不同的人有同样的要求。很多时候,我们好像很理性,知道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每一个人能得到的机遇是不同的。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又不愿认为人有不同。对于父母来说,绝大多数父母都会认为自己的子女是天才,无论他们自己成就如何,无论子女资质如何,他们都会要求子女一定要达到他们的要求,这个要求通常是一个普通人所完全达不到的,比如说成为一个钢琴家,为此父母会倾囊给子女买一个小小的廉价的电子琴,比如说成为一个舞蹈家,为此父母会每个周末带着子女去上舞蹈课,比如说成为一个科学家,为此父母会掏高价让子女去上奥数班。对于子女所做的一切,父母通常都固执地并且一厢情愿地认为,他们是在为子女好。在为子女好的借口下,极端地甚至会把子女活活地打死,只是因为子女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愿望完全地加在了子女的身上。他们几乎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人生,认为自己的人生不过如此,把全部出人头地的希望放在了子女身上。

  我不得不说,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做到他自己能力内的最好,做到他不感到痛苦的最好,哪怕是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有什么不好呢?

  公元前627年,郑国的一个小商人弦高在经商的路上遇到了将要进攻郑国的秦军。就像是抗战时期一个农民半路上遇到了将要进村扫荡的鬼子。弦高于是心生一计,称自己是郑国国君的使者,前来犒劳秦军,献上自己的十二头牛。同时,弦高派人回郑国示警秦军来袭。秦军带兵将领一看,以为郑国已经知道了他们的偷袭计划,不想和郑国正面对战,无奈之下只好撤兵。

  一个普通的商人挽救了一次国家,这种事看起来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抗战的时候,有多少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就把生命献给了我们的祖国,他们的每一滴血难道是没有意义的?即使他们没有留下名字,又有哪一个对我们的祖国身怀感情的人会忘记了他们?儿歌里唱的放牛郎王二小,不就是这样一位普通人吗?我们又何曾在什么时候忘记了他,哪怕他的人生只有短短的十三岁。

  一个生命是不是有质量,不在于这个生命本身是不是有耀眼的光芒。一颗钻石,也不会因为它是一颗钻石就一定比其他东西高贵。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光彩,只在于它是否经过打磨,是否发挥出了它本来的色彩,是否毫无掩饰地展示了自己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尊严,是否创造了自己本应创造的价值。

  “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出自前苏联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中的这句几乎人人都背过的这句话,我觉得是对生命应该怎样使用的一个很好的总结。

  人的生命是由一天天组成的。只要一个人认真地过好了每一天,即使他过得有缺憾,在某些天他做了些会让以后的自己后悔的事,他仍然应该无愧于心。每一个人面对选择的时候,通常都是选择当时条件下他能够得到最好结果的那个选项。即使以后条件改变了,或者他的认识增加了,发现曾经的选择是错误的,他当时的选择也是正确的。后来他所认为的错误只是“马后炮”而已,是处于“上帝”视角看待以前的自己。而每一个人都不是“上帝”,都只是凡人,所以做出了凡人的选择。我们是不能把一个凡人的选择称为错误的选择的。

  认真度过每一天的人生,就是经过打磨的人生。

  一天天的打磨下去,生命必将像钻石那样光华四射。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